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係探討臺灣公立高中職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學術樂觀與教專業 發展的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知覺校長正向領導、學術樂觀與 專業發展的差異,亦探討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學術樂觀與專業發展的關係;

此外,並進行各變項間之因果關係檢測,試圖建立理論模型。本章共分為 五節,首先,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其次,敘明本研究之待答問 題與研究假設;再次,釋義本研究之重要名詞;又次,說明本研究之步驟 與方法;最終,解釋本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1966 年,美國社會學家 James Coleman 受美國政府委託,進行全美有 關教育現況調查,並發表一篇名為「教育機會均等」(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的報告書,在其中主要的研究結果發現,學校因素(包括設備)

與學生成就的彼此相關性極低,尤其研究報告中指出學生的背景特質與其 成就測驗間的相關,遠高於與學校間的相關;其中,Carver (1975)則指出 Coleman 研究中的學生在測試成績中只有約 10%的方差與學校之間的差異 相關,但約 90%的方差與學校內的個人之間的差異相關,這表示學校之間 的差異對學生成就影響不大,也意味著學校因素並不足以影響學生的學習 成就,儘管有許多學者認為該研究報告有不少缺失(Cain & Watts, 1970),

但這樣的研究結果不但使大眾容易有「學校幫助不大」的刻板印象,而且 也違反一般大眾對教育(尤其學校)扮演促進社會流動與社會平等角色的期 許(白亦方,2000);因之,如此的研究結果引起社會大眾對學校教育成效 的質疑,開始產生學校教育無效論的說法,甚至批評公立學校的品質尤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低落;類似的研究結果也發生在臺灣,陳晏羚(2012) 從「華人家庭動態資 料庫」研究父代與子代間階級流動的情況,發現教育成就對社會階級有著 顯著的影響,愈高的教育成就進入上層階級的相對勝算比也愈高,換句話 說,學生學習的成效與家庭背景因素有極大因果關係,尤其公立學校教育 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引響力並不如想像大;從此觀點併入臺灣的教育現況 來說,由教育部統計處提供之高級中等學校概況表顯示(如表 1-1-1),臺灣 地區的公立高中職校數自 2009 學年度至 2017 學年度增加 2.26%,但公立 學校學生所佔的比例卻減少 11.64%,尤其在 2011 至 2012 年間有大幅下降 趨勢,顯示出在教育政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推行下,家長及學生對公 立學校的經營似乎失去信心,反而願意轉往私立學校尋求較佳的教育成 果。

儘管如此,陳晏羚(2012)亦透過「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 94 年大一 新生問卷調查資料以檢測明星高中的品牌效果,實證結果發現,在控制個 人特質因素以及抽離「好學校聚集好學生」所產生的效果下,發現公立高 中職學校對於進入公立大學與公立技職學校相對上仍然具優勢,這說明了 在臺灣的公立學校本身的確擁有其自身的品牌效果,學生能進入具品牌效 果的公立高中職亦能增加進入公立大專院校的相對勝算,這也指出臺灣的 公立高中職學校足以影響學生有較好的升學進路,其教育品質實際上仍具 優勢。雖然這樣的研究結論與 Coleman 的研究結果相違背,但在臺灣注重 學進路的教育環境與思維下,公立學校的教育品質應可有效消除學生因家 庭背景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學習成就,也就是說,臺灣公立學校的教育品質 仍舊高度影響學生學習的成就,因而雖在現今家長與學生對公立學校信心 逐漸低落的現況下,致力於健全公立學校的體質與運作,並建立公立學校 的優質品牌與特有品質,以重拾家長及學生的就讀意願與信心,實為當今 臺灣後期中等教育的重大議題。是故,以臺灣公立高中職為研究對象係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表 1-1-1

臺灣地區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概況表

學年度 校數 學生數 上學年畢業生數

總計 公立 公立% 總計 公立 公立% 總計 公立 公立%

2017 511 297 58.32% 745,460 417,647 56.03% 233,642 127,040 54.37%

2016 506 295 58.30% 776,113 421,008 54.25% 250,172 137,624 55.01%

2015 506 295 58.30% 792,290 428,876 54.13% 272,638 142,448 52.25%

2014 344 198 57.56% 818,866 439,734 53.70% 277,047 142,580 51.46%

2013 344 198 57.56% 393,313 279,512 71.07% 128,831 88,426 68.64%

2012 340 194 57.06% 402,689 280,224 69.59% 128,502 88,187 68.63%

2011 336 191 56.85% 401,958 277,429 69.02% 128,967 87,447 67.81%

2010 335 190 56.72% 400,642 274,166 68.43% 131,263 87,388 66.57%

2009 330 185 56.06% 403,183 272,811 67.66% 131,669 85,758 65.13%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Default.aspx),搜尋日期:2017 年 4 月 10 日、2018 年 3 月 30 日。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的地位與角色極為重要。1964 年,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UNESCO)於 10 月 5 日簽署「關於教師地位建議書」(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並訂每年的 10 月 5 日為世界教師日,同 時,該建議書於 1966 年通過,並被視為世界教師的權利憲章;該建議書 中提及,教職應被視為專業,並強調教師的權利和責任,以及師資培育和 專業發展、招聘、就業、教學和學習等條件的國際標準(Report, 2016);時 至 2015 年 9 月,在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mmit)上,世界領袖通過了「2030 年永續發展議程」(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其中包括一系列 17 個目標,以消除 貧困、不平等和不公正現象,而國際社會皆認為,教育對其所有的 17 個 目標皆至關重要;其中,在第 4 個目標「確保包容性和公平的優質教育」

