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研究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經費上限制卻反而可能侷限社區營造工作的發展,現行的預算制度受即使預算係 經過參與式預算專案小組,仍可能會產生預算編列上的瑕疵。在此並非指一般行 政機關無前述問題,對於一般的行政機關而言,編列預算時亦是盡量通盤考量規 劃,努力編列最完善的預算,惟許多問題須待該項政策真正進行時才會產生或發 現的,因此一般行政機關可循預算相關法規、辦法來動用第一預備金或第二預備 金因應此些臨時性情事。反觀參與式預算本身並無提及當預算產生問題時的解決 機制,如編列項目有差異時經費流用的問題、預算編列不足時如何增加經費等等。

本研究建議應重新全盤檢視目前的參與式預算編列機制,除考量到預算如何 編列外,應更慎重地檢討執行上所遇到因預算而生的問題,如松山區錫口廊道翻 轉案中,無編列到部分重要的經費時該如何處理。另外,現行的參與式預算制度 中亦無述及預備金的部分,因此亦建議在流用、彈性的部分需重新審慎評估。這 些問題正可反映出現行制度上的漏洞,而填補這些漏洞或尋找新的模式則是政府 的重要職責,惟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制度發展地更加完備。

第四節 研究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回顧本研究的研究標的與觀察分析,在研究發展及觀察過程中可能有所侷限之 處,因此本節首先針對研究上可能產生的限制進行說明,剖析本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續於本節後段以本研究之過來人觀察及研究分析經驗為基礎,提供後續相關主題研 究者可發想及研究之建議。

壹、研究限制

在研究限制上,最主要應從質的研究者之研究經驗作為出發點,檢討研究之 真實性,分析實務研究上可能會產生哪些效度上之問題,從研究者的角度確認問 題及處理問題(陳向朋,2002:533)。針對質化研究效度上之類型,陳向朋引用 馬克斯威爾(1992)之分類,共區分為五種:描述型、解釋型、理論型及評估型,

另外,有關個案代表性問題也是應自行評估之處,因為質性研究在選擇樣本上一 般而論皆較小,因此可能本研究據此,提出可能產生的研究限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針對社區營造地方上的成效可採納問卷調查方式 三、

本研究在社區營造的成效探討上,主要係以參與式預算提案參與者為基 礎,並從中挑選受訪者,惟社區營造成效直接影響者,尚包含許許多多未涉 足參與式預算甚或社區營造工作的一般居民,因此在社區營造成效的探討上,

可考量是否透過對社區營造提案的利害關係人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增加 成效性討論的基礎,了解一般社區住民對政策效果的感受度,並可從中探尋 社區共識與在地意識是否形成。

可深入探討參與式預算社區營造提案後續成效 四、

社區營造的成效往往需透過多年期的觀察,才能了解是否有長期性效果,

許多社區營造可能因被過度放大或是熱情不再,導致多年為係的社區營造網 絡因行動者目標利益的移轉,使成果瞬間泡沫化。因此,可隨著時間的推移 後,針對本研究的個案網絡重新進行檢視,觀察個案網絡現階段可被看到的 執行成效是否能有所延續,以進一步使成效探討更加完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振成(2017)。參與式預算之研究:以臺中市中區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 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江大樹、張力亞(2012)。社區營造、政策類型與網絡治理──「六星計畫」比較 分析。政策與人力管理,3(2),1-42。

包正豪(2012)。原鄉的基層社區治理:宜蘭縣南澳鄉 K 村個案研究。台灣原住 民族研究季刊,5(1),73-98。

宋威穎、吳偉寧(2016年6月)。地方辦理參與式預算之觀察與省思—以台中市中 區參與式預算為例。2016年TASPAA線上學術研討會議,線上。

李台京(2011)。新竹市眷村改建:都市更新的政策網絡(1998-2010)。中華行政學 報,9,43-57。

李柏諭、劉鴻陞、 陳柏霖(2012)。從公民參與觀點看彰化馬興村社區營造之歷 程。公共事務評論,13(2),55-75。

李美珍(2015)。社區工作—中央部會社區政策推動現況之探討。國防大學通識 教育學報,5,36-51。

李翠萍(2006)。社會福利政策執行網絡探析。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林子倫(2008年9月)。審議民主在社區:台灣地區的經驗。海峽兩岸參與式地方 治理研討會,臺北。

林玉華(2002)。政策網絡的治理模式:以英國與歐盟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

34,35-55。

林秀珠(2015)。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協力網絡之研究-以桃園市楊梅區為 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為出版,桃園市。

林國明(2014)。參與式預算的操作程序與國外經驗。2014年青平台參與式預算 第四場論壇,臺北市。

吳定(2003)。公共政策。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吳建昇(2005)。探討社區型非營利組織與社區之互動--以新港文教基金會為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信慧(2008)。客家桐花祭政策網絡參與機制之研究:以三義勝興桐花村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倪豐裕、邱炳乾(2000)。參與式預算制度對預算寬列傾向影響之實證研究—以 任務不確定性及偵測預算寬列能力為調節變數。當代會計,1(1),66-82。

