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導言與問題意識

1.1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台灣民眾轉至成人的生命歷程研究

第一章 導言與問題意識

1.1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轉至成人 (transition to adulthood)的歷程在整個人生階段中有其獨特的重 要性。首先,比起其他人生階段,轉至成人歷程更加地「事件性」 (eventful),

許多一生中重大的生命事件,例如完成學業、進入勞力市場、初次結婚、初次生 育等皆集中在這個階段 (Rindfuss, 1991),而這些生命事件本身對於個人的發展 存在重要的影響性,因此轉至成人歷程如何發展就顯得相當重要。其次,轉至成 人可能早自 15 歲,晚至 35 歲,而從 15 歲開始到 35 歲結束的時間幾乎有 20 年之多,幾近於一生的四分之一,因此若從此角度來看,這些年如何度過本身就 有其重要性 (Cook & Furstenberg Jr., 2002)。基於此,對於台灣民眾如何度過 轉至成人歷程應有更多的探討與了解。

要對於轉至成人歷程進行探討,就需先要對於本文所指的轉至成人做一界 定。在一般大眾的認知中,成年的界定方式之一是採取法律或政策所規範出來的 年齡,也就是18或20歲,但是Furstenberg, Rumbaut, & Settersten (2005)指 出,成年的開始絕對不再是社會政策或法律所界定的年齡,結束的時間更是沒有 明顯的界線。社會學傾向以「社會角色」 (social roles)與「社會關係」 (social relation)來描述與界定個人,這樣的作法正與生命歷程學者不謀而合。生命歷程 學者指出,生命歷程是一系列由社會定義 (socially defined)的事件,以及個人隨 著時序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組成的 (Giele & Elder, 1998)。因此,轉至成人歷程

2 應以能夠展現社會角色以及角色改變的生命事件加以界定。

此外,轉至成人事件難以僅藉由單一生命事件界定,相反地,應涉及多個不 同的生命事件。或許對某些人來說開始工作表示經濟獨立的開始,因此象徵著轉 至成人的時機,但是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可能生育才是真正轉至成人的時間點,因 為這時不僅需對自己負責,還必須對他人負責。此外,生命事件之間很難各自獨 立於彼此,甚至可能相互影響,例如一個人開始工作的時間可能會因為完成學業 的時間而變動,生育也受到結婚事件的影響,因此,在探討轉至成人時不應只挑 選單一事件,而是應將此生命階段中最典型、最常見的生命事件一起考量,才能 較完整地掌握轉至成人的面貌。

基於上述,本研究以完成學業、進入勞力市場、初次結婚、初次生育等生命 事件 (以下合稱為「轉至成人重要生命事件」)標誌轉至成人。在完成學業之前,

一個人所占據的社會角色是學生,所處的環境為校園,在這樣的角色和環境中,

個人最主要的任務是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以作為往後在進入成人社會時經濟獨立 的基礎,因此無論是家庭或是社會整體對於其應回饋或生產的經濟報酬來說並沒 有存在很強烈的要求。然而,在完成學業之時,學生角色結束,人力資本的累積 暫時告一個段落,個人被期待應能交出一份學習的成績單,以證明過去的資本投 入是正確且有價值的,這樣的成績單除了是一份文憑之外,更可能的是個人是否 獲取了經濟獨立所需的相關知能。如此對於過去學習歷程展現學習成效以及對於 過去所接收資源的有效利用都是個人能為自身行為負責的宣告,而能夠為自身行 為負責正是累積與穩固成人份身不可或缺的一環。

開始工作後,個人的社會角色從學生變成了勞動者,活動的場域從學校變成 了公司行號,一個人的工作成效評估也從課堂中的分數變成了實際關乎經濟獨立 的職場考評,社會期待更是從允許投入資本的養成階段轉變至期望能夠創造資本 的產出階段。因此可以說,在個人從學生身份進入到勞動者的角色時,所需面對 的環境是更為複雜且嚴苛的,能夠在這樣的變化中仍然保有自我的生存之道意味 著許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包括了更能與社會中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進行良性的互 動、更能瞭解社會整體的商業與經濟脈動、更能肩負起除了自身以外各種更大規 模且涉及到更多人的責任,而這些都是成人身份承接的過程中必須學習與瞭解

3 的。此外,開始工作所帶來的經濟獨立也與另一個成人的概念相符,那就是自主 權的增加,其所能涉及到的範圍可從食衣住行各方面到一個人的生活風格,都可 能因為開始工作所帶來的經濟獨立而提昇。

初次結婚涉及到一個人從單身的角色進入到丈夫、妻子的角色,居住的情境 從獨居或同居進入到家戶中,婚姻中兩人也從兩個獨立的個體各自連結到彼此的 原生家庭,其中的人際關係更是已無法像未婚時單純。在這樣的過程中,個人必 須給予對方慎重且關乎一生的承諾,必須體認並接受在進入家戶後所可能產生的 權利與義務,同時也必須願意在更為複雜的親屬關係中去順應或妥協,而這些改 變都與成人分身的意義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給予慎重的承諾並盡力維護意味著為 自己行為負責任的表現,而能夠處理婚姻關係中所衍生出來的複雜人際關係更顯 示個人有能力在各種不同的社會網絡中與他人互動。

