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轉至成人歷程類型之持續期、順序與時間間隔

第四章 分析結果與討論

4.3 轉至成人歷程類型之持續期、順序與時間間隔

4.3.1 轉至成人歷時多久?

轉至成人是一段生命歷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透過一件又一件與轉至成人相 關的生命事件的發生/不發生逐漸確立成人角色,但是這個過程在台灣社會需要 多久的時間,過去的研究鮮少給予我們答案。以相對性的概念來說,部分人的轉 至成人時間長,有些人則短,長的轉至成人歷程可能意味著有一些轉至成人生命 事件的落後或者缺漏,而短的歷程則表示轉至成人生命事件必須緊湊地接續發 生。

在本研究中將轉至成人的時間稱為「持續期」(duration),其定義是第一個 與最後一個轉至成人生命事件之時間差距。就實際分析來說,本研究採用Hogan

(1981)的作法,將持續期定義為第一個生命事件有 25%的人完成的年齡以及最

後一個生命事件有75%的人完成的年齡之間的時間差距。在這樣的原則下,

7 顯示出不同出生世代的持續期,以及各出生世代中轉至成人歷程類型 的持續期,提供我們比較各類型間持續期的差異,也觀察不同出生世代之持續期 是否有逐漸延長或是縮小的趨勢。

先就各類型之持續期來看,若沒有特定生命事件的延後,持續期約在 9 到

19+年之間,若有特定生命事件的落後,則大大增加了持續期的時間。其中,「早

鳥-慢走-無業型(A3)」是所有類型中持續期最長者,其持續期可長達53+年之久,

「早鳥-慢走-遲婚型(A4)」與「中齡-慢走-單身型(B3)」則有著次長的持續期,分

別是 28與 30+年。由於 Hogan 的計算方式是採用第一生命事件25%發生與最

後生命事件75%發生之年齡的差距計算的,如此將會比以50%發生之年齡所計 算出來的轉至成人進程 (如圖 12)更加突顯了特定生命事件落後或缺漏者在轉 至成人歷程中所花費的時間。

其次,由於持續期的計算方式相當程度反映了轉至成人的進程,因此透過持 續期的分析可以說明與解釋前一小節所述「完成型」轉至成人起步時間和進程關 係快慢反轉的現象,也就是前兩個出生世代的「早鳥完成型」有較長的轉至成人 進程,「晚發完成型」則較短,但是到了 1968-84 出生世代時,「早鳥完成型」

108 的轉至成人進程反而短於「晚發完成型」。

在1935-55與1956-67出生世代中,「早鳥完成型」與「晚發完成型」第一

生命事件的年齡差距分別為 6 年與5 年,到了 1968-84 出生世代時則縮小為 2 年。但是另一方面,最後生命事件的年齡差距則隨著出生世代逐漸加大,從 1935-55出生世代的3年、1956-67的5年,再到1968-84出生世代的12+年。

這顯示,持續期從1935-55出生世代「早鳥完成型」大於「晚發完成型」,在到

1956-67出生世代「早鳥完成型」等於「晚發完成型」,再到1968-84出生世代

「早鳥完成型」小於「晚發完成型」。如此也就呈現出與前述起步時間和轉至成 人進程關係反轉一致的情形。

這個轉至成人歷程的起步時間和持續期關係反轉的現象在過去轉至成人歷 程類型的研究是較為少見的,因此特別值得我們注意與比較。過去轉至成人歷程 類型的研究經常出現「早發展者」(Garrett & Eccles, 2009)、「快速起步者」

(Osgood et al., 2005)、「早期型」(Lesnard et al., 2010)等類型,他們的共同特 性是生命事件不僅發生的早,而且快速並密集地完成,也就是起步早而且持續期 短。然而,在本研究中卻發現並非所有轉至成人歷程的早起步者都有快速且密集 的轉至成人歷程,事實上在台灣早期出生世代中,較早完成學業的類型反而不急 著完成其他後續的生命事件,起步早而且持續期短的現象僅發生在晚期出生世代 中。

另一種過去轉至成人歷程類型研究常見的類型則是「晚發展者」(Garrett &

Eccles, 2009)、「慢軌道者」(Schoon et al., 2009),這群人的特性是較晚完成學 業,而且與家庭相關的生命事件也較晚涉入。然而在本研究中也發現了並非所有 在轉至成人歷程中較晚起步的類型在家庭相關的生命事件都跟著延後,進而使得 轉至成人歷程較長,特別是在早期出生世代中,即使完成學業的年齡延後了,轉 至成人的歷程也可能較短。因此可以說透過本研究橫跨50年出生世代的資料,

以及持續期角度的觀察,讓我們認知到轉至成人歷程類型存在多種不同的情形,

不僅僅是過去研究中常見的早發展型和晚發展型而已。

在轉至成人歷程類型存在持續期差異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進一步得到台灣社 會轉至成人之持續期存在什麼樣的世代差異?就出生世代整體而言,我們可以相 對性的比較方式區辨出哪個出生世代擁有較長的持續期,而哪個出生世代擁有較

109 短的持續期,並加以觀察整體變化的趨勢。過去關於轉至成人論述性或描述性的 趨勢研究經常以「延長」(prolonged)或是「擴散」(extended)等字眼形容轉至成 人的世代變化,Arnett (2006)認為初次結婚年齡的擴散是主因,而Mouw (2005) 則認為初次生育年齡的擴散才是主因,而無論哪個生命事件是主要因素,都意味 著轉至成人歷程可能隨著出生世代呈現越來越長的趨勢,但另一方面在完成學業 的年齡越來越晚以及生育年齡的限制下,持續期也可能隨著出生世代越來越短,

那麼從本研究的資料究竟呈現出什麼趨勢呢?

