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CIPP模式評鑑國小海洋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以高雄市中洲國小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CIPP模式評鑑國小海洋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以高雄市中洲國小為例"

Copied!
2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王真麗. 博士. 以 CIPP 模式評鑑國小海洋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 -以高雄市中洲國小為例. 研究生:. 中. 華. 民. 國. 1. 吳采珊. 0. 撰. 2. 年. 7. 月.

(2)

(3)

(4)

(5) 謝 辭 在論文終於付梓的這一刻,回想就讀研究所三年的歲月,在數不盡的夜晚, 獨坐燈下書寫,面對多少次的挑戰與挫折,這些經歷也讓這段求學歷程更加有意 義。如今,終於獲得碩士學位,此刻,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想感謝的人實在太多, 受到太多人的幫助才有今天這篇論文誕生,由衷祝福所有曾經幫助我完成論文的 人們,僅以此篇謝辭表達我真摯的感謝。 能夠順利完成這篇論文,最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 —王真麗老師,從決定研究 題目、蒐集資料、內容撰寫上,以及在專業知識的啟發與傳授。在論文寫作期間, 老師很尊重我的想法,讓我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感謝老師耐心的指導,並不時督 促我,讓論文可以順利的完成。 再來,我要感謝所上的李雅婷老師、郭明堂老師與台東大學的郭李宗文老師, 老師們在的口試中不僅提供在學術研究方面給予許多寶貴與見解,論文寫作的建 議,點出了該篇論文具有的缺失,使本論文更臻完善,在此至上無限謝忱。 感謝大學的恩師蔡佩瑞老師,若不是您的鼓勵與支持,自己壓根沒想過能夠 攻讀碩士,每當求學過程中遇到沮喪想放棄之時,您總是告訴我「莫忘初衷」, 給予我信心與勉勵,勇敢地面對未知的挑戰。 在三年的研究所生涯中,很幸運能有一群窩心的夥伴為我加油打氣。感謝總 是陪伴我、幫助我、義氣相挺的佳蓉;感謝萬年班代菩謙在電腦科技運用方面幫 助我許多;感謝善良、體貼又開朗的室友們,我們像家人又像姊妹的感情,真摯 且永久。還有姿榕,多高興我們看著一起分享彼此生活與心靈成長,讓我這一路 上不知道什麼是孤單。 最後,謹將這本論文獻給永遠愛我與支持我的家人。感謝母親無私的奉獻, 因為有您的呵護與疼愛,我才能全心投入學習,無後顧之憂地撰寫論文,因為有 您們的陪伴,讓我在人生的旅途上勇敢邁進,謝謝您們。雖然爺爺與父親在我進 入研究所前夕相繼仙逝,未能見我研究所畢業,或許人世間總會有那麼一絲絲的. I.

(6) 遺憾與不完美,但無論如何,感謝你們從小對我的疼愛、照顧,如今順利畢業, 將這份榮耀歸功於你們 研究所只是人生旅途的驛站,豐富與滋養生命的內涵,如今我的人生正要邁 入另外一個階段。最後再次感謝家人、老師、同窗好友們的幫忙,得以順利完成 論文。 最後謹將此論文獻給在天上的爺爺與父親以及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吳采珊. 謹誌. 中華民國國一○二年七月九日. II.

(7) 以 CIPP 模式評鑑國小海洋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 -以高雄市中洲國小為例. 摘. 要. 本研究以 CIPP 模式評鑑國小海洋教育課程實施情形,以高雄市中洲國民小 學為研究的對象。依據 CIPP 評鑑模式之架構分為背景、輸入、過程與成果四個 面向進行評鑑,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分析法、文件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訪 談法、課室觀察等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包含: 一、 以 CIPP 評鑑模式檢視高雄市中洲國小的海洋教育實施的過程與成效。 二、 分析高雄市中洲國小海洋教育實施現今所遭遇之困境與解決之道。 根據研究目的,研究者首先進行文獻分析,蒐集有關海洋教育之意涵、海洋 教育之理論基礎、海洋教育實施之特色以及 CIPP 評鑑之探究等相關文獻,並加 以分析,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為了解高雄市中洲國小實施海洋教育課程實施 之現況,透過訪談、問卷調查與課室觀察分析後,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一、 學校地理環境及國家政策、經費支援有助於海洋教育課程的發展。 二、 各方面資源支持,讓海洋教育課程順利進行。 三、 海洋課程發展與實施過程中,全校師生合作、組織氣氛良好。 四、 海洋教育實施具有成效,提升學生知海、愛海、親海、護海的知能。 五、 學校發展海洋教育特色課程的困境,包含學校遇到環境、人員、資源和 學校組織等方面的問題,相關人員共思解決方法面對之。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課程發展之學校方面、對研究方法方面及未來的 研究者提出建議。. 關鍵字:海洋教育課程、CIPP 模式評鑑、高雄市中洲國小. III.

(8) IV.

(9) A Study utilized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that to examine the curriculum implications of Marine Education at Elementary School: Using Zhong- Zou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using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to examine the curriculum implications of Marine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using Zhong-Zhou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this study was separated into four main areas: context evaluation, input evaluation, process evaluation and product evaluation. The study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documentary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of classrooms. There are two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1. Utilized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to examine the curriculum progress and implications of Marine Education in Zhong-Zhou Elementary School. 2. Based on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that to analyze the curriculum of predicament and the solution of Marine Education in Zhong-Zhou Elementary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first the researcher carri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llected those papers of the meaning of Marine Education, theories of Marine Educ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 plementation of Marine Education, investigated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which was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this study. In order to know the curriculum progress and implication of Marine Education in Zhong-Zhou Elementary School, the actions taken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V.

(10) 1. Th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national policy, the fundings can help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ducation. 2. The resource support of all respects let the curriculum of Marine Education implement successfully. 3.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to coopera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was in good condition, unde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f Marine Education. 4. The curriculum of Marine Education has the implementing efficiency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competence to realize the ocean, to love the ocean, to get close to the ocean, and to protect the ocean. 5. To find out the curriculum of predicament encompass environmental factors, human factors, resource elements and the factors of school organization and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In conclusion, the study, based on its findings,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methodology and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Curriculum of Marine Education, CIPP Evaluation Model 、 Zhong-Zhou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VI.

(11) 目 謝. 次. 辭 ......................................................................................................................... I.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要 ................................................................................................................... V 目. 次 .................................................................................................................... VII. 表. 次 ....................................................................................................................... X. 圖. 次 ................................................................................................................... X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7 第五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海洋教育之意涵 ..................................................................................11 第二節 海洋教育的理論基礎 ......................................................................... 20 第三節 海洋教育實施之特色 ......................................................................... 31 第四節 CIPP 評鑑模式之探究 ........................................................................ 44 第五節 海洋教育與 CIPP 評鑑模式之相關研究 ............................................ 5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64.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 6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72 第三節 研究者角色......................................................................................... 76. VII.

(12) 第四節 資料編碼與分析 ................................................................................. 78 第五節 研究倫理與研究資料之可信度 ........................................................... 81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 85 第一節 開拓時期 ............................................................................................. 85 第二節 發展時期 ........................................................................................... 109 第三節 穩定時期 ........................................................................................... 135 第四節 問卷調查結果呈現~高雄市中洲國小教師對於實施海洋教育課程問 卷之回饋意見 .................................................................................. 161 第五節 主要研究發現 ..................................................................................... 188 第六節 研究者省思 ......................................................................................... 1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98 第一節 結論 .................................................................................................. 198 第二節 建議 .................................................................................................. 200 參考文獻 ................................................................................................................. 203 一、中文部分 .................................................................................................. 203 二、英文部分 .................................................................................................. 215 附錄一. 近五年內海洋教育之相關研究 ............................................................... 217. 附錄二. CIPP 近十年內之相關研究 ..................................................................... 224. 附錄三. 陳慧淑前校長訪談同意函 ....................................................................... 227. 附錄四. 杜昌霖校長訪談同意函 ........................................................................... 228. 附錄五. 劉通國主任訪談同意函 ........................................................................... 229. 附錄六. 半結構式訪談大綱 .................................................................................. 230. 附錄七. 教室觀察表 .............................................................................................. 231. VIII.

(13) 附錄八. 學習心得記錄.......................................................................................... 232. 附錄九. 問卷調查表 ............................................................................................. 233. IX.

