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CIPP 評鑑模式之探究

本研究旨在以 CIPP 模式評鑑國小海洋教育課程實施,本節即就評 鑑之意義、CIPP 評鑑模式的緣起與發展、CIPP 評鑑模式之意涵、CIPP 評鑑模式之優點與限制、CIPP 評鑑模式國內教育之應用等五個部分加以 分析探討,以徹底釐清有關的概念。

一、評鑑之意義

評鑑的意義包含了許多的層面,針對評鑑定義,以評鑑的字面定義 來看,評鑑的英文字是 evaluate,其構字成分中含有 “value ” 也就是價 值的意涵,因此評鑑和事物的價值可說是息息相關,脫離不了價值判斷 的意義(林劭仁,2008)。評鑑(evaluation)最早期被當作和測量相同 的意義,後來評鑑被視為目標和現況二者間一致程度的確認。有的學者 認為評鑑是有系統的評估一個對象的價值或優點,有的學者則認為評鑑 是描述、獲致、以及提供有用的資訊,藉以判斷決定取捨方案的歷程(黃 政傑,1994)。

Stufflebeam 和 Shinknfield(1985)認為評鑑不在證明,而在改進。

評鑑是一種規劃、蒐集並提供敘述性、判斷性資訊的過程。這些資訊包 括研究對象的目標、設計、實施和影響的價值及優缺點,以利決策,滿 足教學效能的需要,增加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評鑑是任何藉由系統的、以資料為基礎的探究,來檢驗和判斷為了 增進人類福祉而作的努力,以便理解其達成的成效性(吳芝儀、李奉儒 譯,1995)。王文科(1999)認為評鑑是一種有系統的過程,其包含了 敘述待答問題、確定有待獲得的資訊、提出結果給決策者改良教育方案。

謝文全(2003)與黃琇屏(2004)、陳玉琨(2004)則認為評鑑是 一種價值判斷的專業活動,根據標準,客觀的收集受評鑑者的相關資料,

對其作價值判斷與評析,並依照結果提供問題以及改進缺失,據以決定 如何改進或重新計畫的過程。

綜合上述,評鑑可視為一種系統性的歷程,針對評鑑的事物或個體 進行專業客觀的評斷,其過程依據適當的標準,確定評鑑標的物、系統 化的蒐集資料、根據評斷標準進行審慎,作分析與價值判斷,提出結果,

以獲取作決策之有用資訊等,此一連串有系統的過程可以提供給被評鑑 者參考改進之用。

將此評鑑概念應用於教育上即稱教育評鑑,泰勒(Tyler)在 1949 年 提 出 「 教 育 評 鑑 是 確 定 教 育 目 標 實 際 達 成 程 度 的 過 程 ; Stufflebeam

(1971)年認為「教育評鑑」是就評斷決定方案之有用資料,加以界定、

取得及提供的歷程,且認為評鑑是專業的判斷不再附屬於測驗或是教育 研究法的領域,它可以根據教育專家的判斷或是意見,而對教育體系或 是過程做評估與診療的工作。(引自秦夢群,1998,黃政傑,1997,謝 文全,2003)。

「教育評鑑」是對於教育現象或活動,透過有系統和客觀的方法來收 集、組織、分析資料,加以描述與分析各項教育資料,並進行解釋和價 值判斷的歷程,以作為改進教育缺失,謀求教育健全發展的歷程。(秦夢 群,1998)。

二、CIPP 評鑑模式緣起與發展

教育評鑑模式自興起至今,已發展的模式甚多。常見的評鑑模式有 目標本位評鑑、無目標評鑑模式、反應式評鑑模式、差距評鑑模式、CIPP 評鑑模式、方案邏輯模式、賦權增能評鑑模式、認可制度、教育鑑賞與 評論模式、績效責任評鑑模式、成本效益分析等(曾淑惠,2004)。其 中 CIPP 評鑑模式最常被運用於學校相關評鑑。

CIPP 評鑑模式為美國學者 Stufflebeam 為主要發展與設計者。CIPP 評鑑模式其發展原因眾多,但最大的動力來自於 1965 年國會通渦的「初 等與中等教育法案」(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簡稱 ESEA)。當時 ESEA 提供美國各學區數十億美元的補助款,期望能夠改

進文化不利學生的教育,並提昇整個初等與中等教育的品質。但是補助 觀性。於是 Stufflebeam 應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邀 請,組織一個評鑑中心,從事評鑑理論與實務的改進,試圖發展一套較 好的評鑑方法。

當時,Stufflebeam 在俄亥俄州立大學所領導的評鑑中心,主要係從 事評鑑理論和實務的改進工作。為達成事項任務,為評鑑中心訂定下列

根據上述六個目標,Stufflebeam 開始著手研究發展與傳統不同的評 鑑方法與策略,CIPP 模式的雛型便在這種情形之下發展出來。但是整個 CIPP 模式完全發展成形,仍經過不同階段的實驗、修定與擴展( 引自游 進年,1999)。

在 1969 年,Phi Delta Kappa(簡稱 PDK)成立了一個全國評鑑研究 委員會,主要任務在評估目前教育評鑑中最佳方式,提供實施健全評鑑 的原則性建議,並因而提出並擴展 CIPP 模式。PDK 對評鑑提出一個新 的正式定義:「評鑑是一種劃定、獲取,及提供敘述性與判斷性資訊的歷 程。那些資訊涉及研究對象之目標、設計、實施,及影響的價值與優點,

以便指導如何作決定,符合績效的要求,並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Stufflebeam, 1985)。

