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涯自我效能理論及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生涯自我效能理論及相關研究

生涯自我效能理論是一新近發展的理論,學者 Betz、Hackett 和 Lent 等人依 據Bandura 社會學習論中的自我效能概念發展而來,並且提供研究證據來支持其理 論,因此社會學習論可謂為生涯自我效能理論的奠基石。在本節中研究者以有關 生涯自我效能發展的脈絡逐一探討,試圖將生涯自我效能發展的途徑作一整理與 討論,以下分別說明自Bandura 社會學習論以降有關生涯自我效能之發展。

壹、Bandura 自我效能論與社會認知生涯論

(一)、Bandura 自我效能論

Bandura 為社會學習論的創始人,他在 1982 年提出了自我效能論的觀點。所 謂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在目標追求中面臨一項特殊工作時,對於該項特殊工作動 機的強弱,將決定於個體對其自我效能的評估(張春興,1997:526)。也就是說,

個人對於自己在某方面工作能力表現良好與否的評估便可稱為自我效能。Bandura 同時認為個體的自我效能會影響其是否願意對所設定的目標採取行動,而採取行 動後又是否能堅持到底,Bandura 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成果期望及效能期望,自我效 能對於個體行為會產生三種主要的影響:趨避選擇、行為表現、堅持度。張春興

(1997)提及在社會學習理論中,Bandura 認為有四種資訊會影響到個體自我效能 的形成: 1. 表現成就(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s):個體過去是否成功表現於 某一工作的經驗是影響個人自我效能最有影響力的來源。成功經驗的累積可提高

個體對於自我效能的提升,甚而增加其堅持到底的動機;相反地,失敗的經驗則 會降低個體自我效能的提升。2. 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如果沒有親身 的成功經驗,個體亦可藉由觀察他人行為表現的過程,引發自己起而傚尤並且說 服自己也有達成目標相同的能力。例如當個體觀察楷模成功完成某項任務時,對 於提升自我效能也會有所助益。3. 口語說服(verbal persuasion):經由他人對自己 的期待或是給予鼓勵性的話語,讓個體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項目標;有時也 泛指是在個體決定達成某項目標時,周遭他人所給予的援助或支持。4. 情緒喚醒

(emotional arousal):個體在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常會透過心理或生理上的反應來 判斷自己是否能夠面對壓力。而情緒不穩定往往會影響到其應有的表現水準,例 如當個體在面對壓力時會有胃痛的情形發生即可算是一種低自我效能的表現。上 述有關Bandura 自我效能論的架構圖見圖 2-2 所示:

圖2-2 Bandura 自我效能期望架構圖 (Bandura, 1977,引自吳怡君,1999:30)

Betz(2004)依據 Bandura 自我效能的觀點,認為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於自己 能參與某一特定領域的能力的信心,個體對自己完成某項任務的信心會影響其對 於之後的行為表現。參考以上論點,研究者認為在探討影響青少年自我效能相關

表現成就

替代經驗

口語說服

情緒喚醒

堅持度 行為表現 選擇或逃避

自我效能

因素時,除了個體本身因素(表現成就、情緒喚醒)之外,外在因素(口語說服、

替代經驗)亦是不可缺乏的重要考量。

(二)、社會認知生涯理論(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SCCT)

有關 Bandura 自我效能的概念影響之後西方學者對於生涯輔導的觀念,

Hackett、Lent、Betz 和 Brown 等人運用 Bandura 自我效能的論點,經由一系列的 實徵研究發展了近年來漸受重視的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田秀蘭,2003;Krista, M. C.

& Ellen, H. M.)。該理論主要是Bandura 社會認知理論應用於生涯興趣形成過程的 特殊應用,並且強調個體、情境及行為變項間的交互作用,此交互作用導致生涯 興趣的形成,並且將這些興趣轉化為選擇目標及行動。而三個主要變項的交互作 用分別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結果預期(Outcome expectations)及目標選擇

(Goals)。

依據 Bandura 的觀點,自我效能影響了個體行為以及當個體面臨困難時行為 的堅持度。換言之,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於能成功完成某一任務的信心程度,它 對於幫助個體決定是否願意接受並堅持某一特定任務達到成功是有助益的,成功 的經驗是提升自我效能最有利的來源,相反地,失敗的經驗則會降低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信念的來源是經由四個主要的個人變項,如性別、種族、健康狀況及個 人或遺傳特質。結果預期是指個體對於表現出某種行為之後會有何種結果的想 法。實徵研究亦顯示自我效能與結果預期間存在強烈的相關(Krista, M. C. & Ellen, H.