(14) 表. 次. 表 3-1 班級觀察時間表 ............................................................................................ 71 表 3-2 教師教育背景分析表 .................................................................................... 74 表 3-3 訪談對象資料表 ............................................................................................ 75 表 3-4 資料編碼說明表 ............................................................................................ 79 表 4-1 課程內容變化表 .......................................................................................... 100 表 4-2 中洲國小 2000 年「船影、漁情、防風林」校本特色課程內涵表 ............ 101 表 4-3 中洲國小 2003 年「船影、漁情、防風林」校本特色課程內涵表 ............ 102 表 4-4 開拓時期 CIPP 評鑑分析表 ........................................................................ 108 表 4-5 中洲國小 2004 年「船影、漁情、防風林」學校特色課程內涵表 ............ 113 表 4-6 中洲國小 2005 年「船影、漁情、防風林」學校特色課程內涵表 ............ 120 表 4-7 發展時期 CIPP 評鑑分析表 ........................................................................ 133 表 4-8 中洲國小 2011「船影、漁情、防風林」學校特色課程教學規劃表 ......... 136 表 4-9 高雄市區海洋教育資源場域表 ................................................................... 144 表 4-10 穩定時期 CIPP 評鑑分析表 ...................................................................... 157 表 4-11 答題者對「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的理念與目標十分明確」分析表 .... 165 表 4-12 答題者對「從學校網站可得知有關於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的理念與目 標。」分析表 ........................................................................................... 166 表 4-13 答題者對「師生認同學校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理念與目標」分析表 166 表 4-14 答題者對「師生瞭解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的理念與目標」分析表 .... 167 表 4-15 答題者對「中洲國小行政規劃海洋教育課程的準備充足」分析表 ........ 167 表 4-16 答題者對「學校提供師生足夠的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圖書及相關設備」 分析表 ....................................................................................................... 168 表 4-17 答題者對「學校建築設施完善,有利於推動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分 析表 ........................................................................................................... 169. X.

(15) 表 4-18 答題者對「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相關決策過程透明化。」分析表 .... 169 表 4-19 答題者對「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相關會議的參與人員多樣化」分析表 170 表 4-20 答題者對「中洲國小行政規劃海洋教育課程的準備充足」分析表 ....... 170 表 4-21 答題者對「學校提供師生足夠的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圖書及相關設備」 分析表 ....................................................................................................... 171 表 4-22 答題者對「學校建築設施完善,有利於推動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分 析表 ........................................................................................................... 172 表 4-23 答題者對「校園環境具備境教功能,有利於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落實」 分析表 ....................................................................................................... 172 表 4-24 答題者對「學校編列有關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的相關經費」分析表 173 表 4-25 答題者對「學校具備充足的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軟硬體設施」分析表 173 表 4-26 答題者對「學校具備充足的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軟硬體設施」分析表 174 表 4-27 答題者對「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架構完整」分析表 .......................... 175 表 4-28 答題者對「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的設計多樣化」分析表 ................... 175 表 4-29 答題者對「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符合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分析表 .... 176 表 4-30 答題者對「海洋教育課程計畫明確說明教學目標」分析表 ................... 176 表 4-31 答題者對「擔任海洋教育課程的教師能確實掌握教學內容,講解清楚」 分析表 ....................................................................................................... 177 表 4-32 答題者對「擔任海洋教育課程的教師能留意掌控學生的學習情形」分析 表............................................................................................................... 178 表 4-33 答題者對「擔任海洋教育課程的教師能提供補充教材有助於學生的學習」 分析表 ....................................................................................................... 178 表 4-34 答題者對「擔任海洋教育課程的教師教學技巧能夠引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分析表 ....................................................................................................... 179 表 4-35 答題者對「擔任海洋教育課程的教師,其專長與課程相符合」分析表 179 表 4-36 答題者對「擔任海洋教育課程的教師能持續進修,追求專業成長」分析 表............................................................................................................... 180. XI.

(16) 表 4-37 答題者對「擔任海洋教育課程的教師能實施多元評量」分析表 ............ 180 表 4-38 答題者對「擔任海洋教育課程的教師能兼顧個別與團體的學習成果」分 析表 ........................................................................................................... 181 表 4-39 答題者對「海洋教育課程的學習對學生而言是有意義的」分析表 ........ 182 表 4-40 答題者對「海洋教育課程能引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分析表 ........ 183 表 4-41 答題者對「學校的海洋教育能夠影響學生面對海洋的行為」分析表 .... 183 表 4-42 答題者對「學生對海洋教育課程的學習滿意度高」分析表 ................... 184 表 4-43 答題者對「海洋課程實施成果符合課程目標」分析表 ........................... 184 表 4-44 答題者對「海洋教育相關資源投入確實有效運用」分析表 ................... 185 表 4-45 答題者對「學校行政運作積極有效」分析表 .......................................... 185 表 4-46 答題者對「教師的教學表現達成預期水準」分析表 ............................... 186 表 4-47 問卷調查結果表 ........................................................................................ 186. XII.

(17) 圖. 次. 圖 2-1 海洋教育實施目標 ....................................................................................... 17 圖 2-2 CIPP 評鑑的概念架構圖 .............................................................................. 50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65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67 圖 4-1 為中洲國小課程發展架構圖 ........................................................................ 92 圖 4-2 中洲國小 1999 年學校本位課程主題網 ....................................................... 98 圖 4-3 中洲國小 2000 學校本位課程主題網 ........................................................... 99 圖 4-4 中洲國小學校本位課程架構圖 ................................................................... 110 圖 4-5 學校本位課程願景教育目標 ....................................................................... 115 圖 4-6 中洲國小課程發展架構圖 ........................................................................... 116 圖 4-7 教育人員性別 ............................................................................................. 162 圖 4-8 職級 ............................................................................................................ 162 圖 4-9 服務年資 ..................................................................................................... 163 圖 4-10 教育背景 ................................................................................................... 164. XIII.

(18) XIV.

(19)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以 CIPP 模式評鑑國小海洋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以高 雄市中洲國小為例。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 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方法、 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臺灣地區四面環海,是一個典型的海島國家,東臨太平洋,海岸線 長達 1566 公里,地處歐亞及菲律賓板塊交接之處,各方海流匯集,具有 相當豐富及多樣的海洋生態。2001 年政府首次公布「海洋白皮書」,宣 示我國為「海洋國家」,以「海洋立國」;為落實「海洋之保護與保全」, 在 2004 年發布「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做為我國整體國家海洋政策指導方 針;為貫徹綱領及目標策略,於 2006 年公布「海洋政策白皮書」,更以 整體海洋臺灣為思考基模,透過各項政策之規劃,全面推動海洋的發展 (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2007)。 陳秋慧(2007)認為臺灣四面環海,海洋是我們立國和永續發展的 根基,愛護海洋和保護海洋環境是維繫我們臺灣長遠發展的關鍵,而推 廣「海洋教育」則是大家的職責。我們應教導我們的後代認識海洋,啟 發他們愛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的情操。如果社會大眾能從小就被教育 知道海洋生態和人類息息相關,並能從小就開始認識海洋和建立保育海 洋生態的態度與信念,那麼臺灣海洋保育才能紮下穩固的基礎,海洋才 能真正成為我們永續經營的寶貴資源。徐藝華(2008)指出海洋教育須 從基礎紮根,從小養成對海洋的正確觀念,讓學生能學習關於海洋的知 識、關懷海洋的情感,進而保護海洋。雖然海洋與我們息息相關且距離. 1.

