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相關判斷研究

目前影音帄台的瀏覽及檢索功能,都與使用者所鍵入之關鍵字有關。使用 者所欲觀看的影音固然是由使用者主觀做選擇,但依然可以找出其中判斷之邏 輯。了解一般使用者在影音選擇時所依據的相關判斷行為,未來可以針對影音 帄台所提供的資訊作資訊呈現的參考。

一、 「相關」概念之意涵

相關的概念是發展資訊檢索的基礎,檢索系統在提供結果時,是以「相關」

(Relevance)的原則來提供資訊。通常使用者都可以明白相關的意義並使用在 帄時的系統操作中,但是以研究者的角度來說,卻無法找出一個對「相關」的 共同定義。

可供參考的是 Borlund(2003)提出在資訊檢索的相關核心概念時,針對「相 關」提出三種定義:

1. 「相關」是一個多層陎的認知概念,大部分的判斷取決於使用者的見解和 他們自己的資訊的需求情況。

2. 「相關」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有關於使用者在該時間點上判斷資訊和資訊 需求之間的關係是否有價值。

3. 「相關」的概念雖然複雜,但是有系統觀且可測量的,在概念上和操作上 都是以使用者角度為依據。

相關的導向可分成兩類:系統的相關和使用者導向的相關,系統相關重視 檢索需求和被檢索的資訊之間的關係,而使用者導向的相關對使用者的資訊需 求對應到被檢索的資訊之檔案的關係為研究目的。在 Saracevic(1975)的文章中 說明「相關」概念的演進,是逐漸由系統檢索的效益評估,轉向為使用者決定 的主觀認知過程。

有許多研究者對於相關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如:Vickery(1959)提出將相 關概念分成兩種形式:「主題相關」(Relevance to a subject)和「使用者相關」

(User relevance)。Vickery 以「Topicality」表示主題相關的概念,定義為檢索 問題的主題辭彙和描述文章的主題辭彙之間的吻合程度。而使用者相關則是被 Vickery 定義為使用者願意選擇此資訊的程度,由於這是以使用者依照自行意志 來決定,所以是使用者觀點的主題相關。Schutz(1970)提出「話題相關」(Topical relevance)相對於 「詮釋相關」(Interpretational relevance)的概念。

相關的導向就如 Saracevic(2007)文章所提的『無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種相關』,

但仍可以與 Saracevic(1975)所定義的客觀相關(Objective relevance)和主觀相 關(Subjective relevance)兩大類做區分,並以系統導向(System-based)走向 使用者導向(User-based)兩個概念再將相關導向做分類:

表 2-3-1 相關導向概念圖

系統導向 使用者導向

客觀相關 系統或演算法相關 邏輯相關

主觀相關

主題相關 情境相關 心理(認知)相關

認知或適切相關 動機或情感相關 資料來源:Saracevic(1975),王盈智(2009)

使用者導向的相關形式大約有五種形式(表 2-3-2 五種相關導向形式),本 研究則關注於 Saracevic (1995)提出的動機或情感相關(Motivational or Affective relevance),此種相關形式著重於探討使用者是基於何種意向、目的或動機在進 行資訊檢索。

28 (System or algorithmic relevance)

查詢詞 比較效益(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主觀 相關

主題相關(Topical or

Subject relevance) 查詢主題 有關(Aboutness) 認知或適切相關

(Cognitive or Pertinence relevance)

使用者的知識狀 態與其資訊需求 的認知

認知一致性(Cognitive correspondences) 情境相關或效用

(Situation relevance or Utility)

情境、任務、問題

類型、資訊物件 有用性(Usefulness) 動機或情感相關

(Motivational or Affective relevance)

使用者的意向、目 的、動機

滿意度(Satisfaction) 成功率(Success)

完成率(Accomplishment) 資料來源:修改自 Saracevic(1996)、Cosjin & Ingwersen(2000)、Borlund(2003)

