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研究方法

為達成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擬先進行文獻探究分析,再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實 證研究,有關方法茲略述如下:

一、文獻探究分析

文獻探究分析旨在針對國內外有關學習型組織、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相關文獻進 行探究分析,以使研究者對此一議題有初步瞭解,並作為進一步編擬施測工具的 參考,且在研究後能據此就研究結果加以討論及詮釋。

二、問卷調查法

此法旨在藉由客觀結構之工具,大量蒐集實證之資料,以利進一步探究、討論相 關變項之關係。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依據所設定之研究目的與方法,分階段完成研究報告。研究步驟分述如下:

一、蒐集文獻,確定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擬定研究計畫。

二、根據研究題目廣泛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探討。

三、依蒐集的文獻,確定研究架構後,進行建構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本位課程 發展之問卷內容編製。

四、問卷編製後,進行專家內容審查。

五、確定研究母群及樣本。

六、問卷編製完成,進行預試工作。

七、回收預試問卷,進行信度、效度及項目分析。

八、正式郵寄問卷樣本正式填答。

九、問卷回收後,進行統計分析。

十、完成統計分析與資料處理,提出結論與建議,並撰寫研究報告。

第五節 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與問題,將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在探討「國民小學建構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關係之研究」。本研 究所界定的「建構學習型組織」僅從「發展學習型文化」、「型塑學習型領導」、「營造 學習型環境」等三個重點構念提出探討;「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則僅從「情境分析」、「願 景建構」、「方案設計」、「詮釋與實施」、「評鑑與修正」、「課程領導」等六個層面做為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依據。

貳、 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以目前任職於中部地區之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南投縣之公 立國民小學教師為母群體,並以學校規模大小為分層抽樣之依據。故研究結果之推論 僅及上述四個縣市,或縣市背景相似的地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係採問卷調查法進行建構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資料蒐集,雖 在題目的設計上經過慎重的統計考驗,且採未記名的方式實施,力求減少受試者效應,

但教師在填答問卷時因其自身主觀因素,可能無法反應問卷全貌,此為本研究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人類面對的二十一世紀是無國界的競爭時代,唯有不斷學習與創新才能有效應變 日趨複雜與動態開放的全球環境。藉由學習型組織的運用,強化學校組織學習、創新 能力;以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建構適切性、各殊性、多元性的課程方案,如此使課 程更具彈性以符應學生的需求。

本章為文獻探討共分三節,首先,探討學習型組織的基本概念;其次,針對學校 本位課程發展加以析述;最後,撮述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關係。

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的基本概念

1960 年代中期以來。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積極倡導個人在一生中 都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人類進入十倍數的時代,科技不斷創新、發展,

也加速環境的變化。1980 年代許多學者呼籲企業經營者必須重視學習型組織時代已經 來臨。歐盟則於 2001 年提出「實現終身學習的歐洲」(Making European Area of Lifelong A Reality)報告。而我國教育部於 1998 年公布「教育部白皮書-邁向學習 型社會」。面對時代的改變之下,無論是政府、企業、學校等組織均面臨空前的挑戰,

一個無法學習、轉化、創新知識的組織勢必停止成長,終至衰退。迄今學習型組織不 僅是組織理論,許多的企業、公營機構也紛紛運用於組織之經營。而我國亦於 2004 年公布形塑學習型政府方案。在這股「學習」的洪流中,如何將組織轉化為學習型組 織,使組織成員共同永續學習,實現組織共同願景,有必要深入加以分析,以達成建 構學習型組織的鵠的。以下分別就學習型組織概念的源起、學習型組織的意義、學習 型組織的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特徵、建構學習型組織的障礙、學習型組織的模式 等,分別探討之。

壹、學習型組織概念的源起

在心理學上,學習乃指經由經驗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歷程。此一詞語用於組織活動 中的隱喻顯然是將組織類化成有機體而能去主動產生某種改變和調適的能力。如以心 理學之觀點論學習,組織只要能夠透過與外界的互動而獲得知識或技能,這樣的活動 皆可稱為組織學習(江志正,1999)。以組織理論文獻來看,「學習」一詞最早出現是 在 Simon 於 1953 年「公共行政評論」(Publication Administration Review)一篇探 討美國經濟合作局(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組織成立的文章中。在 文中 Simon 認為,政府組織重組的過程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外在的政治及科技環境 變遷,皆會改變人員對問題的洞悉與理解,進而促使組織的結構重新檢視與調整(江 志正,1999;吳清基,1987)。而正式將組織學習視為理論來研究的,則以 V.E.Cangelosi 與 W.R.Dill 於 1965 年在「管理科學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一 篇名為「組織學習:對理論之觀察」(Organization learning:Observation toward a theory)的文章。自此以後,以組織學習為核心概念的討論不斷地出現。其中以 Argyris 與 Schon 兩人在 1978 年所著「組織學習:行動理論的觀點」(Administrational learning: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一書之探討最有系統、最具代表性(盧 偉斯,1996)。自此,組織學習逐漸發展成為新一代的組織理論。

