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工具

壹、研究者角色

研究者本身於國小就學階段時曾通過資優鑑定就讀於台中市台中國 小資優班畢業(第五十二屆),至大學求學即就讀於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 育學系,感謝多位老師的用心指導,就學期間修畢資優相關課程二十學 分,畢業之後在台中市太平國小六年級集中式資優班實習半年,於教師資 格檢定中通過資優教師資格,並錄取台中縣資優教師甄試,迄今已在資優 教育界服務滿三年的時間,對於資優教育可謂是有著深厚的情感與經歷。

研究者本身擔任資優資源班導師工作有三年的經驗,第一屆指導的學 生也都已經就讀國中,與學生、家長得互動關係良好,現在則是擔任六年 級資優班的科任教師,主要負責的科目為創意數學、科學遊戲,本校資優 資源班的師資除了特教系畢業取得資優教師證的教師五名之外,尚有英 語、語文、自然等領域的專長教師四名加入教師團隊,也有自組資優教師 社群進行課程檢討與修正,也時常和其他資優教師們互動分享課程彼此精 進。

而研究者本身目前尚在研究進修中,期待能透過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充 實自我的教學以及專業素養,研究者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可說是與台灣的 資優教育,不論是在生活、求學、就業上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蔡清田(2000)指出在行動研究中,以實務工作者自己本身做為研究 對象,協助自己瞭解自己的實務工作,並透過具體行動與適當的行動方 案,改善實務工作者自己置身所處的社會情境條件。王文科(1990)也就 研究者的角色中,因為其交互作用的資料蒐集中獲得的或被歸屬的關係做 了五種角色的劃分,分別是觀察者(observer)、觀察者的參與

(observer-participant)、參與者的觀察(participant- observer)、參與者

54

(participant)和訪談者(interviewer),如表 3-2-1 中所示。其中,參與者的觀 察是在有意去研究的場所中,持有一種角色,即督學、諮商員、教師。

資料來源:王文科(1990:140)

而在本研究中,除了身兼研究者角色之外,也扮演課程設計者、課程

55

生設計一套符合他們需求的課程,在課程設計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如此調整 過後的課程是否符合或偏離學者們一開始所訂定的原則,將設計好的課程 經由與其他專家們的討論進行修正與調整。

(三)課程實施者

行動研究對於教師來說是一種反思式的教學方式,是一種實踐專業形 式的研究取向,教師必須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改善現存的問題,要將教 學當作是研究的一部份,因此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課程的實施與建構還 有關於環境保護議題的引導與討論以及協助學生形成結論等等都是教師 本身應該要經營的工作。

在實施課程的同時也應該能省思如何進行課程的修正,視情況隨時調 整教學策略,並記錄課程調整的依據與學生反應,讓教學真的對學生有所 助益,也讓自己在授課中成長。

(四)學習者

期待能透過此研究釐清自己對於教導資優生的盲點或是待改善之 處,希望能透過與同儕研究者的互動、課程進行後的回顧還有與學生深入 的訪談檢視自己的授課與專業,因此必須能夠擺脫「教師」、「研究者」的 角色,以虛心求教的心態重新學習,讓自己能在良性的互動中獲得成長。

貳、協同研究者

本研究協同研究者共兩名,分別為A老師及B老師。A老師畢業於國 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班,擔 任資優班教師年資共十年;由於研究者身為六年級資優資源班科任教師,

而該班導師為A老師,請A老師擔任本次研究協同研究者,是希望藉由導 師與學生的關係較為親密、互動更為頻繁,是故若能從導師角度觀察學生 改變勢必能補足研究者本身之闕漏與盲點。

B老師畢業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擔任資優班教師年資

56

共五年;由於本校校舍不足,因此在研究者授課之時必須固定使用該節時 段為空堂的教室上課,而該教室的導師為B老師,因此B老師是幾乎每次 都在一旁觀課之教師,如能從B老師的角度進行觀察,也能彌補研究者因 身兼課程實施者、觀察者數職而疏忽之處,使整體的資料更為完整。

參、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以台中市 OO 國小六年級一般智能資賦優異資源 班學生共 7 名,其中男生四名,女生三名,作為研究參與者並以教學觀察 及文件分析進行研究,該班級學生智力均為 PR97 以上,但無人跳級或早 讀,皆為 2000、2001 年出生,2010 年經由甄選考取本校資優資源班就讀。

