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知識管理與競業禁止之關聯

第三節 知識管理之概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總之,既然實務似沒有承認不可避免揭露原則於我國之適用,且參酌學者 意見,可知不免避免揭露原則仍有諸多適用上的困難,故對於競業禁止之主 張,我國仍應以簽訂競業禁止約款之方式為之。

第三節 知識管理之概述

知識管理學門的興起,源自於企業對於知識日趨重視。時至今日,無論是 企業的研發、併購、挖腳人才,多數的目的,都是為了取得知識。其中,若企 業欲享有知識所帶來的利益,則知識的保護相當重要。然而,知識管理的討論 多集中在知識的創造、分享,與儲存之議題,未必會分析知識管理行為與後續 知識保護的關聯。故於本節初步說明知識管理之概念,以利與競業禁止規範的 概念連結(詳見本章第四節)。

第一項 知識管理之意義

知識管理,是一門自知識經濟的環境中,發展出的學問。知識經濟的範圍 相當廣泛,包含知識、管理、創新、科技、企業家精神等範疇15。而知識本身,

是知識經濟下,最重要的生產資源,掌握知識的管理與創造,將為經濟發展奠 定根基,也能創造財富16。知識經濟與過往的經濟型態之差異,在於知識屬於無 形的資源,若對比有形的資源,在資源的創造、擴散、累積、儲存、保護等層 面的特性也會有所不同17。例如,從前只要掌握土地或能源便能創造財富,想要 擴展規模,累積實力,那就設法取得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能源;想要保護既有 的資源,可以派人看守,或建造倉庫。然而,知識經濟的特色,在於掌握知識 的人就能創造財富。知識的創造不靠單純的尋找,也無法巧取豪奪,一切取決 於腦力18,因此,保護知識的方式也將不同於以往,憑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約定

15 黃廷合、吳思達編著,孟繼洛校閱,頁 2-7,知識管理理論與實務,2005 年 2 版。

16 同前註。

17 Bollinger, A. and Smith, R.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s a strategic asset,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VOL.5NO.1, p.8 (2001).

18 I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信任,或是透過法律的手段禁止他人使用知識20。另外,既然知識能做為創 造財富的基礎,那麼管理知識的動機,就強烈許多,唯有做好知識管理,才能 有效率的將知識轉化為無形資產。

第二項 知識之階層性

「知識」一詞,其實本身具有不同的涵義,在進一步探討知識管理前,應 先對「知識」的性質有所理解,才能更加了解知識的運用情形。對此,學者提 出「知識的階層性」概念。知識的階層性,是區分資料、資訊,與知識,並找 出他們的上下關聯,形成由下而上,層層加值的階層狀態。

資料:資料,指的是沒有特定脈絡、意義或目的之文字、數字、符號、圖 像等等,通常只是對人、事、時、地、物的客觀紀錄21。例如,14:30、忠孝東 路、腳踏車、紅綠燈。光看這些舉例,無法得知進一步的訊息,也無法光從這 些紀錄,延伸出任何有建設性的結論。這些客觀的紀錄,就是資料。或有認為 世界上其實不存在真正客觀的資料,因為所有資料之所以能被呈現,或多或少 都加入了人類的行為,因而都是受主觀影響後的紀錄。但本文認為,若相較於 以下將說明的資訊和知識,甚至是智慧,仍然可以觀察到不同類別間,人類的 思考判斷介入的程度差異。

資訊:資訊,是為了特定「目的」或「背景」而將「資料」經由蒐集、整 理、篩選、分類、計算等處理而得到的結果,資訊對某些使用者而言已經具備 意義,使用者可藉由接觸資訊,得知一定的訊息22。例如,為了了解車禍發生的 過程,需要蒐集資料,則「了解車禍發生」就是目的或背景,符合目的的資料 才是需要彙整的;當進一步得知車禍的發生時間「14:30」,以及地點為「忠孝 東路」,並發現「腳踏車」倒在「紅綠燈旁」。這些資料的解讀便因為結合了背

