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保護自我與環境」創新課程設計與實施~以水資源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保護自我與環境」創新課程設計與實施~以水資源為例"

Copied!
1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何榮桂. 博士. 張景媛. 博士. 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保護自我與環境」 創新課程設計與實施~以水資源為例. 研 究 生: 范郁敏. 撰. 中華民國一百年一月十三日.

(2) ii.

(3) 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保護自我與環境」創新課程設計與實施~以水資源為例. 誌. 謝. 這是我所寫論文的最後一頁。 這最後一頁,卻醞釀最久。 看著論文,感受著作集大成的感動—就像小時候看無敵鐵金剛合體,集結各 種功能於一身。 一年生論文的日子,謝謝景媛老師不辭辛勞,一步步地帶領我了解「論文是 怎麼一回事」 ,扮演著嚴母的角色;謝謝何老師總是微笑地給予強化「你寫得很好, 加油!」 ,扮演著慈父的角色。而淑美老師則陳述論文不足的事實,適時給予鼓勵。 上天的安排是如此的巧妙,因為三位教授的堅持與用心,感受老師以身教在指導 學生,體會老師愛護學生的真心, 謝謝家人的包容與愛護,讓我無後顧之憂,勇往直前;遇到論文瓶頸時,便 提供最佳收容所,聽我發牢騷。家人隨時都在身邊愛著我的,幸福,原來它還在。 感謝智惠、瑞焜、威式、恰克、淑珍,多虧你們給予論文實質上的協助,使 得論文內容更完整。謝謝好朋友淑珍、雅琳、佳芬,時時給予關心,謝謝同德童 軍團夥伴的支持,謝謝桃園縣綜合活動輔導團夥伴的支援,有你們真好!謝謝教 育部電算中心江秘書,總在第一時間安排我與何老師的見面。謝謝CD97 的好同 學,謝謝昭儀老師愛我們像家人一樣,一起上課、出遊的日子,令人難忘。謝謝 何氏家族姊妹及景媛幫,一起為論文煩惱,一起和老師咪論文,苦盡甘來的滋味, 格外深刻。 謝謝心理出版社同意使用創造力傾向量表,使得論文得以獲得解釋。 在這無數個挑燈夜戰的日子,工作、論文填滿生活的全部,是一場體力與意 志力的接力賽,要感謝的人很多,最後謹以此論文獻給我的媽媽及所有至親好友。 我,終於完成論文。要回到大家的身邊了,希望這一切不會太晚!. 范 郁 敏 謹識 二0一一年一月於師大. iii.

(4) iv.

(5) 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保護自我與環境」創新課程設計與實施~以水資源為例.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於將環境教育水資源的議題,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採以行 動研究的方法,透過「一體兩面的水」主題創新課程,來探討此創新課程對國小 高年級學童水資源情意態度改變及創造力之影響。研究對象為桃園市同德國小五 年級 34 位學生(男 17 人,女 17 人)。藉由文件分析、觀察、學生作品、訪談等方 式,收集學生課堂相關資料,進行資料分析、描述,針對研究現場進行資料的詮 釋。並輔以「水資源態度量表」 、 「創造力傾向量表」 、 「課程滿意度」等作為量化評 量工具。於課程結束後,進行後測,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 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科書的缺點 教師分析○○版綜合活動教科書,發現缺少第四主題軸、課程安排欠周延、 課程題材欠缺公共議題,以及內容缺少創意策略,為此設計創新課程。 二、「一體兩面的水」創新課程教材 本研究主題課程特色以情意層面為主,將綜合活動精神「體驗、省思、實踐」 作為課程軸心。內容以體驗活動、認知學習、媒體試讀、思辨分析,以及進行創 意設計,使學生在愛惜水資源的態度上,因為了解而改變,落實省水行動。 三、「一體兩面的水」創新課程學生學習成效 (一)學習成效分析:在「水資源態度量表」的表現上,經過實驗教學後,實 驗組與對照組存在著顯著差異。 「一體兩面的水」創新課程實施,對於 學童在水資源的態度上,有所幫助。 (二)學生創造力表現:學生經過「一體兩面的水」創新課程實施後,在「好 奇心」及整體創造力傾向的表現上達顯著差異。 (三)課程滿意度:在「課程規劃」、「活動設計」、「評量方法」、「師生互動 及同儕關係」四個項度平均數有 4.16 以上,可見創新課程對學生的學 習是有正面影響的。 四、研究者的省思與成長 本研究使得學生樂於學習,勇於解決課堂問題,並實踐在家庭及校園中。 水資源創新課程,不同於傳統環境教育課程,將情意課程作為課程核心。建 議未來研究者可朝環境教育相關議題發展課程,影響學生態度及改變學生行為。 關鍵詞:水資源、創新課程、保護自我與環境. v.

(6) vi.

(7) Innovated Curricula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bout “Protecting Myself and The Environment” 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for 5th Graders -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n the 5th graders within the domains of affection and creativity. An innovated curriculum about two sides of the water incorporated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of water resources into the integrative activities. The subjects were 34 fifth graders including 17 boys and 17 girls in Tong De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An action research and a qualitative research were done in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related data from document analysis, students’ work,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in class and did the analysis,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 The Attitude to Water Resources Scale", “The Creativity Aptitude Scale", and “The Curriculum Satisfaction Scale" are applied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s after class. All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in one way ANCOVA. The findings were listed as follows: 1. The disadvantage of textbooks were found by researcher. After checking the current ○○ Edition textbooks of the Integrated Activities, the researcher found that the textbooks were lack of the fourth theme, distributive curricular arrangement, public issues and innovation strategies in the books, so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this innovated curriculum. 2. The curriculum, Two Sides of The Water, is an innovation. The feature of this innovated curriculum was to focus on the affective domain. The spirit of Integrated Activities Curriculum-- experience, ref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activities. The experience of life, the cognition learning, media reading, analysis of learning discrimination and progressing creativity design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Students understood more about 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so they changed their attitudes and went to save water. 3. The learning efficiencies of the innovation curriculum-- Two Sides Of The Water, are listed as below: (1) Analysis of learning efficiency: After teaching experimen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vii.

(8) “The attitude to water resources Scale.” It mean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ed curriculum was meaningful to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2)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creativity: After learning, students significantly turned to be more curios and creativ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n “The Creativity Aptitude Scale” . (3) Satisfac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average scores in the sections of curriculum planning, activity designing, assessment methods as well as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eacher/students and among students were all above 4.16, which meant the innovated curriculum was positive to students’ leaning. 4. Reflection and growth of the researcher: Through the curriculum plans enabled students to enjoy learning, students have better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n the real world. The innovated curriculum about water resource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because the affective domain is the core center of the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above findings, it is suggested that more innovated curricula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be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be influenced and change their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 innovated curriculum 、 Protecting Myself and The Environment. viii.

(9) 目錄 誌謝 …………………………………………………………………………………. iii. 中文摘要 ……………………………………………………………………………… v 英文摘要. …………………………………………………………………………… vii. ………………………………………………………………………………… ix. 目錄 表目次. ……………………………………………………………………………… xi. 圖目次 ……………………………………………………………………………… ix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理念與內涵 ......................................................... 7 第二節 環境教育的目的與內涵 ....................................................................... 18 第三節 創意教學與教師專業的相關研究 ....................................................... 27 第三章 方法與步驟 ................................................................................................... 4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41 第二節 研究場域和參與人員 ...........................................................................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5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5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57 第一節 綜合活動教科書的內涵分析與討論 ................................................... 57 第二節 「一體兩面的水」創新課程教材分析與討論 ................................... 61 第三節 「一體兩面的水」創意課程學生學習成效分析與討論 ................... 82 第四節 研究者在本研究中的省思與成長 ..................................................... 108. ix.