(20) 很近,但一般大眾對海洋卻相當陌生,對海的認知、海洋保育與生態旅 遊的觀念相當薄弱,加上過去重陸輕海的情形,使得海洋與我們是如此 生疏。因此,教育是讓我們重新認識海洋的方式之一,應該讓學生以不 同的角度去認識海洋,親近海洋,對海洋產生情感,進而順利推動海洋 生態環境保護教育。 教育部(2010)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針對海洋教育 議題提出:「為達成『海洋立國』的理想,涵養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 以臺灣為本的國際觀及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應以 塑造「親海、愛海、知海」 的教育情境,涵養學生的海洋通識素養為主 軸,進而奠立海洋臺灣的深厚基礎」,基於這樣的理念,國小階段成為 海洋教育的基礎教育,目的在讓學生認識海洋、親近海洋,學習如何愛 護我們生存的海洋環境。目前海洋教育已納入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的第七 大議題,並於 100 學年度開始實施,然而海洋教育的實施後,學生對於 海洋的認知以及行動是正面或負面的,對於這項新興議題的落實與推動 的成效,是有待深入探討。羅綸新(2012)談到關於海洋教育政策的推 動,教師的海洋教育之能力自然是海洋教育推動成功與否的關鍵。然而, 相關研究顯示目前中小學教師對推動海洋教育似乎仍未做好準備。許多 教師即使有意願配合政策實施,但從小的教育就鮮少接觸海洋的素材, 正如「海洋教育白皮書」所提及的,以往海洋的素材出現在中小學課本 的比率僅占全部教材的 3∼5%,因此多數教師自認缺乏海洋教育知能, 包括海洋領域的專門知識、海洋體驗活動規劃與管理能力、海洋教育課 程延伸與發展能力、海洋教育教材與教法等,使得教師在推動上遭遇困 境,影響了海洋教育的成效。 研究者查閱海洋教育相關研究發現大多是海洋教育課程方案實施成 效、海洋教育課程評鑑研究或是建構海洋教育能力指標等,從這些文獻 中又發現研究地區多偏向北部國民小學,而南部地區學校卻少之又少, 因此觸發研究者欲了解南部地區國民小學海洋教育實施的現況與成效為 何?. 2.

(21) 研究者發現高雄市擁有河、港、海的豐富資源,是臺灣唯一有海岸 線與港口的直轄市,高雄市政府(2008)指出高雄不僅有世界第六大的 貨櫃港-高雄港,以及世界第六大遠洋漁業基地-前鎮漁港,左營軍港 更是我國最大、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可謂海權國家的三大基礎—海軍、 海運及漁業,均存在高雄市,加上小港國際機場形成海空雙港優勢,此 外還有高雄捷運、高鐵一日生活圈的完善交通網絡,以及南部都會區的 廣大發展腹地和優質服務的勞動力,在眾多優勢條件匯聚下,高雄市已 成為全國最具代表性的「海洋首都」,而究竟在高雄市範圍內之國民小 學是如何進行海洋教育則是研究者欲探究的。 選定高雄市中洲國小學是因為它位處高雄市旗津濱海地區,為高雄 市最臨近海洋之小學,深受海洋的孕育與薰陶,因此研究者選擇中洲國 民小學為研究對象。高雄市中洲國民小學自1998年實施小班教學精神計 畫、1999年與2000年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並自九十學年全面推動九年一 貫課程以來,積極致力於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提昇學生能力,因此在申 請攜手合作深根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實施計畫時,經由參與此計畫的教 師多次討論並考量社區特性、學生需求,來規劃修訂本校以鄉土與環境 議題融入學習領域課程目標、能力指標的自編教材(含E化教村)方案 為範疇(高雄市中洲國小,2005)。 據此,高雄市中洲國小以「海洋教育」為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主軸, 充分融入當地社區地理環境的特色,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扣合。此外, 中洲國小從校內建築,校園空間的規劃與學校的課程與教學皆結合 「海 洋教育」的概念,提供學生從知識、技能、態度培養全方位的學習。因 地利之便及高雄市中洲國民小學在海洋教育上的成果,研究者以高雄市 中洲國小為探究對象,藉著評鑑方式對其落實海洋教育之實際狀況與成 效進行研究,提供一個客觀的評價。 因欲探究高雄市中洲國民小學海洋教育的實施,研究者思及從評鑑 的 角 度 著 手 。 主 要 根 據 美 國 「 教 育 評 鑑 標 準 聯 合 委 員 會 」 (The Joint. 3.

(22) Committee on Standard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在 1994 年將教育評鑑 定義為:「有系統的評估某一對象的價值或優點」。國內學者吳清山和 林天祐(1999)認為教育評鑑係指對於教育現象或活動,透過有系統和 客觀的方法來蒐集、整理、組織和分析各項教育資料,並進行解釋和價 值判斷,以作為改進教育缺失,謀求教育健全發展的歷程。 郭昭佑(2007)指出教育評鑑定義較有共識的要素包括:教育評鑑 係「歷程」;教育評鑑的歷程須「應用方法」;「教育客體」的廣泛性; 教育評鑑須「提供資訊」;教育評鑑最終須「予教育決策參考」。早期 之研究都從「評鑑」之觀點出發,試圖建構出足以評鑑教育系統之教育 指標模式。教育評鑑模式甚多,常見有目標達成模式、CIPP模式、全貌 模式和差距模式等。在這些教育評鑑模式之中,國內學者較多使用CIPP 評鑑模式於教育指標的建構中,國內外亦有多位研究者將此模式引用到 教育指標發展。 Stufflebeam 和 Shinkfield(1985)所提出之 CIPP 模式,將教育指標 分為背景、輸入、過程、及輸出四種指標,就成為學者建立教育指標時 的重要依據。王全興(2009)提出 CIPP 評鑑模式最新定義為「評鑑是 劃定、獲取、提供,以及應用描述性和判斷性資訊的歷程。這些資訊涉 及研究對象之目標、設計、實施,以及結果的價值與優點,以利指導改 進的決定,提供績效的報告,通報機關/散播決定,以及包含各種現象 的改進瞭解」 。CIPP 評鑑模式主要透過背景評鑑、輸入評鑑、過程評鑑、 成果評鑑四大評鑑類型進行評鑑,能兼具量化、質化方法的採用,符合 專業評鑑的標準,同時也兼具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鑑的精神,透過各階段 的循環系統,提供循環評鑑的功能,使得計畫經過改良後,最後在成果 的呈現上能得到適切實際的效果。 在CIPP 評鑑模式的相關文獻中,運用在教育研究上可分為三方面 為評鑑理論、評鑑實務以及發展新的評鑑模式。在評鑑理論方面,是針 對整個評鑑模式進行理論的驗證;在評鑑實務方面,將評鑑模式應用在. 4.

(23) 課程、教學、醫學、圖書館、醫學課程、行政人員......等;而在發展新 的評鑑模式方面,將CIPP評鑑模式與其他評鑑模式結合使用亦多見。 CIPP評鑑模式的特點強調評鑑的目的是在「改良」而不在「證明」, 協助做決定的事前評鑑,幫助確認績效的事後評鑑。有系統地診斷受評 對象優缺點。CIPP模式採用多元方法觀點,透過各式質化與量化的方法 以及三角測量程序(triangulation procedures)來評估與詮釋多樣性的資 訊(Stufflebeam,2003)。在評鑑的過程中所蒐集的評鑑資訊是廣泛的, 在評鑑當中兼具邏輯順序和循環特性。相對地CIPP評鑑模式也有所限制 性,從實用主義的相對價值觀,強調知識功用與工具價值,使真理淪為 實用、工具的真理。評鑑者和決定者可能共同製造機會,使評鑑結果產 生偏差,且忽略了其他相關但無權決定的人員。全程評鑑是相當費時、 費力、和昂貴的工作,可行性受到質疑(王友蘭,2012)。 本研究者在許多 CIPP 評鑑模式的相關文獻中發現並無使用此模式 探究海洋教育議題之研究,因此觸動以 CIPP 評鑑模式探究國小海洋教 育實施的情況之動機。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擬採用CIPP評鑑模式,探討高雄市中洲 國小在海洋教育背景、輸入、過程與成果四個評鑑面向之實施成效,並 針對評鑑對象,研究者要藉著蒐集各方面資料,呈現不同背景之行政人 員與教師對海洋教育課程實施成效之看法的差異情形,同時檢視海洋教 育實施過程中其可能遭遇的困境及解決之道,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 體的建議,並提供海洋教育課程發展之經驗給於其他學校參考。. 5.

(2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研究動機,本研究從教育評鑑的角度切入,以CIPP評鑑模 式以高雄市旗津區中洲國民小學為研究的對象,進行研究,並對海洋教 育的實施背景、輸入、過程與成果四個面向進行評鑑予以探討,以了解 海洋教育的實施現況與困境,並提出有關海洋教育之建議,提供各國小 海洋教育實施之參考,本研究的目的包含: 一、 以 CIPP 評鑑模式檢視高雄市中洲國小的海洋教育實施的過程與成 效。 二、 分 析 高 雄 市 中 洲 國 小 海 洋 教 育 實 施 現 今 所 遭 遇 之 困 境 與 解 決 之 道。.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首先藉由文獻探討海洋教育之意涵與教育理論基礎,其次透 過文件的分析,描繪高雄市中洲國小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歷程,進行歷 程分析。也就是依研究之目的,描述高雄市中洲國小發展海洋教育課程 的歷程,並發現此海洋教育課程之發展過程的影響因素與困境。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將回答下列問題: 一、 高雄市中洲國小海洋教育的實施成效如何?在背景、輸入、過程及 結果方面的實際情況為何? 二、 在高雄市中洲國小實施海洋教育的過程中,遭遇到那些困境與解決 方法為何?. 6.

