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二節 發展時期

研究者將 2004 年至 2008 年歸屬為發展時期,此時期正是陳姝嫈校 長任職期間,她繼承前任陳慧淑校長在海洋教育課程上的努力和成果,

繼續推動該課程,但也有所突破。研究者未能有機會訪問陳姝嫈前校長,

但幸運的是陳姝嫈前校長任內在海洋教育國際研討會有發表一篇文章,

是關於高雄市中洲國小如何推展海洋教育之做法,以及其他相關文件資 料,協助研究者一窺當時課程推展情況。

以下即分別以 CIPP 評鑑模式針對當時以海洋教育為學校本位課程 發展的背景、輸入、內容編制修正,過程與與成果四個面向進行分析。

先以浪潮翻滾的轉變來描述當時課程轉變的情形,視為此時期課程實施 背景(context)之評鑑部分,接著漸入佳境來探討建構海洋教育課程所 需之相關資源,視為此時期課程相關資源(Input)之評鑑檢視,追隨着 匍行的小艇~海洋教育實施內容以及大有斬獲~推動海洋教育之教學,

此兩部分可視為此時期課程實施的過程(Process)之評鑑部分、最後以 累足成步~海洋教育實施之成果,視為此時期課程實施成果(production)

之評鑑部分。

壹、浪潮翻滾的轉變~海洋教育課程編制與規劃

當時陳姝嫈校長在陳慧淑前校長所展現的海洋教育課程成果基礎上,

配合政策再加上資訊融入教學以及環境教育的內涵,使學校海洋教育特 色課程更加向上提升、向前邁進。在 2004 年,當時陳姝嫈校長運用兩年 的時間進行課程內容研發,時間是從 2004 年 8 月至 2006 年 7 月。二年 期間可分為二個階段,依序為(一)課程目標的調整與修訂:課程建構、

課程評鑑、資料蒐集及教材編撰(二)教材編制:教材編撰課本與習作、

教材印製、教材 e 化。

陳姝嫈校長任內強調環境和課程是互相配合,由圖 4-4 中洲國小學 校本位課程架構圖,可得知當初在建構課程的時候,結合環境並以環境 教育為中心的理念,人跟社會、社區、自然融合在一起,發展出六大 主 軸,社區景觀、地方文化、船舶發展、地方產業、環境保護、濱海生態。

因為整個中洲社區有很多造船廠,還有濱海生態的部分,就是濱海生態 和環境保護兩個主軸(高雄市中洲國小,2004)。

圖 4-4 中洲國小學校本位課程架構圖

資料來源:中洲國小學校本位課程計畫介紹(高雄市中洲國小,2004)

一、乘風破浪~海洋教育課程新理念與目標

在此時期,陳姝嫈前校長的學校教育理念是希望帶領學生從教學活 動中,建構與內化海洋教育知識,從中去落實永續校園理念。在那時候,

高雄市中洲國小在陳慧淑前校長的帶領之下,有的教師已經具有自編綜 合活動教材與教學、整體規劃的校本課程內容、建構充實的校本課程教 學資源庫的能力。透過編制 E 化教材以資訊科技協助教學,活化教學的 多項能力,在這個背景(context)之下,再進一步提升以海洋教育為主 的校本課 程的 多面向 實施,希 望讓 學生從 做中學過 程能 夠達到 知行合 一。

研究者從「攜手合作深耕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計畫」文獻中發現,

當時海洋教育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的目標有下列幾點,分述如下(教育部,

2004):

(一)第一年目標

1. 建構以環境教育為導向的學校本位課程設計,發展適合學生需求及 結合社區環境特性之環境教育教材。

2. 增進教師教材研發編撰之能力、營造團隊合作之氛圍。

3. 提昇環境教育教學品質,促進學生學習成效,落實九年一貫教學理 念。

4. 藉由中山大學張揚祺教授之指導,增進中洲國小教師海洋與環境之 認知能力,以強化課程教學與社區環境之結合。

5. 藉由中山大學林福仁教授之指導,增進本校教師資訊融入環境教育 教學之能力。

(二)第二年目標(教材編撰及編印)

1. 定期召開研討會,評估課程及教材基準與改善教學策略,檢核課程 及教材在實際教學上所可能遇到的問題。

2. 透過研討及教授分享與回饋會議,做為修正參酌教材意見。

3. 進行教材編撰、印製及 e 化教材建置。

4. 依自編教材實施教學活動,作為本校環境議題融入學校本位課程教 學活動之依據。

5. 辦理教材編印成果發表會暨教學研習活動,提昇旗津區教師相關教 學知能。

根據當時曾參加教材編選小組的邱〇〇老師所說,在設計教材的時 候,需要每個老師負責一到兩個單元,是全體教職員一同參與,設計時 分低、中、高年級三個教學團隊做教材設計,包括先前準備跟後續審查,

陳姝嫈校長也邀請到家長會長與我們社區的人員一起來參與以及提供資 料。課本裏頭的相片因為怕有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因此請學校老師自行 拍攝。

當時課程編選小組一員的邱〇〇老師回憶道:

校本課程編選小組當中,在低中高年級有一個人是負責收取與整理 文稿的部分,課本與習作美編的部分與相片拍攝的部分是請蕭朱亮主任 一手包辦,因為這方面的技術他很厲害。(訪 -邱師-20130521)