(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5 參考文獻 ................................................................................................................... 121 附錄一:「ㄧ體兩面的水」創新課程設計詳案 ............................................. 128 附錄二:水資源態度量表(預試問卷) ....................................................... 136 附錄三:水資源態度量表(正式問卷) ....................................................... 137 附錄四:水資源態度量表因素分析 ............................................................... 138 附錄五:課程滿意度調查表 ........................................................................... 139 附錄六:心理出版社創造力傾向量表同意書 ............................................... 140. x.

(11) 表目次 表 2-1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 14 表 2-2 保護自我與環境與水資源之相關能力指標................................................ 25 表 3-1 「一體兩面的水」創新主題課程設計與能力指標.................................... 46 表 3-2 創造性傾向量表............................................................................................ 47 表 3-3 「一體兩面的水」課程滿意度問卷題號及對應向度................................ 49 表 3-4 研究工具及研究問題對照表........................................................................ 53 表 3-5 資料編碼........................................................................................................ 54 表 4-1 ○○版五年級綜合活動課程內容................................................................ 58 表 4-2 「一體兩面的水」創新主題課程創新教學策略........................................ 63 表 4-3 水資源態度量表之平均數、標準差及調整後平均數................................ 83 表 4-4 兩組學生之「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83 表 4-5 創造力傾向量表相依樣本 t 檢定結果......................................................... 84 表 4-6 課程滿意度調查表........................................................................................ 85. xi.

(12) xii.

(13) 圖目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42. 圖 3-2. 教室情境設置.............................................................................................. 43. 圖 3-3. 課程架構圖.................................................................................................. 45. 圖 4-1. 裁判宣佈討論開始...................................................................................... 68. 圖 4-2. 雙方小朋友激烈討論中.............................................................................. 68. 圖 4-3. 從網路上搜尋資料...................................................................................... 71. 圖 4-4. 繪製心智圖.................................................................................................. 71. 圖 4-5. 腦力大激盪.................................................................................................. 72. 圖 4-6. 上台分享成果.............................................................................................. 72. 圖 4-7. 上台報告成果.............................................................................................. 72. 圖 4-8. 分組製作六頂思考帽海報.......................................................................... 72. 圖 4-9. 限水體驗...................................................................................................... 75. 圖 4-10. 提水體驗.................................................................................................... 75. 圖 4-11. S07 發表創意省水裝置—蓮蓬頭(作S07-990506) ........................... 76. 圖 4-12. G05 向低年級宣傳................................................................................... 77. 圖 4-13. G03 向中年級宣傳................................................................................... 77. 圖 4-14. G06 向高年級宣傳................................................................................... 78. 圖 4-15. 學生圖畫書作品 01(作 G05-990415).................................................. 89. 圖 4-16. G5 製作的心智圖(作G05-990422)..................................................... 93. 圖 4-17. G02 以心智圖及投影片向大家說明(作G02-990422) ..................... 94. 圖 4-18. G3 白帽的思考觀點(作G03-990429) ............................................... 97. 圖 4-19. G4 以藍帽觀點進行分析(作G04-990429)......................................... 97. 圖 4-20. S04 省水設計—加壓式氣泡水龍頭(作S04-990506) ..................... 99. xiii.

(14) 圖 4-21. S14 創意省水裝置—自動省水水龍頭(作S14-990506) ............... 100. 圖 4-22. 學生觀察 S34 省水設計實品.................................................................. 101. 圖 4-23. S34 創意省水設計海報......................................................................... 101. 圖 4-24. G02 宣導省水妙招................................................................................. 103. 圖 4-25. G05 宣導省水妙招................................................................................. 103. 圖 4-26. 課程發展圖示.......................................................................................... 105. 圖 4-27. S02 以水壺裝水洗拖把......................................................................... 110. 圖 4-28. S04 以水杯刷洗手台............................................................................. 110. xiv.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在探討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保護自我與環境」創新課程設計與實施 之情形。本章共分成二節,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綜合活動課程給予教師無限創意的課程設計空間。本研究將環境教育議題融 入綜合活動,以綜合活動「體驗省思與實踐」的精神來改變學生對環境的態度, 從而將環境教育的理念落實在生活。本節旨在敘說研究動機,說明如下。. 一、省思教師專業與教科書間的關係 何縕琪(1999)曾提及: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是「教師在參與專業成長活動 中,經由與學校教師共同規劃統整課程中,在教學知識、教學信念、社群關係上 不斷進行自我反省,以有效執行教學工作、提高教學品質之動態而持續的成長歷 程。」而在現今九年一貫課程中,檢視教科書是否適合學生需求,更是項專業的 表現。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教育部推行九年一貫課程中,七大學習領域之一。內涵 旨在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的心智及行為 運作活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升其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 與、保護自我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教育部,2008)。本研究所指為五年級綜 合活動學習領域下學期的內涵,包括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 與環境等主題軸。2010 年○○版第十冊的綜合活動課本中,共有三大主題:「不 ㄧ樣的兒童節」,「班級寶貝」,「讓愛綻放」。內容以透過探索兒童節的意義, 進而凝聚對班上的感情,發展對不同族群的關懷。 1.

(16) 研究者發現教材內容以主題軸「自我發展」及「社會參與」為中心,學生探 索兒童節意義,瞭解兒童權利宣言,卻沒有讓學生了解「權利」與「義務」是一 體兩面的。在審視課本教材內容後,研究者認為了解權利的同時,也應該讓學生 學習負責任盡義務的態度,關懷社會。回顧 2009 年的台灣,八八水災的重創; 石門水庫瘀積的危機;曾文水庫被漂流木所擾;各家水庫也受乾旱困擾,馬總統 甚至提出:全民節水運動。「水資源」的危機與重要性瞬間浮出台面。 從分析教科書內容的不足與社會上呈現的各種現象後,研究者認為教師的任 務不僅是將教科書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教師應該還要能依據學生的需要及社會現 象,補充教科書不足之處,讓教學內容和社會現象密切結合。因此,研究者在課 程中增加學生責任與義務的內涵,並且加入目前社會上所關心的「水議題」,讓 綜合活動四大主題軸的課程內容能更完整,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一。. 二、探究氣候極化造成的環境問題 「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導致704人死亡、22人失蹤,造成無數人失去家 園,六百多所學校傳出災情,部分學校可能無法如期開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警告,人口成長、污染和氣候變化奪走大量人 類最寶貴的自然資源,導致這個世界將在今後數十年面臨水資源危機。主持這項 調查研究的教科文組織的祕書長松浦晃一郎說:「我們人類面臨的所有社會和自 然危機當中,水資源危機最攸關著我們的生存,以及地球的生存。」 (http://www.epochtimes.com/b5/3/3/5/n282935.htm) 氣候的變化讓全球即將面臨空前缺水危機。台灣今年(2010)的梅雨季,氣 象局預估可能會產生暴雨,南台灣今年(2010)一月呈現少雨,導致即將面臨水 庫乾渴的危機。因此目前農委會還希望能減少水稻的耕作,全民共同來省水。政 府也在積極的思考對策,希望解決水庫淤積問題、製造人造雨以增加水庫蓄水量 等。. 2.

