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研究者在本研究中的省思與成長

行動研究中的省思是為整體性的歷程。陳惠邦(1998)引述 Elliott 根據「自 我」在反省中不同的立場而提出三種反省思考性質:個人的反省、質疑的反省及 批判的反省,依此三種省思角度,檢視研究者在本研究中課程設計與教學的省思 歷程。

一、 對於課程質疑的反思

研究者為何要這樣做?一個實踐行為的理由。

過去教師依教科書進行教學活動,但易與生活脫節。研究者從社會議題著手 為教材增添不足之處、以活動引發學生感動,激發學童高層次思考。

(一) 環境教育議題的教學知能

環境教育是以融入課程的方式進行,由於教師們對於環境教育議題的認知,

僅止於口號式的宣導,因此所能融入的內容與深度有限。在尚未進行水資源課程 前,透過課程規劃的需要,了解石門水庫過去及目前所遭遇的困難,並且透過與 當地居民的對話,深入探訪環境變遷造成的危機,為課堂中「石門水庫」的故事,

營造畫龍點睛的效果,讓學生與石門水庫產生連結性的情感。

教師的事前功課果真不能省,藉著要教導學生的目的,讓自己嘗試學習不熟 悉的領域,從網路資源到與教學團隊夥伴對話,讓環境教育的議題變成班級經營 的一部份,由全班影響校內其他班級,知能不再被侷限,而成為必備的常識。

(二) 體驗活動帶出問題解決策略~學生轉被動為主動

綜合活動課程中,帶領學生經由體驗活動,思考從體驗活動中的感受,加以 連結生活經驗,期待改變生活行為。可見體驗活動帶的好,省思就能結合的更貼 切。

在體驗活動中,打掃洗手台的S04 反應:「大家真的很節省水,我可以作證。

因為大家都拿很少的水去洗手,不論是洗抹布、洗拖把還是漱口,都因為省水,

所以洗好之後,水都擠去盆栽了,我的洗手台好髒,超難刷。還要用我們這組的 水來刷,好討厭!(訪S04-990506)」S02 也反應:「一限水,洗手台好噁,大 家都為了省自己的水,所以刷完牙都不沖水。(訪S02-990506)」為了這個問題,

於是和全班小朋友緊急討論:他們都是怎麼打掃的?打掃廁所的S02 和S27 馬 上分享:「我們都是拿水杯的水淋在拖把上啊!」

圖 4-27 S02 以水壺裝水洗拖把 圖 4-28 S04 以水杯刷洗手台

原來如此,看來學生逼急了,也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嘛!問:「限水的時候,

覺得有哪些不方便嗎?和我們原本的生活比較,有什麼改變嗎?那該怎麼辦 呢?」深刻的體驗,學生們彼此間的對話與討論,澄清在他們心中對珍惜水資源 的作法。這讓研究者很感動,不到一天的體驗活動,竟然引發學生熱烈討論,原 本什麼都沒意見的學生們,開始有意見囉(省T01-990513)!

(三) 關於「2070」這封信~加強批判思考訓練

整個課程設計強調以體驗、省思與實踐為核心,談的內容盡是以學生生活經 驗為主,圖的目的無疑是使學生不需透過想像,以自己曾經做過的事,與知識面 連結。

「來自2070 的一封信」這封信很特別,聳動的標題,投影片的背景口白,

聲音低沉的讓人把心都糾結在一起,「如果我再不節約用水,那麼這個地球將會 遭殃。」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封信時的感受,如此強烈、深刻。

將這樣的一封虛擬信帶入課程,風險頗大。憂心學生是否能感同身受、擔憂 是否因為這樣的信,引發學生以知識層面進行質疑、又或者他們深深相信 2070 真的會如此…雖然有著這麼多的憂慮,但是帶給研究者的震撼,讓我更加確信要 將這封信帶給學生,並且將研究者本身的憂心,轉變成提問的問題。

沒想到看完這封信後所產生的漣漪很大,一份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對後代子 孫的責任,竟然從高年級的口中吐露心意,令我大感不可思議。S06 回應在日 記上的心情,寫到:「我一定要好好的節約用水,這真是太可怕了!我不要我以 後的小孩因為沒有水可以用,而剃光頭髮啦!太慘了!(訪S06-990507)」可見,

適時的運用影音教材,搭配老師正確的引導,是能夠帶領學生深度思考的(省T 01-990507)。

二、 個人的反思

反應著研究者為何會這麼做的原因,而這個原因造就何種結果。

基於為使學生能得到完整的學習活動,搭配社會議題的融入,可獲得教學資 源較容易且豐富之緣由,設計適合五年級學童的綜合活動課程。然而實際進行教 學活動時,卻也得適時調整原先課程設計,以符合當時教學情境。