(2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茲就本研究之重要名詞包括海洋教育、CIPP 評鑑模式,詳細介紹如 下,以便於問題的探討及結果的分析:. 一、海洋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將海洋教育(Marine Education)分為海 洋專業教育和海洋普通教育。本研究指的海洋教育,是指後者的海洋普 通教育。在教育部頒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海 洋教育)中指出,海洋教育的目標在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 境,讓學生親近海洋、熱愛海洋和認識海洋,並分成五大主題軸,分別 是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和海洋資源。(國民教育 司,2008)。. 二、CIPP 評鑑模式 CIPP 模式係以改進方案為主要目的,被廣泛地應用到教育評鑑或課 程評鑑上。CIPP 模式提倡者建議每個評鑑對象都可在背景(context)、 輸入(input)、過程(process)和結果(product)等四個層面蒐集資料 (黃政傑,1994;Stufflebeam,1983)。CIPP 評鑑模式是以背景評鑑來協 助研究與訂定評鑑目標,以輸入評鑑來檢視、修正整個研究計畫,並利 用過程評鑑來評鑑計畫的實施過程,最終成果評鑑的提出用以提供改進 與考核決定的建議。CIPP 模式重視問題的發現、解釋與解決途徑,其兼 顧形成歷程與總結成果及強調改革的取向,對於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有高 度的應用價值。因此本研究以 CIPP 模式檢核高雄市中洲國小以海洋教 育為主之學校本位課程,以釐清海洋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所發生的困境 以及解決之道。. 7.

(26) 第五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方法. 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擬以文獻分析法、文件分析法、問卷調查法 以及訪談法,課室觀察為輔,以高雄市旗津區中洲國民小學實施之海洋 教育課程方案為研究對象。透過相關文件蒐集、成員訪談、參與課室觀 察,並歸納其課程發展歷程的相關因素,探討進行海洋教育課程發展時 面臨的困境及解決策略,希望提供成功的經驗做為其他學校發展海洋教 育課程之參考。. 貳、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範圍可從研究的「對象」、「內容」等兩方面來說明:. 一、研究對象的範圍 本研究的範圍是一所位於高雄旗津島上,為高雄市最鄰近海洋的中 洲國小,現有班級數共 18 班,全校師生約 500 人。高雄市中洲國小具有 得天獨厚極佳的地理位置,學校緊鄰海岸,學校內有許多具海洋風格的 建築裝飾,畢業生所製作的海洋步道極具特色 。 高雄市中洲國小實施海 洋教育已逾十年,績效顯著,足為他校之表率。故選此學校作為研究對 象針對該校的海洋教育特色課程,進行探究,以訪談校長、主任、組長、 以及教師為等相關人員,蒐集海洋教育課程實施之各方面相關資料,進 行探究。. 二、研究內容的範圍 本研究的研究內容,欲想探究高雄市中洲國小從 1999 年以來,這十 餘年間發展海洋教育課程的歷程與困境,學校組織成員所扮演的角色及. 8.

(27) 所發揮的功能,並探討課程發展歷程的策略與行動方案,海洋教育課程 的發展對學校產生的影響,希望建立優質課程永續的發展。. 參、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進行的過程中,就研究範圍與所發現難以克服的研究限制 分析如下:. 一、研究者的角色及限制 本研究研究者的角色為觀察者、探究者,非課程設計者或教學者, 故以第三者的角度對於高雄市中洲國小海洋教育課程之實施現況與成效 進行調查。研究者先以訪談其校長、主任、以及教師,並無參與實際進 行教學,但以課室觀察者角度對取樣的班級確切記錄實際教學過程。 本研究中,研究者在蒐集資料、課室觀察及最後分析資料的過程中, 研究者雖無法完全避免研究者的主觀意識,但研究者會以最客觀的研究 方式為目標進行本研究。. 二、研究工具之限制 本研究試圖透過現場訪談記錄、文件分析、課室觀察,描繪個案學 校發展海洋教育課程之背景、資源歷程、成果與困境及因應策略,但因 研究者時間、經費、個人專業能力及被研究之對象相關因素之不足,本 研究有以下限制: (一) 在文件蒐集上,個案學校 可能選擇性提供文件資料,針對此一 限制,希望能透過與學校成員的關係建立,取得 較完整的文件 資料。 (二) 訪談方面,研究者雖然設計半結構式的訪談題綱 ,但訪談內容 中有些屬於海洋教育課程發展的回憶性描述,主要依賴受訪者 對歷程的記憶,但可能時間的因素而有所遺忘與誤差。針對此. 9.

(28) 限制,研究者借助科技產品紀錄資料,如錄音筆、錄影機,輔 以校長、行政人員、教師的訪談進行檢視校正。 (三) 課室觀察方面,為了配合教師意願以及受限於研究時間 ,本研 究採非參與觀察法, 主要利用攝影機進行攝影以及現場筆記作 為蒐集資料的方法,主要目的為觀察記錄教師於海洋教育課程 運作中實際的教學行為。. 三、研究結果之限制 海洋教育之實施因所牽涉的因素極廣泛,如臨海與非臨海地區之學 校、各地學校資源設備不同……等,由於本研究之結果,僅呈現一所學 校海洋教育課程發展的歷程,其結論與應用是在於提升個案學校課程發 展的品質,以及提供他校發展海洋教育課程的參考。研究結論與建議不 宜過度推論至其他學校。. 10.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亦可視為個案研究進行探究,係以 CIPP 評鑑模式對高雄市 中洲國小之海洋教育課程實施成效。本章主要內容分為五節,第一節 是 海洋教育之意涵、第二節是海洋教育之理論基礎、第三節是海洋教育之 實施特色、第四節是 CIPP 評鑑模式之探究、第五節為海洋教育與 CIPP 評鑑模式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海洋教育之意涵. 本節主要針對海洋教育相關之理論及研究進行探討,共分為海洋教 育定義、海洋教育的目標、海洋教育的重要性、海洋教育的教學、海洋 教育之相關研究等五大部分進行探究,茲分述如下:. 一、海洋教育的定義 「海洋教育」一詞的定義,眾說紛紜,最早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在 1988 年所發表的報告,將海洋教育區分為兩類,一類是專門性的海洋科 學課程,另一類是普通海洋科學教育。專門性的海洋科學教育是以培養 從事海洋科學家和工程師為主要目標,對於學校的老師和正在接受師資 培育課程的準教師,也應予以注意此方面知識要求;普通海洋科學教育 則以一般民眾為對象,目的在使其了解海資源保護和管理重要性。由此 可見,在國小和國中實施海洋教育,政府應提供非正規的公共教育,以 加強並延續海洋概念的推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 龔香如、張志新(2005)及許雅婷(2007)今分別提及國外使用「海 洋教育」相關名稱時,曾出現 Ocean Education、Marine Education、Sea Education、Coastal Education 與 Coast and Marine Education 等五種不同 的對海洋教育的定義,分別闡述如下:. 11.

(30) (一) 海洋教育(Ocean education):1994 年聯合國第 49 屆聯合大會 中,正式宣佈 1998 年為「國際海洋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Ocean,IYO),並訂定每年的 6 月 8 日為「國際海洋日」,同 時,在國際海洋年的網站中,也出現了海洋教育(ocean education) 這 個 名 詞 。 同 時 , 政 府 間 的 海 洋 委 員 會 ( 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IOC)也發展出海洋教育的教材,提 供地球上關於海洋生命各面向的資料和教育給大眾。 (二) 海事教育(Marine education):1998 年葡萄牙里斯本舉辦國際海 洋 會 議 , 美 國 發 表 了 一 篇 〈 美 國 海 洋 教 育 概 述 〉 ( Marine Education ,U.S.A.: An Overview,1998 Year of the Ocean),其中 陳述海洋教育(Marine Education)的界定是「關於海洋(ocean)、 海岸的水域(coastal waters)以及五大湖(Great Lakes)的教育。 主要提供師生和家長關於海洋、海岸水體以及北美五大湖的教育 資訊。 (三) 海的教育(Sea education):在美國麻薩諸塞州設有海洋教育協 會(Sea Education Association),依年齡規劃出不同學習階段的 課程內容。帶領學生搭船航行海上來學習海洋,藉以瞭解海洋如 何運作,並學習海洋學、航海科學、海洋化學、生物、物理與地 質等課程,以及水手的歷史與文化。 (四) 海岸教育(Coastal education):美國奧勒岡州沿海水族館重心 著重在推廣海岸教育,鼓勵訪客在此學習該州的海岸棲地,包括 岩岸、沙灘、海水和濕地。 (五) 海岸與海事教育(Coast and marine education):2005 年澳洲環 境教育單位(Government of South Australia)為了讓南澳大利亞 年輕人瞭解與喜歡當地的沿岸和海洋環境,銜接了課程標準,開 發出沿岸和海洋教育的新教育資源架構,以提供教育者學習相關 的技巧與知識。主要探討海岸和海洋集水區的連結、人類的交互. 12.

