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產業環境對婚禮產業的影響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產業環境對婚禮產業的影響

產業環境對產業的發展影響甚鉅,總體環境的營造是否良好,產業本身 經營環境是否規劃得當,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供需關聯及集市程度,每一項都 可能對產業的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本節整理相關文獻,經由瞭解策略 的擬定、產業發展的競爭力、產業群聚現象形成的原因,尋找對渡假婚禮產 業之發展有利的硬體環境以及軟體環境。

一、 策略擬定

策略(Strategy)是由古希臘字“Strategos"演變而來的,根據Hert(1967)

的解釋,其含義是有效的利用資源摧毀敵人(引自邱文科,2005)。司徒達 賢(1995)則認為策略的概念為重點的選擇、界定環境生存空間、指導性政策 的取向及建立相對優勢,並認為策略管理可分為總體策略及事業策略兩大領 域,總體策略是解決多角化企業中,各事業單位之間資源分配與共創競爭優 勢的共同策略,若在單一事業體的企業,總體策略即事業策略。事業策略的 重點在於提昇企業的競爭優勢,企業考量環境變化,利用現有資源建立競爭 能力,藉由策略選擇創造一個較為確定的經營環境(Asker, 1984)。

吳思華(2000)於策略九說一書中提出,從事策略規劃時,可透過「營 運範疇的界定與調整」、「核心資源的創造與累積」及「事業網絡的建構與 強化」三大構面,來建構企業策略的方向。關於企業的經營策略,戴國良(2004)

就其需考量的構面歸納了三個面向,分別是營運範疇、核心資源及事業網路。

營運範疇的設定需考量產品、顧客以及市場所處的地理及商業區域何在,且 其規模可以到達何種程度;核心資源則是設法找出有形及無形的資源,經由 組織所能獲得的支援有多少,同時審視這些資源所具有的競爭力並善加利 用;至於事業網路的考量,則在於產業的上、中、下游之間的互賴及依存關 係是否綿密,如何能夠互利運轉。經由這三個面向的評估,推論出三類可增 加企業績效的策略,分別是成本領導策略、差異化策略及專注化策略。成本

領導策略主要專注於“低成本優勢",低成本的優勢來自於大規模經濟、低 生產成本、低人工成本及低土地成本。差異化策略則是在某些消費者重視的 層面,做到具有獨特的特色,實施差異化策略時,目標需設定在使產品價格 超過成本才有利可圖。至於企業採用專注化策略的原因,則是選取某個比較 狹窄的特定時間、空間或客層範圍,在這個範圍內企業可明顯的取得具有競 爭優勢的條件時,利用所具有的優勢採取有效的生產或行銷策略。

由於渡假婚禮產業的消費對象及需求明確可知,因此,對發展渡假婚禮 產業之經營策略而言,設法創造低成本優勢,專注化策略的應用是可以考慮 的,可針對特定客層於特定類型的地域,設計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二、 產業發展的競爭力

對於產業經營環境的分析,可由產品狀況、競爭狀況、市場狀況以及生 產狀況等四方面著手(司徒達賢、吳思華、李仁芳,1985)。思考所推出的婚 禮相關產品類型是否合乎經濟環境的期待及社會文化的需求,產品本身是否 有高度被替代性也是應重視的考量因素;產業內現有競爭對手的競爭情況,

潛在競爭者的可能威脅程度,包括可及範圍內外的對手都應一併視為可畏的 對手;對於市場狀況更應瞭解目前的產業成熟度、可能的銷售對象、買方的 談判力、能力可及的銷售區、政府的政策走向等,都是需認真觀察的;嚴格 控制原料的來源及產品的生產成本,致力於提高產品的附加效益,採用有效 且適當的行銷推廣設法達到規模經濟效益。

分析產業所具有的競爭力,可採用Porter所提出的鑽石理論模型(Diamond Model)作為分析的工具,鑽石理論模型(圖2-3-1)原出發點是分析美國國內 的某種特定產業在國際間的競爭力之強弱,理論的立論認為產業的發展有特 定的某些因素,這些特定的因素交互影響造成產業發展的不同結果(Porter, 1990)。模型中將決定產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分為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 產業及支援性產業的表現、企業策略和結構以及競爭對手的表現等四個部

