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1 創造力與幽默的重要性

在現今知識經濟的競爭體系中,『創造力』無非是決戰致勝的關鍵。英國科 學家何樂(F. Hoyle)亦曾言:「今日不重視創造性思考能力發展的國家,明日 即將淪為落後國家而蒙羞永久。」(張玉成,1993;張佩甄,2003)。有鑑於此,

近年來我國九年一貫的教育改革中,將「欣賞、表現與創新」與「獨立思考與解 決問題」同列為學童需具備之十大能力指標中,同時也提出『創造力教育白皮書』, 從幼稚園到大學各教育階段別全面進行全方位之創造力培養,更加突顯創造力的 重要。

為了提昇創造力,遂有許多創意教學法的提出,幽默也是其中之一。過去有 關幽默的研究指出,幽默不僅對於調節壓力與負向情緒的紓解有相當之成效

(Abel,2002;Berk,2000;Kuiper、Grimshaw、Leite & KIrsh,2004;Lehman、

Burke、Martin、Sultan & Czech,2001),並且能促進人際間的良性互動(Chubb,

1995;Foot,1991;Martineau,1972;引自李維光,2004)。

在教學上,對於提昇學生的注意力、保留訊息的記憶…等也有助益(Wanzer &

Frymier,2000;Jasma & Koper,1999);尤其對於創造力,相關研究也指出幽默 可進一步提昇創造力(Jurcova,1998;Ziv,1988),期盼能樂在創造並創造快樂。

Sternberg & Lubart(1995) 創造力投資理論(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認為創意人如同股市中之投資人一般,懂得『買低賣高』,「買低」是指創意人 提出新穎、獨創但不受青睞、甚至遭受抵制、嘲笑的點子,然而經過一番努力、

毅力與堅持,說服他人接受這點子,終能使這點子擁有價值,在此時放手賣掉即 所謂地「賣高」(Sternberg & Lubart, 1995, 2000; Sternberg & O’hara,1999)。

這一連串的過程誠如股票的買賣,要能逢低買進逢高賣出,要成功致富就必須買 低賣高。同時在Sternberg 創造力的研究中也發現,在買低賣高的歷程中,『幽 默』可以幫助人們渡過自我懷疑並忍受他人的嘲諷,繼續堅持下去,使得創造力 得以實現,因此幽默可以視為促成創造力實現的重要因素。

幽默究竟是如何促成創造力的實現呢?陳學志(2005)指出幽默對於創意人的 影響可從情緒、動機與認知三個層面來探究:

(一)情緒層面:幽默提供一個放鬆、安全、可冒險的遊戲情境,在此情境中 人們容易出現正向情緒,在有關情緒的研究中也指出處於正向情緒的個體比其他 情緒的個體能產出更多元、更多樣化的聯想,進一步促進個體的變通力。(Isen, 1987; Murray et al.,1999) (張佩甄,2003) 。

(二)動機層面: Sternberg在「買低賣高」的投資創造力理論中,創意人能 在買低賣高的歷程中,持續不斷地努力、全心投入並堅持到底,必定有很強的動 機。動機是推動創造力發生的內在潛藏因素,一般而言,有趣的事物可以引發個 體的內在動機,內在動機是最有力量的動機型式(Deci & Ryan,1987),而幽默正 是有趣的事物,能有效促發引發內在動機並促使持續保有。

(三)認知層面:人工智慧大師Minsky曾對幽默下一個定義:「幽默是一種經 過計算的越界行為,這種行為就像游擊隊一樣,透過侵犯邊界來顯示他對邊界的 一清二楚。」(引自陳學志,2005),而覺察邊界無非就是一種突破現況的表現。

再從幽默的認知理論來看,Suls(1972, 1977)的「失諧-解困理論」指出幽默 引發及理解的歷程:呈現一個與個體當前所固著之基模不合諧的刺激,來引發個 體失諧(出乎預期)的困境,而這困境又逼迫個體跳脫當前固著的基模,使用全新 或全然相反的角度重新詮釋既有的情境,從而解決此一困境 (陳學志,2005) 。

「出乎預期」、「跳脫」、「重新詮釋」、「擴散思考」等皆是創造力展現的技 巧。由此可知,幽默其實就是創造力的另類表象,能展現幽默,將有助於創造力。

1.1.2 幽默的個別性差異

歡笑是人類的專利,笑的能力與生俱來,人人皆有,但人們如何運用笑的功 能以及如何表達笑的感受卻往往因個體的獨特性而有所不同。就以幽默刺激工具 之一的笑話為例,因文化、種族、語言、文字、……等隔閡自然會形成個別差異,

但捨棄這些背景因素不談,同樣的笑話對不同的人的效果仍然可以天差地別。在 日常生活中不乏發現,人們聽同一則笑話時會發生『一點都不好笑……聽不 懂!』、『一點都不好笑……好冷!』這樣的場景,由此可見,幽默理解與幽默 感知本身即存在個別性差異,每個人對於幽默的感受和表達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影響幽默理解暨感知個別性差異的因素有很多,或有對幽默刺激本身內容的 熟悉性與認知度的不同,以致形成不同的幽默理解程度與感受;或有個體本身對 幽默事物喜好的態度不同(幽默態度),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幽默感受;或有個體本 身對幽默刺激物內容的接受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幽默感受。簡而言之,影 響個體幽默理解暨感知個別性差異的所在,主要是認知因素、幽默態度與喜好類 型。

Koestler(1964)認為「幽默的歷程是敏銳地利用偶發的線索,將兩原本不相 干的概念作瞬間的連結」,過去的研究也指出幽默專家與生手兩者之差異主要在 於是否能敏銳地將兩不相干之事物連結,而連結的歷程即是跳脫思考固著,進行 遠距聯想。因此,遠距聯想力將影響個體對幽默的理解程度,這點也在陳瑋琦 (2003)的研究中獲得証實。

思考風格是個體思考事情的習性與模式,那麼面對幽默刺激,其思考模式若 能以擴散式的方式來思考,勢必容易跳脫思考固著,來進行遠距聯想,進而達成 理解;若思考模式是中規中矩的、依規定行事的,想必較難跳脫思考的僵化,對 於遠距的聯想也較難以觸發,因此,思考風格是否是形成個體在幽默理解與感知 上差異之所在,是研究者所關切的焦點。

從個體對有趣事物的喜好性來看,我們常發現有些人對於幽默刺激的反應很 冷淡,可能原因是聽不懂、看不懂,但也有可能是不覺得這內容有何好笑?這類 的人通常被認為生活態度較於嚴肅、嚴謹,對於歡樂情緒的表達也較為含蓄;反 觀,用較輕鬆的角度看事情的人,對於有趣事物的感受力也較強,因此,對幽默

事物的態度是否也影響個體幽默的感受力? 然而態度也將影響個體思考的視 野,視野的大小勢必對聯想的遠近有所差異,由此,幽默態度是否也影響個體幽 默的理解?

從幽默刺激物的內容來看,內容所涉及的歷史背景、宗教文化的差異對個體 自然產生不同的理解與感受;相同地,個體對不同類型的幽默刺激也有不同的喜 好程度,因此,所產生之感受度也有所差異。綜觀這部份的差異主要是來自於幽 默刺激物本身的特性,並非個體本身特質上的差異,此部份非研究者所關注,因 此,本研究對於因幽默刺激物內容所形成的差異不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