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實施綜合活動「保護自我與環境」創新課程對國小高年 級學生的學習表現。研究者為彌補教科書的不足,依據文獻探討及自編水資源態 度量表,了解學生起點行為,作為設計本研究創新課程規劃的基礎。實施的前後 測結果,歸納出結論,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期盼可供未來從事相關 研究或教學的參考。全章共分二節,第一節為結論,第二節為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 教科書的缺點

教師分析○○版綜合活動教科書,發現缺少第四主題軸、課程安排欠周延、

課程題材欠缺公共議題,以及內容缺少創意策略,為此設計創新課程。

二、 「一體兩面的水」創新課程教材

本研究主題課程特色以情意層面為主,將綜合活動精神「體驗、省思、實踐」

作為課程軸心。在活動安排上,設計創意省水裝置,進行省水裝置發表,激發學 生創意及學習興趣,從課堂互動中思考水資源的應用。使學生在愛惜水資源的態 度上,因為了解而改變,落實省水行動。

三、 「一體兩面的水」創新課程學生學習成效

(一)

提升珍惜水資源的態度

研究者自編水資源態度量表,內容包含認知、態度與行為層面的題目,藉以

了解學生在水資源的態度表現。研究者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一體兩面的 水」創新課程前後測的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學生經過「一體兩面的水」

創意課程之後,因為了解水資源的可貴後,對於珍惜水資源的態度明顯優於前測 分數,達到顯著差異。

(二)

提升學生創造力傾向

本研究採威廉斯創造力測驗(F E Williams‧ ‧ 編制,林幸台、王木榮等修訂,

1994)當中的「創造力傾向量表」作為了解學生創造力表現的依據。研究發現學 生經過「一體兩面的水」創新課程前後測的總量表分數上具有顯著性差異,表示 學生參與創新課程之實施後,對於本身整體的創造力有明顯提升之效果。不過在

「冒險性」、「好奇性」、「想像性」及「挑戰性」方面,只有「好奇心」達到顯 著差異,可見即使學習過的知識,透過創意課程的實施,教學策略的改變,仍然 能誘發學童學習好奇心。

(三)

對教學過程感到滿意

學生經過創新課程實施後,對於課程與教學部份進行「課程滿意度調查表」, 課程規劃、活動設計、評量方法、師生互動及同儕關係等四個項度平均達 4.16 以上,表示實驗組學生對於創新課程實施成果感到滿意。

(四)

提升學生作品的創造力

創造力可從流暢度、敏覺力、獨創性、變通力、精進力來評估。從學生在課 程中,圖畫書創作、創意省水裝置、心智圖、六頂思考帽、問題討論等作品呈現,

學生能將課程內容以與他人不同的方式呈現,展現流暢度及獨特性。利用六頂思 考帽想解決方案時,憑藉著網路資料,以不同觀點進行發表,提升學生的變通力。

四、 教學歷程對研究者的影響

從課程質疑、個人以及批判三方面來反省。活動安排強調讓學生從體驗中

獲得感受,透過省思活動的引導,考驗研究者引導省思的技巧,卻受到學生課後 大大的回饋,加強學生批判思考的訓練。環境教育的議題在教學中是融入課程的 方式進行,卻由於教師們對於該議題不熟悉,融入的內容與深度有限,能夠適時 運用網路資源及教師社群進行討論,將更有利於教學。而創意省水裝置的設計,

不只是天馬行空的創意,研究者應接受學生務實的設計與性格。研究者引導省思 的技巧有待加強,一個好問題,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問題問得恰到好處,才能事 半功倍。

第二節 建議

環境教育範圍廣大,所提及的議題也很多,國小高年級正是艾力克森(Eric H.

Erickson,1963)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的階段、自我統整(認同)與角色混淆的過 度階段,教師能夠深入引導,將使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的年齡。本研究所呈現的 僅是為期十二節課的教學經驗與成果,期待自本研究教學歷程所得之經驗,可供 未來綜合活動教師或相關研究者,在從事綜合活動、環境教育教學或相關研究之 參考。

一、 對教育現場老師的建議

(一)

培養檢視教科書的能力

教科書所安排的課程,老師們可以視自己教學情況做小幅度修正,以符合學 生需求。對於能力指標的解讀,不容易但正是專業教師能力的展現。技巧可從拿 到教科書開始,檢視教師手冊授課年段所需達成的能力,則可輕易發現主題對應 的能力指標是否完整,而後再行增添課程。

(二)

