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幾乎都沒有在職場或工作中獲得足夠的支持。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壹、 青少年社會工作職場資源的建議

從受訪者的經驗發現,多僅有機構督導的資源,而若督導對生死議題沒有過 相關經驗,或是督導忙於處理緊急的行政項目,那就無法提供社工面對個案死亡 時的迫切需求與支持,無法及時供給社工第一時間的情感支持。而因為死亡議題 在青少年領域沒有被普及討論,所以在有限的在職訓練的資源中,亦容易因為其 他議題在青少年領域工作之中較為重要而被排除在選項之外,如如何與非自願案 主工作、家庭工作與輔導技巧的議題。除了在職訓練,社工進入職場前的教育訓 練是另一個可以提供死亡議題訓練的管道,許芳瑜(2002)指出充足的教育訓練 可讓社工有較佳的工作能力與能量。

故筆者認為「充足的教育訓練」代表需要各方涉略,不僅是在青少年領域中 常見的物質使用或司法議題,也須包含死亡議題,這樣能讓社工對個案死亡有事 先的心理準備,筆者認為或許社工需要發展出一套屬於青少年職場的教育訓練內 容,讓青少年社工可以更快速的在社工進入職場前獲得初步全面性有關青少年工 作議題的資料,也有機會針對疑惑或疑問於職前訓練進行討論,同時督導也有機 會在職前訓練了解每個新的工作者的狀態,這份了解能協助督導日後協助和引導 社工面對工作上的議題。或許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死亡議題訓練可以參考醫務社會 工作的作法,彭康哲(2014)指出醫務社工因應死亡的策略,除了自我調適之外,

在職場上同儕督導的支持和完善的在職訓練更是重要的力量。參與死亡相關的在 職訓練為工作者自我提升的方式之一,藉由吸收新知來增加工作者對死亡的認識 和了解面對個案死亡後的可能會有情緒和反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青少年社會工作包含死亡議題訓練及建立相關個案死亡的支持體系是刻不 容緩的,很多受訪者都有提到,希望當時他們能有多一點支持,多一點資源,受 訪者認為若能發展友善的員工協助方案或是成立員工協助小組,那將會有效的幫 助第一線服務的社工們,員工協助方案或員工協助小組讓工作者可以和參與方案 或是協助小組的人員談論個案死亡對自己的影響及在工作上遇到的瓶頸,讓社工 有更多後援,而不是將所有支持與協助的責任放在督導身上。

貳、 社會工作專業養成教育的建議

在專業的養成過程中,我們常常聽到「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會先從 基礎的學理技術和認識自我、覺察自己開始,然後慢慢學習社會工作不同領域的 專業,但這一路學習專業的過程,卻沒有引領學生思考關於生命終點的意義,以 至於在進入工作職場之後,很直接赤裸的去面對個案死亡的事件。而本研究多數 受訪者認同在專業養成時期加入死亡議題的內容,他們認為雖然在當學生的時期,

因為年紀輕,或因為沒有太多死亡經驗,可能對死亡的理解和體會仍很皮毛,但 是若曾在學校社工教育時認識與討論死亡議題,至少能夠讓自己在遇到個案死亡 時,能夠回溯自己的學習,或許因此自己比較有概念或方向怎麼面對個案死亡,

比較不會不知所措,或不會赤裸的攤在那裏,覺得自己無助似乎只能回應,不知 如何掌控個案死亡對自己的影響。

參、 未來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初步探討了青少年社工面對青少年個案死亡的心路歷程,而因為死亡 的議題在青少年領域很少被提及,加上社工養成教育沒有訓練社工「談死亡」,

所以訪談過程發現對死亡的討論需要從事件及其牽引的情緒開始,兩次的訪談不 一定能談到對死亡的普遍態度;死亡本身就是個不容易討論的議題,當要系統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整理死亡態度,或許需要的是更深入的專注於一到兩位受訪者,整理他們人生中 的死亡經驗。因此,筆者覺得本研究尚無法全面的回應到青少年領域社工的對個 案死亡的態度,故建議未來可以朝了解青少年領域社工的死亡態度進行研究。

另外,由於死亡議題的討論涉及較私人隱私的討論,因此,研究者與被研究 者關係、訪談場所等都需要審慎,筆者這次是讓受訪者自行選擇訪談場所,但筆 者在此次經驗後覺的也能提供自己的意見給受訪者參考,因為研究者與被研究者 有時考慮到的因素不同,可以兩相討論,一起決定合適且受訪者可以放鬆自在的 訪談場所。

最後,因為本研究未訪談少年服務中心的社工,所以若未來對此領域有興趣 的研究者,建議可以進一步了解少年服務中心社工所面臨的個案死亡議題,促進 更全面的認識死亡議題在各個青少年領域的狀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