(17) 八八水災造成人員傷亡、資源耗損。如此大的豪雨,卻不見帶來水庫的進水 量,反而帶來漂流木及泥沙淤積的煩惱。氣候環境的惡化,竟讓島國台灣也面臨 缺水問題。研究者以創意的教學方式與策略,引導學生思考過去學過的水資源概 念,發現氣候極化對我們造成的影響,並從社會事件的討論中,能主動關懷周遭 的人、事、物及環境,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二。. 三、窺視石門水庫的問題現況 石門水庫為台灣北部地區最重要的水利建設,於民國五十三年六月全部竣 工,當時大嵙溪的上游層層山嶺圍繞,溪流蜿蜓其中,過了石門之後才開始進入 平地。經桃園、臺北兩縣,而進入淡水河。然而上游十分險峻,導致要貯存水量 較為困難。每逢暴雨來襲,河水湍急、挾帶大量泥沙,時間久了,河床逐漸淤塞, 導致沿岸地區時常為了乾旱或犯水災所困擾。經過一些地方人士的建議,為謀防 洪及灌溉,提出在石門建築水庫之議。石門水庫,具有灌溉、發電、公共給水功 能,且可控制洪水,防止淤沙,減輕災害,對於民生使用影響很大(石門水庫管 理中心http://www.wranb.gov.tw/ct.asp?xItem=2086&ctNode=650&mp=4)。 然而近幾年來,石門水庫其總容量與有效容量迄今已分別減少27.18%與 12.80%,隨著上游攔砂壩巴陵壩的倒塌,與榮華壩的積滿,水庫淤積的情形將更 趨嚴重(黃君楷,2008)。而台灣的降雨大部分集中在每年的 5 到 10月。降雨 時的不穩定,使得在豐水期,下游地區河道水位上升,排水不易容易造成淹水, 讓人民的生命及財產飽受威脅;而遇到枯水期時,因為在豐水期水庫宣洩了過多 的水,使得水庫的水無法完全提供民生、農業及工業之所需(黃俊傑,2003)。 這幾年來桃園地區發生較為嚴重之缺水事件,其主要原因是颱風過後造成原 水濁度過高,而影響淨水場處理能力。更進一步指出桃園地區淨水場容量已不 足,為了防範短期缺水事件發生,以及迎合未來需求,擴建或增設淨水場是迫切 需要的(蔡耀逸,2006)。. 3.

(18) 此次經歷風災後,大地的反撲,讓人們體會環境在一夕間的改變。研究者建 立學生基礎水資源知識後,激發創意為石門水庫想出解決方法。石門水庫是桃園 人共同的記憶,每個桃園人都記得石門水庫的湖光水色與活魚三吃。時至今日, 石門水庫卻得面臨上游淤積的問題,甚至限水的窘境。讓學生認識石門水庫,了 解水庫長期以來對人類的貢獻,以及思索如何能讓水庫永續經營,此乃本研究動 機之三。. 四、設計創意課程,建立學童惜水概念 根據2009年經濟部水利署公告,以民國96年為例,若年用水總量為100%, 那麼與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生活用水,則佔總用水量的19.20%。思考平日國 人用水的習慣,每當乾旱遇及缺水問題時,所引發的水荒往往造成大家的不便, 進而影響台灣各方的民生與經濟產業發展,因此若能妥善利用生活用水,使水資 源達到有效的分配及運用,才能提高公共民生用水(郭雅熅,2008)。 台灣水費的廉價,反而造就國人不懂得珍惜水資源的態度(謝清國,2002)。 隨著環保意識的崛起,民眾也逐漸意識到節水的重要性。工科院及相關民間企業 團體也在積極的設計各式省水裝置,讓水資源能發揮到極致。 喜歡親近水,懂得使用水,知道如何節省水資源,才能真正珍惜水。教育部 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保護自我與環境」的主題軸中,本研 究所指的「保護自我與環境」是以「4-3-3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 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能力指標為主。由此可見政府不但已經發現水資 源的重要性,更體悟到:要將愛惜水資源的概念,紮根於中小學的理念。然而在 學生的知識背景中,已擁有自然與生活科技、環境教育的認知層面,但是學生的 體驗不足,無法體會水對人類急迫性的問題,例如:乾旱、水災…。 在本研究中的創新課程指的是,研究者自行設計的綜合活動「ㄧ體兩面的水」 創新主題課程,對象為高年級學生。課程的規劃中,學生能透過創意思考技法來. 4.

(19) 思考事物有多面向,了解水對人產生的影響是很多元的;運用多元評量的方式, 誘發學生以多元方式展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導孩子從不同角度看待事件,學 習親水的概念,反省用水的態度,將省水與惜水化為行動。此乃本研究主要的動 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一) 檢視綜合活動教科書的內涵,發現教材內容的優點及不足之處。 (二) 依據學生需求、當地特色及現今的氣候問題,設計綜合活動創新主題課程「一 體兩面的水」,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 (三) 評估「一體兩面的水」主題課程實施後,學童在水資源議題上的學習表現。 (四) 省思研究者在綜合活動保護自我與環境創新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上,個人專業 成長的情形。. 二、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為: (一) 教科書的設計理念為何?哪些指標較為缺乏? (二) 如何運用創意策略使學生了解水資源的重要? (三) 評估「一體兩面的水」創新課程的實施?對學生在創造傾向的影響及實際運 用的情形如何? (四) 研究者在實施本研究過程中,個人在創新課程設計與評估學生學習表現上有 何精進?未來教師在運用教科書時,應如何發揮教師專業,調整教材內容以 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呢?. 5.

(20) 6.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了能讓整個研究有完整的架構與理論基礎,因此在事前蒐集資料,了解前 人的軌跡,也能進ㄧ步掌握研究方向,並將蒐集的資料予以整理歸納。本章共分 為三節,第一節說明「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觀念與內涵」;第二節說明「環境教 育的目的與內涵」;第三節說明「創意教學的理念與相關研究」。. 第一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理念與內涵. 一、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課程目標 教育部於民 92 發佈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將原本的分科課程 整合為七大領域。七大領域包含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 文、健康與體育及綜合活動(教育部,2003)。其中六大領域,我們可以依「科 目名稱」猜其課程內容。然而「綜合活動」卻是令人無法望文生其義。本節從目 標來探討綜合活動的理念與內涵。. (一) 綜合活動重視知識的內化與整合 擔任桃園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員兩年的經驗中,與各校綜合活動學習領 域的夥伴們對話時發現:老師們在綜合活動課時的運用,要不配合學校的學校行 事發展,不然則是作為課程補救之用,總令我們為孩子的受教權感到可惜。但這 又不能全怪給教學現場的老師們,只能在全縣辦理研習時,多加的宣導。因此, 對於綜合活動核心概念的認知,是建立老師們對綜合活動課程的認同。 教育部(2003)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綜合」是指萬事萬物中自然涵融合成的 各類知識;「活動」是指兼具心智與行為運作的活動,依個人對所知的萬事萬物. 7.

(22) 要更深入的認識,需透過實踐、體驗與省思,使能建構內化的意義。要說明「綜 合活動」的核心概念,得回溯九年一貫課程在其修訂時的原則,其中談及:重視 中小學課程的一貫性與統整性、以學習領域與統整教學為原則。可見九年一貫課 程是強調課程與教學的統整性。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善用知 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生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的心智及行為運作活動,建 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升其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 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教育部,2003)。發現兩者間的核心概念都是「統整」, 課程上統整內容,教師教學上的連貫性,以及學生知識性的整合。由此也發現「綜 合活動」課程不單只是知識性的統整,更是將各科的知識化做內省的過程。 而「綜合活動」,看似單純的「將活動綜合起來」。然而就課程精神來看, 原來綜合活動源自於活動課程,是有其教育意義與內涵,並非是大雜燴的組合。 黃譯瑩(1999)指出:在綜合活動課程裡的「活動」,是有教育價值與意義的, 活動課程重視學習者的主動性,目的在提供學習者不斷獲得直接經驗與即時回饋 訊息。張景媛(2002)亦談到:主題統整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綜合活動可以是 主題課程中的一部分,但是活動的重點在於,體驗活動後,省思的過程才是綜合 活動的意義。因此希望學生能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的過程,將知識性的概念, 轉化為內省的能力,才是深層的精神。 就課程目標而言,依據教育部(2003)所設置的目標,依實踐體驗所知、省 思個人意義、擴展學習經驗及鼓勵多元與尊重。藉著綜合活動正式的設置,讓課 程有系統的規劃。起初教育部對於設計領域名稱的構想中,並沒有要加入「綜合」 兩字,但後來認為加上「綜合」兩字能夠思考「活動課程」本身的統整性,並期 許「綜合活動」能促進六大學習領域之間更多對話的機會,成為領域間的橋樑, 讓知識透過人的對話找到彼此更多的連結(黃譯瑩,2001)。 綜合以上,何以七大領域缺綜合活動不可?原因在於:它是拉近「師、生、課 程」間的距離,使得綜合活動課程的範圍,能跨年級發展;溝通六大領域間的橋 8.

