• 沒有找到結果。

生命歷程觀點與兒童貧窮議題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生命歷程觀點與兒童貧窮議題

壹、生命歷程觀點的概述

20 世紀初,英國貧窮研究先驅 B. Seebohm Rowntree 提出「貧窮生命週期觀 點(poverty life cycle)」,預設每個家庭皆有相似的生命週期,而家庭經濟地位的 流動,與家庭所具有之賺錢能力(勞動市場)息息相關,且假定家庭資源共享、

共擔家庭需要(need),家庭的資源主要取自於勞動市場,家庭的需要則與家庭人 口組成有關,不工作的依賴人口越多,則家庭需要的壓力越大;其次再假定家庭

貧窮地位的流動,取決於「家庭需要的壓力」與「家庭獲取生活所需資源能力」

兩者間,消長與推拉的影響,例如家庭生命週期中,小孩 5-15 歲前後時期、30-40 歲間養育孩子時期及家計主要負擔者退出勞動市場時期等三個階段,是家庭需要 壓力逐漸提高和賺錢能力走下坡,兩種力量的交叉轉折點皆是家庭貧窮風險最高 的時期,另外在個人的生命週期中可粗分為二大時期,需要時期(老年、兒童)、

具有賺錢能力時期(青壯年時期),這二個時期大致可以個人生理年齡來分界(呂 朝賢,2007)。然而自 1970 年代以後,生命週期論點開始受到各方的批評,主因 是大環境的家庭結構轉變,以典型一夫一妻所發展的家庭生命週期觀點,已經無 法解釋單親等非典型家庭所面臨的貧窮風險,且生命週期論點假定工作人口年齡 即為勞動人力,未納入實際參與勞動市場的變化,及非預期的生命事件對貧窮的 影響,加上生命週期研究所使用的分析資料多為橫斷性資料,更使研究成果的確 實性受到質疑(Dewilde,2003; O'Rand & Krecker,1990;呂朝賢,2006),因此,挑 戰過去傳統發展模型,強調以更動態的方式去捕捉生命過程中的模式與原因,且 用貫時性研究的生命歷程觀點,逐漸受到關注。

Gielle 與 Elder 指出生命歷程重視社會結構與個別行動者,強調時間與空間的 重要性,個人所在的位置(location)影響其生活經驗,且需將其放置在社會與文 化的時間脈絡下(socially and culturally patterned)來理解。因此 Gielle 與 Elder 認 為生命歷程觀點同時關注「個人的生命故事」與「個人所在的週遭社會環境(social surroundings)」(張庭瑋,2008),前者意指動態的方式追尋個人生命經驗,後者則 意指受到社會制度、結構與文化等的影響。如施世駿(2002)討論生命歷程與社 會結構連結,也就是將微觀的個人發展或人際互動的社會關係,以及鉅觀的社會 結構與社會變遷兩者加以整合。因此,個人的生命歷程是受到「個人特質」與「外 在社會環境影響」型塑而成的,並非固定不變,且每個人皆有不同的生命歷程經 驗。

蕭琮琦(2013)整理在瞭解生命歷程的理論架構,有幾項基本的概念:同齡世

代(cohort)、階段轉銜(transition)、生命軌跡(trajectory)、持續期間(duration)、

轉折點(turning point);其中階段轉銜、生命軌跡及持續時間三項基本概念具有較 為相互影響的相關性,以下就這五項基本概念分述之:

(一)同齡世代(cohort)

是指把人類以出生的年代分成同年齡組,將年齡與歷史時間(historical time)

連結,以觀察同世代的人在特定歷史時刻的經驗。Ryder(1965)認為歷史的變遷 對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意義,也就是說,時代的意義隨生命階段(life stage)而有 不同。不同年齡的人在環境中形成不同的經驗與資源,並以之適應新的情境。當 歷史的變遷使得後續出生的世代產生生命的差異,就存在著「同齡世代效果」

(cohort effect)。由於不同的時間流程,不同的同齡世代會經歷不同的生命經驗,

如此才能解釋為何在同樣的社會結構下會有不同的生命歷程,由此可見時間、年 齡、個人發展等因素對掌握社會變遷的重要性,同齡世代效果已成為社會學研究 中眾所周知的現象了(施世駿,2002)。同齡世代效果在後來的研究中被運用作為 詮釋的視角,也是生命歷程理論架構中最基礎的概念,生命歷程理論有別於生命 週期理論,同齡世代的概念是其中重要的論述。

(二)階段轉銜(transition)、生命軌跡(trajectory)、持續期間(duration)

生命歷程的研究大概不脫階段轉銜與生命軌跡這兩主要核心概念。生命歷程觀 點認為每個人終其一生會經歷許多的階段轉移(transitions),從一個角色或身份變 遷到另一個角色或身份。一些特定事件促使個體進入或離開不同的制度脈絡,並 同時擁有一個相對應的角色配置(corresponding role configuration)(Macmillan &

Eliason, 2004)。年齡與歷史時間的連結成為同齡世代外,年齡本身也是社會結構 的一部份,在個人的生命歷程也會有差異性。經由年齡期待(age expectations)、 禮俗約束(informal sanctions)、社會時間表(social timetables)、及廣義的年齡層 級(age grades),如:童年或青少年,都會在生命歷程中形成年齡的社會意義(Elder, 2004;Hutchison, 2008)。社會時間具有規範性的概念,明確指出適切的階段轉銜

年齡,例如:入學、結婚、退休等等,階段轉銜「提早」或「延遲」,則因對照這 種與年齡期待的社會時間表相關(Elder, 2004)。

生命軌跡代表個體以及其所應扮演的對應角色(corresponding role),與社會 制度的參與或連結,生命軌跡是長程的時間概念,具有對特定事件有限定的連續 性、持續性及順序性的特徵。當角色軌跡被範定時,意指個體在時間的序列上,