表 2-3-3 相關的屬性

屬性 說明

關係(Relation) 「相關」通常用於人和資訊或人和物件之間,有指涉關係 存在時的溝通或交流

意向(Intention) 「相關」的關係包括對象、角色、期望,含有各人的動機。

脈絡(Context)

「相關」的表現中總是存在著某種脈絡關係。其中又分為 兩種脈絡:

 內部脈絡:「相關」涉及認知及情感狀態

 外部環境:「相關」針對的是某種狀況、任務或手邊 的問題,會有社會或文化元素摻雜於其中。

推論(Inference) 「相關」涉及去評估一段關係,並以此段關係作為基礎或 延伸。

選擇(Selection) 「相關」包括在幾個相比較的來源中,選擇結果是最有價 值或是最小努力得來的。

互動(Interaction) 「相關」的推論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會隨著其他屬性一貣 變化,或是跟環境的改變有關。

測量(Measurement) 「相關」包括對一段關係依等級的評估其價值或有效性 資料來源:Saracevic(2007)

另外 Saracevic(2007)也將 Cosjin & Ingwersen(2000)及他自己在 1996 年的文 章內與「相關」的屬性一貣整理出來(見表 2-3-3),Saracevic 以認知觀點來表 達相關是指「在某個特殊意向的情境下,藉由推論形成有脈絡的關係之可以測 量的一段互動的內容。」,除去其他條件上的敘述,其實相關即是在定義「關係」

的方法。

在 Saracevic(2007)的文章中同時也回顧了自從其 1996 年提出的相關理論以 來的相關理論模型,參考 Schutz & Luckman 在 1973 年的實證研究中了解相關 判斷的過程中的因素,將這些複雜的變數組織成一個分層的模型(見圖 2-3-1)

來了解相關的互動因素。

與過去的模型最大的不同,Saracevic 將系統的因素也考慮進去,整個模型 以系統介陎(Interface)為中心,將使用者的相關判斷因素分為顯性的四層:

檢索詞(Query)、認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及處境(Situational),

以及再上一層隱性的背景脈絡(Context);介陎以下則是電腦運作的三層因素:

運算工程(Engineering)、處理過程(Processing)及呈現方式(Content),使用 者及電腦的角色都分別有著一股互相適應的力量,表現出兩邊的互動過程。

30

圖 2-3-1 相關互動的分層模型 資料來源:Saracevic(2007)

介陎(Interface) 表陎層級(Surface Level)

檢索詞(Query)

特徵(characteristics)…

認知(Cognitive)

知識(knowledge)、架構(structure)…

情感(Affective)

意圖(intent)、動機(motivation)…

處境(Situational)

任務(tasks)、工作內容(work context)…

工程(Engineering)

硬體(hardware)、連結(connections)…

過程(Processing)

軟體(software)、邏輯(algorithms)…

內容(Content)

物件(objects)、顯示(representations)…

互動 & 相關階層

脈絡(Context)

社會(social)、文化(cultural)…

電腦

使用者

適應

適應

二、影響相關判斷之因素

Saracevic(1970)將過去 Cuadra & Katter(1967)及 Rees & Schultz(1967)所做 的實證研究整理,將所列舉的影響相關判斷的因素綜合整理成五大影響因素,

而 Park(1992)發表的博士論文中,根據此五大範疇整理出以下說明圖:

而 Park 整理出圖 2-3-2 之後,在後來發表的文章中都未使用以上的五大因 素組,而是將影響因素分為內在、外在及問題三個層陎進行討論。所謂的內在 範疇(Internal context)是指使用者依過去經驗或其預期心理選擇相關資料,典

時間壓力

32

型的變數包括使用者對主題的熟悉程度、對文獻的掌握程度、過去檢索的經驗 及教育背景等,與使用者經驗相關,故又稱為經驗範疇(Experience context);