(23) 樑,能夠產生跨領域的結合;避免學生的活動時間被其他科目所挪用。不論是橫向 領域間的連結,或是縱向跨年級的組合,都是將統整的概念具體化。. (二)綜合活動強調體驗省思與實踐 依據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課程範圍為「1. 現行的:輔導活動、童軍教育、團體活動等。2.跨領域的:凡是跨兩個學習領域以 上,需要聯絡教學的活動。3.跨班級、校際的、學年、學校或社區統籌運用資源的 活動。」因此,在訪視各校實施綜合活動課,大家大都將重心放在跨班級活動, 或是將學校的特色課程整合至綜合活動課來上。田耐青、張景媛(2003)指出, 若只是進行活動而沒有導引出活動的意義,那就不算是綜合活動的活動。可見, 活動的本身是沒有錯的,即使將學校特色納入綜合活動課來上,不是不可以,只 要能夠在活動進行中,老師引導的用語能誘發孩子將知識轉為內省,進而實踐, 就算是綜合活動的課程。 綜合活動有統整課程的概念,但是,活動如果只是活動,那麼只會流於玩樂, 學生只會感受好玩的過程,因此,「綜合活動」與「團康活動」的差異,在於「根 本精神」的不同。綜合活動其精神是「體驗、省思、實踐」。活動是要讓學生從 體驗中學習,並且省思生活的衝突,最終能實踐自己的想法。田耐青(2002)認 為在九年一貫課程中設立綜合活動的目的,在於彌補台灣傳統教育的缺口, ㄧ為 認識自我,二為建構內化的意義。由此可見,知識「內化」,在傳統課程中很少 教。因此,教師們在設計綜合活動課程時,不只是活動的組合而已,更要透過引 導式的問話,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讓活動在他們心中與生活連結,產生省思。讓 「活動課程化」朝向「課程活動化」的統整課程(周永珍,2004)。 在教學的現場,時常聽到綜合活動課發出兩極化的聲音,「輕鬆上」或「不 知道該怎麼上」,可見老師們有心但卻使不上力。回歸到綜合活動的課程精神: 以「體驗、省思與實踐」為中心。了解「為什麼而設計此活動」,而不是盲目的. 9.

(24) 「為了統整而統整」。以下兩種老師,都是認真執行教學的好老師,但似乎出了 什麼問題: 第一種是滿腔熱血的老師,時而配合學校行事,時而突發奇想,設計了許多 的活動,但常常只是活動,讓教室的氣氛熱絡,形成開心教室,問起學生學了什 麼,時常是搞不清楚學了些什麼,只覺得遊戲好好玩。 第二種則是照教科書來教的老師,時常發現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背景相距甚 遠,與其他科目的同質性太高。雖然不喜歡這樣的教科書,然而因為教材取得方 便,也不需再額外構思教學內容,更不敢貿然的改變現況(陳聖謨,2004)。 這兩種老師在教學現場比比皆是。第一種老師,問題出在:活動中,老師忽 略帶領學生省思的過程。第二種老師,問題則出在發現教材的缺漏,但已習慣依 賴教科書。然而這樣的方式卻不適用在綜合活動上,因為綜合活動課,並不只是 知識的傳遞,若只是照本宣科,而無法貼近學生的生活,是無法讓學生產生內化 與共鳴。將體驗過程導入課程的目的,將活動過程加深加廣。希望學生在活動中, 體驗生活事物,透過師生間的對話與討論,思考學習的意義,以建立自己的思維, 重新建立學生價值觀(張景媛,2003)。 綜合活動課程圍繞著「體驗、省思與實踐」,似乎要將這樣的精神放入教學 設計中,不是這麼容易。張景媛(2003)提醒我們對於這六字箴言思考:第一,為 什麼學生必須對所知的事物有「更深入的認識」呢?第二,為什麼要透過「實踐」、 「體驗」與「省思」等各種活動來建構內化意義呢?原因是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 學生輕易的可以從任何地方接收到資訊,諸如:網路、電視、電影、廣播、部落 格、youtube 等各式各樣的媒體資源。大環境已經改變,接收的訊息很多,但是學 生卻不見得通盤了解,也因為減少與他人對話的機會,更容易造成意見的偏頗。 如何引導學生將ㄧ個概念、想法,甚至是價值觀,成了身為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教 師的一項專業。教師必須要帶著學生從體驗的過程,實際讓學生感受真實的社會。 而這樣的事件讓學生思考些什麼?在他的生命中刻下什麼痕跡,從老師的理念出 10.

(25) 發,不是只讓學生知道事實的存在,更要學生學會如何面對問題的能力、擁有正 確價值觀,懂得思考對錯的能力,為自己的行動負責任。. (三) 綜合活動視學生需要時時創新 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長久以來我們的課程都是偏重知識性 的內涵。而綜合活動課的興起,便是一種創新的展現。從課程目標的突破,啟動 教師的教學方法,活化評量的方式。綜合活動課程為九年一貫課程營造了「創新」 的氛圍。 因此在綜合活動課程設計上,除了前述要點:統整概念及課程精神之外,尚 有以下幾個面向須特別注意,才能契合課程目標。 1.教師角色:綜合活動是一門重視體驗、省思與實踐的課程,因此老師在課堂 所引導的用語,形成一種專業。熊曣(2003)從「體驗、省思、實踐」三階段談 教師角色:實施「體驗活動」的教師態度,採取傾聽、接納及尊重的技巧,透過 專業的引導用語,讓學生能善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周遭的人事物。而在「省思活 動」中,教師的角色則是協助學生能反省自己的想法,建構內化的價值觀,有助 於日後進入言行合一的生活實踐。「實踐活動」是學生自動自發的行為表現,且 從教師設計的課程實踐,到學生自己內化到生活中的實踐,是連續不斷的過程。 因此教師在此時的角色則是鏡映(mirroring),隨時給予學生正面回饋與鼓勵。 2.課程設計原則:根據張景媛(2003)提出綜合活動課程設計的原則,(1) 以「真實的行動」為基礎,學生為主體(2)以「應用與創造」為歷程,主題生活 化(3)以「意義的建立」為依歸,活動與生活經驗連結。因此教師們在實施或設 計「綜合活動課程」時,如果只是讓學生「看課本、聽老師說」,卻沒有引導學 生體驗活動,以及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感受,那麼綜合活動便只有達成「行動」 的層面,而缺乏「省思」的過程(黃譯瑩,2001)。因此,不同於各學科的課程 目標,讓綜合活動的課程設計,學習不是只有知識性的獲取,而是能自動自發改. 11.

