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2-2 花花班一日活動簡介

時間 活動內容

8:00-8:30 早餐

8:30-9:00 日記本簽到

9:00-10:00

區域活動

(扮演區區、圖書區區、建構區、益智區、美勞區等 )

10:00-10:20 日記本記錄學習區內容

10:20-10:50 團討時間:故事+討論

10:50-11:20 戶外活動

11:25-12:00 午餐

12:00-14:00 午睡

14:00-14:30 午點

14:30-15:00 戶外活動

15:10-15:40 外教英文課

15:40-16:20 晚餐

16:20-16:40 彈性時間,整理書包,宣導事項等,準備放學

16:45- 離開學校

第三節 田野軼事

研究者的幼兒園經驗並不豐富,每進入一個新的園所即是一段新的旅程,園 中生活的大部分生態對我而言都是新鮮有趣,也因此園所中教師們司空見慣的事 情常常會引起研究者的興趣,成為故事的核心事件。在這一節中,研究者將選擇 以核心事件為中心,從教師和幼兒的行為出發,分為教師角度、幼兒角度、課程 角度和班級秩序角度四個面向來談幼兒園生活中的好孩子形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一) 教師角度

如果將幼兒園生活視作一個團體,那麼雖然幼兒是團體生活中的主體,但 教師仍然擁有權力決定幼兒的生活。從教師角度出發看到的事件,即在幼兒園 生活中,教師作為參與者,對於幼兒有怎樣的預設和行動,以及教師對此的解 釋。

(1) 你至少得是個禮貌小孩

Roger 的論述提到:「對許多人來說,所謂教育失敗,可能是特指學生的舉止 與品行(behaviour and conduct),而非他們的心智成就層面上的失敗」(Roger 著/

李奉儒譯,1994)。學前教育時期,無論在世界的何種地方,主流的學術和國家 政策層面都不會將知識、學業等方面放在重要關切中,從中國教育部提綱挈領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便可看出。研究者與兩個班級教師的訪談中,亦有這樣 的發現:她們都不會主動提到兒童的任何心智成就,而都將其舉止和品行看的非 常重要,尤其是「禮貌」這一點。如與花花班教師 L 的訪談:

研究者:在您的教學理念中,您認為幼兒的什麼方面在幼兒園生活中最為重 要呢?

L 老師:首先,最基本的一點,最重要的是,他要有禮貌。幼兒園其實就是 教這個的,什麼算數啊,英語啊,他以後都會學,但是家長又很看重。但是我總 覺得吧,一個孩子首先得有禮貌,看到人要打招呼,我就要求班上的小朋友早上 一進來就要說「早上好」,當然了我也會跟大家說,然後呢你要會用「請」、「謝 謝」、「對不起」,誒,這些都是你孩子必須要做到的,我剛接這個班,覺得這方 便還要加強。有的小孩,「咵」(研究者註:語氣擬聲詞,表達「突然、迅速」之 意)一上來就說我要這個,我要那個,碰著人了不知道說對不起,我就覺得這樣 不行,人在社會上還是得講禮貌的,對吧!我覺得這是我對這個班的小孩最基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要求。(B20160902L)

從這一點可以看到禮貌的表現是教師希望幼兒習得的行為,因此教師對幼兒 是否禮貌的行為皆很敏感,對於表現出不禮貌行為的幼兒,會比表現出能力不足 行為的幼兒更加受到嚴肅對待。

良好的舉止和品行並不僅為日常生活中的禮貌行為,比如研究者在田野中發 現合作、團結、樂於助人、遵守規則等行為都曾被教師在教室中向幼兒強調,或 者進行行為塑造。但從訪談中可以看到,狹義的「禮貌」行為被視作是簡單的、

基礎的、在幼兒園中可以做到的行為,而上述類似於助人、合作等行為需要一定 的生活經驗,因此在幼兒園中被教師視為幼兒需要透過學習來做到的行為,從而 不被放入進本要求之中。

(2) 希望的幼兒圖像

在研究開始之前,當研究者與同儕或者親友討論「教師心中的好孩子」這個 議題時,對話者不約而同地認為教師當然更喜歡安靜聽話、不給教師找麻煩的孩 子。在初期的觀察中,研究者確實有類似的感覺,向幼兒強調規則、強調速度,

不就是希望幼兒習得教室中的規範,從而免除教師的麻煩嗎?但經歷田野中一系 列事情之後研究者亦常有這樣的感覺:教師說的和其行為並不一致。這表現在對 於規則的靈活把握上,也表現在教師本身的矛盾心理上。面對研究者的疑問,花 花班的教師這樣回答:

研究者:你就最希望你帶出來的孩子具有什麼樣特徵呢?

