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主要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二節接著說明研究對象的選擇,第三節則說明資料蒐集與分析的方法及過程,

最後一節就研究嚴謹性與研究倫理進行討論。

第一節 研究設計

壹、 研究方法的選擇

質性研究探討的是複雜世界中的複雜現象,目的在理解人類的日常生活,

並以尚處不確定之社會事實為假設基礎,因此透過全面性深度探索來理解豐富 之經驗意涵(潘淑滿,2003)。而張芬芬譯(2002)也提到質性資料具有在地扎 根性(local groundedess),乃是貼近某特定地點或人物所得到,並非透過郵件 或電話而獲得資料,蒐集重點在某些嵌在其脈絡裡有焦點、有界線的特定個 案,研究者想要理解潛在的、隱密的或曖昧的議題時,質性資料是能更充分全 面捕捉議題的全貌。

而本研究選定質性研究的主要原因在於期待透過受訪者主觀性描述性的 經驗,綜合分析整理文本讓主題更加細緻的顯見,而在研究內容上,若能加入 有差異和豐富的主觀經驗進入,並回到整體脈絡中去探討,將具有更完整的陳 述。筆者參考 Weiss(1994)及 Rubin(1995)提出採用質性訪談的理由,認為 本研究採用質性的原因為「質性訪談」能發展詳細的描述,對於細微差異的部 分可能深入細膩的了解,且能整合多重觀點,強調受訪者給研究提問賦予的意 義,而非研究者主觀單一對事物的了解、描繪和形容,詮釋的角度更為全面。

本研究旨在探究服務青少年的社會工作者面對個案死亡後個人面對死亡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態度與其在工作上的適應、因應方式,所以必須從受訪者的經驗出發,以受訪 者的經驗、立場和觀點,來了解目前社會工作體制下個人及制度層面的需求。

又由於目前在社會工作專業中討論死亡的相關研究多為醫務社工、老人社工等 醫院、長照場域,少有針對青少年工作者面對青少年個案死亡的研究,所以筆 者認為本研究在性質上係屬探索性研究,故採取質性研究的方式進行本研究,

藉由實務性經驗的陳述引起深切的共鳴。

貳、 研究步驟與程序

本研究依照行程問題意識、蒐集整理相關文獻、擬定訪談大綱進行試訪 及修改、徵求受訪者、謄寫逐字稿並分析訪談資料、撰寫研究結論等研究步驟 順序進行。

研究者針對研究目的及蒐集的文獻內容,擬完初步訪談大綱,與指導教授 討論後,於 2019 年 12 月進行試訪,試訪的回饋協助研究者確立正式訪談大綱 內容,訪綱調整前後的內容請參照下表 3-1。確認完正式訪談大綱後,2020 年 1 月開始進行尋找合適受訪者及進入深入訪談工作,待資料飽和後即停止資料蒐 集。而謄寫逐字稿的部分,訪談完立即繕打逐字稿,隨後寄給受訪者確認內容 無誤後,研究者開始分析,進行時間為 2020 年 2 至 5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 研究工具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工具可分為四項:研究者本身、訪談大綱、訪談同意 書、使用工具,詳述如下。

一、 研究者本身就是蒐集資料與分析資料的工具,研究者聽到、看到、感受 到、經驗到的資料,將做為之後質性分析所用。研究者在前置理解的懸空是重要 的,當身處於訪談脈絡中,要盡量保持「無知」的狀態,對於有好奇之處多問受 訪者意見、多聽受訪者如何詮釋問題,若受訪者對題目未能掌握,研究者要再向 受訪者釐清問題後進一步詢問。另外,因為研究議題容易觸及受訪者內在深沉的 感受,訪談中要適當留空白給受訪者整理情緒,若過程中受訪者陷於情緒中,研 究者會評估是否終止此次訪談,是否重點放在受訪者當下的需求,研究者會敏銳 關注受訪者感受和非語言的肢體行為。

二、 訪談大綱(詳見附錄一)採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探問及開放式問題(open–ended questions)。

三、 訪談同意書之目的在於保障受訪者權益和遵守研究相關倫理,訪談前透 過同意書說明參與研究過程之權益(詳見附錄二)。

四、 使用工具有錄音筆、筆記本、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