份,這四個部份具有雙向影響作用,形成鑽石體系。產業的競爭力除了受以 上四大要素影響之外,還存在著機會及政府兩個變數,機會是無法控制的,

而政府政策的影響是不可漠視的。

在Portter提出的鑽石理論模型中,生產要素指的是特定產業在競爭中有關 生產方面的特殊表現,包括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及基 礎設施等方面的成績,是產業競爭條件的主觀表現。需求表現是分析區域內 市場對產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區域內的需求是產業發展的基本動 力,對產業而言這是屬於市場提供的被動拉力,當區內的消費者對產品或服 務的挑剔程度高於其他區域時,更能激發區域內的產業之競爭優勢。相關和 支援性產業與優勢產業是一種休戚與共的密切關係,其論點與產業群聚能造 成的效應是相類似的概念,優勢產業通常不是單獨存在的。推進產業的競爭 動力對於產業的持續發展是重要的關鍵因素,動力來源可能來自區域外需求 的拉力,也可能來自本地競爭者的壓力或市場的推力。

除了以上所討論的四個基本因素會決定產業發展的競爭力之外,產業的 發展還受到機會及政府政策等兩項變數的影響,何時形成足以影響產業發展 的機會是不易事先預測的,機會對產業發展的改變可能是雙向的,往往新的 競爭者取得優勢的同時,原有的競爭者將喪失優勢。政府的政策對於產業的 發展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變數,從事產業競爭的是企業而非政府,政府部門的 決策者無權決定何種產業的發展權利,政府僅能就最多數有利的前題下扮演 應有的角色,盡可能提供企業所需的資源及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政府可以 創造新的機會與壓力,對於產業發展的協助應該是著重於產業不易獨力影響 的領域,如發展基礎設施、開放資本渠道等正向推動的角色,才能擴大鑽石 體系的力量,政府還應扮演挑剔型消費者的角色,過度的保護僅會延緩產業 競爭優勢的形成,使企業停留在缺乏競爭的狀態。

圖2-3-1 鑽石理論模型

資料來源:Porter, E.Michael(1990).Competitive Adventage :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al and Competitions. , The Free Press , New York .

三、 產業群聚(Industrial Clusters)

在1890年英國經濟學者Marshall就已注意到產業群聚的情況,其將相關企 業在特定地區形成群聚的區域稱為「產業區」,並將這些中小型企業集中於特 定的地方所獲得的利益稱為「外部經濟」,包括具有專業技能的勞力市場、獲 得中間產品、獲得技術和資訊等經濟利益(引自 Gorden & McCann, 2000)。特 定的空間中,企業之間除了競爭之外尚存在合作的關係,這些企業彼此之間 在地理位置上鄰近,並具有相互關聯的服務、供應廠商及其他相關之機構,

群聚是特定產業中互有聯繫的企業或機構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種現象

(Porter, 1990)。思考對企業最有利的條件應是決策的第一要件,選擇能符合 企業策略、

競爭對手 生產要素 需求條件

相關及支 援性產業

政府 機會

產業群聚效益的區域是一種有利的方式。Krugman(1992)曾就貿易與地理條 件的關聯,強調聚落對於經濟成長的重要性,他認為在經濟活動中最有利的 地理條件就是集中,當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聚集在同一地理區域時,會因同 樣的需求而同時擴張,並締造規模的優勢。

產業群聚的形成原因可能有產業政策、關聯產業、市場、人文、要素條 件等(鄭恩仁,1996),產業因應激烈競爭局勢,相關或相似的企業基於地域 位置關係,群聚而創造群體競爭優勢,具有集聚發展的規模效應。群聚產業 之間的互聯網路關係,主要是架構在地理位置接近與策略合作的基礎上,聚 落中的企業因彼此的資源共享或利益共享而受惠(吳淑貞,2002)。產業群 聚政策在各國均已受到重視,臺灣在2002年國家發展重點計劃中,即已將其 列為重點之一,希望透過產業群聚的效果來達到產業高值化的目的(朱南玉,

2004)。產業群聚現象形成之後,在群聚當中的所有組成個體之間存在著相當 複雜的關係,企業彼此之間既是競爭者又是合作者,群聚效果的成功依賴彼 此間積極、互動的關係來共同實現。

產業群聚現象可為產業帶來諸多效益,產業群聚的形成有助於規模經 濟,得以節省交易成本並共享聚集所產生的企業服務、專業技士勞動力之供 給、研究機構與育成中心產生的外溢效果(邊泰明、麻匡復,2005)。同時因 知識流通的機制形成,有效讓知識流動於群聚中,有益於組織績效的提升(陳 忠仁、張揚隆,2006)。空間群聚的市場和制度會建構一種地方聲望效果,自 然使區域居於領導市場的地位並展現都市創新能力,成為產業內領導市場走 向的主要領導者,以及學習專業技術與分享市場知識的核心平台,從而提升 產業的競爭力(林政逸、辛晚教,2007)。產業群聚來自於地理群聚所帶來的 空間效應上,為了資源交換或取得而產生群聚,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來臨,

知識成為群聚創新的主力,群聚中的企業透過各種關係來交流知識,產生知

知識成為群聚創新的主力,群聚中的企業透過各種關係來交流知識,產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