倪豐裕、邱炳乾(2001)。內外控人格特質和任務不確定性對參與式預算效能的 影響。臺大管理論叢,12(1),123-148。

胡至沛、葉蓉蓉(2011)。新竹市打通瓶頸巷道之研究:政策網絡觀點。中華行 政學報,8,29-58。

胡幼慧(2004)。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胡龍騰、黃瑋瑩及潘中道(譯)(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Ranjit Kumar)。台北:學富文化。

徐仁輝(2014)。參與式預算制度的理論與實踐。財稅研究,43(2),1-11。

連振佑(2016)。利用社區營造經驗,走出台灣參與式預算新路,2017年5月15日,

取自:http://www.viewpointtaiwan.com/commentary/利用社區營造經驗,走出 台灣參與式預算/。

孫同文、廖秀滿(2011)。政策網絡與政策終結--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污泥乾燥焚化 爐之設置與拆遷。政策與人力管理,2(2),1-39。

馬財專、孫澤弘(2011)。台灣勞工退休金條例政策發展過程之研究-政策網絡 的初步考察。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7(1),1-13。

陳玉惠(2010)。社區發展政策預算編列方式之評析。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 理研究所碩士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向朋(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陳怡如(2017)。初探大台南地區社區健康營造中心之運作成效。台灣醫學人文 學刊,17、18,37-68。

陳俊宏(1998)。永續發展與民主:審議式民主理論初探。東吳政治學報,9,85-122。

陳敦源、劉宜君、蕭乃沂、林昭吟(2011)。政策利害關係人指認的理論與實務:

以全民健保改革為例。國家與社會,10,1-65。

陳曉宜(2005)。報社記者抵抗資源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班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章法琪(2014)。地方政府實施參與式預算之可行性分析:以臺北市信義區公所 里鄰建設經費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 版,新北市。

黃國敏、楊麗娟(2011)。從政策網絡之觀點探討 地方形象商圈之策略規劃以田 尾鄉公路花園為例。中華行政學報,8,85-111。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

葉欣怡、陳東升、林國明、林祐聖(2016)。參與式預算在社區-文化部推展公民 審議及參與式預算實驗計畫。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4(4),29-40。

萬毓澤(2013)。「參與式預算」的興衰浮沉:巴西榆港的故事,2017年5月15日,

取自: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3/06/17/wanyuze/。

萬毓澤(2013)。台灣當前的參與式預算概況:反省與前瞻,2017年5月15日,取 自: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6/03/01/wanyuze-2/。

劉逸雅(2009)社區營造與社會資本關係之探討-以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 都市再生計畫案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 位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鄭皓輿(2017)。移動政策與城市特質:以參與式預算觀察。國立臺北大學都市 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鄭麗君(編)(2015)。參與式預算:咱的預算咱來決定。臺北:青平台基金會。

蔣正惠(2015)。社區營造與公民參與之研究 : 以彰化縣田中鎮西路社區守望相助 隊為例。環球科技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蔣喬玫(2013)。新北市政府導入公民參與過程可行性研究。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 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蕭揚基(2015)。社區營造中社會資本對公民治理的影響。台灣社會工作與社區研 究學刊,5(2),141-180。

謝孟椒(2011)。社區營造與公民參與之研究 : 以鹿港鎮南勢社區與花壇鄉橋頭社 區發展協會比較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公共事務 暨地方治理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顏良恭、林俊宏(2011)。地方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的實際運作 -政策網絡觀點的分

析。東吳政治學報,29(2),111-180。

二、西文部分

Ahn, S. & Y. Lee (2007). Case Study of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in Dong-gu, Ulsan. The Korean Journal of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11(4).

Avritzer, L. (2012). Democracy beyond aggregation: the participatory dimension of public deliberation. Journal of Public Deliberation. 8(2): Article 10.

Bohman, J. (1996). Public Deliberation: Pluralism, Complexity,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MIT Press.

Cabannes, Y. (2004).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16(1): 27-46.

Koga, T. (2013). Creating Citizens for Whom?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and Citizenship Learning in Japan, Master Thesis in Education.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Kooiman, J. (1993). Modern Governance: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

London: SAGE.

Kickert, W.J.M., E.H. Klijn, & J.F.M. Koppenjan (Eds.). (1997), Managing Complex Networks. London: Sage.

Maley T. (2010).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and the Radical Imagination: In Europe but not in Canada? A Journal of Radical Theory,Culture, and Action,4(2): 107-140.

Marsh, D. & R.A.W. Rhodes (Eds). (1992). 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Governmen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Richardson, J. J. & A. G. Jordan (1979). Governing under Pressure. Oxford: Martin Robertson.

Rhodes, R.A.W. (1981). Control and Power in Central-Local Government Relationships.

Farnborough: Gower.

Rhodes, R.A.W. (1990). Policy Networks: a British Perspectiv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2:293-317.

Rhodes, R.A.W.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ment: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Rhodes, R.A.W.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ment: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