外部範疇(External context)是針對影響檢索的因素而設計,包括對檢索品質 的認知、檢索目的、資訊取得程度的認知、資訊需求之優先順序、研究所處階 段及研究成果報告等,與使用者個人當下檢索有關,亦稱檢索範疇(Search context);而問題範疇(Problem context)則是指使用的動機,這些動機包括界 定定義、尋找背景資訊、確定研究方法及尋找比喻,因為此部分與資料內容本 身較為相關,所以又稱為內容範疇(Content context)(黃慕萱,1996)。

Barry(1994)以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tic schemes)針對 18 位有學術需 求要尋找文獻的使用者做訪談,找出了 23 種影響相關判斷的因素,分類為七大 類目:

1. 文件內容:包括文章的深度、探討的重點、資訊正確性、可應用程度、效 率高低、清楚程度及出版年代等六項。

2. 與使用者過去背景相關的因素:包括資料來源作者的經驗及背景、使用者 理解能力、內容之新穎性、來源之新穎性、及文章的新穎性。

3. 與使用者的信仰及喜好相關的因素:包括讀者主觀認知的正確性及個人嗜 好。

4. 資訊環境中其他資訊資源的關係:譬如與其他文章比較之論點的一致性、

其他學者對同一研究的結果的認同、資訊的可獲取性、個人擁有多少此類 資訊的程度。

5. 文件的來源品質:包括期刊之品質及期刊的信譽。

6. 文件實體部分相關:例如取得文件的可能性及花費。

7. 讀者的情境:包含時間上的限制及讀者和作者間的關係。

從文獻中可以觀察到早期以學術需求做為對象的研究,資訊需求者的相關 判斷都是以主題相關為主,而前一節在討論相關導向時,則可以看出相關導向 也從系統導向轉向使用者導向。

三、網路資訊之相關判斷研究

在大多數的研究中,相關判斷準則是以使用者自行描述其資訊問題的情境,

以開放性的問題來呈現問題的需求,此方法符合使用者在情境因素的個人觀點

(陳慧珍,2007)。

(一)相關準則

Schamber (1994)將早期 Cuadra 和 Katter、Rees 和 Schultz、Copper、Taylor 所發現的因素歸納成六大類,分別是:判斷(Judges)、檢索問題(Qequests)、

文獻(Documents)、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判斷情境(Judgment conditions)、選擇尺度(Choice of Scale)。

表 2-3-4 Schamber 歸納之六大類相關準則

類別 相關準則

判斷者 偏見、認知型態、教育、智慧、知識/經驗、研究階段 檢索問題 難易度、主題內容、文字屬性

判斷情境 文獻位置廣度、相關定義、文獻排序、文獻筆數、判斷壓力 資訊系統 檢索、瀏覽、查全率、查準率、延伸性、新穎性、可用性、互動

性、可靠性、時間成本、金錢成本

文獻 關於、正確性、美感、困難度、重要性、新穎性、時效性、文章 風格

選擇尺度 操作便利性、尺度類型、尺度類型數量 資料來源:Schamber (1994)

從過去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來,使用者相關判斷的因素仍以 Saracevic (1975) 歸納的五大因素為主,除了 Schamber 在五大因素上加入了資訊系統的因素以外,

其他的因素則是大同小異,只是歸納的類別不同,在因素歸類上,若不屬於五 大者則以歸為「其他」,但從「其他」一欄仍可觀察有些因素仍可歸屬於五大因 素之內,但不同的學者以不同的觀點建立的因素仍具重要的參考價值。相關判 斷牽涉的不只是使用者當下的環境與狀態,還包括使用者過去的經驗,此六大 類相關準則都是依據 60 年代的學者研究歸納整理而來,為日後的相關準則研究 店定了基礎。

34

(二)網路與多媒體資料類型之相關準則

在 90 年代之後,相繼出現了各種針對不同資訊需求的相關準則研究,除了 傳統的文獻資料搜尋之外,也出現了多媒體的資訊需求為對象的實驗;與探討

在 90 年代之後,相繼出現了各種針對不同資訊需求的相關準則研究,除了 傳統的文獻資料搜尋之外,也出現了多媒體的資訊需求為對象的實驗;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