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動機、目的、假設及界定本研究相關名詞,全章共分四 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探討本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說明研究假 設,第四節則為重要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壹、創造力教育後勢看漲

創造力是一股方興未艾的世界潮流,世界各國無不投注大量的資金與人力在 創造力教育上,「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教 育經濟政策(陳龍安,2006),以期盼能在未來這場「第三次產業革命」中搶得先 機。

盱衡國際情勢,美國雖然並未特別提倡創造力政策,卻也自然的融入其教育 政策中,例如他們在2000 年的教育目標,為「創立新一代美國學校」,建立「學 生之國」;英國亦從2000 年 9 月起由課程改革、師資訓練、設立獎項三方面推動 創造力教育;德國則是在科技研發組織或企業將產學合作的創意研發作為組織的 重要文化,致力創意的推廣,以及聯邦政府的政策推動上也遵循創新的精神;法 國在2000 年所提出的高中教育改革方案有關措施之一便是「鼓勵創新」(教育部,

2001)。

鄰近的亞洲國家,也有許多與創造力相關的教育措施:2000 年 12 月日本內閣 總理大臣在「教育改革國民會議」中提出數項改革重點,其中包括了培養學生的 創造力;韓國政府在1999 年到 2005 年七年間共投下一兆四千億韓圓,希望能讓 韓國社會轉型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經濟社會,並發展出教育學術機構,以期達

到為知識經濟的社會培育具創意,以及達到國際高水平的人力資源(教育部,

2001)。

雖然與世界各國相較,台灣的創造力教育起步稍晚,但教育部在2002 年所提 出「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具體說明台灣進行創造力教育的的六大行動方案,並訂 定出遠、中、近程發展計畫(教育部,2002)。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亦曾在「不同凡想」一書的序言中提到:「創造力是二十一 世紀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洪蘭譯,1999),可見教育當局早已瞭解創造力教育 的重要性與急迫性;我們不只要將成果向外大放異彩,更應該要往下紮根,藉由 創造力教育讓國內創造力火花源源不絕,才有與他國抗衡的本錢。

貳、學生作文能力有待提升

在研究者所任教的國文領域之中,最能和創造力教育接軌的當屬作文教學。

羅宗濤(2008)認為語文乃表情達意的最佳工具。不僅如此,所謂的「思考」,其 實大多數是屬於未發聲的語言行為。倘若語文能力薄弱,我們的思考能力必隨之 變得粗糙疏略。

寫作其實就是「撰寫」與「創作」,如果只是要寫出一篇文章,只要將心中所 感如實紀錄,但若想要寫出一篇文情並茂的佳作,除了敏銳的觀察力,還必須加 上個人巧思的創新,在表情達意之餘,還能另闢蹊徑,寫出前人所未寫的內容。

所以說作文是最富有創造魅力的心靈產品(林建平,1996)。

近幾年來,學生們的語文能力普遍低落,是各界都憂心忡忡的課題。而作文 能力是衡量學生語文程度的重要尺度。寫作能多方、綜合地衡量一個人的能力,

從學生的發展來看,寫作能帶動和促進其他各門學科的學習,只要是把對問題的 理解、學習的過程、獲得的知能等,用書面語言表達,就須運用作文能力,這對

自從2001 年起,實施國中基本學力測驗,題型只考具有明確答案的選擇題,

使學生、老師、家長對作文重視的程度減低,學生的作文能力也相對下降。

根據林家琛(2006)報導,桃園縣教育局檢測二萬多名國二學生的作文能力,

發現超過四成的考生需要補救教學。另外,王彩鸝(2006)也指出,大台北地區 補教業者曾舉辦一場國中學生模擬基測寫作測驗,分析結果顯示49.5%的考生寫作 能力不到三級分,根據國中基測委員會的標準,四級分以上的文章才算合格,三 級分以下的文章是不充分的,在立意取材方面會有選取的材料不甚適切或發展不 夠充分的缺點。在結構組織方面則易有文章結構鬆散,前後不連貫的缺點。而遣 詞造句方面,則是用字遣詞不夠精確,或出現錯誤;或冗詞贅句過多。以及有一 些錯別字,及格式、標點符號運用上的錯誤,以致於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教育部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委員會,2005)。

這樣的現象使得許多有志之士,都不禁為加強下一代的語文能力發出諍言,

中研院許倬雲(2002)就指出,今日台灣的國中考試制度,已影響了國中教學方 式。不少學生記憶了一大堆零碎的知識,卻沒有提筆作文的訓練,長此以往,青 年學生將不會藉文字為工具,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各大報章雜誌新聞報導中,也 有專家學者大聲疾呼,作文能力低落。如聯合報(張錦弘,2005)報導:

台灣師大國文系副教授楊如雪指出,國中學生最普遍的問題是錯別字,這和 國中基本能力測驗只考選擇題、學生常使用電腦有關,但學生的基本語法錯 誤百出,更令她憂心。

為了因應各方的意見與要求,改善學生作文能力,教育部於2006 年國民中學 學生基本能力測驗中試辦加考寫作測驗,並在隔年正式列入成績計算,評閱分數 以六級分計算,希望藉此方式提升學生作文的基本能力,喚起教育界對作文教學 的重視。

