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且各行政區參與者藉由參與式預算涉入社區營造的動機、參與程度亦為社區營造的 關鍵要素。另外,亦須注意的是臺北市參與式預算規劃之初並無特別針對社區營造 進行政策設計,因此須檢視參與式預算推行下是否將反而侷限社區營造原先的可能 性。可能產生侷限的原因在於,參與式預算執行過程中有階段、標準作業程序以及 法律面向上的限制,必須符合各項規定後方有成案之可能,為使社區營造相關的提 案能順利通過,在各方行動者討論與妥協下,最終成形的提案可能已與最初社區營 造規劃想法有所差異,且在爭取經費與博得關注的同時,受到網絡中強而有力的行 動者影響,也可能抑制了較其他弱勢社區營造工作者發聲之機會,這也是值得省思 之處。

臺北市的參與式預算政策雖有前述值得思考之處,惟綜合而論,參與式預算的 確間接促進社區營造的公民參與,開啟參與式預算由下而上、由人民自己作主的里 程碑。在社區營造工作的運用也促使參與式預算受到愈來愈多公民的重視,而政策 執行之下,公民個人到社區乃至臺北市政府間形成了以政策而生的綿密政策網絡,

雖然對臺北市政府與地方社區而言,此政策網絡形成的時間尚非久遠,惟實際上似 乎也已具有一定的互賴性及相互影響力。由是可知,為達審議民主的目標,此政策 網絡的成效將代表著政府參與式預算績效與社區營造的成果。

第二節 研究動機

臺北市的參與式預算是在系統性與程序性兼具的情形下進行推動,2015 年起臺 北市政府在轄下 12 個行政區積極推動參與式預算,訂定一系列作業規則與標準作業 程序,包括臺北市參與式預算提案說明會暨住民大會操作原則、公民提案與審查作 業程序、臺北市參與式預算公民審議團作業程序等。且為使參與式預算更能符合審 議式民主,亦辦理多場教育訓練,提供民眾更多公民學習的管道與機會,以提升公 民素養。

參與式預算間接促成的社區營造首批提案,係自 2016 年起開始成案,至 2018 年 時許多提案已陸續結案,本研究之個案分析即聚焦於此些第一批提案。臺北市政府 的參與式預算執行模式雖然在第二年後已有所更進調整,不過其執行經驗面尚處蜜 月期,因此為有效針對「提案的政策網絡形成」以及「該網絡於參與式預算中是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持續推展」進行檢視,首批提案在執行時間上具有可分析的觀察期,透過時間的 推移能更清楚觀察網絡延續程度,且在「網絡關係是否因政策執行流程變遷而有所 影響」的層面上,也係值得進行分析與研究。再者,首批提案中不乏有執行進度相 對緩慢之個案,進度落後的因素可能涉及到行政機關中預算經費編列的法規因素、

主協辦機關的轉換、提案內容執行困難而逐一修正、工程施作招標作業延誤、設計 無法使各方滿意……等等,這些執行的限制與問題,導致流程推展的延遲,直接影 響到公民對參與式預算的信任感。因此如無法進行順暢地溝通、遵守互信與承諾時,

將壓迫到參與式預算下社區營造網絡之發展,進而造成社區營造無法順利進行。另 外,擴大公民參與為參與式預算推動的核心,然而卻會造成部分社區營造主力領導 者進行了政治性的動員操作,這些動員的確促使社群集體的匯流,惟卻可能挾持社 區營造發展的方向,導致參與式預算失去公民參與及由下而上治理的意義,排擠其 他社區營造的可能性。

承上所述,參與式預算下社區營造爭議可能反而侷限社區營造的發展,因此參 與式預算中可能產生的限制與問題,對社區營造工作的影響亦是應關注的焦點。臺 北市政府原先推行參與式預算時,雖並未以社區營造作為施政目標或核心,但事實 上的確在許多層面上促使了社區營造議題受到重視,也是臺北市的公民參與觸及範 圍最多人數的項目,現有制度在未限制社區營造提案的產出時,這些社區營造的發 展也是臺北市政府必須正視的議題。

