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本章共分成四節,第一節主要說明本研究動機與背景,第二節說明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第三節說明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第四節則解釋本 研究之重要名詞。茲將各節內容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科技創造力」乃個體在科技領域中,產生一適當並具有原創性與 價值性的產品之歷程。此一能力不但是知識經濟與科技掛帥的今日社會 之基石,更是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所欲培育的最重要能力之一(葉玉珠,

2005)。

在日益競爭的未來世界,科技創造力乃是競爭力的來源,也是台灣 要保持國際競爭力而當前國民教育應注意的重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會(以下簡稱「國科會」,1998)特別指出,有關「科技素養教育教學活 動設計研究、技術創造力培育研究、創造力特性、培養創造力之教學及 學習環境之研究」等方向與主題,應列為未來推動研究重點,因此,如 何透過適當的教育方式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科技創造力,便是一個相當值 得注意的課題。

一、科技創造力是創意思考與實作技能成果並重

自科技創造力一詞被使用以來,逐漸被各界所廣泛討論,而關於科 技創造力的定義各方則各有其看法。

Hong(1997)認為:客觀的科技創造力主要與技術本身有關,包括有 無過去的文獻資料或產品、是否容易聯想作假設、與是否已存在實驗製 作的經驗;而主觀的科技創造力則包括知識力、思考力、行動力、與貫

徹力。因此研究者認為,科技創造力乃受到已存在的經驗知識與個體本 身的特質之影響,如能從教學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刺激引導,應可增進 學生之科創造力。

葉玉珠(2004)認為:科技創造力乃個體在科技領域中,產生一適 當並具有原創性與價值性的產品之歷程。此創造歷程涉及認知、情意及 技能的統整與有效應用,科技創造力的發揮並非天馬行空,而必須透過 理論與實務結合方可達成。換言之,研究者認為藉由生活科技教學所一 直強調的實做活動給予學生實踐所學的機會,將對學生有相當之助益。

而李大偉、張玉山(2000a)更直接指出:科技創造力就是科技活動 中所展現的創造力。科技創造力不只是多種意念的提出,同時更要有工 具的操作與材料的處理,最後還要有成果的出現,也就是要包含科技的 程序。此與生活科技教學的程序正是相當符合。

綜觀上述各家之主張,其主要核心均可歸納成「創意的思考歷程」

與「實作的技能及成果」。科技創造力並非只強調思考的突破,更必須 包含將創意實現的技能,最後則需以實際成果作為整體之呈現,而這亦 是九年一貫課程規劃中,國中生活科技教學之目標之ㄧ。故研究者認為 如能在相當重視實做活動的生活科技教學中,透過適當的安排來進行科 技創造力的引導,將能給予學生最適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能力。因此,

如何安排適當的教學情境與活動以協助學生科技創造力的發展乃是本 研究研究動機之一。

二、社會環境會影響個體創意行為的展現與層次

從事企業組織中創造力相關研究多年的 Amabile,將創造力定義為

「是一種能力,其為創新、適合、有用、正確或對工作有價值的反應,

而且必需是以啟發性而非按部就班解決問題的能力」(Amabile,1983)。

Amabile 在 1983 年提出創造力成份模式(component model of

creativity)理論,提出「領域相關技能」(domain-relevant skills)、「創造力 關係技能」(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以及「工作動機」(task motivation) 等三項成份是創造力的必須要素。於 1996 年則將創造力關係技能更名 為「創造力相關歷程」(creativity-relevant processes),並在創造成份模式 理論中加入了「社會環境」(social environment)的成份(Amabile,1996)。

Amabile(1996)認為創造力並非單為個體現象,同樣的一個體在不同 的環境中,會表現出不同的創造力,強調環境會影響工作動機,進而影 響領域相關技能與創造力相關歷程,換言之,工作環境將會影響個體創 意行為的展現與層次。

由上述理論可知,一個人身處的工作環境將會影響其工作動機並進 而影響其整體創造力的發揮,在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的實作活動過程中,

教室便是學生身處的工作環境。就研究者從實際的生活科技課程教學過 程中發現,學生於學習過程中所展現出之學習動機受到教學環境之影響 頗多,如分組方式、獎勵計分方式、場地安排與師長或家長之期待等,

並進而影響到學生在學習成果的展現。

而 Amabile 的創造力成分模式理論是以企業組織為研究對象而提出 的理論,於企業組織中已得到顯著的驗證,因此,研究者認為如能將社 會環境因素模式轉化至教育環境中,用以分析影響學生科技創造力展現 之因素,進而探討教育環境中的哪些環境因素將會影響學生之科技創造 力之展現乃是相當值得研究之課題,故分析探討教學情境中影響學生科 技創造力展現之社會環境因素,便是本研究研究動機之二。

三、科技競賽過程中學生科技創造力的發揮

Amabile(1996)指出個體在創新的歷程中,會因為自身所知覺到工作

環境不同而影響到創造力的展現,而這些工作環境因素包含五大類:創 造力的鼓勵(encouragement of creativity)、自主性或自由度(autonomy or freedom)、資源(resources)、壓力(pressures)、與組織對創造力的障礙 (organizational impediments to creativity),並可進一步細分為八個項目:

組織鼓勵(organizational encouragement)、主管鼓勵(supervisory

encouragement)、工作團隊的支持(work group supports)、自由度(freedom)、

足夠的資源(sufficient resources)、挑戰性工作(challenging work)、工作負 荷壓力(workload pressure)、與組織障礙(organizational impediments),其 中「工作負荷壓力」與「組織障礙」兩個項目對創造力會產生負面的影 響,其他六個項目則會對創造力產生正面的影響。

個體在創新的歷程中,會因為自身所知覺到工作環境不同而影響到 創造力的表現。工作環境對個人創造力所造成的影響,在 Amabile(1996) 的研究中發現當個人身處「具挑戰性、多元的工作環境」,以及「領導 者存在支持創新的態度」時,員工最能產生創意的產品,然而,在目前 國中一般學科的教學中,是很難提供這樣的教學情境的。

然研究者從實際觀察中與收集國內各類科技競賽資料中發現,科技 競賽活動的進行過程,從實際任務的公布到製作出實際的成品,正是一 個「具挑戰性、多元的工作環境」及「領導者存在支持創新的態度」的 情境。在過程中學生需要應用到數學、物理、化學的基本知識,選用適 當材料與工具,運用加工技巧,將創意的想法加以落實,在有限的時間 內完成任務。在科技競賽過程中學生進行設計與製作的表現,以及在競 賽後所呈現出的作品,都是學生在科技創造力的具體表現,而在競賽中 學生的創造力表現,則會受到周遭環境與人員的影響。因此,研究者認 為,如能藉由科技競賽的情境來研究學生科技創造力的發揮應是相當適 宜的。

但上述內容僅是研究者觀察到的現象,尚未能進一步的研究,然研 究者認為如能進一步對此現象做出分析探討,所得之結果將可為科技競 賽實施之安排設計做出建議,以達到激發科技競賽參賽學生科技創造力 之目的。因此,探討科技競賽現場中的社會環境因素對參賽學生科技創 造力展現之影響,便是本研究研究動機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