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的信效度與研究倫理

貳、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第六節 研究的信效度與研究倫理

(一)資料蒐集方法與資料來源的一致性

深入比對分析所有的資料,如學生學習檔案、DV 錄影、訪談錄音、活動照片、

研究者手札等,在眾多的資料中找出與研究方向任何相關的關鍵點,以檢驗不同 資料來源的一致性,將研究者主觀因素降到最低,提高研究結果的信、效度。

(二)檢證者與參與觀察教師的共同把關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進行研究時,難免有時會失去客觀性,此時,參 與觀察教師即可適時給予修正和建議,維持研究者的中立立場,避免個人情感因 素影響研究的品質與方向;而資料檢證和判讀方面則需要檢證者專業的知識和嚴 格的把關,隨時掌握研究問題的方向,以嚴謹的態度檢視各項資料、持續交叉比 對,確保研究分析的品質,提供研究者歸納或推論研究結果時重要的支持和依據。

(三)研究者的省思

研究者是操控整個研究過程的關鍵人物,雖是初次面對嚴謹的科學研究,但 仍要以開放的心胸接受所有專家學者的客觀建議與批判,並反覆比對文獻資料,

讓研究者不斷地反省、思考,促進研究者的成長和增進研究智慧,才能維持研究 結果的品質和客觀性。

茲將上述研究蒐集的資料與來源、檢證者與參與觀察教師的客觀意見、研究 者的省思不斷地持續交叉比對,以提高研究的信、效度。

二、研究倫理

研究者基於對研究對象的尊重與保護,除了重視研究結果之外,仍要遵守以 下幾點原則和作法:

(一)告知與溝通

研究對象是自願地接受研究,理解這項研究的性質以及所包含的危險和義務

(李奉儒、高淑清、鄭瑞隆、林麗菊、吳芝儀、洪志成、蔡清田譯,2001)。所 以在研究之初,研究者即與校方、學生和家長充分的溝通,說明整個研究構想和

流程,蒐集和使用的研究資料、進行觀察與訪談之錄音、DV 錄影和活動照相,都 能事先徵求當事者的同意。

(二)保護與保密

基於研究對象不能暴露於那些比研究收穫更大的風險之原則(李奉儒等譯,

2001)。所以撰寫研究論文時,皆以保護研究對象為前提,避免任何困擾或暴露 隱私,關於校名、班級、學生皆採用化名及代碼。且所有與參與者有關的資料均 予以保密,尊重研究對象的權利,建立互信與互賴的關係。

(三)互惠與分享

研究結束時,能與指導教授、參與觀察教師和檢證者成員共同分享研究成 果,並對於參與研究的對象,提供參與過程的成長點滴和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