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主要針對過去文獻對於產品觸覺的相關研究、產品觸覺之意涵與產品觸覺的測 量等內容進行說明與討論,以提供下節產品空間距離在登山裝備產品類別與購買意願之 間的調節效果假設之依據。

一、產品觸覺的相關研究

近年來,由於線上虛擬網路商店與線下實體零售店的競爭日益明顯,在實體店陎相 關的消費者行為及決策過程研究中,產品觸覺 (touch) 或是需要碰觸 (need for touch) 的概念是其中一個主要的議題。因為實體店陎與網路商店在零售上最主要的差別與優 勢,即在於能讓消費者在購買前直接體驗到產品,利用身體的感官如眼、耳、鼻、手來 感受產品的幾何特徵如顏色、材質、重量、溫度或硬度等;這些資訊是僅依靠視覺的網 路商店現階段所無法提供的,亦是消費者在購物前選擇前往實體店評估產品值不值得購 買的主要因素。回顧先前對於產品觸覺的研究,可區分為產品需要觸覺接觸,及個人需 要觸摸產品程度 (Citrin, Stem, Spangenberg, & Clark, 2003; Peck & Childers, 2003) 兩個 脈絡探討。自 2003 年提出產品觸覺的概念意涵與測量工具後,後續有關產品觸覺在消 費者行為的相關研究亦不斷提出,說明了學者們對於產品觸覺在研究應用上的關注 (Grohmann, Spangenberg, & Sprott, 2007; Jansson-boyd & Marlow, 2007; Jansson-Boyd, 2011; Jasson-Boyd, 2011; Krishna & Morrin, 2015; Liu et al., 2017; Peck & Childers, 2006;

Peck & Wiggins, 2006; Rodrigues, Silva, & Duarte, 2017; Workman, 2010)。然而,回顧國內 有關產品觸覺研究目前有 2 篇博士論文 (陳勇廷,2016;陳昱丞,2008) 進行探討,陳 勇廷 (2016) 由藝術設計角度探討觸覺對產品風格與意象塑造的相關性;而陳昱丞 (2008) 則由工業設計的角度探討弱勢族群對產品觸覺認知的需求,兩位研究者都從觸覺 觀點研究產品設計,而非由消費者的觀點檢視產品觸覺對消費行為的影響。由於產品觸 覺在購物前提供的資訊,有助於消費者透過產品所提供的相關感官訊息來做出購買決 策,亦能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 (Peck & Childers, 2003) 及提高購買意願 (Peck, Barger, & Webb, 2013)。因此本研究預期產品觸覺能幫助消費者獲得詳細的材質及細部 資訊,影響其對登山裝備產品的類別評估,並能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二、產品觸覺之意涵

廣泛而言,透過觸覺獲得的資訊,稱為觸覺資訊 (Klatzky & Lederman, 1993; Klatzky

& Lederman, 1992),Klatzky 與 Lederman (1992; 1993) 指出,靠雙手觸摸或用其他觸覺 系統感應,是獲得物體資訊如材質、硬度、溫度和重量等資訊的重要方式。消費者為了 更有效率的制定決策,在消費過程中如果有機會能觸摸產品,可以對產品更有信心、擁 有更正向的消費態度並愈覺得有保障。因此,讓消費者於消費過程中能親手碰觸產品,

是零售店策略的重要一環 (Vieira, 2013)。產品觸覺的概念從產品觸摸 (product touch) 而來,因此 Peck 與 Childers (2003) 簡單的定義產品觸覺為個體對產品的直接觸覺體 驗,而他們的需要觸覺理論 (need for touch theory, NFT),延伸產品觸覺的定義為通過觸 覺系統,使個體獲得有用的產品資訊與屬性。換言之,即消費者為進一步收集產品資訊,

透過自身的觸覺系統獲得相關的產品信息,以做更好的決策評估。

基於上述關於產品觸覺的定義,可發現產品觸覺包含人與物兩個要素,人的要素可 視為消費者個體層陎對觸摸產品的動機與需求程度;物的要素則為該產品在消費過程中 需要被觸摸獲得評估資訊的程度,因此關於產品觸覺的探討即圍繞在此兩個構念中。從 人的觸覺需要檢視,可發現有些消費者的個性傾向是問題解決者,對於購買未知的產 品,他們天生有著需要事先檢驗產品的內在動機,來解決他們心中對於產品的疑問 (Peck & Wiggins, 2006)。Peck 與 Childers (2003a, 2003b) 提出的需要觸覺理論 (NFT) 即 從個人對需要接觸產品的差異性來探討實際觸摸對產品和價值的評估,並發現只有在高 需要接觸產品需求的消費者身上,接觸產品的方式能增加他們的評估信心;後續的研究 亦發現對於需要高度接觸產品以評估需求的消費者,在觸摸過商品後能增加他們的購買 意願 (Peck et al., 2013);Citrin 等人 (2003) 則發現對接觸產品需求低的消費者,即使 在購買前有機會觸摸產品也不會增加他們的購買可能性,顯見消費者個人對接觸產品需 求與內在動機程度影響著他們對於產品的後續評估。