(26) 變自己的行為,這才是綜合活動課程設計。 3. 教學策略:教學策略就好比調味料,是讓課程更加精采有趣的秘訣。教育 部(2003)在指標中提及:在教學要點上,激勵學習者以多種感官來體驗世界,提 供開放多樣的學習環境,擴大訊息選擇的範圍、來源與方式。並且藉由學習者參 與多元的活動方式,讓其開展、發掘並分享屬於個人的意義。根據林蓉敏(2004) 依課程、統整學習、學校本位及社區,將教學策略從多方觀點切入:(1)學校行政: 組織課發會,制定綜合活動小組,建立教學資源,辦理研習。(2)團隊導向:建立 學生彼此的協同關係,透過合作相互學習。(3)創新的教學技巧:用思考性的語 言進行教學、並且能引導學生的策略,可與學生討論活動的目的、要注意的事項、 學習單等等(張景媛,2002)。可見教學的策略不只是老師單方面的方法,而是 可以「借力使力」,透過行政的力量或者運用社會的資源,都可以精進教學的策 略,讓教師的課堂充滿驚喜。 熊曣(2003)則分別就體驗、省思與實踐來說明教學策略。有效的體驗策略, 能夠激發學生內心的共鳴。此外,省思的提問十分重要,可分為三個階段:(1)「what」 階段—所見所聞(2)「so what」階段—所思所感(3)「now what」階段—問題解決。 提問的適切性,能有效的引導學生。最後談及實踐,強調師生間不斷的對話,引 導學生建構自己的想法。 發現學生的特質,感受學生的需求,就能產出最好的教學策略。不論是教學 技巧、教學資源,甚至是引導省思的專業用語,都能貼近學生。. (四) 綜合活動採取多元評量的觀點 綜合活動課程既然不單只有知識性的內容,其所重視的是學生體驗過程,過 程中反省思考的歷程,最後能發自內心的主動行為。那麼用紙筆測驗來評估學生, 似乎無法說明學生在該科目所達的學習成效。 根據 Gardner(1983)提出的「多元智能」論,最為合適為綜合活動的評量解釋。. 12.

(27) 他提出每個人都有七種不同的智能,包含:語言修辭、數學邏輯、視覺空間、音樂、 人際關係、內省。那麼多元智能理論中,綜合活動屬於哪個範疇呢?丘愛鈴(2006) 談到綜合活動以學生為中心,與多元智能中的「內省智慧」與「人際智慧」理念 相符;綜合活動是統整課程,與多元智能提出學習者智能「多元性」相符。 既然綜合活動內涵多元,涉及的議題多,評量的向度就不能只有紙筆測驗。 李坤崇(2001)指出傳統的教學評量以知識性為主,然而綜合活動強調是將知識 轉為能力,因此評量綜合活動,除了認知、情意、技能之外,還要兼顧學生的學 習歷程、生活世界與社會行為,並兼顧能力與努力。評量的方法採取多元化的評 量,可以使用檔案評量、訪談、檢核表等等。呈現評量結果應對學生學習態度、 意願、思考、表現、知識進行「質的描述」,對知識內涵進行適切的「量化描述」。 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量,再輔以總結性評量,讓評量能夠真實說明學 生學習成效。可以採取實作評量、口語評量、檔案評量或高層次紙筆測驗。. 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課程內涵 歐用生(2003)認為四大主題軸可以比喻為同心圓模式。教育部(2004)在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重點意涵中強調:掌握領域精神,儘量凸顯實踐、體 驗、省思的理念,強化與其他領域與六大議題的呼應與區隔,並納入情緒與壓力 調適、學習輔導、異性交往與婚姻生活、休閒活動知能、及人權等內涵。 在 97 課綱中(教育部,2008),將先前十項指定內涵,修改為十二項核心素 養。其因有二:回顧當初設置指定內涵的目的,對於十分重要的教學活動,學校 必須進行相關課程的規劃與教學,不能省略、刻意淡化或稀釋。指定內涵所佔之 時間應不少於本學習領域總節數的 10%(教育部,2003)。教材範圍廣泛,但老 師課程設計卻因必須涵融十項內涵而受到限制,此為原因之一。原因之二為 92 年 課綱,綜合活動包含萬事萬物,內容廣,項目不夠具體。而在 97 課綱的十二項核. 13.

(28) 心素養中,已包含指定內涵,以核心素養呈現,可避免內涵重複,並可詳細說明 核心素養的內涵,給予老師課程創新的空間較彈性。. (一)綜合活動基本內涵 根據教育部(2008)頒定 97 課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在於善用知 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的心智及行為運作活動, 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升其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 我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 為落實上述理念,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如表 2-1(教育部,2008):. 表 2-1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 課程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 四大 主題軸. 自我發展. 生活經營. 社會參與. 十二項 自我探索. 生活管理. 核心素 自我管理. 生活適應與創新 社會關懷與服務 戶外生活. 養. 資源運用與開發 尊重多元文化. 尊重生命. 人際互動. 保護自我與環境 危機辨識與處理. 環境保護. 資料來源:國民教育社群網站。民 99 年 02 月 18 日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蔡居澤(2009)說明 97 課綱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以一項總目標、四大主題軸、 十二項核心素養與六十九項能力指標來呈現領域內涵之系統架構。總目標為,從 總目標之下發展四大主題軸與十二項核心素養,再從十二項核心素養內涵之下發 展出能力指標,彼此間環環相扣。 1.. 四大主題軸 從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發展出四大主題軸的課程目 14.

(29) 標。 1、 促進自我發展 探索自我潛能與發展自我價值,增進自我管理知能與強化自律負責,尊 重自己與他人生命進而體會生命的價值。 2、 落實生活經營 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並做有效管理,覺察生活中的變化以創新適 應,探究、運用與開發各項資源。 3、 實踐社會參與 善用人際溝通技巧參與各項團體活動,服務社會並關懷人群,尊重不同族 群並積極參與多元文化。 4、 保護自我與環境 辨識生活中的危險情境以解決問題,增進野外生活技能並與大自然和諧相 處,保護或改善環境以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2.. 十二項核心素養內涵. 十二項核心素養,從四大主題軸的三段敘述衍生而來,每段敘述均呼應一個 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將以前的指定內涵包含在其中,避免重複性。並且從核心素 養中再向下發展能力指標,使得課程綱要更趨於完善。 1、 自我發展:包含自我探索、自我管理、尊重生命 2、 生活經營:包含生活管理、生活適應與創新、資源運用與開發 3、 社會參與:包含人際互動、社會關懷與服務、尊重多元文化 4、 保護自我與環境:包含危機辨識與處理、戶外生活、環境保護 3.. 六十九項能力指標. 在能力指標方面,從十二項核心素養延伸,考量四個學習階段發展而成。並 且增列參考細目與補充說明,使教師們能透過參考細目,更了解主題軸意涵;而 補充說明則讓老師們了解課程內容可以談到的具體方法,強化學校的權責,並增 進教師的專業。. 15.

(30) (二)綜合活動「保護自我與環境」的教育價值 綜合活動四大主題軸,主題軸的編訂,從「人與己」出發、進而擴展「人與 人」、「人與社會」及「人與大自然」。而第四主題軸「保護自我與環境」就屬 於「人與大自然」的範疇。教育部(2008)訂其目標為: 辨識生活中的危險情境以 解決問題,增進野外生活技能並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保護或改善環境以促進環境 永續發展。並從該目標發展三項核心素養:危機辨識與處理、戶外生活、環境保 護。 從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去思索「保護自我與環境」的價 值,目的為了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探討從自己一個點開始,延伸到與 他人互動的面,進而形成社會人際網,這包含的面向看似十分完整,卻不能忽略 人類也是大自然的ㄧ份子,人要向大自然學習,與大自然共生,懂得尊敬大自然, 資源才能永續發展。那麼就教育價值而言,我們要制定什麼樣的目標,以及運用 何種策略,才能讓學生體驗大自然多樣的面貌,並省思大自然對人類的重要性, 激發學生將這樣的價值觀落實在生活的行動裡呢?試從核心素養、能力指標及參 考細目來說明目標;從補充說明來說明策略。 探討「保護自我與環境」的課程目標,得從三項核心素養、能力指標及參考 細目談起。 1、 危機辨識與處理 綜合活動第三學習階段能力指標 4-3-1 探討周遭環境或人為的潛藏危機,運用 各項資源或策略化解危險。在參考細目中說明指標的「探究」 ,其方法是透過各種 觀察與體驗活動,來探索周遭環境或人為的潛藏危機。呈現出綜合活動的精神— 以「體驗」作為學生了解認知層面的開端。所謂各項的資源或策略來化解危險, 是運用問題與討論而來,強調的正是以學生為主體,是由下而上的討論,而非由 上而下的灌輸。回應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 ,危機的辨識,從平 16.