M., 2003),一般而言,自我效能低者其結果預期程度也會相對地低落,而當結果預 期低落時又同時影響個體的自我效能。舉例來說,一個人可能相信自己會有成功 的一日,但如果他察覺到付出的努力並沒有得到正面的回饋或結果,那麼他的自 我效能也會相對的降低。根據社會認知生涯理論,自我效能及結果預期結合作用 會影響到興趣的發展,興趣又影響到個體生涯目標選擇及付出行動。也就是說目 標選擇是指個體決定是否投入特定目標以付出努力並達成目標。

翁令珍(2006)認為社會認知生涯理論(SCCT)之核心概念即為自我效能預

期。自我效能通常較著重在個人對自身能力的評估;結果預期則是指個人在表現

(Lent, Brown, & Hackett, 1994,引自黃瑛琪等,2007:41)

本研究以社會認知生涯論之生涯自我效能意涵作為研究的立論基礎,探討有 Betz 和 Hackett(1981),這兩位學者研究發現,個體自我效能是影響其生涯決定

個人變項

歷程的重要因素。最早提出有關生涯自我效能定義的學者是Taylor 和 Betz,生涯 自我效能被定義為個體對於自己在面臨生涯抉擇能成功完成某樣事務的信心程 度。生涯自我效能也常被用來測量個體自我評價、蒐集職業資訊、目標的選擇、

計畫及問題解決的表現,許多的研究也指出生涯自我效能與其他生涯決定的指標 有相關,相關研究證據顯示生涯決定的自我效能與生涯未定向有負相關(Betz, Klein, & Taylor, 1996)。

此外,Betz 與 Taylor 也在 1983 年研究大學生生涯定向程度及其與生涯決策自 我效能的關係,結果發現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對生涯定向的預測值高,也就是說,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定向程度成正相關(黃瑛琪等,2006)。Paulsen 與 Betz 在2004 年針對 627 位大學生進行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的相關研究,研究結果 發現種族及性別差異能有效預測生涯自我效能,但整體而言,領導特質才是影響 生涯自我效能最大的因素。

二、生涯自我效能量表的相關測量

(一)、生計成熟量表(Career Maturity Inventory)

Crites 根據 Super 生涯成熟的概念,編製一份生計成熟量表(Career Maturity Inventory, CMI),包含生涯態度及生涯能力兩種問卷,生涯態度問卷以是非題的形 式作答,主要測量個人涉略生涯歷程的程度、對工作的傾向、決定的獨立性、生 涯決定因素的偏好及決定歷程的概念;生涯能力問卷則以選擇題形式作答,是在 測量自我評價、蒐集職業資訊、目標選擇、計畫及問題解決能力。兩份問卷各有 五十題(林幸台,1987:167)。國內學者林幸台、陳麗娟、夏林清等人均修訂過 生涯態度問卷的部份,並且建立了大學男女學生百分位數的常模。

(二)、Betz 等人的「生涯決定自我效能量表」

Betz 和 Taylor 在 1983 年所發展的生涯決定自我效能量表(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簡稱 CDMSE),該量表主要是用來測量個體對於能夠

成功完成生涯決定任務的信心程度。量表主要是參考Crites 於 1969 年所發展的構 念,分為五個分量表:自我評價、蒐集職業資訊、目標選擇、計畫和問題解決,

每一個分量表包含十個題目,總共有五十個題目。量表採用十點量表,由「非常 有信心(9)」到「非常沒有信心(0)」,受試者所得分數越高代表生涯決定自我效 能越高,反之,分數越低者則表示生涯自我效能越低。該量表的各分量表內部一 致性為 .86 至 .89,總量表則為 .97。

CDMSE-SF(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Short Form)則是修改 原來的量表題目,將原有的五十個題目減少為二十五題,量表架構依然參考Crites 的構念,並且將原來的十點量表改為五點量表,由「非常沒有信心」到「非常有 信心」,分數高的受試者代表生涯決定自我效能高。內部一致性從 .73 至 .83,總 量表為 .94(Wolfe & Betz, 2004;Betz, Klein, & Taylor, 1996)。

(三)、國內陳金定的生計決策自我效能預期量表

陳金定(1986)探討生計決策訓練課程對高一男生的生計決策行為之影響,

以瞭解高一學生在職業、科系、大學類組選擇的確定情形。為探討實驗組學生在 接受生計決策自我效能訓練課程的改變情況,將 Taylor 和 Betz 於 1983 年參考 Crites 的生計成熟模式的架構所編製的「生涯決定自我效能量表」修訂後保留 36 題,並且參考1985 年林清文的「生計發展量表」、1976 年 Barrett 的「職業評量表」

選取適合的題目,同時參考 1986 年「師大附中高一學生輔導工作調查」、師大附 中選填志願輔導資料及當年度(1986)大學招生簡章編擬新題目共計 17 題,合併 原來保留的題目共計達53 題。問卷經預試後得有效問卷 347 份可用資料,經項目 分析後再考慮各題選項分配的情形、之後經因素分析結果刪除不適合之問題,最 後問卷共計保留45 題,分有「生計計畫」、「目標選擇」、「生計資料的搜集」、「職 業的自我評量」、「問題解決」及「能力與人格的自我評量」六個因素,累積解釋 變異量為61.4%。該量表採五點量表,從「完全沒信心」到「完全有信心」,得分 越 高 表 示 信 心 程 度 越 高 。 各 分 量 表 的 內 部 一 致 性 α 係 數 依 序

為.88、.90、.84、.74、.69、.63,總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達.95;間隔二週之重測信 度中,各分量表的重測信度係數值依序為.83、.81、.73、.73、.79、.69,總量表之 重測信度值達.85,為具有信效度之量表。

參、生涯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

影響個體生涯自我效能表現的因素眾多,依國內外文獻得知其影響因素因個

影響個體生涯自我效能表現的因素眾多,依國內外文獻得知其影響因素因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