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研究問題與價值

第一節 研究問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研究問題與價值

第一節 研究問題

在組織情境裡,人人都有對外維護和建立關係的社交需求,組織成員需要社 交,維持和同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藉此滿足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中的「社會 關係需求」(Katherine, 1995/陳淑珠、郭欣春、曾慧琦譯,1998)。我們觀察到,

近年來越來越多組織成員運用 Facebook 這類社交網站,做為平日與同事間維繫 情誼的人際關係平台。基本上,新科技出現會改變人與人的互動方式(Robert, 2001;轉引自程予誠,2003),而組織成員運用 Facebook 這類社交網站新科技後,

理論上會有不同互動方式,進而造成人際關係的改變。

以下我們用辦公室內常見的「生日整人」事件,分別描述這類事件如何發生 在傳統面對面場域,以及組織成員運用 Facebook 進行互動後的情境。然後透過 二者間的對比,以點明本研究問題。即,當 Facebook 進入組織情境後,其特色 如何讓組織成員間產生不一樣的人際關係樣態。

一、由兩個案例比較開始談起

在一個午後,愛麗絲跟往常一樣埋首於煩悶的工作中,突然間她發現行事曆 上記錄著同事傑森哥的生日快到了。此時她感到一陣興奮,大家可以趁這機會一 起整傑森哥,那一定相當有趣。於是,她放下手邊工作,迫不及待跑去找同事露 比與雪倫商量,希望能想出有趣的點子,把整人活動變成辦公室內眾人共同參與 的活動。

愛麗絲原打算把露比與雪倫拉到茶水間討論,很不湊巧地,雪倫剛好被卡在 另一個會議中無法抽身,愛麗絲跟露比只好等她。好不容易等到雪倫有空,但此 時露比卻剛好接到客戶電話必須緊急處理某事,她們的討論只好被擱著。直到晚 餐時間,她們三人終於可以相聚發想整人點子。而她們所討論的點子中,有個角 色需要同事幫忙,一時之間,她們也不知道誰適合扮演這角色。環顧辦公室,只 剩賈斯汀留下來加班,但他表示當天請假無法幫忙。她們三人也只好作罷,等明 早上班時再碰運氣看誰可以幫忙。等到隔天,她們詢問許多人,直到快到下班時 段仍無法找到適當人選,她們只好放棄這角色。

早上在 Facebook 上的話題。而眾人間的討論,便在大家一邊在 Facebook 上聊天,

一邊面對面接觸的延伸發展下,轉向另一個話題,也就是尾牙主持人選的討論。 的差異,Facebook 特質似乎進一步改變了組織成員間的人際關係樣態。從第一 個案例來看,同事間的互動是在傳統面對面場域下完成,在這種實體、即時的人

由此似乎可推論,Facebook 這類社交網站出現後,組織成員間的互動發生 於許多層次,不再只是面對面單一場域,而是一種跨越時空的互動方式。然後因 為人際互動會影響人際關係,所以種種相異的互動方式會帶出不一樣的人際關係 樣態,組織成員間的人際關係有可能被改變,與過去不同,進而產生不一樣的人 際關係樣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組織成員的互動方式,依結構可分為正式溝通網絡與非正式溝通網絡。非正 式溝通網絡又稱為關係網絡或團體網絡,通常靠私下彼此密切互動所形成,而非 正式關係網絡的組織成員不見得隸屬於同一單位(張惠蓉,2004)。在工作場所 中,大部分人需要跟其他階層或部門的同事溝通協調,在公事公辦任務導向的工 作場域中,有時候私下交情會讓工作更順利,非正式互動更能潤滑同事間的關 係。當 Facebook 這類社交網站被運用在組織情境時,我們觀察到它在互動上具 有非正式與「地下化」等特色。組織成員在 Facebook 這類社交網站內的言論很 少提及正式工作內容,多半是流言與八卦傳聞、討論某些人事物、個人生活或新 鮮事分享等。進一步來說,Facebook 這類社交網站的地下化與非正式互動等特 色,讓組織成員有機會接觸到不常遇到的其他部門同事,而其互動方式也能夠跳 脫科層框架及部門藩距的正式嚴肅氛圍,讓組織成員落在一種新的人際關係對應 裡。

整體來說,如果網路科技特性會改變人際關係本質(Thurlow, Lengel & Tomic, 2004/謝光萍、吳怡萱譯,2006),或許我們更需要去問,當社交網站這個最近 很熱門的人際關係平台,運用在組織情境時,其本質與特色是否進一步改變組織 成員人際關係樣態?改變成何種模樣?而我們更為關心的是,在組織內,尤其是 在非正式互動情境下,以社交網站這樣的新科技做為人際關係平台,其種種特性 會如何改變組織內的人際關係模式?從整體與個人角度來看,分別造成哪些改 變?與過去有何差異?

基於以上討論,本研究將在組織非正式互動的情境下,以 Facebook 為主要 場域,探討下列問題:

 當 Facebook 這類社交網站出現後,組織成員的人際關係基礎有何改變?與 傳統人際關係模式有何不同?

 從整體角度來看,當 Facebook 這類社交網站出現後,組織內人際關係場域 的特性與過去有何差異?

 從個人層次來看,組織成員的角色在該人際關係場域內有何轉變?與過去有 何差異?

琪,2009)。除此之外,在《數位時代》2010 年台灣百大網站排行榜中,Facebook 更是以黑馬之姿排名第二3,差點拿下冠軍,顯示這一兩年來 Facebook 已成為台 灣重要的網路現象(何宛芳,2010)。從種種跡象看來,社交網站堪稱是現階段 最夯的網路趨勢。

何謂社交網站?傳播學者主張,以人與人之間連結功能為主的網站,稱為社 交網站(boyd & Ellison,2007)。也有學者認為,社交網站就是自我呈現以及建 立與維護人際關係的平台(Utz,2009)。它的用戶多為相互熟悉的人,他們能夠 在社交網站上與朋友聯繫情誼,許多網站例如 Facebook 甚至提供尋找好友的工 具,幫助使用者找到失聯已久的朋友。基本上,Facebook 這類社交網站與虛擬 社群交友網站例如 Match.com 設計目的不同,許多使用者並非想認識陌生人,相

1 資料來源:Nielsen 調查報告(2009 年 6 月 2 日)。上網日期:2010 年 3 月 1 日,取自 http://blog.nielsen.com/nielsenwire/online_mobile/time-spent-on-facebook-up-700-but-myspace-still -tops-for-video/。

2 電話(1876)花了 89 年(1965)才達到 1.5 億使用者人數、電視(1928)花了 38 年(1966)、 手機(1997)花了 14 年(1997)、iPOd(2001)花了 7 年(2008);而 Facebook(2004)只花了 五年(2009)的時間就達到了 1.5 億使用者人數(曠文琪,2009。〈140 字的威力〉,《商業周刊》,

1127:85)。

3 《數位時代》同時採取流量與忠誠度兩種參考標準,從 2007 年開始製作台灣百大網站排 行榜。2010 年的榜首,由去年榜首無名小站連任,但僅以非常微小差距險勝 Facebook,2009 年 排名第二的雅虎奇摩則名列第三。台灣 100 大網站前 10 名如下(2010 年 2 月 26 日):1.無名小 站、2.Facebook、3.Yahoo!奇摩、4.YouTube、5.Pchome Online、6. Windows Live、7.露天拍賣、8.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9.聯合新聞網、10.Google。上網日期:2010 年 3 月 1 日,取自: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tag/%E7%A4%BE%E7%BE%A4/id/1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