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自古以來,人們喜歡聽鄉野傳說、靈異故事的心態一直沒有改變,因為人類 對於大自然中無解的事物或現象、生與死的糾結以及生命存在的不確定感,懷著 好奇、一探究竟的欲望。儘管孔子告訴我們:「敬鬼神而遠之」1,孔子自己也「不 語怪、力、亂、神」2,但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這些話題,依然談論不輟。怪力 亂神的靈異故事、神話、鄉野傳奇這一類文學在中國流傳廣遠,具有深厚傳統,

從《山海經》開始,晉干寶的《搜神記》、唐傳奇的《玄怪錄》、《錄異記》、到清 代蒲松齡《聊齋誌異》、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晚清兪樾的《右台仙館筆記》, 以專集問世的作品十分眾多。王溢嘉分析這些文集時提到:

這些集子有幾個特點:一是每篇故事都不長,屬短篇小說或極短篇小說。

一是雖名之為「志怪小說」、「靈異小說」或「筆記小說」,但實際上,「筆 記」的成份大於「小說」的性質,幾乎所有的作者都強調這此故事並非出 自自己的「創作」,而是得之於「聽聞」,所謂「聞則命筆,遂以成篇」3; 而且作者的著力點並非在詞藻文采,而是在「俶詭奇譎」、「游心駭耳」4。 一是它們都屬「周邊文學」,因為「張皇鬼神,稱道靈異」的關係,而在 嚴肅文學的殿堂裡被擠得靠邊站,但在民間,它們又擁有廣大的讀者群,

在大眾文化或通俗文學裡佔有醒目的地位。5

這段論述大致說出了此類通俗文學的特色與重要性。這類小說包含範圍十分 廣泛,舉凡古老奇異的傳說、人物傳奇故事、神秘事件、靈異傳奇等都可用為寫 作題材。6與其他類別小說比較,這類小說通常比較接近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

作者常以記錄見聞的方式敘事,並以具有傳「奇」性的人物或事件作為故事描述 的重點,因此內容充滿著驚奇、怪異、冒險、鬼怪,吸引讀者的目光。這類小說 的有許多名稱,如魏晉時期以「志怪」為名、又有「筆記」、「傳奇」等名稱,因

1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北:鵝湖出版社,2000 年,頁 89。

2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頁 98。

3 蒲松齡語。蒲松齡在《聊齋誌異》的序裡說:「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

聞則命筆,遂以成篇。」

4 盛時彥在為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所寫的序裡,說他「俶詭奇譎,無所不載」;袁枚在其《子 不語》一書的序裡則說:「怪力亂神,游心駭耳。」

5 王溢嘉,〈論司馬中原的靈異小說〉,收錄於林燿德、孟樊編,《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 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2 年,頁 243。

6 劉秀美,《五十年來的台灣通俗小說》,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頁 265。

2

此先行研究將之統稱為「鄉野傳奇小說」,泛稱故事中具有靈異鬼怪、鄉野傳奇、

神話故事題材的小說。

由於小說題材來自民間的傳說、軼聞,因而鄉野傳奇小說的作者必須具備梳 理眼見、耳聞之事的功力,同時擁有特殊的人生經歷、豐富的民間知識,才能將 奇聞異事寫得逼真精彩。「臺灣小說家中對於鄉野傳奇著墨甚多,同時具有豐盛 成果的,則以司馬中原﹙1933—﹚為最佳代表7。」司馬中原的這類小說,具有 濃厚的鄉野性質,以述說民間故事的筆調和誇張的手法,描繪生活在窮鄉僻壤裡 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許多不可思議且似真似幻的經歷,他的作品同時兼有民間 文學的題材,但文字並非粗野樸質,反而具有高度的文學性,我們可以看到司馬 中原始終致力於傳說與文學之間的對話,在傳說與文學之間尋找交會點或新的平 衡點8,他努力將民間傳說文學化,也因此成就了一批具有獨特個性與藝術魅力 的鄉野傳奇作品。司馬中原自己曾用文字寫下他書寫這類作品的創作動機:

在「鄉野傳奇」9和「秉燭夜譚」裡,我嘗試揭現古老中國原始的心靈,

鬼、神、命運……那些鎖結在人意識深處的牢結,顯示出這一民族參差的 精神層面,這些多半是寫保守愚昧的悲劇,也可以說是精神的悲劇——源 自於外界現實的重壓。

苦難的生活經驗,給予我本身濃烈的悲劇感,也激發了我內心恆常懷有 的,人道的悲情:當我在燈光世界裡執筆為文的時刻,這種感受更深更切,

刻骨銘心。我固執認為,悲劇不是沉落,而是人生儆醒和激發的起點,因 此,我筆下的悲劇,多特別著重於人對命運、環境、性格的不歇的抗爭,

顯示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壯美的完成!我更希望這些多屬於人為的悲 劇,只是人類生活中一種無可避免的過程;在通向未來的路上,人類必會 醒覺起來,致力於和諧的、合理的、人道的境界的追尋。10

同時也認為即使這一類靈異故事、傳說軼聞,也不只是拿來當作茶餘飯後的 閒聊話題,而更應有深刻的教化功能,以及反應人生的現實:

小說中的靈異世界,可以說是人的精神世界中重要部份,人不知命,不知

7 劉秀美,《五十年來的台灣通俗小說》,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頁 265。。

8 毛宗剛,〈傳說與文學之間——論司馬中原的鄉野傳說《紅絲鳳》〉,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3 年第 25 期,頁 394。

9 此為小說系列名稱,作者在此文中稱「鄉野傳奇」,但這系列的小說封面都稱「鄉野傳說」系 列,不是是否為此文於後來寫作時有所更改,或是作者筆誤。

10 引自司馬中原,《拾級而登——我投向創作的動機和過程》,收錄於梁實秋等著,《我的第 一步》上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78 年,頁 203。

3

未來,因此他對未來的嚮往、祈求,對現實不平的一種刺激,而跳躍起來 的一種超現實的臆想,都包括在這廣大的部份,這中外小說都一樣,但外 國的這類靈異小說,恐怖是恐怖,像吸血鬼、蝙蝠妖……但這些小說除了 恐怖之外,在人生的導向上並不及中國小說廣闊。

我們看靈異小說,不要站在科學的本位上,認為這是寫鬼的,是亂七八糟,

層次有問題,一味地道學,我們要很活潑地去看有形無形的世界,使它在 完整的境界當中,來反映人生。11

因此,司馬中原自己是十分重視這一些鄉野傳奇小說作品的,同時也期望它 們能帶給大眾一些社會問題省思與道德教化。

這一類的小說作品幾乎占了司馬中原所有小說作品一半以上,甚至在後來還 出版了有聲書,也因此使得司馬中原獲得「現代鍾馗」、「鬼學大師」的封號12, 但十分奇怪的是這些作品卻鮮少有人研究。現今國內(甚至是大陸)的博碩士論 文以司馬中原其人及其作品作為研究主題者並不多,較多的是在研究反共文學與 懷鄉文學時提到他以及幾部小說,如《荒原》、《狂風沙》、《狼煙》,但這一類鄉 野傳奇小說卻很少有人談論。筆者以為,司馬中原是台灣 1950 年代至今的重要 作家,其鄉野傳奇類的作品更受到大家喜愛,這類作品比《荒原》、《狂風沙》等 更加普及,甚至出版有聲書,也許讀者不見得看過《荒原》、《狂風沙》一類的小 說,但大多數的人肯定都知道司馬中原的鬼故事,這樣受歡迎的作品卻得不到研 究者關注的眼光,十分可惜。

但經筆者深入閱讀司馬中原所著作品後,認為在廣義的鄉野小說中,實包含 可自成一類的靈異小說,這類的小說,迄今尚無學者先進對其作過深入分析或比 較。因此筆者欲以司馬中原的鄉野傳奇及靈異小說的著名系列「秉燭夜譚」為研 究主題。試圖從文本上去分析此類作品的故事題材、寫作技巧、深度意涵、社會 文化、傳說來源等問題,探究此類作品為何受到喜愛、歡迎?這樣的現象反映了 甚麼問題?對讀者的影響又是如何?希望藉由此研究,能更加深入了解這些引人 入勝的作品,並將此類小說加以推廣。

11 司馬中原,《無弦琴‧小說中靈異世界的探討》,台北:皇冠出版社,1986 年,頁 79。

12 司馬中原,〈奈何鬼害人——從小眾到大眾〉,收錄於《幼獅文藝》,1997 年第 524 期,頁 2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