有關 2016 年臺北市參與式預算提案審查的流程,共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徵求 提案構想、住民大會(提案人與民眾討論)、提案審議工作坊(機關加入協助修正 計畫)、提案計畫公開展覽、提案票選及錄案,流程圖如圖 1-1 所示。2016 年臺北 市各區共有 167 件從住民大會中成案,惟這些案子尚須通過公共性、適法性及與預 算可行性的評估,這三項評估指標各自依等級區分為紅燈(低度可行)、黃燈(尚 可行)及綠燈(高度可行),凡其中一項指標被評列為紅燈,則該提案將不會通過 公民審議團階段,而會回到審議工作坊尋找其他替代方案。臺北市政府在 2016 年最 終共有 63 件提案成功進入執行階段,各區錄案數如表 1-1 所示。

臺北市松山區為基隆河流經的肥沃地帶,具有天然的地理資源與環境,作為發 展歷史久遠的區域,含有豐富的文化歷史背景。這塊土地上有一群居住已久的在地 居民,他們從過去即致力於社區各項事務,也在此次參與式預算的推動執行過程中,

呈現相當高的積極主動參與度。是以從發展歷史及積極程度來看,臺北市松山區為

資料來源:取自臺北市政府 105 年度參與式預算成果報告書(2016,84)

公民參與發展良好之區域,雖松山區與臺北市其他行政區相較之下可能並非通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策上的協助與支持,且與部分以學術為主的陪伴學校相比,社區大學的確也能提供 社區營造實際操作面向上許多實務資源,拉近地方住民與參與式預算的政策距離,

使住民深入其中,並能從中學習與提案。

至於臺北市松山區公所作為松山區參與式預算的主辦機關,綜理各項相關流程 推動與召開會議。在 2016 年的推動中,對於社區營造議題有許多提案產出,松山區 居民對參與式預算的公民參與模式也有不錯迴響,共有 5 項參與式預算提案成案,

其中「松山區錫口廊道翻轉」及「松山區公有空地活化」兩案係針對社區營造的環 境、生活面向進行規劃打造。

首先,個案一:松山區錫口廊道翻轉案,所提及的錫口廊道位於臺北市松山區 饒河街夜市旁基隆河河濱區域一帶,範圍由彩虹橋開始,沿著河流區域延伸到麥帥 一橋與麥帥二橋間(如圖 1-2,框內所示),本案係由一群具有社區營造理念的工作 者與松山區住民所共同推動。錫口廊道河岸因地點得天獨厚且交通便利,附近有許 多著名觀光景點,如饒河街觀光夜市、彩虹橋與慈祐宮,但這樣的地利之便對當地 居民而言,尚缺少了「人文歷史」與「自然環境」的打造與新發展。因此本案提案 單位期望藉由錫口廊道重新打造的推動工作,結合文化、環境、觀光與休憩等面向,

於河岸建置導覽設施、藝術作品及美化環境,打造人文、自然與健康兼具的錫口特 色區域,提升當地的自然景觀,為松山區居民提供休憩場域,推展區域人文,並同 時促進地區觀光價值。

次者,個案二:松山區公有空地活化案,營造地點位於臺北市松山區民福里五 常街 370 巷 12 弄 12 號對面空地及 8 號空屋(敦化段 4 小段 315 地號)(如圖 1-3,

框內之標示點),鄰近松山機場及中山國中捷運站,且位於雙學區間,係屬住宅文 教區域。前揭空地荒廢多時,長期無人管理與使用,造成環境髒亂,可能產生治安 上死角,影響住民的居住品質,在安逸的居住區域中顯得特別突兀。因此本提案期 望透過參與式預算的形式,喚起社區與政府對於閒置空地之重視,在活化閒置空間 的同時,打造出適合社區居民使用的公共休憩空間,並且藉此呼應臺北市近年來積 極推動的田園城市理念,建置一個屬於社區住民的小型城市農地,凸顯活化空地後 所兼具的公共性與公益性,並藉由人潮之聚集降低因空地閒置所連帶引發的治安死 角問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1–2 錫口廊道位置圖

資料來源:取自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公民參與平台(2016)

圖 1–3 公有空地活化案位置圖

資料來源:取自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公民參與平台(20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綜上所述,為了解臺北市政府參與式預算對於社區營造之成效,本研究透過 2016 年臺北市松山區的錫口廊道翻轉案與公有空地活化案作為案例。以連接探討個 案中各自的政策網絡參與機制、溝通、執行情形,並從政策網絡的觀點中探尋參與 式預算運用於社區營造的成效性,尋求如何在參與式預算下讓社區營造的網絡運作 更加穩定且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