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問題

第二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提出以下五個研究問題:

一、國民小學建構學習型組織之現況為何?

二、國民小學不同背景變項在建構學習型組織有無差異?

三、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現況為何?

四、國民小學不同背景變項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有無差異?

五、國民小學建構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有何關係?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國民小學建構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相關研究」為題進行 探究。為釐清本研究所使用的重要名詞之意義,使本研究中各名詞之定義能更為明確,

茲先加以說明詮釋如下。

一、國民小學:本研究對國民小學之界定,係指台灣省中部地區四縣市:台中市台中 縣、南投縣、彰化縣政府設立之國民小學,不含私立小學。

二、建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為一開放性、動態性的有機體,以改變為核心,以 共同願景為鵠的,持續性的學習、轉化與改變,透過組織的學習可以不斷提升組

織的品質與進步。具備發展學習型文化、型塑學習型領導、營造學習型環境三個 層面之統合運作,為學習型組織建構的導入運作機制。並以問卷第二部份之得分 表示,得分愈高,表示所知覺之學校學習型組織狀況愈佳,反之則愈差。茲將建 構學習型組織的三個層面分別說明之:

(一)型塑學習型領導(人的次系統):係指關鍵領導者具溝通、協調能力、對組織成 員能分享、授能與成員、激勵成員朝向共同願景前進、肯定及鼓勵組織成員的 團隊學習與創新、凝聚組織心力。

(二)營造學習型環境(物的次系統):學習型環境在資源、空間與時間環境的充實及 規劃上,建構出組織學習的基本條件,增進組織學習。係指在資源方面,如:

資訊科技設備、教具、教材設備等提供促進學習的環境;營造學習、進修的機 會、激發團隊合作;在空間與時間環境的運用上,能設計有利於學習的空間環 境與課表的配合,促使組織團隊的學習、對話、研究。

(三)發展學習型文化(精神的次系統):係指組織發展具開放性、動態性,擁有參與、

分享、團隊合作的學習型文化,激發成員自我超越、實踐專業成長,凝聚組織 心力,追求共同願景的實現。

三、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係由課程的主體-學校成員(如校長、行 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與社區人士)考量地區及學校特色需求、各項資源與 制度,在共同合作下,藉由情境分析、願景建構、方案設計、詮釋與實施、評鑑 與修正、課程領導等六個層面進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以問卷第三部份之得分表 示,得分愈高,表示所知覺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狀況愈佳,反之則愈差。茲將學 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六個層面分別說明之:

(一)情境分析:係指學校組織成員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前,共同參與、討論,就學 校情境加以分析、瞭解。包括對學生特性、校內與校外的情境分析。

(二)願景建構:係指在學校願景建構方面,以學生為中心,凝聚學校所有成員的共 同願景,激發全體教師認同、感受共同願景,進一步協同合作,將願景落實於

課程發展及教學之中。

(三)方案設計:係指針對學校的需求、資源,進行課程方案設計,並兼顧課程的統 整與連貫、具體可行、有適切的評量方式。在方案設計過程中,教師之間能共 同參與、相互學習、分享成果及教學經驗。

(四)詮釋與實施:學校在課程實施之前,與教師、家長溝通和說明,爭取支持和合 作,必要時修正方案;鼓勵教師創新教學,學校並提供行政支援、教師課程實 施的對話與分享機會。

(五)評鑑與修正:係指在課程發展的過程不斷地檢視、評鑑,並針對課程實施結果 加以檢核,引導、修正課程發展,並進行分享回饋,使課程發展能永續經營與 落實。

(六)課程領導:係指課程發展的帶領、行政支援、尊重教師自主、協調配合、激勵 課程發展團隊、鼓勵教師的學習與創新及增進教師專業成長。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研究方法

為達成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擬先進行文獻探究分析,再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實 證研究,有關方法茲略述如下:

一、文獻探究分析

文獻探究分析旨在針對國內外有關學習型組織、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相關文獻進 行探究分析,以使研究者對此一議題有初步瞭解,並作為進一步編擬施測工具的 參考,且在研究後能據此就研究結果加以討論及詮釋。

二、問卷調查法

此法旨在藉由客觀結構之工具,大量蒐集實證之資料,以利進一步探究、討論相 關變項之關係。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依據所設定之研究目的與方法,分階段完成研究報告。研究步驟分述如下:

一、蒐集文獻,確定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擬定研究計畫。

二、根據研究題目廣泛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探討。

三、依蒐集的文獻,確定研究架構後,進行建構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本位課程 發展之問卷內容編製。

四、問卷編製後,進行專家內容審查。

五、確定研究母群及樣本。

六、問卷編製完成,進行預試工作。

七、回收預試問卷,進行信度、效度及項目分析。

八、正式郵寄問卷樣本正式填答。

九、問卷回收後,進行統計分析。

十、完成統計分析與資料處理,提出結論與建議,並撰寫研究報告。

第五節 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與問題,將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在探討「國民小學建構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關係之研究」。本研 究所界定的「建構學習型組織」僅從「發展學習型文化」、「型塑學習型領導」、「營造 學習型環境」等三個重點構念提出探討;「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則僅從「情境分析」、「願 景建構」、「方案設計」、「詮釋與實施」、「評鑑與修正」、「課程領導」等六個層面做為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依據。

貳、 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以目前任職於中部地區之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南投縣之公 立國民小學教師為母群體,並以學校規模大小為分層抽樣之依據。故研究結果之推論 僅及上述四個縣市,或縣市背景相似的地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採問卷調查法進行建構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資料蒐集,雖 在題目的設計上經過慎重的統計考驗,且採未記名的方式實施,力求減少受試者效應,

但教師在填答問卷時因其自身主觀因素,可能無法反應問卷全貌,此為本研究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人類面對的二十一世紀是無國界的競爭時代,唯有不斷學習與創新才能有效應變 日趨複雜與動態開放的全球環境。藉由學習型組織的運用,強化學校組織學習、創新 能力;以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建構適切性、各殊性、多元性的課程方案,如此使課 程更具彈性以符應學生的需求。

本章為文獻探討共分三節,首先,探討學習型組織的基本概念;其次,針對學校 本位課程發展加以析述;最後,撮述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關係。

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的基本概念

1960 年代中期以來。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積極倡導個人在一生中 都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人類進入十倍數的時代,科技不斷創新、發展,

也加速環境的變化。1980 年代許多學者呼籲企業經營者必須重視學習型組織時代已經 來臨。歐盟則於 2001 年提出「實現終身學習的歐洲」(Making European Area of Lifelong A Reality)報告。而我國教育部於 1998 年公布「教育部白皮書-邁向學習 型社會」。面對時代的改變之下,無論是政府、企業、學校等組織均面臨空前的挑戰,

一個無法學習、轉化、創新知識的組織勢必停止成長,終至衰退。迄今學習型組織不 僅是組織理論,許多的企業、公營機構也紛紛運用於組織之經營。而我國亦於 2004 年公布形塑學習型政府方案。在這股「學習」的洪流中,如何將組織轉化為學習型組 織,使組織成員共同永續學習,實現組織共同願景,有必要深入加以分析,以達成建 構學習型組織的鵠的。以下分別就學習型組織概念的源起、學習型組織的意義、學習 型組織的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特徵、建構學習型組織的障礙、學習型組織的模式 等,分別探討之。

壹、學習型組織概念的源起

在心理學上,學習乃指經由經驗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歷程。此一詞語用於組織活動 中的隱喻顯然是將組織類化成有機體而能去主動產生某種改變和調適的能力。如以心 理學之觀點論學習,組織只要能夠透過與外界的互動而獲得知識或技能,這樣的活動 皆可稱為組織學習(江志正,1999)。以組織理論文獻來看,「學習」一詞最早出現是 在 Simon 於 1953 年「公共行政評論」(Publication Administration Review)一篇探 討美國經濟合作局(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組織成立的文章中。在 文中 Simon 認為,政府組織重組的過程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外在的政治及科技環境 變遷,皆會改變人員對問題的洞悉與理解,進而促使組織的結構重新檢視與調整(江 志正,1999;吳清基,1987)。而正式將組織學習視為理論來研究的,則以 V.E.Cangelosi 與 W.R.Dill 於 1965 年在「管理科學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一 篇名為「組織學習:對理論之觀察」(Organization learning:Observation toward a theory)的文章。自此以後,以組織學習為核心概念的討論不斷地出現。其中以 Argyris 與 Schon 兩人在 1978 年所著「組織學習:行動理論的觀點」(Administrational learning: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一書之探討最有系統、最具代表性(盧 偉斯,1996)。自此,組織學習逐漸發展成為新一代的組織理論。

1990 年 Senge 出版「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The fifth

1990 年 Senge 出版「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The fif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