(31) 作用如何影響海岸和海洋環境、海岸和海洋生態與自然系統的功 能、社會如何處理海岸和海洋相關的問題,以及個體如何評價並 採取行動來帶動海岸和海洋環境的正向改變。 國內學者對於海洋教育的定義,也有不同的看法,如下: 葉玿伶(1990)認為海洋教育為「海洋環境教育」及「海洋意識教 育」的結合,其目標在拓深海洋環境知識、意識的覺醒、以及鄉土的認 同感。海洋教育不只是海岸教育、海洋生物教育或海洋科學,更是與環 境教育、鄉土教育一樣,都包含了認知、情意及行動。 楊玉梅(2006)認為海洋教育是一種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個人和 社會認識海洋的環境,以及組成生物、物理等成分間交互作用,得到知 識、技能和價值觀,並個別地或集體解決現在將來的海洋環境問題。 林筱梅(2007)提到「海洋教育」並非傳統的海事教育、漁業教育。 「海洋教育」是探討與海洋相關的人、事、時、地、物所交織成的教育活 動。其內涵同時包括自然與人文,透過自然與人文的互動,交織海洋豐 富多元的面貌。藉由海洋教育,希望能讓學生學習「關於海洋的知識」、 產生「關懷海洋的情感」、參與「保護海洋的行動」。 李秀卿(2008)認為「海洋教育」乃是讓人們透過認識海洋、思考 海洋、感受海洋和愛護海洋,進而與海洋產生正確互動的教育過程。她 並且將海洋教育定義為「海洋生命及人類與海洋互動過程與結果的教育」。 「海洋生命」包含海洋本體及生活其中的動植物;「與海洋的互動過程與 結果」,則包含人類的交互作用如何影響海洋、社會如何處理海洋相關 問題、個體如何評價和採取行動來帶海岸和海洋環境的正向改變等。 吳靖國(2009)認為「海洋教育」乃是讓人們透過認識海洋、思考 海洋、感受海洋和愛護海洋,進而與海洋產生正確互動的教育過程;這 個過程涉及了有關海洋資源、海洋生態、海洋保育、海洋開發、海洋文 化等各層面的認知教育、情感(信念)教育和行動教育,而在目標上兼 具推廣與研究開發。. 13.

(32) 綜合上述,研究者發現國內外學者對於海洋教育的定義各不相同, 主要是因為海洋教育因所處地域環境、時代的不同而影響實施的方式。 研究者將海洋教育之定義為探討與海洋相關的人、事、時、地、物,包 含地球水文及其周邊環境的教育,並以「人文」與「海洋」關係為主軸, 目的為了培育海洋相關的人才,並提升普羅大眾對海洋的認知及態度改 變,進而解決海岸和海洋相關的問題。而且,海洋教育是透過教育與學 習海洋相關的題材,不單只是獲得海洋相關知識,或者是海洋教育的課 程安排,而是要教導大眾海洋之事,促使民眾認識海喜愛最後能主動關 懷、欣賞且對海洋,且對海洋有正確的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如何適切的 與海洋互動,並參與改善或解決海洋相關問題,進而愛護海洋,達到人 對於海洋永續發展的觀念 。 至於海洋教育的英文名稱,吳靖國(2007)在〈海洋教育的概念分 析〉一文中說到,「Marine education」在國外文獻裡,不僅應用在海洋 專業人才的培育,也使用在中小學教育、師資培育以及一般大學生的海 洋教育中,包含「基本文化素養」的海洋教育層面。由於「 marine」涵 蓋了人類與海洋互動後,產生出的各種事物連結。故本研究之海洋教育 以 Marine education 來定義。. 二、海洋教育的重要性 以宇宙行星的觀點,地球被稱為「藍色星球」或「水的行星」,因 為海洋約占地表面積 71%,其中孕育著無數的生命和能源,又無時無刻 對氣候和水文進行著調節作用,其與人類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而對「海 洋的重視與保護,不但關涉到國家發展與主權維護,也關係到世世代代 國民長期的福祉」(邱文彥,2003)。 以地形環境來看,臺灣四面環海,並有「婆娑之洋,美麗之島」之 稱,臺灣的生活與海洋是密不可分的,海洋是臺灣重要的資產、生活環 境,卻因為長期的忽略,導致現在的海洋生態浩劫。因此需要推動海洋. 14.

(33) 教育,使大家警覺於海洋資源的稀有性,珍惜保護海洋資源,教導民眾 如何正確地與海洋接觸、保護這個重要的生活空間,使環境得以永續發 展,人類的生活得以延續(鄭宗文,2009)。故海洋教育是需受到必要 的重視。 以國際趨勢的時間脈動分析,聯合國於 1994 年施行「海洋法公約」 後,世界先進國家如澳洲、美國、日本及歐盟等相繼公布海洋白皮書, 致力於朝海洋的經濟、社會及文化發展。2001 年政府首度提出「海洋白 皮書」,宣示臺灣為海洋國家,公布未來發展應向海洋延伸、創造藍色 國土發展機會;2004 年發布「國家海洋政策綱領」;2007 年提出「海洋 教育政策白皮書」,與國際海洋保育趨勢相連結,並培養了解海洋、珍 視海洋生態的國民(教育部,2007)。 海洋文化的形成有賴於基礎教育、社會教育的培育,使海洋方面的 知識融入國民生活之中。唯有透過普及且深入的海洋教育,使民眾重新 認識海洋,重視海洋文化傳承,將生活與海洋結合,進而深植海洋保 護 管理的觀念,才能達到「普及海洋知識,加強人才培育」的遠大目標(海 洋白皮書,2001)。 邱文彥(2003)提及教育可以改變一個族群或國家對海洋的態度, 尤其是從小實施海洋教育,可以建立學生良好的觀念,將來對於海洋環 境的維護,或是對於海洋資源的運用,甚至海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都 能有顯著的助益。 配合中央政府推動「海洋立國」的理念,及各地方政府逐漸意識到 海洋的重要性,逐步展開海洋文化的推展,普及海洋教育,倡導正確的 海洋生態觀念,各項海洋相關活動的舉辦,目的在增加民眾參與海洋事 務的管道,提升海洋意識和養成親海、愛海的海洋文化(海洋教育執行 計畫,2008)。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出從地理環境來看臺灣是個海島,四面環海, 海洋是支持臺灣生存與經濟發展的重要管道之一。人民從海洋獲得食物 與資源,但也因缺乏海洋教育的實施,使得人民認為海洋可以予取予求,. 15.

(34) 長久下來,海洋資源日益耗竭,殊不知對於海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同 時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唯有透過海洋教育才能漸漸改正人民海洋短視 近利的榨取,並讓人民瞭解海洋的重要並培養其愛護海洋的情感,及願 意以具體行動保護海洋生態、並永續海洋文化之發展。若從國家發展來 看,臺灣處在太平洋上的重要交通樞紐,應善用自然環境的優勢未來發 展是無可限量的。國家政府推動「海洋立國」的理念,以及各級地方政 府也意識到海洋的重要性,逐步推廣海洋文化,實施海洋教育且倡導正 確的海洋生態 觀念,透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海洋教育實施,使全民都能提 升海洋意識和養成 親海、愛海的海洋文化。 教育可以改變一個族群或國家對海洋的態度,海洋教育需從小培養, 能夠建立學生良好的觀念,對於將來海洋環境的維護,或是海洋資源的 運用,甚至海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都能有明顯的幫助。 現今,海洋教育在學校裡落實,教師扮演教導學生正確海洋態度與 價值觀的關鍵角色。因此,教師對於投入海洋育之意願及感受學童 學習 海洋教育之重要性,將是影響學生擁有正確海洋環境態度與行為的重要 成因。政府或學校對於教師施行海洋教育之專業知能的培養,也成為影 響教師推行海洋教育成功之重要關鍵。此亦列入評鑑海洋教育實施不可 忽視之一部分。. 三、海洋教育的目標 人們若缺乏海洋文化的累積與海洋文化的沉澱,海洋環境知識就無 法根植。可見,海洋教育之必要性,並且需要達到一定的目標與成效(柯 金源,2003)。鐘國男、李展榮、方力行(2003)認為海洋教育的目標 之一,是促進社會民眾與年輕學子新生代對本土海洋生態環境的瞭解與 重視。因此,學校實施海洋教育的目標,應教導學生產生意願並建立其 正確海洋環境知識,且教授學生正向海洋環境態度,並引發出積極而持 久的海洋環境行為。. 16.