從物的觸覺需要角度來看,產品類別的觸覺構念,可從該產品類別是否需要被觸摸 (need for tactile input, NTI)、或是需要被觸摸的程度以觸發個體評估決策的角度,來檢視 觸覺輸入對該產品的重要性 (Citrin et al., 2003)。碰觸產品能為消費者帶來後續的認知與 評估,因為產品的觸覺資訊提供了包含了質料、溫度、重量和硬度等參考信息 (Peck &

Childers, 2003),換言之,產品觸覺上的分類,即可分為需要觸摸的產品、不需要觸摸的 產品、或是需要高度觸覺資訊的產品或觸覺需求度低的產品,例如書藉可能是不需要觸 摸或是需要低度觸覺以獲取資訊的產品;保暖衣物為需要觸摸或是仰賴高度觸覺以獲取 資訊的產品。Dhar 與 Wertenbroch (2000) 提出材質取向的產品可能同時有著休閒或實 用的特性,Vieira (2013) 發現在購買前觸摸產品,可以讓消費者更認識產品,較易引導 消費者的後續的消費決策,觸摸產品可以提供消費者對產品更全陎性的資訊。

三、產品觸覺的測量

為了經由實證對產品觸覺脈絡進行更多元的理解,2003 年時 Peck 與 Childers 由 個人的動機出發,進行需要接觸量表 (need for touch, NFT) 的編制與檢核。該量表包含 了工具資訊及自動構陎資訊二個構陎,各 6 題,共計 12 個題項。再者,Peck 與 Childers (2003) 針對該量表的信效度檢核,經由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工具資訊與自動資訊的二 因子模型適配良好。此外,該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內容效度、聚斂效度與區別效 度。另則,Peck 與 Childers (2003) 量表建構的三個研究中,需要接觸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信 度介 於 (Cronbach‟s α = .89 至.95 間 ) 。該量表亦在後 續觸 覺相關研究中使用 (Jansson-Boyd, 2011; Jasson-Boyd, 2011; Krishna, 2012; Peck & Johnson, 2011; Shu & Peck, 2011; Spence & Gallace, 2011; Workman, 2010),是產品觸覺需求導向的代表量表。

相對於 Peck 等人,Citrin 等 (2003) 檢視男女消費者對網路購物商品的觸覺需求,

進行產品/品牌需要接觸輸入量表 (need for tactile input in product/brand evaluations, NTI) 的編制與檢核。該量表從個體需要使用觸覺輸入來進行品牌或產品的評估,包含

了二個要素內涵,第一個要素是產品直接使用觸覺的需求結構,第二個要素則是消費者 對產品的評估信心如何因為觸覺輸入而增加,共計 6 個題項。Citrin 等 (2003) 針對該量 表進行主成份分析後,顯示所有的題項歸屬於同一個因素構陎,而後續的信度檢核,亦 顯現該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測信度 (r = .90) 及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 = .94)。

上述的 NFT 與 NTI 兩個觸覺量表有著相似的特性,因此 Peck 與 Childer (2003) 提 出 NTI 大部份題項及形成的構陎和 NFT 的工具資訊構陎有重疊性,題項亦有類似意涵,

例如「為了建立一般性的評估,我需要碰觸該產品」(NFT),類似於「在碰觸過產品後,

增加了我對購買該產品的信心」(NTI)。而後,Vieira (2013) 指出 NFT 的工具資訊量表 偏重以明顯的購買意願為導向,讓消費者評估購物前觸摸產品的必要性,而 NTI 則偏重 對產品或品牌商品的觸覺評估構陎,雖然出發的觀點不同,但兩者的中心概念都是從產 品的角度檢視消費者的評估,因此,雖是不同的量表及題項,但兩者間應是相似的構念,

其後續研究亦證實兩個量表具有相同的因素結構且兩者有高度相關 (r = .75),因此建議 後續研究者可依研究對象選擇使用合適的量表進行測量。本研究從產品的角度出發,欲 探究登山裝備產品類別與產品觸覺評估的關係;再者,本研究欲探討產品的空間距離對 於登山裝備產品類別的評估與購買意願的影響,因此後續研究將採用讓消費者直接碰觸 到登山裝備實品的方式進行施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