就三個出生世代持續期的變化來看,較傾向支持的是轉至成人歷程確實越來 越延長與擴散的論述,而此現象始於 1968-84 出生世代。完成學業經常是第一 個完成的生命事件,而初次生育則經常是最後的生命事件,從資料上來看,

1935-55和1956-67出生世代完成學業延後的幅度與初次生育差不多,因此使得

兩者的持續期相差不多,僅有一年之差。但是,1968-84出生世代初次生育延後 的幅度卻高出完成學業許多 (完成學業較前一個出生世代延後3年,初次生育卻 延後6年),因此使得最後出生世代的持續期長於前兩個出生世代,分別長了2+

年、3+年,進而導致轉至成人持續期隨著出生世代呈現出越來越延長的現象。

因此,從本研究的資料來看,確實支持了轉至成人歷程「延長」(prolonged)與

「擴散」(extended)了。

從本節的討論可歸納出三個主要的重點,第一,持續期長短的主要影響因素 來自於是否有特定生命事件的落後,在所有轉至成人歷程類型中,「早鳥-慢走-無業型(A3)」擁有最長的持續期。第二,轉至成人起步時間和轉至成人進程的關 係隨著出生世代出現反轉的情形,從 1935-55 出生世代的起步早持續期長、起 步晚持續期短,到1956-67出生世代時起步時間早晚者擁有相同長度的持續期,

再到 1968-84 出生世代的起步早持續期短、起步晚持續期長的過程可以獲得支

持。第三,轉至成人從持續期的角度來看,確實更加延長與擴散,特別是1968-84 出生世代的增加幅度是最為明顯的。

110

4.3.2 轉至成人路徑為何?

在了解台灣民眾轉至成人歷時多久後,我們對於台灣民眾「如何」經歷此一 過程仍然還不清楚,而了解如何經歷此一過程的方法之一就是了解轉至成人生命 事件以何種順序發生,也就是本研究所稱轉至成人類型內涵之一的「順序」(order) 分析。接著便將探討不同轉至成人歷程類型呈現什麼樣的順序,以及比較各類型 間有何同質與異質之處。

1935-55出生世代中多數人採取E J M B的轉至成人路徑 (表 7)。「早

鳥-慢走-完成型(A1)」、「晚發(21)-快走-完成型(A2)」、「早鳥-慢走-遲婚型(A4)」

三個類型在此出生世代中占了近90%,而他們都呈現E J M B的發生順序。

「早鳥-慢走-無業型(A3)」則是呈現E M B J的路徑,也就是工作延遲到初 次生育後才開始,此類型僅約占 10%。因此可以說,1935-55 出生世代有一種 普遍被採行的主要轉至成人路徑,即E J M B。

在 1956-67 出生世代中,主要的轉至成人順序開始出現了變化,完成學業

與開始工作逐漸靠近,甚至有時出現對調。在發生率為 50%時,「中齡-慢走-完 成型(B1)」仍然維持E J M B的順序,不過在相同年齡時,完成學業與開始 工作的發生機率要比1935-55出生世代「早鳥-慢走-完成型(A1)」接近許多。「晚 發(22)-快走-完成型(B2)」在50%發生機率時,已經呈現J E M B的順序,

甚至到了30歲時,完成學業的發生機率甚至開始低於初次結婚,這顯示有越來 越多人延遲完成學業的時間。「中齡-慢走-單身型(B3)」在發生率為 50%時,完 成學業與開始工作同為18歲,因此順序呈現E=J M B,不過若就整體轉至成 人期間的情形來看,完成學業的速度還是較開始工作來得快一些,只是這兩者之 間的差距同樣較 1935-55「早發-慢走-遲婚型」靠近許多。因此可以說,雖然 E J M B 的順序還是占了較高的比例,但是已不再是唯一的主流,反而 J E M B的比例增加,顯示主要的轉至成人路徑有削弱的現象。

1968-84 出生世代中,有兩個較為年輕的類型皆尚未發生結婚或是生育事

件,因此他們結婚生育的順序尚未能進行討論,而在其他的類型中,同樣也可以 觀察到 J E M B 路徑比例增加的現象。「中齡-快走-完成型(C1)」完成學業 與開始工作的年齡一致,皆為 18 歲,因此呈現了 E=J M B。「晚發-慢走-完

111 成型(C2)」則為J E M B的順序。由此可以看到,所謂「規範性」的轉至成 人路徑,即E J M B,在此出生世代中也不再是唯一主流的轉至成人路徑。

回顧過去轉至成人生命事件順序的相關研究主要可以歸結出兩個探討重 點,第一是轉至成人生命事件之順序是否存在一個單一且主流的路徑,如果有,

此路徑為何?第二,此單一且主流的路徑隨著出生世代出現了什麼變化,是否逐 漸式微,而有其他路徑能與原有的主流路徑在比例上相抗衡?在 Marini (1984) 的研究中,確實存在一個單一且主流的轉至成人路徑,也就是所謂「規範性」轉 至成人路徑:E J M B,其次則是J E M B。除了Marini的研究,在較

晚近的Mouw (2005)研究中,也確立了單一且主流的轉至成人路徑是存在的,此

路徑同樣也是規範性路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 Marini 的研究中規範性路徑占

路徑同樣也是規範性路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 Marini 的研究中規範性路徑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