到了 2004 年時,高雄市中洲國小「船影、漁情、防風林」學校本位 課程學習內涵表(表 4-5)。

表 4-5

表 4-5 從社區環境了解自身所居住的家鄉,例如表 4-5(p.113),在二年級的 課程內容學習表中,加入認識社區特殊產業,讓學生知道中洲地區產業 類型,而不再是表 4-3(p.102)只讓學生了解漁市場的狀況和注意購買 魚類的事項。表 4-5(p.113)中的四年級課程中讓學生認識中洲學區並 讓學生繪製中洲學區的地圖,將範圍界定在中洲學區附近。在五年級的 部分淨灘活動也換成參觀汙水處理廠,六年級讓學生課程中以分組的方 式繪製旗津的導覽地圖,不只有藝文的表現,更融入五官體驗讓學生可 以運用身 體感 官去感 受周遭環 境, 並且試 著以詩詞 或圖 畫表達 出其意 境。

圖 4-5 學校本位課程願景教育目標

資料來源:中洲國小學校本位課程計畫(高雄市中洲國小,2007)

在 2007 年,學校在陳姝嫈校長和當時的課程發展委員會的成員討論 下,重新制定學校願景和教育目標,以圖 4-5 呈現。

從圖 4-5 得知,2007 年高雄市中洲國小之學校願景包含活力、包容、

創新、永續四個面向,從圖 4-5 可以發現與最初 1999 年陳慧淑校長所的 學校本位課程架構圖(圖 4-1)(p.92)內容著重點的不同,重新制定學 校願景與教育目標,在圖 4-1(p.92)包容底下的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與 資源,與他人和諧互動與分享成長。但在圖 4-5 將獨立出永續的概念,

目標為尊重與關懷自然的事物,也要珍惜愛物這片土地的人文環境。

高雄市中洲國小課程發展委員會在 2007 年也提出課程發展架構圖,

呈現於圖 4-6。

圖 4-6 中洲國小課程發展架構圖

資料來源:中洲國小學校本位課程計畫(高雄市中洲國小, 2007)

比較圖 4-6 與圖 4-1(p.92),可發現法令政策與學校教育目標並無 改變,但在議題的部分改為重大議題,當年的重大議題有資訊教育、環

境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家政教育。在學校 特色課程的部分也因為當時議題影響與環境變化,而將名稱改變為社區 景觀、濱海生態、船舶發展、地方文化、環境保護、沙灘活動。在 1999 年到 2000 年所推動的開放教育,在當時是強調打破空間的限制進行教學,

但時空轉換至 2007 年則強調以策略聯盟結合社區外部的資源、親師協同 教學來改變只有教師講述教學這種制式化的教學型態。

由上所述,可知在陳姝嫈校長帶領時期,海洋教育特色課程發展之 背景(context)是在陳慧淑前校長所帶領時期課程發展成果為一主要之 背景。從 CIPP 評鑑模式觀之,以上所探究的部分可視為對海洋教育課 程發展時期的背景評鑑,呈現出當時師生共同努力的背景相關事項和改 變情形。

貳、漸入佳境~建構海洋教育課程之相關資源

建置一套完善的學校本位課程需要依各個階段的需要,提供發展課 程所需要的支援及資源,例如經費運用、人力及物力資源的調整及提供、

教師專業知能的發展與提升等。分別以印製經費來源與人力資源的加入 進行論述以下:

一、課本與習作印製之經費來源

陳姝嫈校長在 2005 年將中洲國小學校本位課程內容不僅融入環境 教育以及發展出許多與資訊化課程,透過全校師生修編制定成冊後,將 進行教材的輸出,印製成冊的經費來源是透過教育部「課程與教學攜手 深耕計畫」的專案經費。

當時是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之一吳〇〇老師談到:

印製課本跟習作那個經費是校長向教育部提專案經費,實施計畫提 上去,是以校本課程發展去申請經費,教育部還是要看到實質上的東西 出來。第一年是先設計一本學校本位課程的教案,第二年才是作課本與

習作,那時候也結合資訊化教學,當時候的課程也發展出很多與資訊化 課程的東西。(訪-吳師-20130521)

二、人力資源的加入

對於推動以海洋為思考的校本特色課程,老師們在這方面的專業知 識及能力是亟需協助與提升的。因此,針對教學的需求,落實課程與教 學,高雄市中洲國小邀請了相關的專家學者以講演、導覽、實察等方式,

進行研習,給予學校教師許多精神上的鼓勵,或是提供專門知識及經驗 上的建議,以充實相關專業知能。

(一)海洋教育方面專家人士

學者楊國賜(1997)曾提出:所謂「教育的成敗、繫於師資的良窳」,

亦即教師素質的好壞、專業與否將與教育的成敗息息相關;而教育品質 的改進都是在教學活動循環中不斷改進,教師亦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 的努力與改進。可見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是帶動有效學習成效的不二 法門。

陳姝嫈前校長(2004)在計畫書中提到,邀請前海洋生物博物館方

陳姝嫈前校長(2004)在計畫書中提到,邀請前海洋生物博物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