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二節 研究展望

經過本篇論文的研究探討後,雖然已初步認識司馬中原「秉燭夜譚」系列的 故事,但尚是有許多能夠更增廣加深的空間,如下:

一、「鄉野傳說」系列小說值得接續析探

同為三大知名系列,本論文研究的範圍是「秉燭夜譚」,雖起因部分是另二 系列先前已有相關研究,但其實另二系列的相關研究中,亦僅「收鬼錄」已有專 書探討。在研究「鄉野傳奇」的論文中,僅著重在人物形象方面,對其他方面的 探討則較為缺乏,甚為可惜,希望能將其補齊,完成最後一塊拼圖。

二、「秉燭夜譚」系列中尚有許多人物值得挖掘探討

本論文中,許多故事的人物塑造分析著重於一、二位主角,僅在《挑燈練膽•

大汛》中挑選了非主角但是為關鍵人物的黑七來敘寫其形象。囿於時間及篇幅的 限制,無法將許多故事中具有特色或是扮演關鍵角色的人物納入研究,可說十分 可惜,盼有機會能再作更完整的書寫。

三、與古典的創作聯結可再深入研究

作為現代說鬼大師的司馬中原,《聊齋誌異》對他的影響十分大,但其實他 的作品中,亦受了其他古代作品如袁枚《子不語》等書的影響,部分故事也有改 寫古代作品的痕跡,但在本論文中,除了第二章有提及外,在三四章對此部份則 因時間限制而幾無提及,十分可惜,期許將來能有機會做更深入的探討。

130

131

參考文獻

本論文參考文獻除小說文本及學位論文是依照出版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外,其 餘著作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條列如下:

一、專書

(一)、司馬中原小說文本 秉燭夜譚系列

司馬中原。《遇邪記》。台北:皇冠出版社,1973 年。

司馬中原。《復仇》。台北:皇冠出版社,1974 年。

司馬中原。《呆虎傳》。台北:皇冠出版社,1975 年。

司馬中原。《野狼嘷月》。台北:皇冠出版社,1976 年。

司馬中原。《闖將》。台北:皇冠出版社,1976 年。

司馬中原。《挑燈練膽》。台北:皇冠出版社,1978 年。

(二)、其他專著

Gillian Beer 著、呂秀玲譯。《傳奇故事》。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73 年。

王景琳。《鬼神的魔力-漢民族的鬼神信仰》。北京:三聯書店,1996 年。

王溢嘉。《不安的魂魄》。台北:野鵝,1993 年。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1993 年。

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1995 年。

尹飛舟。《中國古代鬼神文化大觀》。南昌:百花洲文藝,1992 年。

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年。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年。

司馬中原。《月光河》。台北:九歌出版社,1978 年。

司馬中原。《青春行》。台北:皇冠出版社,1968 年。

132

司馬中原。《無弦琴》。台北:皇冠出版社,1986 年。

司馬中原。《蒲松齡及他的聊齋》。台北:楷達文化事業,1999 年。

司馬中原。《老爬蟲的告白》。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 年。

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駱駝出版 社,1997 年。

吳同瑞、王文寶、段寶林編。《中國俗文學七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4 年。

李富華。《神鬼之間:民間信仰面面觀》。台北:萬卷樓出版社,1999 年。

林 辰。《神怪小說史》。杭州:古籍出版社,1998 年。

林燿德、孟 樊。《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1992 年。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 年。

孟 瑤。《中國小說史》。台北:文星書店,1966 年。

范伯群。《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作家評傳叢書》。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 年。

洪 凌。《魔鬼筆記──科幻、魔幻、恐怖、怪胎文本的混血論述》。台北:萬 象圖書,1996 年。

高致華。《台灣文化鬼跡》。台北:三民書局,2001 年。

夏元瑜。《蓋天蓋鬼蓋人間》。台北:九歌出版社,2003 年。

夏志清著、劉紹銘編譯。《中國現代小說史》。香港:友聯出版社,1982 年。

徐國源選注。《中國鬼》。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 年。

郭立誠。《中國人的鬼神觀》。台北:台視文化,1992 年。

梁實秋等。《我的第一步(上)》。台北:時報文化,1978 年。

許榮哲。《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秘密》。台北:國語日報,2010 年。

張贛生。《民國通俗小說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 年。

133

陳大康。《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長沙:湖南出版社,1993 年。

陳文心。《中國傳奇小說史話》。台北:正中書局,1995 年。

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 年。

彭小妍編。《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籌備處,1999 年。

黃澤新。《中國的鬼文化》。台北:幼獅文化,1995 年。

楊 揚。《中國俗文學七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年。

楊昌年。《現代小說》。台北:三民書局,1997 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93 年再版。