研究者曾於本班學生四年級時擔任「創造力」課程科任教師,且平常 於資優班教室或協同課程中往往有一同參與之活動機會,並於六年級上學 期擔任「創意數學」、「科學遊戲」兩門科目之科任教師,師生關係互動頻 繁,對彼此皆有一定認識,在研究上能夠降低因研究對象與研究者彼此不 瞭解而隱藏真實現象或觀察失真的機率。

研究參與者狀況分析,以下將把七名研究參與者標明 S1~S7,其中 S1~S4 為男生,S5~S7 是女生,並進行學習狀況的描述:

S1:平時對於課業與班上其他同學相比並無太大學習動機,但是嗜好 為種植植物,尤其說到仙人掌更是對其種植方式與品種如數家珍,有發現 在私立學校考試放榜錄取後,整體學習動機與責任感有上升不少。

S2:在學校普通班的平時考成績是資優班學生中較為落後的,加上父 母並無給予太大的升學壓力,因此自我觀感較差,感覺自己差人一等,不 過因為在資優班的課程並不強調學業成績,加上與研究者的關係良好,對 於研究者所交代的事項都能盡力完成,因此在資優班時常能有令人刮目相 看的表現。

S3:就研究者的觀察結果,認為此生是本班資質最佳的學生,在反應

57

的速度及廣度上都比其他人出色,也曾與同學組隊參加綠能的創作比賽,

加上家庭環境優渥,家庭對於此生的教育投注不少資源與精力,而且課外 也參與體育社團運動, 在諸多的表現中皆能極為搶眼;美中不足處是給 研究者的感覺人格社會化略深,待人處事較為世故加上十分擅長察言觀 色,在研究者沒注意到的背後偶而會有些偷懶的小動作。

S4:該生不管是學業成績或品性在班上的表現皆十分優秀,與前述 S3 有一起組隊參加綠能創作競賽,也另外利用課餘時間有學習樂高、機關 王、機械獸等等的相關課程,曾獲得臺灣少年科技創作競賽冠軍以及台中 區科展入選全國賽,由於父親長年在外經商,因此對於男老師會有較為親 近的行動,與研究者關係也十分良好,常常會在下課時間打鬧,對於老師 所吩咐的事項也都能如期完工。

S5:該生在課堂表現上十分認真投入,屬於努力型的學生,對於教師 的提問都會先仔細思考再作回答,由於個性上較為強勢也時常與男學生打 鬧,在該班有大姐頭的稱號。

S6:此生的表現就與一般人們心目中的好學生印象相符,說話輕柔有 禮、乖巧、學業成績優秀、參與語文、音樂競賽皆名列前茅,可惜之處在 個性上較為害羞、文靜,能將教師所指定的任務完美的達成,但較少有個 人想法去突破、要求,但已是老師得力的左右手。

S7:此生與班上其他學生的想法相比較為成熟,雖在課業上的表現平 平,但在與大人的應答中也不會落於幼稚的想法,往往能提出與眾不同的 觀點,是個小事隨便,大事靈便的生活態度,與班上的 S3 互動頻繁,兩 人常常在課堂上陷入兩人世界,聊天聊得不亦樂乎,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 將注意力放回課堂上。

58

肆、研究工具

本研究將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研究者本身在行動研究中即為資料 蒐集的工具,透過研究者本身進行觀察、紀錄、分析、解釋的方式搭配資 料蒐集的成果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

在資料蒐集的部分將蒐集從研究者觀點紀錄的省思札記、同儕教師觀 察記錄表以及課堂錄影,另外也將學生觀點的學生學習單、作品、心得、

學習紀錄、照片、訪談記錄、回饋表作為研究資料蒐集的工具。

伍、 研究環境

本研究將在研究者所任教之學校的資優資源班進行,於此描述學校及 班級概況,本校創立於西元 1906 年,迄今已有逾百年以上歷史,原先校 舍於日據時代座落於本區著名媽祖宮之側,專辦臺人女子教育,至光復後 輾轉遷至本校現今之位址,目前現有校舍大樓自 1954 年陸續興建,部分 校舍已使用長達五十年之久,其中的管線及設施也陸續進行保養汰換工 程,但與新建大樓相比仍屬於老舊建築,其中管路也偶有漏水之景況。

本校規模乃屬大型學校,校地總面積 28000 平方公尺,普通教室數 96 間,專科教室數 21 間,廁所 30 間,教職員工百餘人,學生數達兩千餘人,

本校資優班自 1977 年奉准設立資賦優異兒童教育實驗班,招收一般智能 資賦優異學生,於 2003 年起智優班由五班調整為四班,於 2007 年起奉中 央法令,自足式智優班改採資源班方式教學。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