1990 年 Senge 出版「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使得學習型組織 迅速成為企業管理界熱門的語詞。而 Senge 與麻省理工學院組織學習中心的團隊成員 為推展學習型組織的概念於企業及教育領域,於是陸續於 1994 年、1999 年及 2000 年 分別出版「第五項修練Ⅱ:實踐篇」(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第五項修練Ⅲ:變革之舞」

(The dance of change:The challenges to sustaining momentum in learning organization)及「第五項修練Ⅳ:學習型學校」(Schools that learn:A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for parents, educators, and everyone who cares about education)等三本著作,以供相關實務人士參考。Senge 之學習型組織以系統思考為

核心,透過五項修練的學習策略來促使組織集體學習,並不斷地追求卓越,以朝組織 的共同願景邁進(郭進隆譯,1994)。自此學習型組織理論發展齊備,在實務上的應用,

亦由企業界推廣至學校領域。

綜上所述,觀之學習型組織的發展脈絡,面對加速變遷的環境,個人的學習已不 足以因應不斷創新的時代,於是乎強調組織學習的理論因應而生,其中學習型組織正 是近年來組織學習的重要理論之一。藉著學習型組織的運用,強化組織的學習能力,

面對環境變化急遽的挑戰,不斷創生,朝組織共同願景邁進。

貳、學習型組織的意義

對於學習型組織的定義,各家說法紛紜,並未有一明確之定義,但每位學者觀點 皆不同,對學習型組織亦有獨到的詮釋,茲列舉國內外學者之看法,以窺其梗概及析 究學習型組織的理論性定義,進一步由實踐研究的角度提出學習型組織的定義。

Senge(1990)認為,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乃為組織中的個體 能不斷的交互學習,以完整的解決組織問題,並促使教育人員心悅誠服的對問題方案 接納,同時也因對「思考力量」(ider power)的尊重,創意的思維能不斷的擴散於組 織,以使整個組織具備學習的文化。組織不斷注入活水,更新組織傳統,達到組織發 展的目的。Senge 使用”metanoia”這個希臘字以詮釋學習型組織中的「學習」意涵,

它的意思是心靈的轉換(shift of mind),換言之,學習型組織的核心是心靈的轉換,

在學習型組織中,我們重新體認與整個世界的關連,瞭解我們的行動是如何製造出今 日的困擾,得以不斷察覺我們是如何創造出實體(reality),並進一步改變實體。

Daft(1995)認為學習型組織為組織中,一種特質與員工角色的信念與哲學。在 學習型組織裡,每個組織成員能確認與解決問題,進一步讓組織不斷的試驗、追求改 進,增加組織的各種能力。

Garvin(1993)指出,學習型組織為組織精於創造,獲取以及轉移知識並修正組 織行為以反應新知識與新視野。

Leithwood 等人(1995)指出,學習型組織係一群人由集體承諾感追求共同的目 標,並衡量目標的價值、適度修正,不斷發展更有效率、更經濟的方式以達成目標。

Marquardt 與 Reynolds(1994)認為,學習型組織是一個促進個體與團體學習的 組織,它教導成員具有批判思考能力,以瞭解何者應做及為何而做。個體則協助組織 從成功及失敗中學習。因而,能認清環境改變並做有效的適應。學習型組織賦予成員 具有產生新知識、新生產與新服務的能力,而使生產與服務到達一個新的境界。

Robbins(1996)認為,學習型組織乃指一個組織已經發展出對環境與改變的持續 能力。

Watkins 與 Marsick(1993)指出,學習型組織是一個不斷學習與演化的組織。

學習是一種策略性的且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過程,從個人、團隊到組織,全體組織成 員學習的結果,將引起知識、信念與行為的改變最終將強化組織創新與變革的力量。

洪榮昭與陳亞玲(2001)歸納 Redding(1997)與 Mathews(1994)對學習型組織 的定義如下:

1.學習型組識是整個組織、團體的學習,而非個人的學習。且學習應在組織與個 人上同時進行,是組織內在網路間的集體活動。

2.一個組織學習的程度,依其對快速變遷環境的適應能力而定,而此型態的組織 乃是目標性、適應性的應變力。

孫本初(1995)指出,學習型組織是種全體動員的學習,其學習的層次從個人、

孫本初(1995)指出,學習型組織是種全體動員的學習,其學習的層次從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