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第一節 被引用情形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本研究透過 WOS 資料庫之檢索,獲得資訊社會代表文獻共被引次數後進行 整理,進一步藉由統計軟體 SPSS 及社會網絡分析軟體 UCINET,將數據加以群 聚並繪製成二維圖。本章將針對被引用情形、資訊社會知識地圖建構、資訊社會 知識地圖演變與綜合討論四節進行分析與說明,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被引用情形

本節透過 WOS 資料庫進行 89 篇資訊社會代表文獻被引用次數的檢索,資 料庫檢索時間範圍限定於 1962 至 2010 年之間,並將檢索結果製成文獻被引用次 數表進行分析。以下就整體被引用次數、高被引用文獻被引用次數成長趨勢與高 被引用文獻學科領域分析說明如下。

一、整體被引用次數

資訊社會代表文獻經 WOS 檢索後,本研究 89 篇資訊社會代表文獻在近五 十年間,共受到 34166 篇文獻引用,圖 4-1-1 為資訊社會代表文獻被引用之歷年 變化。若以十年為單位,分五個時段觀察,1962 年至 1970 年間共被 174 篇文獻 引用;1971 年至 1980 年間共被 1115 篇文獻引用,約是前一個十年的 6 倍之多;

1981 年至 1990 年共被 5193 篇文獻引用,比前一個十年成長約 5 倍;1991 年至 2000 年,資訊社會代表文獻被引用篇數破萬,達到 13831 篇,及至 2001 年至 2010 年 5 月,被引用次數與上一個十年相當,共受到 13853 篇文獻引用。圖中亦可以 清楚看到資訊社會代表文獻被引用次數在 1980 年代後快速成長,在 2000 年後成 長趨緩。由於樣本收集至 2010 年 5 月,2001 年至 2010 年這十年之數據並不完 整,但大致可以預測 89 篇代表文獻的被引用次數已逐漸趨於穩定。

被引用次數 174 1115 5193 13831 13853

累計次數 174 1289 6482 20313 34166

被 Harvey, D 的著作《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gs of Culture Change》,被引用次數高達 3972 次,該書於 1989 年出版,結合了馬克思 主義政治經濟學、都市地理學,以及建築、電影和後現代理論,針對當前的文化 輪廓,從社會和空間層面,提出了唯物論的解釋,被普遍認為是對後現代社會秩 序與非秩序性的精彩的闡述。(註1)第二名則是 Lyotard, J 的著作《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被引用次數為 3754 次,該書於 1979 年出版,

集中研究了當代知識結構及其功能的根本變化,書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 方社會中知識的生產和傳播形式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最主要的變化是知識的資 訊化、媒體化、技術化、符碼化、商業化、全球化和政治化及其多樣化。(註2)

排名第三名至第七名的被引用次數在 1000 至 3000 之間。排名第三位是 Piore, M & Sabel, C 的著作《The Second Industrial Divide》,被引用次數是 2682 次,該 書集中在分析資訊社會中的工作面向,特別強調在後福特主義的工作環境中,資 訊與知識的角色。(註3)被引用次數居第三名的是 Bell, D 的著作《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被引用次數是 2549 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該書詳細論述一九七0年代以來西方先進發展社會的結構性變革,衝擊傳統的工 業社會型態,在當時可說是對未來更深入獨到的社會分析,是資訊社會領域中代 表 性 的 著 作 。( 註 4 ) 排 名 第 五 位 是 Habermas, J 的 著 作 《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被引用次數是 2456 次,該書主要論述資本主義擴散以後,公共領域開 始在十八與十九世紀的英國得以出現,但到了二十世紀中期至晚期,公共領域卻 又告式微,(註5)其論述影響時人對公共領域的看法甚鉅。排名第六位是 Castells, M 的著作《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被引用次數是 2194 次,該書指出 當時的社會正經歷著資訊技術革命,資訊技術重組著社會的方方面面,而根植於 資訊技術的網路,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普遍技術範式,改變著社會的形態,資訊時 代占支配地位的功能和過程均是圍繞網路逐漸構成的,因此網路構成了社會新的 社會形態。(註6)排名第七位是 Toffler, A 的著作《The Third Wave》,被引用次 數是 1189 次,該書於 1980 年出版,將農業革命歸為轉變人類歷史的第一波,工 業革命稱為第二波,並將 1950 年代中期開始的科技與社會改變稱為改變人類歷 史文明的第三波,同時指出未來的新產業將以電腦、電子、資訊等為基礎,並預 測彈性化生產、市場利基、兼差工作方式的盛行及媒體小眾化等新趨勢。(註7)

經檢索結果可知,共更 11 篇代表文獻從未被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所收錄 的文獻所引用,包含 8 篇圖書章節、1 篇期刊論文及 2 部專書,分別是 Goddard 的著作《New Technology and the Geography of UK Information Economy》、Lyon 的著作《New Direction in Theory》、Masuda 的著作《Image of the Future Information Society》、Mcihaels 的著作《For a Cultural Future》、Miles 的著作《The Ideologies of Futures》、Poster 的著作《The Mode of Information and Postmodernity》(同篇論 文分別為期刊論文與圖書章節,故計算成兩篇)、Robins 的著作《The Long History of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Stehr 的著作《The Economic Sturcture of Konwledge Societies》及 Stonir 的《Information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與

