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採用行動研究法的理由

第二節 研究情境與參與人員

一、研究情境

研究者任教於台中縣忠信國民小學(化名),全校共 27 班,教職員工共 49 人,學校創校至今邁入第十年,是一所年輕、有朝氣的學校,全校教師平均年齡 約 30 餘歲,學校位置地處於鄉村,鄰近市區及工業區,家長多半以農、工為主,

少數則為從商及擔任公教人員,民風相當淳樸。研究者在學校是兼任行政,並擔 任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科任教師。學校每兩年為學生進行一次編班,編班方式 依成績採「S」型模式作為學童編班之依據,因此各班學童素質差異性不大。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爲了便於就近教學與研究,故直接選擇一個任教班級六年甲班實施教 學,為求做到深度的研究,且又考量研究者的環境、時間限制,故隨機選擇一個 小組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的小組成員共有 3 個男生、3 個女生,教學後實施 深度訪談和觀察,其餘各組採隨機訪談和觀察,以期能收集更多探索過程的資 料,研究過程中以公平、公正的原則來從事教學,以求研究結果的嚴謹性和正確 性。

教學班級六年甲班共有男生 16 人及女生 17 人,全班共有 33 位學生,是屬 於活潑、好動的班級,體育成績表現名列前矛,班上團結氣氛融洽。此外,班上 家長、愛心媽媽對於班級事務及學校之各項活動亦頗為支持,常協助班級活動與 支援教學工作,此學年也經常辦理全學年性的班親會活動,親、師、生三者相處 十分融洽。

爲求教學研究之便利及順暢,以及考量各小組之間的互動性,乃選擇自然與 生活科技專科教室來實施教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專科教室平面圖如下圖 3-3-1,

但又考量每一個科學遊戲課程內容的不同,有時則需要走廊、戶外場地等作為實 做、練習、競賽的空間。

碩士班的四位同學共同組成檢證者(如表 3-2-2),定期開會討論所蒐集的研究資 料,並提供研究者寶貴的意見,以作為各循環修正的參考來源之一。

表 表表

表 3333----2222----2222 檢證檢證檢證者檢證者者成員簡介者成員簡介成員簡介成員簡介

檢證者成員 簡介

C 老師

畢業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現正就讀國立 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碩士班,目前服務年 資為 11 年,曾擔任過四、五、六年級導師,目前擔任六 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科任,因本身對科學教育、資訊教 育很有興趣,曾獲縣內科展最佳成績優等,平時亦兼任 縣內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輔導員。

D 老師

畢業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現正就讀於國 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碩士班,目前服務 年資為 16 年,任教以來曾擔任過導師 7 年、省輔導團自 然科輔導員 2 年、組長 2 年、主任 5 年,於各領域都有 涉獵,尤其是科學教育和環境教育,是一個富有涵養又 專業的老師。

E 老師

畢業於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現正就讀國立 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碩士班,目前任教年 資為 5 年,一直是擔任低年級導師,教學方式多元化,

態度認真有活力,深獲家長的肯定。

F 老師

畢業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目前年資為 10 年,現就讀於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碩 士班,曾擔任過三、四、五、六年級導師七年、自然科 任三年及兼任行政職務三年,目前任教科目為自然與生 活科技領域,歷年參加過桃園縣科展榮獲生物類佳作等 成績,是一個認真又負責的老師。

研究者與檢證者的教師每個月會聚會一次,討論研究進度與研究資料,但常 因距離和時間的因素,不一定每一次都能夠全員到齊,所以在檢證研究資料上有 一定的限制,但為求研究的客觀性,盡量排除困難或以網路及電話的溝通交流以 補不足之處。

四、研究者的經驗、理念、立場與角色

蔡清田(2000)指出,教育行動研究鼓勵教育實務工作者,從教育實務工作

情境當中發掘問題,加以反省、探究,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提升教學實 務的工作成效。而整個研究過程乃研究者本身親自針對教學實務現場所做的探討 及研究,故研究者本身即為最主要的研究工具,並以問題解決能力檢核表、學習 檔案、研究者手札、訪談等評量工具來檢核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是否增進,過程中 也邀請參與觀察教師及檢證者適時給予建議與指導,以協助研究之進行。

(一)研究者的經驗與理念

研究者本身畢業於國立嘉義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本身對於自然科學領域 已有多年的學習與研究。就讀師院期間,跟隨張智雄教授學習天文領域的相關知 識,也參與張教授民國 88 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天象研習營

(寒假),協助推廣並擔任雲嘉南地區教師天象研習營講師,啟蒙了對於自然科 學領域研究的興趣。

目前研究者正就讀於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暑期在職進修 教學碩士班,希望能藉此對自然科學領域有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對現實情境的 教學實務有正面的幫助和提升。

(二)研究者的立場與角色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蒐集相關書籍、文獻及有關科學遊戲的資料,針對有 關科學遊戲的課程加以設計及編修以適合課程綱要和學生需求。研究者透過行動 研究來解決教學實務上的問題,增進教師因應教育實務工作情境問題的能力,並 促進教師對於教育實務工作的專業理解及素養。

研究者本身在研究過程中擔任的角色,乃是一位行動研究的實踐者、課程設 計者、資料蒐集者、觀察者與反省者。

1.行動研究的實踐者

教育行動研究可以發揮研究精神、增加教學經驗、增進教學方法、改進班級 管理、落實實務教學觀念,所以這也是印證了「教師即研究者」的理念。有時也

透過參與觀察教師的建議,瞭解不同的教學意見和想法,透過互相交流和學習進 行系統化的研究,以直接有效解決現場的教學實務問題。

透過行動研究,研究者能經由不斷地省思,洞悉並改善自己的教學外,也同 時了解自己內在的價值與信念(許順欽,2003)。這對於整個過程的研究教學有 莫大的助益,也能使本研究更具有實質上價值。

2.課程設計編修者

從著手研究開始,便蒐集相關學者研究文獻,也參考坊間許多有關科學遊戲 的書籍,欲選擇合適的科學遊戲課程,加以設計、編修和規劃,並做適當調整,

再實施教學,以增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持續思考所遭遇 的問題,並探討課程設計是否符合研究方向,期能達到研究的目的。

3.資料蒐集者

王文科(1995)認為透過閱讀有關文獻資料的協助,可以限定問題,以免失 之廣泛,且有助於釐清與界定研究涉及的概念。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要不斷地蒐 集相關文獻資料,並試圖設計及撰寫論文,定期與參與觀察教師、檢證者及專家 討論,詳加記錄以求論文及研究過程的嚴謹性。

4.觀察者

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師也必須擔任觀察者的角色,針對整個過程中,所有蒐 集的檢證資料,如教學錄影帶、競賽過程、晤談資料、學習單、學習檔案、觀察 記錄、研究者手札、任何學生發問的問題及所表現的肢體動作等,都是研究者作 為研究觀察的重要資訊及資料,對於研究報告的撰寫也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5.反省者

教師透過計劃、行動、觀察、反省、修正、再行動的歷程來改進教學,進而 能建構教師本身的信念與價值。所以在研究過程中需要隨時透過自省、和參與觀 察教師、檢證者討論與分析,不斷修正研究問題的假設與方法,以適應實際情形

之需求。因此,行動研究不但能協助教師解決教育實務中的問題,也同時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