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

四、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以下將分別呈現目前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有關之研究,包括生涯定向、性 別、就讀學院、年齡、以及工作經驗,再進一步說明這些研究結果對本研究的啟 發。

(一)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定向

有關生涯定向方面的研究,有不少學者曾針對大學生做過一番探討,其研究

顯示,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能夠有效預測生涯未定向(career indecision)的現 象。大學生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未定向情形有顯著負相關,即生涯決策自 我效能高者,生涯方向較確定(李詠秋,2002;厲瑞珍,2002;Betz & Voyten, 1997;Taylor & Betz, 1983; Taylor & Popma, 1990)。此外,許淑穗和張德榮

(1998)針對大學生所做的研究結果發現,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定向存在顯 著正相關,並提出高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者較常思考自己未來的生涯選擇,且認為 自己能選擇的範圍較廣。

由上述研究結果發現,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定向情形存在高度的正相 關,即自我效能愈高者,生涯愈趨於定向狀態。而未來職業選擇,即生涯定向的 其中一環,因此本研究欲以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的高低,來探討研究生未來職業選 擇情形,以瞭解是否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較高者,其職業選擇適配情形也較高。

(二)性別

有關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性別方面的研究,其研究結果各異。有的研究結果 顯示,男女生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無顯著差異,如:Taylor和Popma(1990)以 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生涯抉擇、內外控能力與職業不確 定性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男女生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抉擇中並無顯著差 異。Gianakos(1999)針對青春期晚期(15-18歲)及成人前期(18-25歲)受試者 所進行的研究發現,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不會受到性別的影響。Chung(2002)針 對大學生的研究發現,不同性別者並未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中有顯著差異。而厲 瑞珍(2002)對南區大學應屆畢業生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男女生在生涯自 決策我效能總分上沒有差異;但在「自我評估」分量表上,女生的自我效能得分 顯著高於男生。

有的研究顯示,男生的生涯自我效能顯著高於女生。多位國內外學者以大學 生為研究對象,探討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對於生涯探索、生涯決定的影響,結果發 現男大學生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顯著高於女大學生(黃淑敏,1999;黎麗貞,

1997;Betz & Voyten, 1997; Creed & Bartrum, 2004; Mau, 2000)。陳淑琦

(1999)對理工科系的大學生進行研究,調查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職業選擇的相 關,結果顯示,男女學生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高低,會隨著不同職業類型而有差 異,男生在「實用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研究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企 業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等三層面平均得分高於女生。而田秀蘭(2003)針對國 內高中生面對分組時做決定的自我效能來進行研究,輔以Holland類型論,研究 結果發現,女生對研究型的興趣表達高於男生,但在自我效能評定上卻仍低於男 生,且對研究型有興趣的高中女生,並不一定選擇研究型的職業。

而Peterson(1993)又有不一樣的研究結果。他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整合能力的關係,發現女性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顯著高於男 性。

由上述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其 研究結果各異,研究者認為,這除了是研究對象不同所造成的結果之外,各個研 究對於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切入的分量表向度也不同,有的從結果期待來探討

(Betz & Voyten, 1997),有的從職業類型來分類(陳淑琦,1999),因此本 研究將對性別變項再做探討,以瞭解在研究生中,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是否存在性 別差異。此外黎麗貞(1997)的研究顯示,男女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高低,也會 因為就讀學院不同而有差異,因此,研究者認為性別可能不是影響生涯決策自我 效能的唯一因素,或許性別與就讀學院交互影響著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因此在本 研究中,也將對此做一番研究。

(三)就讀學院

由於在性別上之研究結果不一,而由許多研究結果顯示,生涯決策自我效能 與其就讀學院亦有相關存在。如黎麗貞(1997)針對大學生進行的研究顯示,不 同學院的女大學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未達顯著差異;而文學院男生在「自我瞭 解與評估」與「未來計畫擬定」上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則比社會及科技學院的

男生高。

厲瑞珍(2002)的研究顯示,不同性別的男女大學生,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 無顯著差異,而在學院別部分,人文學院學生比社會及科技學院學生自我效能高。

郭玟嬨(2003)針對國內科技大學學生的研究顯示,除了「未來計畫擬定」

與「目標選擇與決定」無顯著差異外,工學院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在「正確的自 我概念」、「蒐集職業訊息」、「問題解決」三個分量表上顯著高於管理學院。

由上述研究結果發現,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受到不同學院別差異的影響。其中 文學院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甚至高於科技學院的學生,這與研究者個人經驗有差 異,根據研究者個人經驗顯示,目前台灣就業市場多為科技導向,而上述研究結 果卻顯示人文學院學生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高於科技學學生,研究者對此結果十 分質疑,因此在本研究中,乃針對學院別此一變項,探討研究生生涯決策自我效 能是否隨不同學院而有差異存在,其差異又存在自我效能的哪些層面上?此外,

性別與就讀學院,是否交互影響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高低,也將一併列入探討。

(四)年齡

根據過去針對大學生所做的研究指出,隨著年齡的增加,自我效能也會提 升,因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源自於生活經驗的整合,而生活經驗會隨著年齡增長而 提升,故年齡的增加,有助於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的形成,年齡愈高、經驗愈豐富 者,生涯成熟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程度愈高,且此現象並未因為族群或性別的不 同而有差異(李詠秋,2002;Luzzo, 1995; Gianakos, 1996)。

Gianakos(1999)針對青春期晚期(15-18 歲)及成人前期(18-25 歲)受試 者所進行的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也會隨之提升。而李 旻樺(2002)的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高中學生,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達到顯 著差異,表示高中生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會因為年級不同而有差異,而進一步 從事後比較發現,高三學生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顯著高於高二學生。

由上述研究結果發現,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會隨著不同年齡與年級的增加而提

高。在研究生方面,由於年級的差異較小,特別是碩士班研究生,大部分系所兩 年即可畢業,然而在這群研究生中,許多人已先入職場就職,之後再返校進修,

因此其年齡及經驗之變異比年級大,比較能清楚看到其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的影 響。因此本研究乃以年齡為變項,探討研究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是否隨年齡增加 而提高。

(五)工作經驗

根據國內外的研究顯示,具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其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顯著 高於沒有工作經驗者(厲瑞珍,2002;Gianakos, 1996; Peterson, 1993)。此 外,黎麗貞(1997)針對大學生的研究顯示,有工讀經驗與無工作經驗在生涯決 策自我效能上無顯著差異。而張紹勳(1998)的研究也顯示,只有六個月以下工 作經驗的技職院校資管科學生,比工作經驗在六個月以上者,其生涯決策自我效 能較為薄弱。

綜上所述,國內外的研究均指出有工作經驗者,其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比無工 作經驗者高,且若工作經驗愈長,其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也會愈高。而研究者又將 工作經驗分為正式工作經驗、與就讀系所相關的正式工作經驗、兼差或工讀工作 經驗、及與就讀系所相關的兼差或工讀經驗,因為或許有人是在工作之後,才發 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因此在研究所階段轉換跑道;而有人是因為接觸與目前就 讀系所相關的工作後,才發現自己適合往此方向繼續發展,因而進入研究所深 造。是故本研究乃針對工作經驗此一變項加以細分,以探討研究生生涯決策自我 效能是否與工作經驗長短,或與目前就讀研究所科系類似的工作或工讀經驗有相 關,亦即工作時間愈長,其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是否也會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