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作為世界貿易伙伴之一員,在國內 對溫帶水果品項之消費力快速上昇但生產 量日益下降的趨勢下,可以預期台灣對溫帶 水果的進口限制只會朝更加開放的方向進 行。此可從我國與紐西蘭所簽訂之台紐經濟 合作協定可證(劉 2013)。在國外適地適種及

大規模種植的生產體系下,生產成本必然遠 低於國內,於山區栽培溫帶水果的經濟效益 及市場競爭力勢必日益下降,加以國土保育 及生態永續經營的目標確立之後,以往山區 傳統式的開發模式實應作嚴格管制。然而在 考量國家之總體產業政策方向之外,亦不應 忽視原住民族群及在地長期居民之基本生 活需求與生活福祉,小規模的農業生產仍有 其必要性。而在全球氣候變遷威脅下,更宏 觀的在地農業永續發展有其價值,以更高的 生態環保標準,實行低限度且結合環境教育 的山地果樹栽培是產業轉型的可行方向。果 樹相對於其他作物,深根且生長週期長,在 適當且符合生態環保的栽培管理下,對環境 之負面影響亦相對較小,惟傳統之溫帶果樹 種類如蘋果、桃、梨等,在未來的時空環境 與市場競爭下,恐漸失其利基。未來宜以高 經濟效益及保健價值、生產技術門檻高但適 應臺灣山地潮濕型氣候之經濟小果類及原 生小果類作物將是更好的選項。

溫帶小果類作物產業在臺灣尚在起步 階段,除有早期田中等(1935)曾於臺大試種 覆盆子之記錄,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附設山 地農場(1981)於 1979 及 1980 年兩度自歐美 等地引入含藍莓、黑莓、醋栗、覆盆子等各 類小果作物進行試種研究。農政單位亦於 1986 年引入藍莓數種,於不同海拔地區進 行評估(林等 1996)。雖當時農政及學術單 位咸認為小果類具有發展潛力,惟栽培技術 不成熟,加以消費習慣與喜好,因此未能積 極推動產業轉型,至今鮮有商業栽培。近年

來這些溫帶小果類作物因其高營養價值而 味子(Schisandra arisanensis)與林木間作之 混農林業模式,藉其可低度管理與林下生長 之特性,達到兼具生態平衡與經濟效益的目 標( 李 等 , 2013) 。 傳 統 之 中 藥 北 五 味 子 (Schisandra chinensis)在國外的馴化與商業 利用已有前例可循(Soule, 2003)。遍生於臺 灣中北部中高海拔山區的阿里山五味子有 季刊12(4):237-243。

李珊 (2004) 從臺灣奇蹟到山林公敵-高山農 業不歸路? 臺灣光華雜誌 29(11):32-42。

李國譚、黃靜芬、莊雅芳 (2013) 臍橙非臺灣 進行混農林業之適當果樹作物。臺大實 驗林研究報告25(4):273-281。

林英彥 (1969) 臺灣先住民之農業經營。臺灣 銀行季刊20(4):221-265。

林宗賢,呂明雄 (2013) 果樹總論 臺灣農家 3/2014WAF/2014_WAF_link_all.htm 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附設山地農場 (1981) 農業發展(1956-1987)。碩士論文。國立 中央大學。

程兆熊、黃弼臣、朱長志 (1956) 臺灣省中部 山地園藝資源調查報告。中國農村復興 聯合委員會特刊第十六號。

劉麗惠 (2013) 連結紐西蘭布局亞太市場-臺

紐經濟合作協定加速臺灣自由貿易之路. 貿易Trade Magazine 267:58-62.

Baldocchi, D. and E. Waller. (2014) Winter fog is decreasing in the fruit growing region of the Central Valley of California. Geophys.

Res. Lett., 41, 3251–3256, doi:10.1002/2014GL060018.

Oliveira, R.S., C.B. Eller, P.R.L. Bittencourt, and M. Mulligan. (2014) The hydroclimatic and ecophysiological basis

of cloud forest distributions under current and projected climates. Ann. Bot.

113:909-920.

Soule, D. (2003) Schisandra vines – a potential economic crop for Maine growers. Maine Organic Farmer & Gardener, Spring2003.

http://www.mofga.org/Publications/Maine OrganicFarmerGardener/Spring2003/Schis andra/tabid/1523/Default.aspx

從全球水果消費及生產趨勢觀察論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