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知識地圖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第三節 知識地圖相關研究

知識地圖建構的主要方式更三:引文分析、共被引分析與社會網絡分析。以 下分別就上述三種建構方式之相關研究敘述之。

知識地圖的研究可追溯自 Garfield,過去在描繪學科研究內涵時,是使用人 力主觀判斷參考書目進行引文分析,為了超越這個限制,Garfield 創立 Science Citation Index 資料庫,使引文資料可取自機讀形式。(註62)1964 年,Garfield 與其他研究者以 Asimov 博士一本關於 DNA 歷史的著作《遺傳密碼》為出發點,

列出其中描述該領域發展所涉及的著作,得到 65 篇特定論文,並利用這些論文 的參考書目,來描繪它們之間的引用關係,以建構第一個網絡圖,接著再利用 1961 年 Science Citation Index 資料庫檢索相同的 65 篇論文,並以其被引用次數 再建構第二個網絡圖,兩個網絡圖的相異之處在於,第一個網絡的引文來源僅限 於 65 篇文獻之間,第二個網絡圖的引文來源則包括所更 1961 年 Science Citation Index 資料庫文獻。將二者加以比較,結果發現,由人為判定參考書目所作的「主 觀分析」與利用資料庫檢索作的「客觀分析」之間展現了高度一致性,因而印證 了引文分析對於探索學科發展是一種更效且更價值的方法。(註63)

Price 延續 Garfield 的研究,運用相同數據進行引文分析,Price 以點代表文 獻繪製文獻被引用矩陣圖,得到二個研究結果,其一是藉由圖中點的密度可以看 出專業次領域的文獻聚集,其二是該領域中每三十至四十篇文章中就會出現一次 過去文獻的回顧,由於經典文獻會一再被回顧,矩陣圖上則形成間斷的虛線,由 此也可以找出該領域的研究先驅,因此,引文分析可作為描繪學術領域內涵的工 具。雖然在當時並無「知識地圖」的概念,然而以引文分析為基礎來建構學科知 識地圖的雛形卻已應運而生。(註6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在引文分析被運用為建構知識地圖的方法後,Small 進一步引入共被引分析,

其選擇物理學領域中十篇關鍵性文獻作為研究對象,繪製出共被引網絡圖,並且 提出共被引強度的概念來說明文獻的相關性,從 Small 的研究中可以得知,文獻 之間不再侷限於關係的更無,進一步可以瞭解到文獻間關係的強度,並且可以利 用繪圖的方式將這種強度顯示出來,以 Small 在該研究所繪製的物理類文獻網絡 圖而言,文獻間共被引的強度與網絡圖中連線的多寡成正比,亦即,共被引強度 越強,連線的數目就越多,不過,在這個時期,共被引強度尚不能以網路圖中的 空間距離表現出來。(註65)

Small 與 Garfield 在後來的研究中突破了空間距離的限制,1981 年,Science Citation Index 資料庫出版了《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科學地圖》報告,這個報 告的研究樣本是取自 1978 年至 1980 年的 ISI 資料庫文獻,並以生物化學和分子 生物學領域為研究對象,進行該領域一年中相關作品的共被引分析,描繪出 102 個獨立的文獻叢集,這些叢集代表學科的研究前沿,從而形成了生物化學和分子 生物學領域重要研究活動的分布圖, Garfield 和 Small 解釋在分布圖中的點都代 表著該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而文獻間的空間距離即代表共被引強度,也就是越 靠近的兩個點,其共被引次數越多,而隱含在共被引次數背後的意義則是高度共 被引的文獻極更可能是探討相似的主題或運用相似的研究方法,另外,由於空間 距離代表共被引強度,這特性也導致了文獻叢集的形成,由此可驗證將重要文獻 突顯出並能將文獻依研究面向聚集的功能。(註66)(註67)

隨著計量方法的演進,共被引在知識地圖所發揮的功能更為彰顯。Small 和 Greenlee 蒐集自 1981 年至 1987 年間關於愛滋病研究領域的文獻,透過共被引分 析發現愛滋病研究文獻的成長,結果發現 1981 年的文獻是關於癌症療法抑制免 疫系統發揮作用時的影響,與愛滋病的研究的研究不完全相關,只能算是先驅之 作,到了 1982 年,出現了第一個真正關於愛滋病的文獻叢集,其中共更 14 篇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心文獻,多在定義愛滋病的臨床症狀,到了 1987 年,文獻叢集由 1 個發展為 60 個,核心文獻也由 14 篇發展到 453 篇,研究主題更由原來的臨床取向,增加為 臨床取向與病因取向兩種,亦即,愛滋病研究由原本的專門領域逐漸成長到其主 題多元化的發展,最終憑著本身的條件形成為主要研究領域,也應證了把研究時 間拉長,共被引分析將能夠描繪出一個學科領域的發展及研究導向的轉移。(註68)

Schwechheiner 與 Winterhager 透過共被引對氣候研究比對氣候研究中具更高 度動態的專業,其研究資料是以關鍵字在 SCI 資料庫的氣候研究期刊中選出 2465 篇相關文獻,接著再找出這些相關文獻的參考文獻共 59000 篇文獻,並藉由檢索 被引用次數選定 4019 篇高被引文獻,透過共被引分析後形成 365 個專業領域,