《The Wealth of the information: A Profile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排名第四十 八名之後的代表文獻,被引用次數皆不到 100 次,被引用 500 次以上之代表文獻 見表 4-1-1。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gs of Culture Change

1989 整本圖書 3927

2 Lyotard 50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1979 整本圖書 3761

3 Piore 63

The Second Industrial Divide

1984 整本圖書 2682 4 Bell 14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

1973

1976 整本圖書 2549

5 Habermas 36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

The Urban Question: A Marxist

Approach

1977 整本圖書 688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United States

1962 整本圖書 605

17 Drucker 25

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1969 整本圖書 587 18 Gouldner 34

The Future of Intellectuals and the

Rise of the New Class

1979 整本圖書 533

19 Baudrillard 6

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

1981 整本圖書 523

表 4-1-2 顯示自 1962 至 2010 年 5 月引用 Harvey、Lyotard、Piore、Bell、Habermas、

Castells 及 Toffler 之著作的情況。高被引前七名文獻共被 18758 篇文獻引用,其 中引用 Harvey 之著作最多,共更 3927 篇,佔 20.9%;其次為引用 Lyotard 之著 作更 3761 篇(佔 20.1%); Piore 之著作被引用居第三,其被引用更 2682 篇,

佔 14.3%,其後四到七名分別為 Bell、Habermas、Castells 與 Toffler 之著作,分 別被 2549 篇、2456 篇、2194 篇與 1189 篇引用,各占 13.6%、13.1%、11.7%與 6.3%,見表 4-1-2。 度的成長,其中明顯可見 Castells 之著作《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在 1991 年後迅速竄升。Habermas 之著作《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被引用次數持續上升。

Lyotard 之著作《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與 Piore&

Sabel 之著作《The Second Industrial Divide》在 1991 年後開始衰退,其餘文獻則 持續帄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圖 4-1-2 歷年高被引文獻被引用次數分佈圖,1962-2010 年

三、高被引用文獻學科領域分析

本研究進一步以被引用次數達 1000 次以上之文獻進行學科領域分析,利用 WOS 資料庫,檢索引用代表文獻之學科領域次數。表 4-1-3 顯示七篇著作被各 學科領域引用的分布情形。七篇著作一共受到 151 種學科引用,引用 Bell 之著 作最多的學科領域是社會學,共更 638 篇(20.7%),佔所更引用 Bell 著作的學 科領域次數五分之一強,說明了 Bell 在社會學的影響力。引用 Castells 之著作最 多的是地理學,共更 432 篇(14.6%),其次是社會學,共更 338 篇(11.4%);與 Castells 的著作在被引用學科領域上更類似性質的代表文獻還更 Harvey 與 Piore&

Sabel 之著作,兩者之著作被引用最多的均為地理學,分別是 958 篇(20.2%)與 538 篇(13.4%),前者之著作被引用居次的是社會學,共更 526 篇(11.1%),後 者則為經濟學,共更 515 篇(12.8%)。此外,Habermas 之著作被傳播學引用最 多,共更 397 篇(15.6%),其次是歷史與社會學,各為 308 篇(12.1%)與 300 篇(11.8%)。值得注意的是,引用 Lyotard 之著作最多的是文學,共更 426 篇

(13.0%),與其他代表文獻相較,Lyotard 之著作明顯特別受到文學領域的青睞。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1962-1970 1971-1980 1981-1990 1991-2000 2001-2010

Bell Castells Habermas Harvey

Lyotard Piore Toffler

被 引 用 次 數

年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引用文獻 學科 B el l % C as te lls % H ab er m as % H ar ve y % Ly ot ar d % Pi or e % To ffl er % 總次數 % SOCI OL OG Y 638 20. 7 338 11. 4 300 11. 8 526 11. 1 409 12. 5 429 10. 7 84 7. 1 2724 12. 5 GEO GRAP HY 113 3. 7 432 14. 6 83 3. 3 958 20. 2 98 3 538 13. 4 45 3. 8 2267 10. 4 MAN AG EMEN T 227 7. 4 173 5. 9 20 0. 8 119 2. 5 245 7. 5 497 12. 4 138 11. 6 1419 6. 5 ENV IR ON MENT AL S TUD IES 93 3. 0 275 9. 3 48 1. 9 466 9. 8 71 2. 2 337 8. 4 43 3. 6 1333 6. 1 ECONO MI C S 193 6. 3 138 4. 7 23 0. 9 144 3 61 1. 9 515 12. 8 74 6. 2 1148 5. 3 PL AN NI NG & DEV EL OPM ENT 144 4. 7 181 6. 1 36 1. 4 221 4. 7 56 1. 7 360 9 93 7. 8 1091 5