(35) 黃嘉郁(1999)曾提出海洋教育之實施目標,在於藉由教育的實施, 協助民眾或社會團體認知(awareness)海洋環境的重要,並獲得海洋環 境相關的知識(knowledge),進而改變對於海洋環境的主流環境典範的 價值觀,培養民眾愛護海洋環境的態度(attitude),並於生活遭遇海洋 環境問題時,其有解決的技能(skill),最後能利用所具備的知識與技 能來參與(participation)保育海洋的工作。其模式如圖 2-1 所示:. 圖 2-1 海洋教育實施目標(黃嘉郁,1999). 張子超(2005)於海洋教育的探索教學策略中參考環境教育的目標, 擬訂海洋教育目標如下:. (一)覺醒(awareness) 協助 個 人及 社會 團 體 獲得 整 體海 洋環 境 及 相關 問 題的 認識 和 敏 感 度。. (二)知識(knowledge) 協助個人及社會團體獲得了解整體海洋環境及相關問題,以及人類 在海洋環境中所負的責任及扮演的角色。. (三)態度(attitude) 協助個人及社會團體獲得社會價值、對海洋環境強烈的關切成和主 動參與海洋環境保護與改進動機。. (四)技能(skill) 協助個人及社會團體獲得解決問題的技能。. 17.

(36) (五)評鑑能力(evaluation ability) 協助個人及社會團體從生態的、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美學的 和教育的因子評鑑海洋環境措施與教育計畫。. (六)參與(participation) 協助個人及社會團體獲得與海洋環境問題有關的責任成與迫切成, 並保證採取適當的行動去解決問題。 蔡錦玲(2006)認為海洋教育的目標是建立「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 以臺灣為本的國際觀」,建構全球化的「海洋知識經濟體」,將永續發 展臺灣,塑造群體的共同價值。以下三項重點以茲說明: 1. 建構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促使人類思考維護自然環境,尊重萬 物個體的存在價值。 2. 建構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海洋環境是全球氣候變遷的關鍵,其 永續發展關係著人類的永續發展。 3. 建構以臺灣為本的國際觀:海洋帶給臺灣生命力,是文化建構的 基礎,是發展全球化產業的利基,內化海洋的全民教育是海島型 國家永續生存之道。. 劉長春(2007)認為海洋教育的目標應為教授民眾認識海洋、體驗 海洋,培養出對海洋濃厚的興趣,並能協助社會解決海洋問題、改善海 洋環境,發展出國家本土的海洋文化,養成民眾親海的心及愛家、愛鄉、 愛國的情操,進而塑造一個海洋國家。 教育部(2008)在海洋教育議題的課程綱要中,揭示海洋教育的課 程目標要從海洋出發,教育國民中小學學生海洋相關的基本知識,培養 對生命、自然環境的尊重,發揚海洋民族優質的特性,並塑造海洋人文、 藝術的文化。分階段具體目如下:. 18.

(37) 1.國小低年級具體目標: (1)喜歡親水活動,並重視親水的安全性。 (2)喜愛閱讀並分享海洋的故事。 (3)認識水的特性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4)瞭解河流或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活的關係。 2.國小中年級具體目標: (1)具備游泳基本技能,並分享親水活動的樂趣。 (2)瞭解家鄉的水產相關職業。 (3)欣賞海洋文學與藝術作品,認識海洋民俗活動或信仰,並嘗試創 作海洋文學、藝術作品。 (4)認識常見的海洋生物。 (5)瞭解家鄉常見的河流或海洋資源及其保育方法。 3.國小高年級具體目標: (1)熟練游泳基本技能。 (2)瞭解臺灣海洋資源開發的概況。 (3)瞭解臺灣海洋文化,並領略海洋冒險、進取的精神。 (4)瞭解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 (5)瞭解臺灣基本的河流與海洋資源,並積極參與海洋環保活動。 (6)涵養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 總合以上論述,研究者認為海洋教育的目標是透過教育的傳遞,教 導社會大眾認識海洋、體驗海洋並了解海洋,給予人民正確的海洋知識, 提升民眾的海洋意識及海洋素養,體認海洋對於全人類的影響及重要性, 進而產生積極正向的態度與行動,並能協助社會解決海洋問題、改善海 洋環境,並創造人與海洋間互存互榮的永續發展。海洋教育須從小培養 學生愛護海洋環境、保育海洋生態的觀念與責任心。因此,在國民小學 階段實施海洋教育,應藉由直接或間接的海洋活動,提升學生探索海洋 的興趣,從課程內容建立海洋概念與相關知識,讓學生思考如何關懷海 洋與熱愛海洋,且發展臺灣本土的海洋文化。. 19.

(38) 第二節. 海洋教育的理論基礎. 廣義的海洋教育是以海洋為主題的一門教育科學。有關海洋教育的 理論其範圍相當廣泛,本研究從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之三個面向探討 海洋教育之理論基礎。. 一、哲學基礎 在所有學科中,教育與哲學的關係最為密切,從教育史與哲學史中 可以得知;早期在教育科學尚未萌芽以前,幾乎所有的教育原理或學說 都來自於哲學。伍振鷟(1999)在書中提及教育哲學就像連結在一起的 片語,乃是教育的分析研究,使教育與形上學、倫理學、知識論有所關 連。另外,教育哲學從形而上學的見地來解釋教育中的事實層面;再者 倫理學為教育中所包括的評價、澄清與鑑別是否合乎標準;最後從知識 論中引申出學習理論。以下分別探究形而上學、經驗主義、實驗主義、 後現代主義等理論觀點,及其對海洋教育之影響。. (一)形而上學(Metaphysics) 形上學闡述著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回想人類在原始社會中,生息 於大自然中。當時人智未開,不免要敬畏日月星辰與巨山大澤,編造一 些神話和豎立圖騰膜拜。等到人類的理性能力逐漸開展,當中有些先知 先覺的人,就會去尋思追問宇宙萬有的根本是什麼,宇宙運行的狀態又 如何,於是形而上學就發展成立(張光甫,2003)。 教育部海洋教育執行計畫(2008)提到陳文萍與顏慶軍在 2004 年認 為對於海洋教育所應具備之「天人合一」的哲學理論思想。「天人合一」 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命題,所謂「參天地之化 育」,闡釋了人與天合、人與天地同道的哲學觀,揭示了人與自然的一 種內在關係,即人與自然合一或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推動海洋教育,就是. 20.

(39) 要讓人們了解,應當從知與行這兩方面著手,先了解海洋自然環境,之 後進行愛護海洋及保護環境,人應順天而為,從中謀求人與海洋之間和 諧共存榮的途徑,達到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的目的。因此, 對人與自然辯證關係的認識是海洋教育產生的哲學基礎。. (二)經驗主義(Empiricism) 洛克(Locke)、巴克萊(Berkeley)、休謨(Hume)提倡知識係 由後天經驗產生,而非源自天賦理性的認知。經驗主義主張一切知識起 源於經驗,而非理性的學說。洛克(Locke)的名言是,人生下來其心靈 是像一塊白板,一張白紙,沒有觀念。一切知識皆來自感覺和反省所得 的經驗,其感覺經驗是由感官與外界接觸後,攝取素材,是一種外在感 官的學習;而反省的經驗,即透過知覺、記憶、推理與思維等作用組成 有意義的內容或觀念,由單純的觀念構成複合的觀念,進而產生各種知 識(陳迺臣,1997;林智慧,2001)。經驗主義它對教育最大的影響, 乃是注重感覺經驗,發展直觀教學和感官的訓練,應用科學研究法,注 重教育歷程、學習的方法和教材選擇(張霄亭,1989)。 海洋政策白皮書中提到培育海洋的知能、情意及行動,有賴海洋體 驗,因此,將經驗主義的理論應用在海洋教育上,戶外教學能提供最直 接的感官經驗與歷程,經由適當的參觀或校外體驗課程,滿足學習者的 經驗並從中產生知識。海洋教育重視體驗、省思、實踐的歷程,強調從 學生童周遭的環境開始參與於各種海洋活動,受到自身的海洋意識之影 響而瞭解海洋,在海洋行動過程中的體驗,從學生切身經驗也將進一步 影響他們的海洋意識。. (三)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 實驗主義又稱工具主義,由杜威(Deway)所倡導。Dewey 把人看 做一個生物,把人的經驗當成生物對付環境的種種行為,他認為經驗是. 21.