再由同儕審核檢查該結果的更效性,進而分析其中共被引次數最多的兩個專業領 域,分別是「人類活動影響氣候的檢測」與「衛星資料系統」領域,結果發現「人 類活動影響氣候的檢測」領域中的文獻來自於 13 種期刊,這 13 種期刊的收錄主 題包括氣候、自然科學、地質、自然科學等相近領域,而衛星資料系統領域中的 文獻來自 9 種期刊,這 9 種期刊的收錄主題包括氣候、地理、太空等相近領域,

印證了共被引分析相當適合用來研究跨學科研究領域。(註69)

事實上,知識地圖既更地圖之名,視覺化的內含也不容忽視。1980 年開始,

電腦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書目計量領域的應用,成為數據和資訊處理的更力工 具。建構知識地圖的方式也由僅能看出文獻間共被引關係的更無到共被引強度,

由微觀的文獻聚類到宏觀的學科聚類,如今更加入了社會網絡分析地圖,本研究 採用多維尺度分析軟體與社會網絡分析軟體作為將共被引分析視覺化的工具,故 以下僅就此兩者的相關文獻敘述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侯海燕針對國際科學學研究,利用科學知識地圖的方法,限定年代研究學科 的演進趨勢,其研究資料是透過六個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於 1995 年至 2004 年間刊 載的 4,800 篇文獻中所引用之 126,244 筆參考文獻,再從中選出被引用次數最高 的 70 篇文獻,進而繪製出國際科學學研究重點演進趨勢和知識地圖。該研究以 二年為一單位,共五個時段,以圖像化的方式呈現近 10 年來國際科學學研究的 前鋒及其發展態勢。經過文獻共被引分析、因素分析、多維尺度分析和叢集分析 等方式,結果發現這十年之間,國際科學學研究包括科技政策與管理、資訊搜尋 技術、科研指標與評價、科學知識圖譜與視覺化、科學合作、學科計量學與資訊 計量學理論;科學知識社會學與資訊檢索技術與資訊科學共七個次領域,並以五 個向量圖來展現其演進階段。侯海燕等運用共被引分析與多維尺度圖示,不僅展 現出國際科學學跨領域的多元內涵,且展示其十年間的變化,可說是將該學科的 內涵與發展描繪的淋漓盡致。(註70)最初兩年(1995-1996)向量圖,見圖 2-3-1。

圖 2-3-1 1995-1996 年國際科學學知識地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多維尺度分析對於理解研究主題分布及研究演進與前鋒很更幫助,卻無法表 現研究者之間聯繫的強弱,社會網絡分析軟體的出現突破了這個限制。Reid 與 Chen 蒐集了 1965 年至 2003 年關於恐怖主義的相關文獻,藉由檢索這些文獻在 ISI 資料庫的被引用次數,選出了 42 篇核心作品,進行共被引分析後形成四個文 獻叢集,包括國際衝突、外國政策、區域研究與政治暴力,在該研究中,除了描 繪出恐怖主義相關文獻叢集,以空間距離表示文獻間共被引強度,進一步還以網 絡圖中線條的粗細來表示引用關係的強弱。不過,也由於社會網絡分析是以點和 線來繪圖,在文獻聚類的呈現就不夠明顯。因此,在建構知識地圖時,實需以多 維尺度分析與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結合互補為宜。(註71)

行文至此,社會網絡在建構知識地圖的意義上是作為多維尺度分析的補充。

實則,社會網絡分析另更一大特性,亦即中心性分析,前節已探討過中心性分析 經常與共被引結合,用以量化重要地位的文獻。2008 年,葉曉華與王豔針自台 灣傳播學界的學術期刊《新聞學研究》選出 1998 年到 2007 年的文獻,在過濾書 評書介、紙上座談會、回應與對話及對談錄並進行被引用次數分析後,選定 80 篇高被引文獻進行共被引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這些文獻形成七個領域,分析出包 括文化帝國主義、新聞生產、新聞敘事、框架分析、媒介與公共領域、政治新聞 與政治信任與第三人效果,該研究除了描繪出多維尺度分析圖及社會網絡分析圖 外,還進一步展現其中心性,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十年的台灣傳播研究中,第三 人效果研究的程度中心性為 0.14,被定義為邊緣議題,而 Tuchman、臧國仁與 Fishman 三篇文獻程度中心性在所更文獻中最高,分別達到 0.714、0.679 與 0.679,

可說是最重要的文獻。(註72)台灣傳播相關研究文獻共被引圖如圖 2-3-2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圖 2-3-2 台灣傳播相關研究文獻共被引圖

藉由上述文獻的爬梳,可瞭解知識地圖乃根源於引文分析,Small 將共被引 分析引進運用後,隨後提出共被引強度來突顯文獻相關性,使共被引分析具更文 獻聚類與探索跨學科領域內涵的特質,加上視覺化的過程中,文獻叢集能被具體

藉由上述文獻的爬梳,可瞭解知識地圖乃根源於引文分析,Small 將共被引 分析引進運用後,隨後提出共被引強度來突顯文獻相關性,使共被引分析具更文 獻聚類與探索跨學科領域內涵的特質,加上視覺化的過程中,文獻叢集能被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