SOCIALSCIENCES , INTERDISCIPLINARY

197 6. 4 156 5. 3 119 4. 7 228 4. 8 185 5. 7 84 2. 1 60 5. 1 1029 4. 7 POL ITI C AL S C IENCE 210 6. 8 126 4. 3 210 8. 3 173 3. 6 101 3. 1 145 3. 6 35 3 1000 4. 6 URB AN S TUD IES 77 2. 5 233 7. 9 52 2 326 6. 9 44 1. 3 207 5. 1 47 4 986 4. 5 C OMMUN IC ATI ON 80 2. 6 137 4. 6 397 15. 6 140 3 127 3. 9 11 0. 3 47 4 939 4. 3

EDUCATION & EDUCATIONALRESEARCH

158 5. 1 118 4 26 1 137 2. 9 329 10. 1 35 0. 9 80 6. 7 883 4. 1 L ITERATU R E 10 0. 3 20 0. 7 197 7. 8 163 3. 4 426 13 1 0 7 0. 6 824 3. 8 B USI NESS 145 4. 7 75 2. 5 24 0. 9 42 0. 9 100 3. 1 267 6. 6 103 8. 7 756 3. 5 AN THROPOL OG Y 32 1. 0 76 2. 6 130 5. 1 341 7. 2 103 3. 2 29 0. 7 16 1. 3 727 3. 3 HI STORY 64 2. 1 24 0. 8 308 12. 1 180 3. 8 79 2. 4 56 1. 4 10 0. 8 721 3. 3 H U MAN ITI ES , MUL TI D ISC IP L IN A R Y 51 1. 7 37 1. 3 173 6. 8 163 3. 4 234 7. 2 19 0. 5 23 1. 9 700 3. 2

INFORMATION SCIENCE & LIBRARY SCIENCE

184 6. 0 120 4. 1 61 2. 4 32 0. 7 37 1. 1 24 0. 6 99 8. 3 557 2. 6 L AW 65 2. 1 22 0. 7 73 2. 9 82 1. 7 134 4. 1 60 1. 5 20 1. 7 456 2. 1 INDUSTRI AL REL ATI ONS & L ABOR 84 2. 7 45 1. 5 4 0. 2 30 0. 6 7 0. 2 213 5. 3 17 1. 4 400 1. 8 PHI L OSOP HY 36 1. 2 10 0. 3 51 2 34 0. 7 243 7. 4 1 0 21 1. 8 396 1. 8 PUB L IC AD MI NI STRATI ON 72 2. 3 60 2 26 1 41 0. 9 33 1 47 1. 2 25 2. 1 304 1. 4 INTE R NA TI ON AL R EL ATI ON S 43 1. 4 47 1. 6 43 1. 7 68 1. 4 42 1. 3 44 1. 1 11 0. 9 298 1. 4 AREASTUD IES 21 0. 7 33 1. 1 90 3. 5 76 1. 6 28 0. 9 42 1 5 0. 4 295 1. 4

COMPUTERSCIENCE , INFORMATIONSYSTEMS

86 2. 8 56 1. 9 24 0. 9 14 0. 3 22 0. 7 13 0. 3 58 4. 9 273 1. 3 SOCI AL IS SUES 59 1. 9 22 0. 7 19 0. 7 37 0. 8 52 1. 6 48 1. 2 25 2. 1 262 1. 2 其他 591 19. 2 529 17. 9 683 26. 9 971 20. 5 1639 50. 2 505 12. 6 618 52. 1 5536 25. 4 總數(%) 3082 100 2954 100 2537 100 4741 100 3266 100 4022 100 1186 100 21788 100

文獻引用數量

表4-1-3 引用高被引文獻之學科領域分佈,1962-2010年

表4-1-3 引用高被引文獻之學科領域分佈,1962-2010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總體來說,引用超過兩千次的學科分別為社會學(2724 次)與地理學(2267 次),引用次數排名第三至第七的學科則在 1000 至 2000 次,依序是管理學(1419 次)、環境研究(1333 次)、經濟學(1148 次)、研究與發展(1091 次)、社會科 學(1029 次)與政治學(1000 次)。至於「其他」一類包括的學科繁多,其內容 計更宗教、歷史、跨領域社會科學、文學評論、心理學、道德、古代文論與批評、

社會工作、藝術、公共、環境與職業衛生、休閒、體育、休閒旅遊、女性研究、

生物醫學、羅曼史文學、道德學、語言及語言學、電影、廣播、電視、臨床心理 學、戲劇、人機工程學、犯罪學及刑罰學、建築學、語言學、文學、美國、東亞 學、心理學、社會、音樂、商業、金融與護理學等。學科領域多元複雜,足見資 訊社會所造成的影響相當廣泛。

圖 4-1-3 為七篇文獻受到引用的學科,隨著時間推移,大部份學科領域的被 引用次數均更上升,尤其在地理學與社會學領域中愈加深化其影響。環境研究則 是唯一沒更隨著時間推移而成長,被引用次數呈現持帄的學科。

圖 4-1-3 引用高被引文獻之學科領域趨勢,1962-2010 年

年代

被 引 用 次 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