(40) 個體試探的過程,也是個體主動的認知過程,而經驗是個人主動參與情 境活動中得來的。所以教育不是將生長的經驗給予學生,而是提供學生 有利於經驗生長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在既有的經驗上去發現、累積新 經驗(姜文閔譯,1992;吳俊升,1993)。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以及 「問題教學法」,亦即從實際的經驗中去獲得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 儘管 Dewey 把人比喻為生物,但他強調人不是消極地去適應環境, 而是能主動地改變環境,藉此從中取得經驗和經驗的不斷改造,所以他 說:「教育就是經驗繼續不斷的重組或改造」(姜文閔,2001)。 研究者認為將杜威「做中學」的概念運用於學習、生活中,將學習 與生活經驗密切地結合,教師須規劃相關海洋教育教學活動,由具體至 抽象、循序漸進建構出對海洋的認知、情意、技能,以涵養學生的海洋 意識與保護海洋能力為目的。因此,海洋教育教學實施除了課堂講授外, 應注重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的直接實際體驗活動,幫助學生親近海洋、熱 愛海洋與認識海洋,讓學生由做中學習,一邊操作,一邊將知識內化, 在教學活動中自己解決問題並且驗證知識,把學生的實際經驗與課程聯 繫在一起,是實驗主義在海洋教育的落實。. (四)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與教育是目前教育界很熱衷於探究的主題,這種自由、 開放、多元、創新及不確定的時代,對於教育之發展及規劃,該如何加 以因應及開創,是重要課題(黃文三,1999)。張文軍(1999)認為後 現代主義的課程觀強調,去中心化、多元、動態、非線性、重個體、重 批判,且具複雜性、變革性和開放性,反對自啟蒙以來整體觀的理論, 將中心解構成差異性。 陳 伯 璋 ( 1999 ) 研 究 發 現 後 現 代 主 義 質 疑 「 巨 型 敘 述 」( master narratives) 、反體制、反權威、主張「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從「差 異」的立場反對同一性、普遍理性及集體主義,教育改革受此風潮影響. 22.

(41) 逐漸鬆綁、權力下放,解構權威及反文化霸權,這些現象都反映出「後 現代」(post-modern)解構、多元的圖像。海洋教育議題伴隨九年一貫的 課程改革而發展出即符應後現代觀點,教育多元議題漸次展現其特色和 重要性。 黃宗顯(1999)認為後現代主義課程觀在海洋教育課程與教學的應 用,即是要我們批判當前霸權文化中所認為理所當然的普遍真理,隨時 關注生活情境的需要及變化,不論是社會性及政治性的內容。都應做多 向度的問題思考及正反的思辨教學,與不同實際生活情境結合,以避免 教育、學習產生僵化的現象。 海洋教育課程發展於後現代主義課程的年代,並且以統整、融入課 程內容的方式,納入當前九年一貫課程的重大議題範疇,可說是後現代 的課程觀的影響。因此,海洋教育沒有必要侷限於單一文本的思考。海 洋教育在課程的發展方向可以多元的思考方向,避免以往一元化課程規 劃的模式,以符合九年一貫課程的多元發展及尊重差異的基本精神(林 瑞榮,2011)。 綜合後現代主義對海洋教育教學的啟示,後現代主義對課程改革的 影響也帶動海洋教育議題受到重視。受後現代主義思潮之啟示,在學校 推動海洋教育之實施提供另一種思考及態度,不再受制於單一、狹隘的 思考模式,擺脫長久以來受科技理性、手段目的及預測效率及受功利主 義的宰制,使教育有更多元及寬廣的道路,帶來更多的想像,創新及無 限的可能。同時,後現代主義尊重個體差異,海洋教育在課程與教學方 面,宜重視適性教育,教育即生活,要以學習者的經驗、興趣出發,教 材應取自身所處之情境。 海洋環境本身即是開放動態的系統,海洋生物及資源更是多樣複雜, 許多事務都需要且值得我們去探索及發現,後現代主義影響下的思考模 式是多元的思考模式,有助於提昇教學與學習,在面對許多未知的海洋 問題,能採用不同的思考模式順利解決問題。藉由海洋與國際接軌航向 世界,以順應全球化潮流的多元發展。. 23.

(42) 二、心理學基礎 教育心理學是科學心理學的一個學門,它吸收了其他心理學門的理 論和方法,在教育情境上 以教師學生間的交感互動為研究對象,目的在 於解決教學上的實際問題及建立系統的教學理論(張春興;林清山,1991)。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大致可分為行為學派、認知學派、人本學派等等。其 中以認知學派最為普遍的被運用在現今的課程與教學中。認知學派強調 個人主動認知功能及行為發展之累積性。對行為之解釋,兼重過去的經 驗與當前的情況。 張清濱(2009)指出認知學派的學習理論著重在人們獲取新知識與 技能時所使用的心理歷程。Piaget 與 Bruner 是認知學派的代表重要人 物,他們分別提出的認知發展論與表徵系統論,對 1960 年以來的教學產 生深遠的影響。Vygotsky 在 1978 年從社會文化角度提出認知的主體是 透過經驗來建構知識的過程核心,以下即對三位學者所提之理論與海洋 教育的關聯部分提出分析說明:. (一)皮亞傑之認知發展論 按照 Piaget 的說法,個體出生不久,即開始主動運用他與生俱來的 一些基本行為模式對於環境中的事物做出反應,可以視之為個體用以瞭 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而當個體每每遇到 某事物,便用某種對應的認知結構予以核對、處理時,則此種認知結構 稱之為「基模」(schema)。皮亞傑將基模視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 構,因而將認知發展或智力發展,均解釋為個體的基模隨年齡增長而產 生的改變(張春興,1997)。 Piaget 的認知發展理論最重要部分,將認知發展描述成四個明顯不 同的階段。就認知發展階段而言,可分成感覺動作期、前運思期、具體 運思期以及形式運思期四階段,這四個階段有其年齡範圍與不同發展特. 24.

(43) 徵。各階段各有其獨特的思考模式,國小階段的兒童(7-12 歲),正處 於具體操作期(Stage of concrete operations),其特徵是開始發展邏輯 和因果關係的思考,可進行有關分類、量的保留概念、數字、時空關係 等的操作活動,但是其推理思考上仍須透過具體的實物或教具的幫助, 也就是限於眼前的具體情境或熟悉的經驗,進行演繹推理,卻不能操作 語文符號所表示的抽象假設(張春興,2003;白惠芳、林梅琴、陳慧娟、 張文哲等人譯,2011)。 在認知過程中,人與環境有一種交互作用的關係,在適應過程中, 外界事物被解釋與處理,同化於個人舊有經驗之中,個人也同時調整舊 經驗以配合新事物的學習。因此,以臺灣學生來說,國小階段的海洋教 育須從學生最熟悉的周遭海洋環境開始學習,教師進行海洋教育教學時 所運用的各項教學資源,都應是具體且符合學生舊經驗與實際生活情境 中,使學生能夠主動覺察海洋與人類的關係並積極探究海洋的奧祕,頗 為符合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 (二)布魯納之表徵系統論 美國心理學者 Bruner 提出表徵系統理論,與 Piaget 的認知發展理論 有許多相近的地方。表徵系統理論將認知發展分成動作表徵期、形象表 徵期與符號表徵期。Bruner 主張以直接參與、圖像呈現、符號數字等來 配合認知的發展。布魯納強調經由發現而學習,並且重視學習參與獲得 知識的過程。在實際教學情境中,教師需配合學生的經驗,將教材作適 當的組織,安排有利於學生發現各種結構的情境,而且讓學生自己去發 現這些有價值的結構。只有經由學生主動的操作探究、對照比較,運用 策略,發現教材所含的重要概念,才算是真正的學習(張春興,2003)。 當教師實施海洋教育教學時,老師應以各種實際情境,如戶外教學, 讓學生自己親近海洋,透過自己的感官能夠真正接觸到的海洋與海洋生 態,如海岸、海水、海浪、潮汐、魚、蝦、貝類…等,進而去觀察與發. 25.