學習設計綜合活動課程的技巧

環境教育尚有許多議題雖然早已被提倡,卻未見到學生真正落實。可見,以 綜合活動為課程主軸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透過活動體驗,深度省思,在日常生 活實踐,課堂上的知識才會是帶著走的能力。

體驗活動的技巧,教師事先要思考:課程設定的教學目標為何?活動要緊扣 目標。如此體驗活動不但好玩,還能讓學生從活動中有感受。有所感受後,引導 省思的技巧格外重要。可以利用一些道具進行省思,例如:討論活動中的感受、

為什麼這麼做、發現什麼事、如何應用在生活中等等面向來進行省思。一旦讓學 生感受深刻,學生越能付出行動力。

(三)

將公共議題融入教材中

從文獻中發現,環境教育課程目前融入的課程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社會 領域為多,強調以對環境認知為重心,即便在情意方面有所期待,卻未見學生實 質行動上的改變。經過本研究實施結果,發現環境教育融入綜合活動課程,學生 成效佳。重點在於體驗活動的設計要能適宜,配合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 從活動中感同身受當時的情境與滋味,教師事後的引導將令學生更加深刻。

(四)

運用創意教學策略提高學習成效

這次運用一些創新教學策略,學生們感到很新鮮,也因為這些方法套用在課 程中,讓學生們知道如何表達與回饋,有效提升學童的學習成效。但若未來教師 們要運用這些創新教學策略時,應注意須特別說明的教學策略,例如:六頂思考 帽。對學生而言,這是新的思考模式,他們很容易了解六頂帽子,然而要他們在 短時間內,戴上帽子發揮意見,並不是很容易。由於研究對象使用這個策略多次,

故能在一節課內完成。

二、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本研究著重水資源的相關議題,對於水土保持、土石流等其他環境問 題,尚未研發創新課程。本研究提供給未來有心發展環境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創新

課程的研究者,另一種思考觀點—環境教育不僅是認知情意的學習,更是行動力 的展現,所以未來後續研究要能將認知、情意與行動做更好的結合。

(二) 持續分析各學習教材內容,針對不足之處,加以修正研發,以提升教師 的專業能力。教材的創新,出於教師的用心。教師可以改變「單打獨鬥」的習慣,

結合教師社群以及同學年教師的力量,設計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

參考文獻

方嘉薇(2008)。國小綜合活動創意教學研究:以 2005-2007 全國創意教學獎得 獎方案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立行、饒見維(1996)。教育專業化與教育實習的實施,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 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83-209)。臺北:師大書苑。

石舒淇(2009)。彰化縣國小六年級學童水資源知識、節水態度、節水行為之研 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專班。

吳永瑞(2002)。國民小學實施環境教育主題統整教學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

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

吳靜吉(1976)。分歧式和連鎖式的聯想訓練對創造思考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 學報,33,45-71。

何福田、羅瑞玉(1996)。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

教育專業(頁1-30)。臺北:師大書苑。

李心瑩譯(2000)。再建多元智慧-21 世紀的發展前景與實際運用。台北:遠流。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的教學評量。臺灣教育,604,40-51 李宏文(2006)。國小四年級環境教育課程模組發展與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水資源

教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

呂家欣(2008)。石門水庫集水區水資源議題環境教育-以國小三年級進行環境-科學-技術-社會(E-STS)教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 究所。

巫淑梅(2003)。國小水資源保育教學活動之實施及其成效評鑑研究。碩士論文,

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林碧芳(2003)。中小學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與創意教學行為的結構方程模 式之檢驗。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

林明瑞(1995)。小水滴的旅行- 水的循環:節水、愛水、保護水資源。國立台 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

林蓉敏(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教學策略研究。北縣教育,49,54-57 林鈺晟(2007)。以永續校園生態景觀池發展環境教育課程之探討─以台北縣深

坑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林碧芳(2003)。中小學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與創意教學行為的結構方程模 式之檢驗。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

林婉玲(2007)。 『國小六年級環境教育課程融入社會與自然領域教學模組研究---以都會國小利用「校園環境變遷」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 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

林美枝(2009)。國小五年級生態繪本創作教學設計探討-以台中縣高美溼地為 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

林坤蓉(2001)。水資源教育價值澄清教學效果之研究~以水資源保護區內某國中 一年級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周雅惠(2007)。利用校園進行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上安國小為例。碩士論 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周水珍(2004)。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實踐困境與改進策略之研究。花蓮師 院學報,19,61-84

范郁如(2005)。國中綜合活動實施創意教學方案對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碩

范郁如(2005)。國中綜合活動實施創意教學方案對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