M 老師:怎麼講呢?我希望我的孩子,我所帶的孩子,嗯,希望他們是活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的。活潑有規則,他們就是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也會遵守一些規則,不是 說像完全被規則完全約束住那種很呆板的那種孩子,但他也不是說完全就像脫了 韁的這種野馬一樣,那種就是自己可以隨便的。不是這樣,他是既有他的規則能 夠約束住的他,那樣他也會有他自己活潑的,就知道說我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

我什麼時候能做什麼事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但我不希望抹殺了他們那 種活潑的。嗯對,所以我會給他們很多的自由,我會跟他們講好,我們的規則,

我的底線在哪裡?我們的範圍是在哪裡?在這個範圍之內,如果你沒有觸碰這個 底線,我們的共同班級規則的話你是有自由的,你是可以自己去選擇這些事情。

對,我是會給孩子足夠的,就是會給到他們一些自由,但是就是說,你會發現他 每一次放假也好,就是休息,回來以後會變得很,就是太過於自由了,對,所以 那個時候就是需要去收一下,但一般狀況下都還好。你看,基本上是學習中旬,

孩子的狀態就很好,因為他從前期的剛入學的不適應啊,然後到各種放假呀,再 去調整,老師再去收啊,慢慢慢慢他才會進入到一個平穩的狀態。

研究者:那你覺得咱們班是比較符合你這個標準呀?

M 老師:咱班啊我覺得朵朵(女,四歲)還好。對她很活潑,但是呢,她也 知道說這個時間是要有這個規則,不準碰這個的。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其實 我是希望孩子玩的時候,就能夠說放得開很放,放開著去玩就是玩的時間,然後 我工作和學習就是很專注的去做這件事情。但是我在這個集體之中,我也不會顯 得我很突兀,或者很有個性的那種。嗯,明白,我的意思嗎?就是有的小朋友在,

你會在發現他的一個集體當中就是太過於自己的想法,嗯,太過有自己的一個想 要的東西,那可能就像我們講的不夠融入,但是他並不是說他不好,但是我是希 望說每個小朋友呢,嗯,我是希望他們能夠說,我在集體當中,大家覺得我還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OK 的,就可能需要特別的,不一定,無論是好也好,還是不好也好,都是希望,

就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就好。(B20160907M)

M 老師希望自己帶出來的孩子既擁有盧梭論述中天真爛漫的性格,但這個 活潑的兒童同樣能夠如 Durkheim 論述中所呈現的一個有道德的人必須具備的三 元素—紀律精神、犧牲精神和自律精神,了解有所為與有所不為。Durkheim 把教 育定義為兒童的社會化,同樣 M 老師也提到希望兒童了解團體生活和個人生活的 區別,並希望生活在團體中的幼兒其行為能夠不太凸顯,也不埋沒,即幼兒在團 體中不會太過與眾不同,但也希望幼兒擁有獨一無二的特色。在研究者與花花班 教師日常接觸的過程中,M 老師也同樣多次表達了希望這個班級的幼兒能夠更 加活潑、天真的想法。

(二) 幼兒角度

幼兒即使在一定程度上被課程、教師所安排,仍是幼兒園生活中的最毋庸置 疑的主體之一,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互動,事件本身和幼兒特質的結合鑄就了不 同的幼兒的行為。下文將介紹從幼兒與幼兒、教師的互動出發,描述研究者所看 到的幼兒園生活事件。

(1) 告狀

幼兒園生活中有各種摩擦和衝突,當幼兒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會向身 邊的大人請求幫助,如希望教師維護規則、希望教師能夠「懲惡揚善」等等。以 下是幾個典型例子:則沒有看出來

堆堆(男,四歲)和七仔(男,四歲)從外面衝進來,來到正在督促幼兒換 鞋的 L 老師面前。

堆堆:「L 老師,他做錯事情了不跟我道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七仔:「我沒有做錯!」

堆堆:「你就做錯了!你讓我不舒服了!你打我了!」

L 老師未回應。

堆堆拉扯 L 老師的衣服:「L 老師他打我了,你要批評他!」

七仔:「我只是不小心碰了你一下,又沒有弄疼你」

L 老師:「你們自己把事情弄清楚了再來找我。」走出大廳。(B20160914)

因為空間關係,為了錯開上廁所的人潮,花花班和隔壁班皆強調,女生使用 內部衛生間,男生使用外部衛生間。

午睡前尼莫(男,四歲)想要小便,於是去了內部的衛生間。堆堆此時看到,

跟研究者說:「尼莫怎麼去了那裡,但是男生要去外面的廁所,他不許去裡面。」

研究者:「現在裡面的廁所沒有人,他可以去」

堆堆:「不行!之前 L 老師說男生要去外面尿尿」,他走向 L 老師:「L 老師,

尼莫去了裡面尿尿,裡面是女孩子尿尿的地方」

L 老師:「大家都可以用裡面的衛生間,我說男生去外面的衛生間是人多的 時候。」

堆堆:「可是我都去外面尿尿,不公平」

堆堆走回自己的床,經過尼莫的床,說:「尼莫,你以後不要去裡面尿尿,

要去外面,聽到了嗎?」(B20160919)

面對幼兒向教師告狀的情況,由以上情境可以看到,教師通常會根據具體情 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直接介入;不特別處理,讓他們自己去處理;為他們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紹處理辦法,但仍讓其自行處理等。

研究者:你們怎麼看小朋友告狀?什麼情況下會去處理,什麼情況下會當做 沒聽到?

L 老師:都會聽到,只要他跟我說了。一般都是回答,好,我去給他說。但 是你說這句話的同時,肯定會激勵他進一步地去想,哦老師答應他了對吧,我去

L 老師:都會聽到,只要他跟我說了。一般都是回答,好,我去給他說。但 是你說這句話的同時,肯定會激勵他進一步地去想,哦老師答應他了對吧,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