葉石濤。《展望臺灣文學》。台北市:九歌出版社,1994 年。

葉慶炳。《談小說妖》。台北:洪範書店,1980 年。

鄭明娳。《通俗文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1993 年。

鄭振鐸。《中國俗學史》。台北:東方出版社,1996 年。

魯 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 6—《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

1992 年。

劉介民。《東方民間故鬼故事和鬼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年。

劉炳澤、王春桂。《中國通俗小說概論》。台北:志一出版社,1998 年。

盧潤祥。《談狐說鬼錄》。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 年。

謝昕、羊列容、周啟志。《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年。

謝明勳。《古典小說與民間文學——故事研究論集》。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 年。

134

二、期刊及學位論文 (一)、期刊論文

大 荒。〈三度空間──談司馬中原〉。《中華文藝》8 卷 2 期﹙1974 年 10 月﹚, 頁 115-123。

上官予。〈略說司馬中原〉。《皇冠》31 卷 2 期﹙1969 年 4 月﹚,頁 288-291。

毛宗剛。〈傳說與文學之間──論司馬中原的《鄉野傳說》《紅絲鳳》〉。《淮陰師 範學院社會學報》25 卷,2003 年 3 月,頁 394-396。

司 陽。〈編故事能手司馬中原〉。《純文學》第 48 期(1970 年 12 月),頁 76。

朱西甯。〈《狼煙》所給我的〉。《中華文藝》8 卷 2 期﹙1974 年 10 月﹚,頁 110-

114。

朱星鶴。〈擁抱生命的人〉。《國魂》418 期﹙1980 年 9 月﹚,頁 68-69。

司馬中原。〈淺談長篇小說之寫作〉。《文訊》,2006 年 4 月,頁 288-291。

吳俐雯。〈《聊齋誌異》中狐的探析〉。《耕莘學報》第 1 期,2003 年 7 月,頁 69-86。

李瓊絲。〈司馬中原〉。《皇冠》第 407 期(1988 年 1 月),頁 160-165。

林燿德、徐慰平、鄒桂苑。〈司馬中原研究資編〉。《文訊月刊》第 110 期(1994 年),頁 94-101。

知 言。〈司馬中原〉。《新文藝》253 期,1977 年 4 月,頁 145。

易 齋。〈人物選粹-法古鑑今的人文薪傳者-司馬中原〉。《國魂》第 650 期(2000 年),頁 73-76。

姜 穆。〈司馬中原的世界〉。《文藝月刊》106 期﹙1978 年 4 月﹚,頁 22-34。

姜 穆。〈為苦難的國家寫史作註──側寫司馬中原及其作品〉。《文訊》4 期﹙1983 年 10 月﹚,頁 178-185。

孫瑋芒。〈荒原的靈語──夜訪司馬中原〉。《幼獅文藝》39 卷 1 期,1974 年 1 月,

頁 74-97。

桂文亞。〈談談《秉燭夜譚〉。《皇冠》41 卷 3 期﹙1974 年 5 月﹚,頁 192-193。

張 默。〈從荒野出發──試論司馬中原的《荒原》〉。《新文藝》151 期﹙1968 年

135

10 月﹚,頁 21-36。

張淑媛。〈訪司馬中原〉《興大法商》36 期﹙1977 年 6 月﹚,頁 59-83。

許薌君。〈談笑風生之外:我看到的司馬中原〉。《新書月刊》第 20 期(1985 年 5 月),頁 34-39。

陳明智。〈悲苦的境遇、深坑的尊嚴──由《復仇》輕探司馬中原的小說世界〉。

《文藝月刊》203 期﹙1986 年 5 月﹚,頁 34-44。

陳義芝、楊 亭。〈春風一樣悠悠地吹著──專訪司馬中原〉。《中華文藝》14 卷 1 期﹙1977 年 9 月﹚,頁 1-9。

黃 硯。〈司馬中原──召喚文學靈魂的最高音 〉。《卓越雜誌》196 期﹙2000 年 12 月﹚,頁 178-182。

齊邦媛。〈司馬中原筆下震撼山野的哀痛〉。《中外文學》2 卷 3 期﹙1973 年 8 月﹚,

頁 331-342。

劉正偉。〈鄉野情節──簡析司馬中原小說的主題〉。《淮陰師專學報》16 卷,1994 年第 3 期,頁 59-62。

劉碧交。〈菲南德斯與司馬中原的奇幻文學藝術比較〉。《文藻學報》﹙2001 年 10 月﹚,頁 313-330。

劉碧交。〈菲南德斯與司馬中原的奇幻作品中的「幽默」比較〉。《中外文學》,2002 年 10 月,頁 102-130。

賴玉樹。〈司馬中原的說「文」解「字」〉。《中國語文》,2006 年 4 月,頁 70-71。

魏子雲。〈款步於「荒原」內外──兼論司馬中原之「新感覺」表現〉。《皇冠雜 誌》120 期,1964 年 2 月,頁 58-67。

魏 闕。〈司馬中原的語言:「荒原」與「狂風沙」〉。《幼獅文藝》34 卷 6 期,1971 年 12 月,頁 244-251。