(31) 時對環境的觀察,貼近學生生活,利用體驗活動使學生能對環境產生認同與依賴。 而在思考策略與運用資源時,採取討論的方式進行,有助於學生們透過團體建構 價值觀。. 2、 戶外生活 在戶外生活的第三學習階段 4-3-2 參與計畫並從事戶外活動,從體驗中尊重自 然及人文環境。參與計畫並從事戶外活動,給予高年級的學生自己規劃戶外活動, 使其了解戶外活動的意義,才能養成企劃的能力。從分工合作中,獲得參與活動 的樂趣和成就感。藉著觀察與互動的過程,這樣活動的體驗,產生對大自然尊重 與珍惜,探索人文景觀。高年級逐漸以同儕為中心,「教」學生合作,不如讓學 生自己從活動當中,「探索」合作的真諦,方能使學生懂得自己思考,學習處理 人際互動的關係。 3、 環境保護 在綜合活動 4-3-3 覺察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珍惜生態環境與 資源。從參考說明了解:透過資訊來發現環境的改變,並且探討環境可能帶來的危 險。察覺因為人為的破壞,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分享環境保護的方法與行動, 並珍惜資源及生態。要能從認知層面晉升到珍惜環境與資源,綜合活動強調透過 師生討論與資料收集,將這樣的討論,化為行動的過程,正是考驗綜合活動教師 的專業性。. 小結 綜合活動課程,以體驗、省思與實踐為精神。檢視綜合活動四大主題軸中, 第四主題軸與水資源的議題,有較多的相關性。因此能夠應用在本研究中的主題 軸為「保護自我與環境」,而核心價值為「環境保護」及「戶外生活」。在創新 課程設計上,以學生能學習規劃戶外活動,並且能透過實際探查、資訊收集及與 17.

(32) 家人互動採訪,將認知層面提升至情意與技能。. 第二節. 環境教育的目的與內涵. 教育部(2008)於總綱中明列七大議題:包含性別平等、環境、資訊、家政、 人權、生涯發展、海洋等七大議題。在環境教育的課綱中,說明教學實施時,採 取融入七大領域的方式,或納入學校總體計劃的空白時間來上。甚至可以依學校 或社區特色,增加學校所在地區的環境議題作為教材。或者以目前全球的熱門環 境議題來當作課程主題,都能啟發學生對環境的認知、情意與行動。. 一、環境教育的緣起 環境教育真正在國際間引人注目,在 1972 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當中發表「人類宣言」,促使人類注意 環境的問題,開始了對環境教育的關切與研究,而後經歷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 員會」(WCED)發佈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及 1992 年的地 球高峰會(Earth Summit)提出了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使環境教育成為世界 公民必備的通識,也是國際共負的責任(教育部,2001)。 綜合以上,環境教育的緣起在於自然保育概念的整合。何以對環境有感受? 何以了解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何以體認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讓人類了 解我們所居住周圍的自然條件及社會條件,成為關懷環境最重要的事。將環境這 個議題納入教育的環節,透過知識的傳遞,認識環境;從生活經驗中去體驗環境, 與人交織的情感。. 二、環境教育的目標與內涵 (一). 政府推動環境教育政策. 18.

(33) 政府組織開始產生「人應該要對環境『負責任』」,始於聯合國在 1972 年召 開的「人類環境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會議當中提出發展環境教育是解決世界環境問題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於是,聯合 國教科文組織開始在國際各大重要都市召開會議,討論該如何實施環境教育,才 能將好的價值觀影響下一代(楊冠政,1997)。因此在政府的推行上,找出一個 與環境相關的日子來紀念。或者,選定與紀念曾經發生過的特定環境事情,表達 與推展對某些環境議題的關懷與理念。例如,地球日與世界環境日,就是人類有 感於要關懷環境與保育自然,而訂定的重要日子(汪靜明,1999)。這樣的方式, 為臺灣的環境保護、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我國政府、民間團體與學界,致力於 各類型的環境會議活動,多少在人們心中產生了漣漪。多年來,大約從三月起, 許多單位即配合著與本身業務相關的節日(如 3 月 12 日植物節、3 月 22 日水資源 日、4 月 22 日地球日),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一連串地活絡到 6 月 5 日世界環 境日的高峰。還記得小時候都會在 3 月 12 日植樹節時種樹,回想起來,所有愛護 環境的人選擇在這樣的季節,為的不只是讓春天更豐富,更是為了希望政府與全 民能關懷臺灣、愛護台灣這片淨土。. (二). 中小學配合政策推動環境教育. 國家之間有了共識,相信唯有「教育」才能將愛護環境的種子紮根。站在教 育的現場,環境教育的宣導,如同吃飯睡覺ㄧ般平常。朝會上宣導、教科書內容 指導,不論是對環境的認知、舉手做環保、垃圾分類等等,都是學校重點推動的 議題。所謂環境教育,它是以達到改善環境為目標的一種教育過程。主要是澄清 觀念與形成價值的一種教育過程。教導人們認識人與自然環境及人為環境間的關 係,便於發展人們了解人與文化及生物、物理環境間相互關係時所必須的認知及 態度。同時環境教育也教導人們在實際面對有關環境品質課題時,如何做決定? 並發展自我行為依據準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2)。. 19.

(34) 環境教育的範圍很廣,但主要強調三個目標:1.從環境中學習—從所屬的環境 中,探查學習的教材;2.學習相關環境—環境中的題材很豐富,可以與他領域結合; 3.為環境學習—學習環境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學習尊重大自然(郭育彰,2007)。 因此透過環境來學習、認識環境、了解環境、感受環境改變,是最好的教材。甚 至近年來,更有多部好萊塢電影,以環境議題出發,提醒普羅大眾與大自然共存 的重要。 綜合以上,環境教育的目的是為改善人類的週遭環境,從認知著手,不但了 解人與環境的,還包含人與人互動的生態環境。而後改變態度,產生環境保育的 行動,解決所遇到的環境問題,並預防新的問題。 從抽象的目標,到ㄧ般性的目標,轉化為具體教學目標,使得教學者能了解 知識性的概念,而後進行教學活動。活動目的則是讓學生能將知識轉化為態度上 的改變,修正原有不良的行為。環境教育目標,藉由個人對環境問題所應負責任 的覺知,積極正面環境態度的養成,然後主動參與環境行動,以了解並促進自我 發展(張子超,2001)。因此老師們將環境教育融入教材時,懂得發現垂手可得 的教材,是對環境的敏感度;了解課程綱要內涵,加以轉化成為教學活動,是教 師專業展現。而最重要的是:老師要能對環境也感同身受,深切體認環境的重要, 才能將這樣的心,融入到教學策略中,正確引導學生們的價值觀。. (三). 環境教育的五大具體目標. 教育部(2001)有感於環境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中,明列環境教育為六大議題之一。依據教育部(2008)新頒行九年一貫課 程綱要,七大議題中對於「環境教育」所說明的基本理念有三:「ㄧ是環境教育 全球環保的思潮與行動、二是含括個人發展、社會正義與環境保護的豐富內涵、 三是符合教育改革的理念。」. 20.

