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發展性過程

發動訊息 身體神經 自主神經 神經末梢

經過一段生活時期

圖2-5「生物心理社會」壓力理論模式

資料來源

謝琇玲(1990)。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 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頁46),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高雄市。

此種解釋模式,以生理學基礎說明環境事件加上個人特質足以影響個 人,壓力會產生不良的症狀和疾病,但是我國教師產生心血管疾病的比 率,是否因工作壓力的關係而高於一般水準或職業工作類型,有待科學驗 證。

(六) Moracco 與 McFadden 的工作壓力模式

Moracco 與 McFadden提出教師的工作壓力模式,與其有相當雷同程 度者為Kyriacou 與 Sutcliffe之教師工作壓力模式。其模式如圖2-6。由 圖中可以發現四個要點(林純文,1996;黃義良,1999):此模式說明了 教師工作壓力產生的過程,個人為了降低壓力對心理的威脅感,而對實際 壓力源的因應,成為教師日後心理、生理和行為壓力有關的反應,當壓力 持續而影響工作時,易於產生身心慢性疾病的壓力症候狀態。故教師工作 壓力的產生過程,會受到教師個人人格特質所影響,但是其主要引發教師

基因

環境刺激的歷史

人格特質(習得的期望)

環境事件

腦 基因

目標器官(行為)

疾病和症狀

工作壓力的因素還是來自於學校內外之社會環境因素。

1、 潛在壓力源來自學校與學校以外的社會環境(即社會、職 業、家庭),如:不同的課程、社區水準、職業聲望、教師 角色、家庭狀況等,都會直接或間接造成教師不同程度的壓 力,並且這些壓力源會因中介因素的影響而使個體產生不同 的壓力感受。

2、 潛在工作壓力和實際工作壓力是不同層面的概念。前者係指 教師的工作本身,是客觀存在的現象;而潛在的工作壓力來 源發展為實際工作壓力,則是教師主觀評估的結果。換言 之,潛在壓力在經過教師個人評估後,會對教師的自尊或幸 福產生威脅時,才會成為實際的工作壓力。

3、 中介因素包括評估機轉與因應機轉。前者決定實際壓力的來 源,受教師的特質影響,在評估的過程中,傳遞個人特質的 媒介為年齡、性別、焦慮、個人的資源、自我知覺及教師的 個人信念系統,因應機轉的重要性在於決定壓力的減少與 否,如果工作壓力過重或過久,因應機轉終將匱乏而導致產 生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疾病。

4、 此模式包含四個回饋圈:A 表示壓力與因應機轉之間的關 係,如果因應機轉無法減低壓力事件的產生,它會被評估具 有威脅性;B 指教師在壓力症候下運作的情形,在這裡教師 易於知覺到更多的壓力事件;C 與B 有關,它表示長期處於 壓力下產生的症狀,當教師處於倦怠階段,此時若壓力的徵 兆持續出現,教師可能會需要家庭與親人的支持與協助。D 表示教師過去處理壓力成功與否的經驗以及其社會資源的 支持與否,均會影響目前的評估結果,以及對於壓力事件的 決定。

A

B

C

圖2-6 Moracco與McFadden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

黃義良(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

(一) 工作壓力刺激是多層面存在的,是許多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

(二) 影響工作壓力的因素包含個人因素、環境(學校、社區、社會)

因素等。

(三) 壓力的感受是個人經驗及人格特質的評估、知覺的結果。

(四) 學校組織氣氛是學校特質的一部分,也是影響教師工作壓力的因 素之一。

(五) 學校特質與社區因素所影響之教師工作壓力,已逐漸受到重視。

(六) 個人的知覺與因應方式會決定個人面對壓力的結果。

(七) 長期的壓力會對個體產生嚴重的身心疾病,甚至中途退出工作。

第三節 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實證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