(44) 現海洋問題和人與海之間的關連與結構;同時,在教學活動中,由實際 觀察研究終獲得解決問題的滿足感,能強化內在獎賞的心理基礎,比傳 統的直接灌輸知識或解說更具有學習效果。因此,國小海洋教育教學就 是將海洋知識與現實生活作實際的統整教學,引導學生從生活所在的環 境中,認識海洋,進而親近海洋,獲得正向的海洋意識、進而促發其海 洋行動,讓海洋真正成為學生之生活與生命的一部分。. (三)Vygotsky 建構主義觀點 建構主義強調知識的創造性及重視學生的思考、自主與參與;強調 融入社會情境的學習過程,課程應用強調合作學習的過程,並能應用於 真實情境中。不同於 Piaget 的認知發展理論,Vygotsky 更強調認知發展 來自於孩子與父母、老師、同儕及其他社會成員間的社會互動。因此, Vygotsky 認為概念的發展是由知覺導向發展到系統導向的連續過程,同 時也強調社會與文化對於促進認知的成長所具有的重要性。Vygotsky 認 為個體認知發展是以一種辯證交錯,是自然、社會、歷史、文化和智慧 交錯的結果,因此,對人類認知的探索應將重心置於意義建構的層面, 並且不能以單一個體為基礎,更不能抽離社會情境與文化脈絡等因素(朱 則剛,1994)。 張新仁(2003)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認為 Vygotsky 在認知發展論 提到「近側發展區」的概念。他將人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稱為「實際 發展水準」,經過與成人或同儕合作之後解決問題的能力稱為「潛在發 展水準」,而在「實際發展水準」與「潛在發展水準」之間的差距則稱 為「近側發展區」。 近側發展區(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概念是假定孩 子需要他人的幫助和社會互動,搭建鷹架之後,才能到達潛能的最高層 次,所以為使學生發揮最大的潛能,同儕及師生的互動是學習中不可缺 少的一環;而 ZPD 同時也說明了教學的最佳效果,適時輔導是有效教學. 26.

(45) 中重要的一部份(張春興,1996;蔡曉楓,2004)。以在台灣中小學生 學習認識之海洋議題而言,教師、家長即應為學生搭起學習鷹架,進而 引導其學習。 林瑞榮(2011)提到在臺灣教育發展中,海洋由過去被忽略,又在 短時間內轉為重要的議題,這樣的現象有其當時的時代脈絡跟政策的背 景。吳靖國(2009)也指出教育部 2008 年的「中小學海洋教育課程綱要」, 在理念上可能缺乏以學生的角度來建構海洋教育。因此,就建構主義觀 點於實施海洋教育時,教師在海洋教學上必須引導學生去探究體驗海洋, 以學生為中心;更要重視學習情境與教學策略,和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的 教學準備、教學活動,引導經由學生經由自主與合作的學習,在真實海 洋環境的情境中觀察和體驗、這樣才能讓學生依生活情境及經驗主動地 發現與思考、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對海洋的知識。. 三、社會學基礎 社會學(sociology)就是一門研究人與社會相互影響的一門學問。 社會學家要探討的問題是社會如何影響到個人的行為及個人對社會組織 的運作過程(蔡文輝,2006)。教育社會學則是探討教育與社會之間相 互關係的科學;它是運用社會學的觀點與概念分析教育制度,以充實社 會學與教育學理論,並藉以改善教育,促進社會進步(陳奎憙,2001)。 以下將分別從社會學中的知識社會學與多元文化教育觀來探討海洋教育 的落實。. (一)知識社會學 知識社會學是從社會學發展出來的一門學科。最早提出此一名詞的 是哲學家謝勒(Max Scheler),早期此一學科較具哲學色彩,後來到了 曼海姆(Karl Mannheim)之後,才走向社會學領域。知識社會學重視知 識形成與社會文化條件的關聯。至於將知識社會學應用到教育上的研究,. 27.

(46) 以楊格(M. F. D. Young) 、柏恩斯坦(Basil Berstin) 、波迪爾(P. Bourdieu) 、 艾波(M. Apple)、基諾士(Giroux)等人,其研究大都涉及知識與權 力的關係,教學歷程如何受鉅觀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甚至 也從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來說明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平,及社會 階級再製與教育的關係,其中也涉及潛在課程的研究(陳柏彰,2000)。 林瑞榮(2011)認為知識社會學對照海洋教育議題也有其相對應之 處。長期陸地思維及知識分配與權力結構的問題,使海洋教育被忽視, 在教育的立場是應教育而未教育的虛無課程,也是一種文化剝奪,因此 海洋教育議題的推行,是一種補償教育運動。現在普遍進行海洋教育的 課程應避免使用知識霸權的語言,主觀的認為高層或專家學者的觀念語 言是唯一,不同的地區隱含許多不同形態的學習型組織,所以在課程編 製方面需要多方考慮,課程設計要適合各階段、各國中、小不同地區, 因地制宜。 研究者發現海洋教育亦可與鄉土教育結合,除了使用專業的海洋教 育語言外,也需考慮許多與海洋連結的地方特色語言之使用,透過課程 設計,有效地將艱澀的海洋教育專門語言轉化為平易近人的學習語言, 使不同年齡層的學習者容易了解並增強其學習動機,使其產生興趣進而 願意學習,再逐漸提昇其能力,使其由下而上、由外而內、由地方而中 央,一步步達成海洋教育的理想。.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 Banks(1993)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概念、一種教育改革運動、 也是一種過程。目的在於改變學校的文化與結構,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學 生在學校中都有公平的學習機會。吳清山和林天祐(1996)認為多元文 化教育是學校提供學生各種機會去了解不同的文化涵,培養學生欣賞其 他文化的積極態度,避免種族的衝突與對立。黃政傑和張嘉育(1998) 指出多元文化教育是打破教育的單一文化限制,平等對待所有的社會成. 28.

數據

圖 2-2 CIPP 評鑑的概念架構圖  資料來源:Stufflebeam (2003). p.33.          此四種評鑑類型皆可單獨實施,亦能相容並蓄同時進行,不同評鑑 類型使用不同的評鑑方法,達成預期的各種目標,經由這四種評鑑類型 亦可形成決定或做成績效紀錄(曾淑惠,2008)。  綜合上述,CIPP 模式的背景、輸入、過程與結果四個面向評鑑的實 施,透過四種不同評鑑類型所蒐集的資訊,則可提供資訊使用者形成不 同的決定,藉以改進方案的缺失;再者,這四種評鑑也可以協助作成績 效評估紀錄,用以進行
圖 3-1  研究架構圖
表 3-4    資料編碼說明表  資料來源  編碼方式  訪談資料  將錄音轉成逐字稿的方式紀錄。此項紀錄以訪-對象編 號-日期,作為編碼依據。如 2012 年 02 月 01 日,對 杜 校 長 進 行 訪 談 , 此 項 紀 錄 將 被 編 碼 為 訪 - 杜 -20120201。  課室觀察紀錄資料  課室觀察的所選取的班級以低、中、高年級各選擇一 班進行觀察,將觀察記錄資料整理成逐字稿的方式記 錄。此項紀錄以觀-編號(二、三、五為年級)-日期, 作為編碼依據。如2012年4月26日,三年二班課室觀
圖 4-1  為中洲國小課程發展架構圖  資料來源:中洲國小學校本位課程計畫介紹(高雄市中洲國小,1999)  圖 4-1 即是根據法令政策頒布九年一貫課程課綱、高雄市教育政策、 學校中長期發展計畫的實施,高雄市中洲國小為了達到九年一貫課程的 目標、學校本位課程並融入海洋教育議題,才提出此具有海洋教育特色 的課程規劃。  從圖 4-1 可知學校的願景是「培養身心健全發展的新世紀兒童」, 從活力、包容、創新三方面表現,即是學校的教育目標,希望孩子能從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simple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some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A study on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ability for sixth grade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using three-dimensional view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In this study, we took some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Taichung city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properties of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Hence this study uses a systematic method to develop safety evaluation indices and their weights to evaluate the walking environment of way to school for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