(35) 教育部(2008)在環境教育的課程目標中說到: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實踐、體 驗與省思。而環境教育的課程目標,希望教學者能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對 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充實學生環境永續的知識,讓學生對人與環境的互動有正確 的價值觀,並在面對地區或全球性環境議題時,能具備改善或解決環境問題的認 知與技能,以建立學習者的環境行動經驗,使之成為一具有環境素養之公民。九 年一貫的理念,在於將生活與知識結合,不使至脫節。在環境教育課程目標中提 到的,正是將生活與知識的應用。以下為環境教育五項具體目標(教育部,2008): 1.. 環境覺知與敏感度. 經由感官覺知能力的訓練(觀察、分類、排序、空間關係、測量、推論、預測、 分析與詮釋),培養學生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為環 境美的欣賞與敏感性。 2.. 環境概念知識. 教導學生瞭解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如:全球暖化、河川污染、核污染、 空氣污染、土石流等)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永續發展、生物多樣性);瞭解 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如:溫室氣體減量、資源節約與再利用、簡樸生活、 綠色消費等)。 3.. 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藉由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使學生 能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進而關 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 4.. 環境行動技能. 教導學生具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蒐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 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 5.. 環境行動經驗. 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生活 21.

(36) 周遭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學校及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根據張子超(2005)提出這五項目標彼此相互連結並且支援,顯示出:環境 教育從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切入,搭配認知、情意與技能的內容,最後產生環境行 動的一種教學模式。而此種教學的內涵,與綜合活動「體驗、省思與實踐」的精 神ㄧ致。使得推廣環境教育的理念,融入在綜合活動很恰當,也能搭配得宜。. 三、環境教育中的水資源 環境教育包含的內容很廣。舉凡從環境中學習、學習相關環境、為環境學習。 這些與環境有關的,皆屬於環境教育的內容。就去年(2009)全國水庫蓄水量吃 緊,一個莫拉克颱風帶來豪大雨造成「八八水災」,使得南部地區的人、土地、 財產等皆受到嚴重創傷。緊接著 2010 年,曾文水庫被漂流木所擾,南部地區又因 氣候變遷,連月不下雨。石門水庫則受到淤積所苦。而習慣水龍頭會流出水的民 眾們,面對政府不斷宣導「節約用水」的概念,視為常態性宣導,並非急迫性的 規定。 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於 1992 年提出:將永續水資源發展,列為未來各 國發展的重要議題(教育部,2001)。環境教育中的水資源,指的是愛護水資源 的教育。汪靜明(2000)針對跨世紀水資源的環境議題,以下內容說明水資源環 境教育的理念與推廣方向。. (一)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理念 汪靜明(1999)說明實施水資源環境教育,主要在增進民眾,認識水資源的 特性與環境、瞭解水資源與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愛護水資源及維護水資源的生 態平衡,以及合理使用與處理水資源問題等素養。因此可知,從認識、了解進而 愛護與合理使用的過程,是以自我出發延展到大範圍的想法。 探究水資源環境教育具體的行為目標,在於引發人們「知覺」水資源的重要. 22.

(37) 性、建立水資源概念的「知識」與「技能」、改變對水資源的「價值觀」與「態 度」,培養愛護水資源的責任感、明智「評價」與人類行為對於水資源環境的影 響、「參與」水資源環境教育保育行動。 教師有了正確教育觀,方能設計出合乎學生需求的教學課程。因此,透過對 水資源的認知後,引導學生如何發自內心的想要改變,. (二)水資源環境教育的面向 水資源環境教育在目的上,是一種愛護水資源的教育;汪靜明(2000)提出 水資源環境教育,其哲學理念在啟發人們關愛水資源、並維護其生態環境,以保 障永續水資源的生活、生產與生態價值。黃嘉郁(1999)愛護水資源的行為,乃 是一種環境素養的表現。水資源政策白皮書更在教育方面著墨:1.增修「愛護水資 源教育宣導」專章或條文 2.加強國中小節水教育宣導,使節水觀念紮根 3.加強各 機關水利人員在職進修 4.結合民間團體力量,灌輸國人愛護水資源及水為公共財 的概念。由此可見,政府在推廣水資源的哲學觀,為啟發人們能夠主動愛護水資 源。 巫淑梅(2004)參考《大甲溪水資源環境教育教材》,將水資源環境教育的 概念,從七個角度切入:1.教導有關水資源環境內涵概念 2.從水資源的環境生態 觀,關懷並認識水資源 3.整合水資源相關水利科技、環境生態、環境倫理、藝文 美學等領域 4.利用戶外觀察與紀錄,來認識水資源與自然、人文環境永續發展的 關係 5.水資源在不同時空的環境條件下,水受環境變遷而不同,因而因應的水資 源管理對策也將不同 6.水資源環境的自然生態特性,以及可能發生的自然或人為 造成之趨勢與環境壓力 7.水資源相關生態系的環境承載量與生態演替等概念(如 建水庫與攔砂壩)等評估概念。由上述可知,原以為水資源只探討水的概念,然而 實際上不但涉及水資源本身環境的內涵,還涉及與環境、人文、生態特性等等交 互作用後的概念,可見牽一髮而動全身呀!. 23.

(38) 四、中小學進行水資源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整理 2003-2008 期間的論文,中小學進行水資源的相關研究,發現可分 為二方向:一方面是分析內涵,另ㄧ方面則是課程設計。整合分析如下:. (一)分析內涵 內涵分析是包含水資源課程內涵,及學童對水資源的認知情意與行動的調查。 從博碩士論文中歸納發現:賴俊佑(2008)就國中生對於水資源環境的知識、 保育態度及具體行動進行現況調查。從其研究中發現能夠影響學生水資源環境保 育具體行動層面的要件有「參與水資源保護活動」、「學習地球科學課程」、「水 資源充足與否」。而學生在「知識」與「保育態度」層面間有顯著正相關;學生 在「知識」與「保育具體行動」層面間有顯著正相關,;學生「保育態度」與「保 育具體行動」層面間有顯著正相關。可見知識的理解,能夠影響態度的改變,因 而產生行動力。莊英慧(2006)也針對水的知識理解、水資源保育態度與行為, 進行相關研究。而這正是在本研究中課程設計時,對研究者有很大的啟示—參與 活動、對水資源充分了解,才能夠愛惜水資源。連輝煌(2007)談到有關水資源 的情意與技能,課程概念提到較為少,多重視認知層面。石舒淇(2009)針對六 年級學童之水資源知識、節水態度及節水行為各分構面間具有正相關存在。由此 可以歸納,想要學生能夠打從心底作好節約用水的習慣,教師在設計課程時,必 定要將愛水活動融入其中,並且強化學生對水資源的認知。. (二)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乃將水資源的議題,設計為主題活動課程。藉以透過具體的教學策 略,檢視學生對水資源認知、情意與技能的學習成效。研究者整理中小學進行水 資源教育。發現水資源的議題,已納入九年一貫七大議題中。但陳錦雪(2004) 發現水資源融入的科目主要還是以語文、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等領域為多。教 24.