初次生育的發生涉及到的轉至成人意義可以說是更加重大的,生育事件的發 生代表著一個人從未生育的狀態轉變至父親、母親的角色,從原生家庭正式進入 到屬於自己的核心家庭,由此新生命的誕生所產生的關連與牽絆相較於其他生命 事件來說不但是更為長久的,而且也是更不可逆的,個人所必須承擔的責任更是 不容轉移的。因此,初次生育的發生對於成人身份的累積有絕對的意義存在。基 於完成學業、開始工作、初次結婚與初次生育的成人意涵,以及其中所涉及到的 社會角色轉換,本研究將以此四個生命事件界定轉至成人。如此的界定方式不僅 呼應社會學者以及生命週期學者對於生命歷程的看法,也捕捉多個在這個生命階 段具代表性的生命事件。

在完成學業、進入勞力市場、初次結婚、初次生育等生命事件的界定下,不 僅各個生命事件可能有不同的發生時間,由四個生命事件串起來的轉至成人軌跡 也可能有多種的變化,若要能夠在複雜且多樣的轉至成人發展歷程中有整體性的 了解,尋找最具代表性的轉至成人歷程類型將有所幫助。舉例來說,可能有部分 的人以相對快速的進程完成所有轉至成人重要生命事件,有部分的人則可能相對 上來得慢,亦可能有部分的人只在單一事件上落後其他人,若能將這些不同的群 體區辨出來,則可以提供我們台灣整體轉至成人歷程分類的圖像,讓我們能有整 體性的了解。

4 此外,透過尋找轉至成人歷程類型可以幫助了解台灣轉至成人歷程有何同質 性與異質性的存在。雖然生命事件在每個人身上各自發生,但是若從社會整體的 角度觀察的話可以發現,生命事件發生的時間往往呈現出一些年齡常模 (age

norm),也就是會以相似的方式展開生命事件,因此可以觀察到一些模式的出現。

不過,也並非所有人的生命歷程都完全相似,隨著社會變遷與個人所占據之社會 位置的不同,彼此間仍會存在一些差異,進而形成了生命事件開展模式的不同。

透過尋找轉至成人的類型正好可以讓我們捕捉相似與相異的轉至成人歷程,若再 透過轉至成人歷程類型間細緻的比較更可以清楚地呈現台灣民眾轉至成人歷程 有何同質性與異質性。基於此,本研究將探討台灣轉至成人的類型有哪些,並比 較這些類型間有何相似與相異之處。

為了要進行轉至成人歷程類型的探討,必須先對於過去轉至成人歷程類型的 研究特性有所了解。首先,過去一些研究將轉至成人視為一個時間點而非一段歷 程 (e.g. Garrett & Eccles, 2009; Schoon, Ross, & Martin, 2009),也就是採用一 個單一的年齡作為尋找轉至成人歷程類型的時間,例如以35歲時個人已發生的 生命事件來區別不同的類型。但是事實上,在同個時間點上擁有相同生命事件並 不代表他們在轉至成人歷程上必然相同,因為在發展的過程中各個生命事件的發 生時間可能不盡相同。舉例來說,在35歲同樣已完成所有重要生命事件的兩個 人,可能一人在25歲時結婚、26歲生育,但是另一個人可能在34歲時才結婚、

35 歲才生育,因此若僅使用單一的時間點來判定是否屬於同個轉至成人歷程類 型將可能出現錯誤的分類。

第二,過去也有一些研究以一段年齡區間作為尋找轉至成人歷程類型的時間 界定,但卻將多個生命事件壓縮成一個單一的序列 (sequence) (e.g. McVicar &

Anyadike-Danes, 2001),如此將造成資訊的遺失。例如一個20歲完成學業(E)、

21歲開始工作(J)、24 歲結婚(M)、26 歲生育(B)的人,在20 到30歲的年齡區 間下,其轉至成人的歷程將可寫成如此的序列:E-J-J-J-M-M-B-B-B-B-B。在意 義上,如此的作法是將多個共同代表轉至成人歷程的生命事件壓縮成單一個「轉 至成人事件」,E、J、M、B成為構成此事件的狀態 (state)(即構成序列的元素),

而不是體認到 E、J、M、B 應該各自是一個生命事件,有各自的發生時程,而 且每個生命事件都可能存在多種不同的狀態;此外,這樣的序列也無法表達不同

5 生命事件發生在同個時間點上的情形,例如同一年完成學業與開始工作的情形在 此種序列上就無法表現。

第三,另一些以一段年齡區間作為尋找轉至成人歷程類型時間界定的研究雖

第三,另一些以一段年齡區間作為尋找轉至成人歷程類型時間界定的研究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