(ensure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quality education and promote lifelo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all)上,教師的專業地位與功能更顯重要(Magnusson, 2016)。

法國教育部長 Najat Vallaud 在 2016 年「關於教師地位建議書 50 周年紀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侷限在學術專業,而需要更多的實務經驗與更好的工作條件」("Teachers celebrated globally for World Teachers' Day," 2016);此外,澳洲在 2013 年發 布「政府績效與責任法案」(Public Governance,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Act),透過公辦民營的「澳洲教學與學校領導」機構

( Australian Institute for Teaching and School Leadership,AITSL),建置三大 層面 7 項指標的「澳洲教師專業標準」,供全國性、州性或地區性的學校 最為學校發展的依據(AITSL,2016)。由此可知,世界各國為提高教育品質,

投注在教師專業發展的課題上一直不遺餘力,除在公開場合宣示,並具題 提出教師專業的評量指標供評定參考,這以意味著世界各國相信有良好的 教師品質係為提高學校教育的重大關鍵因素。在臺灣,我國教育部亦自 2006 年開始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以教師自願、學校申辦方式辦理,協 助教師專業成長並增進學生學習成果,時至 2016 學年度,已有 21 個縣市、

2,483 校(佔全國校數比例為 63.41%)、7 萬 5,676 名教師(佔全國教師人數比 例為 37.24%)參與(教育部,2016),可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在過去十年來一 直為教育當局重大教育政策的推展目標,也可從數據顯示教師的自覺參與 性也不斷上升。因此,探討臺灣公立高中職教師對專業發展的知覺,係為 本研究動機之二。

在高中職學校教育興革的議題中,校長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重要的影 響因素。美國華勒斯基金會(The Wallace Foundation)在 2011 年關於學校主 要成效的報告中指出,校長領導與教師質量是公立學校問題列表中最緊迫 的問題(Riegel, 2012),由此可知,公立學校要提升教師的質量,校長領導 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此外,高中職校長在領導情境及行為上,有別於 其他不同教育層級的領導模式,國內學者賴志峰與秦夢群(2016)就曾明確 指出,臺灣高中校長在領導上有其特殊的背景,因學校屬於半鬆散的科層 組織,因而教學與行政的界線分明,校長與教師的關係並不如國中小緊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且高中家長參與校務程度低落,又因學科內容較難,更使家長不易參與;

除此之外,溫子欣、秦夢群與陳木金(2013)研究指出,一個成功的校長有 七點特徵,其包含:(1)民主式領導為最適用的領導模式;(2)溝通能力在校 長領導特質中居核心地位;(3)成功領導是理念正確與有效實踐的結合;(4) 校長需能提高部屬道德判斷層次;(5)心理性酬賞與激勵才能帶來卓越;(6) 成功校長是第五級領導人;(7)校長對於行政團隊,在技術性技能應能充分 授權,在觀念性能力必須協助培養。可見一流的校長能充分授權、注重溝 通與參與;整體而言,高中職校長領導不但具有其殊異性,亦可說是處理 人際的一門藝術(林新發,2010c)。在現今的教育領導思潮中,教育領導的 模式不再是特質論、行為論或功能論的單一情境,而在權變模式下的整合 型教育領導理論謂為主流,這也說明了在現今複雜的社會脈絡下,領導者 不是在解決問題而已,而是運用策略促進組織發展(林新發,2010c),這包 含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品質。順道一提,在 1998 年興起的正向心理學 而導入的正向領導,其以正向意義、正向溝通、正向關係與正向氣氛為衡 量校長領導的層面指標,係為一整合教育領導之重大構面而成的新興領導 理論,已成為當今臺灣教育界下校長領導的重要潮流。因之,探討臺灣公 立高中職校長正向領導的現況,及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係成為本研 究動機之三。

在學校經營的領域中,著名的教育行政學者 Wayne Hoy 提出,校長領 導、學校組織型態除與學校效能相關外,校長領導亦能提高學校效能,其 他的關鍵因素如學校組織氣候(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schools)、學校組織 健康(health of school climate)、學術強調(academic emphasis of schools)、學 校組織信任(trust in school)、學校集體效能(collective efficacy)、學術樂觀 (academic optimism)、學校組織正念(organizational mindfulness)、支持型學 校結構(enabling school structure)、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與教學領導(instructional leadership)等,也都是學校經營的成敗因素;由此 可知,Wayne Hoy 除透過許多實證研究,試圖找出可以增進學校效能的因 素外,這也說明了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唯一複雜的結構關係,並非單 一結構方向的線性問題;若從學生升學進路的面向看來,在臺灣高中職教 育階段,普通高中與技術高中畢業生絕大多數之升路選擇為繼續升讀大專 院校,兩者分別視之更發現,普通高中畢業學生近十年來皆高於 90%的學 生選擇升學,另技術高中的畢業學生選擇升學的比率也達 80%(如表 1-1-2),

可見,在臺灣升學主義的社會氛圍與現況中,高中職教師重視學生學業成 就的必然態度與壓力可想而知;在有關重視升學的教育概念中,美國學者 Wayne Hoy 從正向心理學的理論脈絡中,萃取提出「學術樂觀」的概念,

其為以重視學生學業成就為構面依據的教育概念,這也正符合臺灣學校教

其為以重視學生學業成就為構面依據的教育概念,這也正符合臺灣學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