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嚴謹度及研究倫理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研究嚴謹度及研究倫理

研究嚴謹性的處理及研究倫理是評鑑研究品質的重要指標(鈕文英,2014), 下面將針對研究嚴謹度及研究倫理進行說明:

壹、 研究嚴謹度

胡幼慧(2008)提到質性研究所關注的部分為「社會事實的建構過程」和

「人們在不同的文化社會脈絡下的經驗和解釋」,而確保質性研究方法嚴謹性的 指標有三,分別為內在效度(可信性)、內在信度(可靠性)及外在效度(可轉 換性)。

一、內在效度

研究資料的真實程度稱為「可信性」,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能在不受干擾 的情形下真實地呈現和貼近受訪者的生活經驗。而增加研究資料真實性的技巧有 增加資料確實性、研究同儕共同討論、不同個案資料蒐集、資料蒐集有足夠的輔 助工具、資料再驗證等方式(胡幼慧,2008)。

本研究採納上述學者觀點,訪談結束後盡速完成逐字稿的繕打,並邀請受 訪者閱讀確認內容有無偏誤,與受訪者互相討論以確保資料正確性及詮釋內容;

而資料分析後為避免研究者主觀的詮釋,完成資料蒐集後,邀請於青少年領域工 作的研究所同學,透過資料閱讀給予回饋,確保資料客觀性,以降低研究偏差,

增加研究可信度。

二、內在信度

研究資料的穩定性與一致性稱為「可靠性」,本研究進行訪談的時間和地點,

應以受訪者為主要考量,配合其時間及挑選舒適的地點,並要確保訪談過程不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外在環境干擾。而分析文本資料及撰寫過程,將隨時與指導教授相互檢核內容並 進行討論,以供判斷分析內容可靠性。

三、外在效度

經由訪談蒐集到的資料做有效的描述,並適當的分析和詮釋,這個過程稱 為「可轉換性」,而研究結果是否能適用在其他情境中,也是質性研究的評斷標 準,故本研究除了使用訪談資料以外,尚會加入參考文獻資料內容,透過多元的 資料內容呈現獲取到的資料意義,以提高可轉換性的可能。

貳、 研究倫理

筆者在研究時於倫理上的考量,參考李政賢譯(2018)《質性研究設計》一 書,要符合尊重、福祉及正義的三大原則,針對本研究步驟階段性分別列出適合 本研究之倫理議題,並詳列正視、解決議題之方式:

表 3-5 各階段研究倫理

論文階段 研究倫理

執行研究之前

1. 應選擇不會觸及研究者∕參與者權力議題的場地。

2. 檢視及諮詢專業倫理標準。

開始研究之初

1. 揭露研究目的:接觸參與者,知會他們使其了解研究 目的。

2. 簽署告知後同意書:向參與者重申參與是自願的。

蒐集資料階段

1. 尊重研究場地,將干擾降至最低程度。

2. 尊重潛在的權力不平等和參與者可能遭遇的壓榨:研 究者應避免揭露敏感性的資訊和個人印象。

3. 不要「利用」參與者蒐集資料,也不要沒有提供回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就離開:注意研究者與參與者互惠的機會,提供獎勵 給參與者。

分析資料階段

1. 尊重參與者的隱私:避免傷害參與者原則,皆以匿名 或代號取代研究參與者的真實姓名,並確認所有資料 的呈現,不會洩漏可辨認研究參與者身分之相關資訊。

2. 報告多元觀點:研究者論述應中立客觀,應避免選邊 站的情況發生。

報告資料階段

1. 誠實報告:研究僅作為學術使用,對於正負面的研究 發現皆會陳述,將如實的呈現研究發現與結果。

2. 使用適合研究預期讀者群的語言,以清楚、直接、適 當的語言撰寫。

發表研究階段

1. 提供報告複印本給參與者和利害關係人。

2. 不要將報告複製或拆成局部發表出版,避免使用相同 材料來多次發表。

3. 根據讀者群的差異,適度修改報告,考量不同語言的 差異分享實用結果。

資料來源:整理至李政賢譯(2018)《質性研究設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