是深植(embedded)在特定的制度脈絡中。

階段轉銜指的是個體生命歷程中不同階段的轉換,生命軌跡則為個人整個生命 歷程中的社會路徑(social pathways),包括教育與工作、家庭與住居。一般而言,

個體在已經相約成俗的社會制度中,依照本身的意願活出自己的生命歷程,刻劃 自己的生命軌跡,然而,這些都很容易受到改變,一方面由於大環境脈絡的衝擊,

另 一 方 面 則 來 自 集 體 生 命 的 社 會 路 徑 , 這 是 因 為 生 命 軌 跡 受 到 歷 史 支 配 力

(historical forces)的形塑,也受到社會制度(social institutions)所規範(施世駿,

2002; Elder, 2004; McLeod & Almazan, 2004; Macmillan & Eliason, 2004)。

持續期間(duration)指的是階段轉銜之間的時間,同時也是生命軌跡的構成 因素的一部份。個體停留在環境狀況的時間長度會影響後來的發展,長時間處在 同一境遇,可能強化行為的穩定,因為可能因而形成責任感或者產生興趣;相對 的,當個體長期處在負面的環境,也會因而產生負面的轉移,對個體產生較為深 遠的影響。McLeod & Shanahan(1996)研究兒童的家庭貧窮歷史與兒童心理健康 軌跡的相關性,發現在兒童處於貧窮的那幾年,其反社會的行為較為明顯;長期 居貧的兒童,與一般兒童相較,有反社會行為的比率逐漸增加。

(三)轉捩點(turning point)

轉捩點意指個體的生命歷程中重要的方向轉折,轉變可能是主動也可能是被動。

生命歷程的穩定性有可能受到生理改變、生命階段轉銜及轉折點的干擾,而改變 發展及經驗的軌跡(Clausen, 1993; Elder, 1997,引自:McLeod & Almazan, 2004)。

轉折點表示在某一個時段或時間點,「個體正經歷一個重要的視野轉化、獻身於重

要的關係、參與重要的生命角色」。通常轉折點都會與重要的生命事件有關,例如:

成家、失業;轉折點也可能來自自我實現(self-realization)或重新詮釋過去的事 件(Wethington, Cooper & Holmes, 1997;引自:McLeod & Almazan,2004)。

生命的轉折有可能開啟新的機會,改善人生的目標,也可能製造新的壓力。這 些對生命歷程的影響,端賴個體如何解讀這個轉變,如何回應這個改變,以及這 些回應是否受到限制或約束。雖然在概念上約束通常來自社會的制度面,然而,

因為每個人對這種強加而來的限制感知性不同,能否去超越克服的能力也各不相 同,影響就因人而異了。如此一來,不同的人面對相同的情境,會採取不同方法 與努力來改變,創造出各自不同的生命路徑(life pathways)(McLeod & Almazan, 2004)。

個體的生命歷程中,怎樣的過程可以稱為「轉捩點」?Hutchison 引用 Rutter

(1996)的研究指出,有三種形式的生命事件可以視為轉捩點:1、開啟與終止機 會的生命事件;2、造成個人環境深遠改變的生命事件;以及,3、改變個人的自 我概念、信仰及期待的生命事件。她又引用 Hareven(2000)的研究指出,階段轉 銜可以被視為轉捩點的五項條件:1、當階段轉銜的同時也產生危機,或造成隨後 的危機發生時;2、當轉銜的內容涉及家庭成員需求的衝突時;3、當階段轉銜沒 有發生在恰當的生命階段時;4、當轉銜伴隨無法預見的負面結果時;5、當階段 轉銜需要額外的社會適應時(Hutchison,2004)。

綜合上述,個別家庭成員的發展是相互影響,且又會帶動影響整個家庭生命歷 程,如子女疾病或身心障礙影響父母本身的發展,進而影響到整個家庭的生命歷 程發展(Patttreson & Leonard,1994 ; Qualls,1997)。且在社會變遷下,個人生命歷 程遭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改變,也因而影響家庭的生命歷程發展軌跡。故承受著 不同的內外部因素影響,更突顯每個家庭的生命歷程皆有其獨特性。爰此,本研 究將討論兒童少年家庭照顧者在生涯轉銜階段,當面臨自身發展需求與家庭照顧

需求產生衝突時,如何處理發生的家庭危機事件,又或者如何適應他們的階段任 務,個人所發展的獨特生命軌跡,又可能在生命歷程中產生什麼樣的持續性影響?

貳、兒童貧窮議題

商業週刊在 2003 年「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關懷系列報導曾描述,一位住 在台北市敦化南路高級住宅區、就讀私立小學六年級的豆豆,放學後媽媽為他安 排生物、數學等補習科目,至於英文課,從幼稚園起已經上了九年;最近豆豆還 忙著參加科學展覽比賽,且剛與媽媽完成一本共同創作的書,書名是《打造資優 小富翁》……;相對的,住在南投鄉下的小如,六歲的她仍然打著赤腳來回田埂

商業週刊在 2003 年「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關懷系列報導曾描述,一位住 在台北市敦化南路高級住宅區、就讀私立小學六年級的豆豆,放學後媽媽為他安 排生物、數學等補習科目,至於英文課,從幼稚園起已經上了九年;最近豆豆還 忙著參加科學展覽比賽,且剛與媽媽完成一本共同創作的書,書名是《打造資優 小富翁》……;相對的,住在南投鄉下的小如,六歲的她仍然打著赤腳來回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