(一) 無法前往石門水庫的困境~取消校外教學

在設計課程之初,希望能實際帶學生前往石門水庫踏查,讓三分之二未曾去 過石門水庫的學生,能藉著自己的感官去認識書本上的知識。然而這樣的美意,

在都會區家長忙於公務,而無法協同前往指導之下,臨時做了課程修正。為了讓 學生也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課程中進入石門水庫管理局網站,可以直擊水庫洩 洪的壯觀畫面,看到水庫四季不同的變化,讓學生自己從網站搜尋相關報導,取 代原定的採訪方式(省T01-990408)。雖然網站的介紹不如採訪有趣,但是對於 知識的吸收,透過教師引導,仍然能夠達成讓學生了解自己與社區環境的關係的 目標。

(二) 教學活動中的插曲~增加課程時數

課程規劃整個教學活動12 節課便能完成,不料卻產生意外插曲。學生們在 製作「創意省水裝置設計」時,讓研究者見識到學生對有興趣的事物,是不計較 時間,盡力做好的。為了不讓課程受到影響,因此研究者利用二節彈性課的時間,

讓這群「樂在其中」的學生們,完成製作與發表(省T01-990510)。

平時活潑但欠缺耐心的S23,看完同學們的報告,交出的第一張設計海報 後,便問:「可以重做一張嗎?」研究者:「為什麼呢?」S23:「因為我覺得我 第一張設計的不夠好,想再試試看。(訪S23-990506)」於是同意他再做一張,

再一次的發表。沒想到發表結束後,經過同學的發問,又激發他想要改進第二張 的部分細節,因此又來問研究者:「我可以再做一張嗎?我覺得再做一張新的,

一定會更好,這次我自己買紙來做,再給我一次機會!(訪S23-990508)」見他

這麼積極,我勉強再次的同意,卻沒想到引發其他小朋友也想要再做一張,看到 全班如此熱情,只好同意大家。雖然課程已經結束,沒想到創意設計活動卻持續 不斷的發燒中。就連平時作業都缺交的S11,竟然也做了兩張海報,他說:「設 計這個好好玩!所以就想要一直改,一直設計,感覺在發明(訪S11-990510)」。

研究者覺得疑惑,於是訪問S11 的媽媽:「他拿了海報就自己在畫,也不知道在 畫什麼,那天畫的很晚呢?」不過,媽媽也很驚訝他竟然自願畫了兩張呢。可見,

創意活動是會激發學生興趣與潛力的呢(省T01-990510)!

三、 批判的反思

真的是我想的這樣嗎?檢視「理所當然」的想法。

本研究實施後,研究者檢視自己對於課程設計初始想法,將學童表現與教學 目標對應,思考兩者間的差異。

(一)

以為創意省水設計,一定會是天馬行空~學生的產品很實用

創意省水裝置,是整個課程中,研究者最為期待的部份—因為可以見到學生 不一樣有趣的表現。設計這堂課時,早已想過若是由研究者進行設計,必定是天 馬行空亂想,結合我本來舊有的知識與以改變。帶著這樣的期待與想法,看到學 生的作品,不免有些失望。一半的學生所呈現的作品,有些市面上已經販售,例 如省水水龍頭、兩段式沖水馬桶等,只是從中做小小改變而已。

內心衝突,在與研究參與人員的對話中找到了出口。創意,從舊元素中找到 新題材,並不是只有全新的組合才是創意呀(省T02-990510)!

(二)

引導思考技巧的加強~更能掌握高年級學童的認知能力

三山實驗的設計,目的希望能透過實驗活動,讓學生發現看待事物是有多元 面向的,進而進行生活中的問題討論。

設計的問題討論,都是與學生習習相關的,然而卻不如預期般的熱烈討論。

原本就因為怕害羞的學生因為受到較有主見的學生影響,而不想發言,因此事先

共分成三大組進行,雖然有帶動一些學生提出意見與想法,但是仍然未能感受全 班一起討論的熱切度,活動結束後,學生們並未繼續延伸話題,頗讓研究者感到 挫折。

下課後,訪問學生希望能找到原因,S25 是個能在紙上表達情感,但是平時 很少發言的學生。S25:「我很怕我講的不對,所以不知道該怎麼講!(S 25-990423)」S01:「大家的反應都好快,我怕被大家罵我很慢。(S01-990423)」

原來學生顧慮的這麼多,如果是上台報告,你一言我一語,可以事先想好台詞,

速度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即席的討論,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倒是讓本來就內向 再加上沒有發言自信的學生們,倍感壓力(省T01-9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