19 例如契約。

20 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營業秘密法。

21 Ackoff, R. L. Ackoff’s Best., p.170 (1999).

22 I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景和目的,使得原本客觀的資料成為有意義的訊息,能讓特定使用者,也許是 警方或家屬,能獲得需要的訊息。然而,應注意的是,資訊固然已經具備一定 的脈絡,但由於尚未加入人的心智或解讀,資訊仍然是被動的存在,而無法左 右人的行動。人能夠透過接觸資訊取得訊息,但如果要做出具體的行動,或提 出特定的解決方案,勢必要再經過一番資訊的詮釋,而基於詮釋後所做出的行 動,便不在資訊所包含的概念中。

知識:知識是資訊經過使用者的詮釋、思考、歸納等處理後,所得出能採取行 動、做出決策的能力23。例如,員警或家屬在得知車禍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能 的事故情形後,經過內心的推演,可能得出「車禍肇事者已經逃逸,應循線追 查」、「車禍是由於腳踏車騎士闖紅燈自摔,應尋找腳踏車車主」,或是「應該先 去調閱當天忠孝東路該路口 14:30 左右的監視器畫面」。這些結論,是基於取得 資訊以後,資訊接觸者加入主觀心智的評價,所得出的行動方案。故同樣是為 了了解事故發生而接觸資訊,卻有可能因為員警與家屬的工作立場不同,或是 生活經驗不同,導致歸納出不同的方案,這些行動方案,就是知識。

智慧:智慧指的是長期累積知識或行動後,所產生有價值的結果或效益24,例如 人生經驗、出於直覺的判斷、價值觀,甚至是信念25。相較於知識,智慧更深、

更廣、更穩定,而且智慧通常具有正面的意涵26

由此可知,資訊和知識最主要的差異,就是有沒有介入人的心智。由於知識的 形成是受人的心智影響,因此,知識可以被應用,作為具體的行動;也由於每 個人的心智並不相同,即便接受相同的資訊,也可能因為個人的專長不同、經 驗不同,產生出不同的知識,以及不同的決策27。知識還有其他特有的性質,例 如,具備累積性,可以依循前人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知識,進一步創造新的知

23 Id.

24 Id.

25 楊政學,知識管理學理與實證,頁 32,2005 年。

26 林東清,頁 22,知識管理,2009 年,三版。

27 Maryam Alavi and Dorothy E. Leidner,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 MISQUARTERLY VOL.25NO.1, p.109 (March, 20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具備無限利用性,一旦知識被創造,就可以 無限的使用,不會因為重複使用而消耗29;具備組織性,知識存在於組織中的各 處,包含文件、儲存系統,也存在於例行性的工作、過程、以及個人或組織的 知識基礎(Knowledge Base)30

知識的階層性價值可簡化如下圖31

第三項 知識管理之流程

知識管理重視的核心議題,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知識創造」、「知

28 炬見工作室編著,頁 1-7,知識管理─導入和個案分析,2008 年。

29 同前註。

30 同前註。

31 林東清,知識管理,頁 22,2009 年,三版。

資料

不具意義、脈絡的文字、數字等紀錄

資訊

具備意義,或特定目的的資料,可提供資料使用者做為決策的參考

知識

資訊經過使用者的思考、歸納等處理後,所得出能採取行動的能力

智慧

整合運用各種知識形成有價值的決策能力

經過資料處理,例如篩選、分類、彙整、計算

經過人類認知的處理,例如推理、歸納、演繹、分析

經過個人經驗的累積、價值觀、直覺等較為內隱的判 斷,對知識加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識分享」,以及「知識儲存」。三個課題之間不停的循環,激發新知識、儲存新 知識、傳播新知識,並發揮提升組織競爭力的效果。有學者進一步將「知識的 創造與形成」,再細分為知識的獲取與知識的創造;將「知識的儲存與累積」, 再細分為知識的儲存和知識的再利用;將「知識的分享與移轉」再細分為知識 的流通,以及知識的移轉32

若是由組織設計的角度出發,則可將企業內部分成三種功能性的組織,分 別負責創新、營運效率、漸進式改良33。然而,不同的理論主要是闡述知識管理 的原理,以及原則性的概念,第三章將說明較為具體的內容,讓企業中知識管 理的行為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