(39) 師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進行水資源融入課程,例如:課程模組、價值澄清法、 E-STS。李宏文(2006)研究對象以小學四年級來進行水資源教育。黃素雅(2008) 則以價值澄清法應用於水資源環境教育,運用於國小高年級。呂家欣(2008)則 運用環境-科學-技術-社會(E-STS)教學,利用石門水庫集水區來進行水資源環境教 育,對象為小學三年級。綜合以上所見,運用的策略大多以社會或自然領域,此 乃以認知為主。 研究者思考這樣的概念僅停留在認知層面,未能化為行動,那麼學習就像在 「紙上談兵」。在本研究的創新課程中,將水資源融入綜合活動,綜合活動學習 領域以體驗、省思與實踐為精神,在情意層面與行動層面,透過創意思考技法的 引導,藉著創意設計的發想,讓學生能將想法化作行動,方能使課程進行有效。. 五、綜合活動進行水資源議題的意義與目標 從前述的研究發現:水資源環境教育內涵與綜合活動精神「體驗、省思、實 踐」相同。從綜合活動四大主題軸檢視並探尋水資源相關議題,則以第四主題軸 「保護自我與環境」涉及內容最多。. 表 2-2 保護自我與環境與水資源之相關能力指標 主 題 軸 保 護 自 我 與 環 境. 核心素養. 保 護. 各階段能力指標. 參考細目. 補充說明. 戶外生活. 4-3-2 參與計畫並從事戶外活 動,從體驗中尊重自然及 人文環境。. 4-3-2-2 藉 由 分 工 與 準 備,扮演好自己的角 色,獲得參與活動的樂 趣與成就感。 4-3-2-3 透過觀察與互動 的過程,產生對大自然 尊重與珍惜,並探索人 文景觀的價值與意義。. 危機辨識 與處理. 4-3-1 探討周遭環境或人 為的潛蔵危機,運用各項資. 4-3-1-2 探討各項可能資 源,並尋求可用的資源. 1.召開籌備會議,分配活動中 的任務,如活動器材準備、 團康節目等,並執行完成活 動企畫。 2.從參與中體會戶外活動對 個人的意義與價值,如:展 現專長、拓展視野、舒暢身 心等。 3.藉由戶外活動,探索自然生 命給人的啟示,並採取行動 保護自然,如:氣候的變化、 動植物的生存機制等。 2.環境的危機包含風災、地 震、海嘯、海岸線、火災、. 25.

(40) 源或策略化解危險。 環境保護. 4-3-3 覺察環境的改變與 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並 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 來化解周遭環境的潛藏 危機。 4-3-3-1 透過各種資訊, 覺察及探討環境的改變 可能帶來的危險。 4-3-3-2 覺察因人為的破 壞,對環境所造成的影 響。 4-3-3-3 分享環境保護的 方法與行動,並珍惜資 源及生態。. 使用火及水的安全。 1.從各種媒體新聞事件或日 常生活情境中,察覺環境的 改變與破壞所造成的危害, 討論積極關懷生態環境與愛 護資源的方法與行動。如探 討路上與水域生態環境改變 可能帶來的危險。 2.珍惜生態環境與資源的方 式,如:垃圾減量、資源回 收、節約能源、淨灘、淨溪、 美化綠化、綠色生活、簡化 生活等。. 資料來源:國民教育社群網站。民 99 年 02 月 18 日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由表 2-2 保護自我與環境與水資源之相關能力指標中可發現:在綜合活動四 大主題軸的目標中,水資源的議題著重讓學生從「體驗」水的經驗開始,進而懂 得危機處理、保護環境的行動。這樣的教學目標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著重在「認 知」層面的水資源不同;而與環境教育議題所提及的水資源,部分相同,又各自 保有各科的特色。 根據張子超(2005)分析環境教育能力指標內涵,當中提及在「環境價值觀 與態度」,依能力指標內涵來看,強調「親身接觸→學習了解→價值成形→生活 實踐」的順序進行,使學習者最終能內化環境價值,表現負責任的環境行為。研 究者發現這個理念與綜合活動的精神相同,透過學生親身的體驗,將體驗後的感 動與生活做結合,省思自己生活中的行為,將這樣內省的過程後,自願的改變自 己的行動。 有相同亦有不同之處,雖然環境教育的內涵,是以「覺知、認知、情意、技 能、行動」與綜合活動的精神「體驗、省思、實踐」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環境 概念知識」中關於「環境行動的策略知識(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的項目, 張子超(2005)則說到,在環境教育概念知識的課程目標中,有明顯的標示出來,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如資源節約與再利用、簡樸生活、生態 26.

(41) 設計、綠色消費、非核家園等)」,但是卻不見在清楚的對應項目中。研究者整 理綜合活動「保護自我與環境」能力指標,發現在環境保護的核心素養中,分別 依照學生的年齡層,做出對於環保的行動,此乃不同之處。 但環境教育的五大課程目標,到底是著重在環境上,水資源的內容必定較綜 合活動豐富,因此,將環境教育融入在綜合活動中,可以補足綜合活動在環境教 育的認知層面,及技能的寬廣度上。然而從綜合活動作為主軸,可見課程設計的 優勢,則希望企圖以學生能將認知、情意的感動,化為行動的力量。. 小結 環境教育議題採取融入課程的方式進行。在本研究創新課程的設計上,將水 資源的議題,融入到綜合活動課程來上,將水資源的認知概念,透過活動讓學生 體驗,藉著分組討論讓學生澄清並省思自己的想法。環境教育多數達到認知層面, 在情意方面的涉及較少,因此從綜合活動來加強學生情意的表達,甚至藉著活動 的引導,使學生能將省思後的想法化為行動。. 第三節. 創意教學與教師專業的相關研究. 一、創意教學的意義 是不是只要和別人不同,就算是創意呢?根據陳龍安(1999)的定義:創意 為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創意可以是一種藉由培育而造就的能力。潘裕豐(2006) 為創意訂下三個要點:創意是對傳統或文化的再詮釋、創意是舊元素的新組合, 新元素的再進化、創意是對標準或定義的再超越。若從創造力的本質來看,認知. 27.

(42) 本質為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及精密性;情意本質為敏覺、好奇、挑戰、冒險。 因此ㄧ位有創意的人,是可以從這些角度發現的。此外,創意是一種天賦,然而 創意也可以從後天的養成教育中,逐漸培育的一種能力。既然如此,因應社會快 速的變化,教導創意的聲音,更加甚囂塵上。那麼為什麼我們需要創意?在何處 需要創意?潘裕豐(2006)認為創意是一種社會的需求,是一種趨勢。變化快速 的社會環境,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變」。 既然創意是一種潮流,處處可見創意。生活中增加創意的點子,讓許多的不 方便成為新的創新發明。頭腦激發創意,那麼「路不會轉,心自然而然會轉」, 不會固著在單一面向上,使得生活有了正向思考。當將「創意」與「教學」結合 後與傳統的講述法不同,難道這就算是有創意的教學嗎?還是只要讓學生上的開 開心心,就算是創意教學呢?賈馥茗(1976)認為「創意教學」對於教師來說, 乃是鼓勵教師採取因時制宜,變化教學方式。吳清山(2002)於台灣教育雜誌中 所發表的論點:「創意教學係指教師於教學過程中,能夠採用多元活潑的方式和 多樣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內在學習的興趣,以培養學生樂於學習的態度和 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綜合以上,創意教學是一種激發教師因材施教的想法。早在至聖先師孔子就 以這樣的教育理想,指導他的學生。從教學題材上,搜尋各種媒材成為教材;從 教學方式上,因應學生的需求,採取多元的方式進行課程;在評量上,跳脫原本 只是紙筆的測驗,讓每節課都充滿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藉此提昇學習力, 便是創意教學的意義。. 二、創意教學的理念 根據教育文獻資源中心詞庫索引(ERIC Thesaurus)定義創意教學為:「發展並 運用新奇的、原創的或發明的教學方法」(ERIC,1966)。而教育部(2001)提出.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 content teachers need to support support the learning of those parts of language knowledge that students are missing and that may be preventing them mastering the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SECG) is prepared by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CDC) to advise secondary schools on how to sustain the Learning to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