由上述對於 CIPP 模式的緣起與發展之探究得知,CIPP 評鑑模式的 發展跳脫了過去只重視目標與成果的評鑑導向,進一步針對整體方案計 畫進行審視與評定。在當時其 CIPP 評鑑模式的基本架構已經相當完備。

從模式發展的時間先後,依序是「過程評鑑」、「結果評鑑」、「背景評鑑」

與「輸入評鑑」。就評鑑的程序來看則為「背景評鑑」、「輸入評鑑」、「過 程評鑑」與「結果評鑑」。而評鑑模式的名稱 CIPP,係分別取其四個評 鑑的第一個字母而成,分別代表四種不同的評鑑架構(游進年,1999)。

而四種評鑑模式的功能分別是:以背景評鑑形成計畫性決定,以輸入性 評鑑作成結構性決定,以過程評鑑達成實施性決定,以結果評鑑達成循 環性決定。Stufflebeam 提到 CIPP 評鑑模式只是建立一個可以提供決策 及執行人員了解整體方案計畫的歷程。王全興(2009)認為 CIPP 評鑑 模式比較適合於教育及人類服務的系統觀點,它的基本觀點是:評鑑最 重要的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良,主張評鑑是一項工具,能幫助應用評鑑 所得資訊的人,使得方案更具成效。

三、CIPP 評鑑模式之意涵

CIPP 評鑑模式自從 Stufflebeam 提出後,雖歷經修訂,但內涵和架 構並沒有太大的改變。CIPP 代表的是背景評鑑(Context evaluation)、

輸入評鑑(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鑑(Process evaluation)和成果評 鑑(Product evaluation)四種評鑑的縮寫。CIPP 評鑑主要運用於整個計 劃或方案的評鑑系統,著重於整理歷程的評鑑方式,認為「評鑑最重要 的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良,是一種專業的判斷」(秦夢群、伍振鷟,1993)。

CIPP 模式主要包含四種評鑑類型,即背景、輸入、過程與結果等的評鑑。

這些類型各具有不同的評鑑意義與收集資料的方法,分別說明如下(王 文科,1994;陳舜芬,1989):

(一)背景評鑑(Context evaluation)

它是最基本型態的評鑑,其目在於用來幫助目標的選定,如方案實 施的場所、目標與方針,提供判斷決定的一種基礎。主要在確認接受評 鑑的機構所處的地位與環境。背景評鑑將環境界定下來,描述其中所須 具備的條件,指出其優缺點,診斷相關的難題並提供改進的方向,進而 衍生教育的一般目標與特殊目標。因此,背景評鑑至少必須包含政策背 景、環境背景及需求背景三大要素。而在背景評鑑下所收集資料的方法 有使用系統分析、調查、文獻探討、聽證會、晤談、診斷測驗、以及德 懷術。

(二)輸入評鑑(Input evaluation)

輸入評鑑的目的在來幫助研究計劃的修正,解決策略以及程序設計;

提供評斷方案實施狀況的基礎。其實施方式為界定與評量三大項:承辦 機構的能力、達成計畫的策略及履行策略的設計。輸入評鑑其目的在決 定該用何種資源來達成目標,故輸入評鑑至少要包含:工作計畫、設備、

經費、人員資源。運用現有的人力及物質資源,解決策略及程序設計列 出清單,並分析其適切、有效及合算的程度;利用文獻探討,訪視成功 的類似方案,建議小組以及小型試驗室等方法進行收集所需的資料。

(三)過程評鑑(Process evaluation)

過程評鑑用於實施並改善方案的設計及程序,提供一份真正過程的 記錄,定期提供回饋給執行計劃人,以協助受評鑑者依原計畫或方案繼 續執行。過程評鑑亦能協助結果評鑑所得資訊的解釋,因為透過對方案 內容的實施過程有所了解,對於結果的詮釋,較能客觀且深入。其目標 有三:計劃執行中偵測或預測設計之缺失;提供計劃決策所需之資訊;

持續計劃進行之程序。藉由了解原先之計劃,並探知進行過程或進行中

的活動特色,以追蹤最初計劃之改變,並提供資料確保其效率與成果。

找出追蹤活動中可能有的障礙,並對非預期中之障礙保持警覺,描述真 正的過程;與方案工作人員不斷交往,並觀察他們的活動,從觀察當中 取得資料。

(四)成果評鑑(Product evaluation)

結果評鑑旨在測量、解釋與判斷方案的結果,據以比較評鑑結果與 目標之間的差異情形,將結果的標準賦予操作性之定義,並蒐集與方案 有關之各種人員對結果的評斷,加以從質與量的分析。目的在於計劃進 行期問及告一段落時,呈現整體計畫的成果,並評估該計畫之優缺點。

實施方式是界定目標的操作型定義,評量目標活動的依據,將針對預設 的絕對標準或相對標準所作評量加以比較、運用背景、輸入、過程等資 訊,將結果合理解釋,並提供考核性決定的參考。

除此之外,Stufflebeam(2003)以 CIPP 評鑑概念架構圖(圖 2-2)

呈現出 CIPP 評鑑模式的主要元素,代表 CIPP 模式中四種評鑑所關注的 不同點,其架構為以背景評鑑(Context evaluation)來幫助目標的選定,

以輸入(Input evaluation)來幫助研究計劃的修正,以過程評鑑(Process evaluation)來引導方案的實施,以成果評鑑(Product evaluation)來提 供考核性決定的參考。王全興(2009)總括 CIPP 模式描繪出確切核心

以輸入(Input evaluation)來幫助研究計劃的修正,以過程評鑑(Process evaluation)來引導方案的實施,以成果評鑑(Product evaluation)來提 供考核性決定的參考。王全興(2009)總括 CIPP 模式描繪出確切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