根據陳鳳如(2006)的調查發現,國中國文老師有 90.85%贊成基測加考作文,

最主要的理由是「可以增進寫作能力」。然而透過「考試」這塊試金石,雖然可 以磨亮學生的筆,卻不能根本解決學生「無米之炊」的問題(侯玉芳,2006)。

作文的難,在於思路的鋪陳,若能成功引導思路,便有喚起記憶,理出生活 事物,融會物我的作用,更可進一步擴增學童以「二手事物」(聽來的資料)寫作 的範圍(張清榮,2008)。要寫好作文,老師對於作文題目的講解和分析固然重要,

但是,如果學生的寫作能力沒有提升,看過的文章不夠廣,練習的次數不夠多,

教師縱有高明的指導恐怕還是無能為力的(王基西,2004)。

有鑑於此,想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當從思路訓練著手,而創意思考技法正 是一套有效的思路訓練方式,不論是發散或聚斂,垂直或水平,皆可提供有效率 的思考方向,因此研究者擬將創造思考技法融入作文教學法之中,增加編寫作文 教學教材的材料,希望可以藉此幫助學生提升作文能力,為目前的作文教學困境 提供一項解決方案。

參、作文教學創新大有可為

想推廣創造力教育及提升學生創造思考能力的根本途徑,莫過於基層教師自 發性的進行創造性思考教學。近幾年來,國內也舉辦了不少競賽,鼓勵教師們破 除窠臼,以創新教案來進行教學,力求激發學生們的無限潛能,並分享創意的教 學資源,在課堂上培養創造力種子,以期讓創造力教育成為二十一世紀「新顯學」。

魏文帝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曾有:「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之 語。子曰:「文,達而已矣!」這個達字,有著豐富而多層次的意涵。它可以是表 情達意的達,也可以是通達事理的達,更可以是人情練達的達,端看個人寫作技 法的巧妙不同,就可以讓文章文情有各種變化。

將作文視為所有學科的基礎,照理說,經過多年的訓練,大家對作文理應毫不陌 生才是,不過研究者任職國中國文科教師以來,貼身觀察到的寫作實際情況卻不 是如此,每次一到作文課,台下莫不哀鴻遍野,怨聲載道,非得要一番道德勸說,

將作文的重要性再曉以大義一番,才開始有人振筆疾書,不過仍然有人瞠目結舌,

神遊太虛。等到批閱作文本時,便輪到研究者愁雲慘霧,捶胸頓足,偶有幾篇佳 作便感激涕零,廢寢忘食。

根據張新仁(1992)調查,傳統的作文教學,大多仍停留在公布題目、講解 題意、擬定大綱、安排段落、學生自行寫作的「講述式教學法」上, 劉寶珠(2002)

針對一百五十位國文老師進行「作文教學意見調查」的結果亦顯示,語文教師最 常使用的作文教學指導方式是「在黑板上寫一至數個題目,略加指引後,便由學 生自由選題寫作(第36 頁)。」

根據這些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學校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方式上 面,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1997 年大學聯考作文首度突破單題「傳統式命題」形 式後,各式各樣的「非傳統式命題」如雨後春筍般登場,連帶使得作文教學也跟 著產生很大的變革。之間也有許多研究者投入提升作文能力的研究(王秋月,

2001;陳鳳如,1998;廖彩燕,2006;賴來展,2006),或是研發創新教材教法(方 鄒珍,2006;余香青,2007;侯玉芳,2007;紀淑琴,1997;涂亞鳳,2006;梁 雅晴,2007;郭祖珮,2002),以求改善作文傳統教學方式,陳聖雅(2008)即歸 納出現今台灣作文教學的創新方式,主要有:(一)以圖畫方式進行、(二)創造 思考作文教學、(三)與資訊教育融合等三種形式。

受限於授課時間、教學進度、考試壓力等實際教學的困難因素之下,寫作教 材的創新,目前仍僅止於個別語文教師自發性的研發改善,國中課程中並未有作 文這一科目,且市面上並未有一套具公信力的官方統一指導教材,供全國的國文 老師教學使用。作文教學方式也非全面性的革新,仍有許多老師無法在作文課時 針對學生寫作的困難點,給予足夠的引導,才會造成今日這般學生怕寫、老師懼

改的局面。

雖然如此,教育部在受到各方對學生語文能力低落的抨擊後,從以往的尊重 教師的專業自主權,由教師自行規定作文篇數,改由宣布自2005 起國中小學生每 學期至少應完成4 到 6 篇作文(李明陽,2004)。既然作文教學的變革勢在必行,

雖然如此,教育部在受到各方對學生語文能力低落的抨擊後,從以往的尊重 教師的專業自主權,由教師自行規定作文篇數,改由宣布自2005 起國中小學生每 學期至少應完成4 到 6 篇作文(李明陽,2004)。既然作文教學的變革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