(二)、學位論文

秦慧珠。《台灣反共小說研究(1949~1989)》。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民 89 年。

136

劉秀美。《台灣通俗小說研究(1949~1999)》。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民 90 年。

莊文福。《大陸旅台作家懷鄉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民 92 年。

邱若琪。《司馬中原小說的戰爭書寫──以荒原、狼煙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 年。

傅建國。《司馬中原長篇懷鄉小說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 文,2009 年。

蔡志遠。《司馬中原鄉野傳說人物類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 士論文,2009 年。

黃瓊緻。《司馬中原鄉野傳奇初探》。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 文,2010 年。

柯惠方。《司馬中原鄉土小說研究》。逢甲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1 年。

郭貞子。《司馬中原短篇小說的鬼魅書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

2014 年。

羅巧琳。《司馬中原「收鬼錄」小說研究》。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6 年。

(三)、專書論文

王溢嘉。《流行天下──當代臺灣通俗文學論‧論司馬中原的靈異小說》。台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2 年。

桂文亞。《橄欖的滋味‧傳奇故事《遇邪記》》。臺北;爾雅,1977 年。

莫 言。〈好談鬼怪神魔〉。楊澤編。《從 40 年代到 90 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 說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出版社,1994 年。

(三)、報紙專文

司馬中原。〈用前人的血淚洗臉〉。《中央日報》,1986 年 7 月 10 日 11 版。

137

宋 瑞。〈從《月光河》看司馬中原〉。《台灣新生報》,1978 年 11 月 26 日 12 版。

余 我。〈從真情出發的作品〉。《中華日報》,1985 年 9 月 11 日 11 版。

李宗慈。〈大時代小人物〉。《自由日報》,1987 年 12 月 24 日 8 版。

林淑蘭。〈司馬中原暢談讀書及寫作〉。《中央日報》,1978 年 9 月 20 日 11 版。

拓拔端。〈司馬中原要寫史詩長篇〉。《聯合報》,1978 年 6 月 28 日 12 版。

施美慧。〈從小就在生活中打滾──訪司馬中原〉。《中華日報》,1978 年 8 月 25 日 12 版。

莊秀美。〈通過歷史的長河──訪小說家司馬中原先生〉。《大華晚報》,1985 年 12 月 25 日 10 版。

麻念台。〈寫傳奇小說不忘鄉土〉。《大華晚報》,1978 年 3 月 7 日 4 版。

梅 新。〈創作與年齡(上、下)〉。《中華日報》,1971 年 11 月 22、23 日 9 版。

張 默。〈獨釣歷史的惆悵〉。《台灣時報》,1979 年 12 月 23 日 9 版。

張拓蕪。〈讀月光河有感〉。《台灣新生報》,1979 年 1 月 14 日 12 版。

張國立。〈司馬中原故事裡的傳奇世界〉。《中華日報》,1986 年 5 月 7 日 9 版。

斐 文。〈舊皮囊中裝新酒──訪司馬中原談《鄉野奇談》〉。《台灣新生報》,1977 年 10 月 29 日 12 版。

程榕寧。〈司馬中原談生活與寫作〉。《大華晚報》,1979 年 10 月 11 日 7 版。

黃武忠。〈談小說的文字運用〉。《台灣時報》,1978 年 5 月 26 日 9 版。

詩 錚。〈真作家、好作品〉。《台灣新聞報》,1969 年 4 月 11 日 9 版。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附錄二】司馬中原小說作品一覽表

編號 書名 篇幅 出版年月 備註

1 山靈 中 1956 年

2 春雷 短 1959 年

3 荒原 長 1963 年

4 加拉猛之墓 短 1963 年

5 靈語 短 1963 年

6 魔夜 長 1964 年

7 雷神 傳記 1965 年

7 雷神 傳記 196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