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方法與步驟

第二節 研究場域和參與人員

以下簡單說明行動研究過程中參與的學生與老師相關情形。

一、 受試者

本研究以桃園縣桃園市同德國民小學,ㄧ個五年級的班級作為研究對象。本 研究學生人數總計34人,男女生比例為17:17。受試者的家庭背景,家長90%皆 是專科以上,甚至有碩士畢業,職業經商居多。該班學生特質較害羞,習慣聽話,

較少表達自己想法。但是只要老師拋出問題後,引導並鼓勵學生,學生也會願意 嘗試表達自己。可見,學生的創意是待啟發的。

二、 學校概況

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的學校作為教學場域,該所學校為ㄧ所新興學校,校齡 十年。學校所在位置位於桃園市藝文特區旁,境內家長職業大多是中上階層、知 識水準高的家庭所組成,因此家長對於學童教育十分重視,教育參與度高。目前 學校共六十五班,其中ㄧ班為特教班。受試者是常態編班的班級。學校領導者重 視教師專業成長,樂於接受老師們的建議,屬於開放的教學環境。學校行政給予 完善教學資源與支持,讓老師在教學上有所發揮。「親、師、生」彼此關注,熱 心教育,孩子才會發展的好。有關心教育的家長,充滿接納多元想法的教育環境,

綜合以上觀點,本研究場域,提供了可發揮創意的環境。

三、 班級教室情境

本研究的班級教室情境設置在ㄧ班教室內。教室場域共分六組,每組五到六 人。圖 3-2 教室情境設置

黑板

圖 書 櫃 教師座位

圖 3-2 教室情境設置

四、 研究者及研究參與人員

在教育行動研究中能夠適時的提供批評與意見的研究夥伴,是為批判諍友 (蔡清田,2000)。因此研究者和研究參與人員的專業度及互動性,是使行動研究 能適切的解決教學現況的良藥。

(一) 研究者

研究者七年教學經驗,本著喜愛教學,樂於和學生共同享受學習樂趣。因此 喜歡在既定的課程中,尋找學習「樂子」;喜歡多參與與自己不同領域的研習活 動,以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能。讓班上的學習氣氛能夠愉悅,使學生能接收到不同 的資訊,挑戰教學者本身的極限。在七年的教學生涯裡,研究者參與全國或縣內 大大小小的教案設計比賽,透過不同比賽的要求,設計各式各樣趣味又有創意的 課程,給予學生不一樣的學習內容。

2008年考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專班。唸書期間,集結所有創 意鬼才在一堂,修習創造力思考技法、創造力理論、高等統計學、創造思考教學、

創意的表達溝通與論辯、創造力評量、社會科學研究法、創造力發展等與創造力 相關的專業課程。在課堂上進行專業討論,師生共同收穫良多。在專業殿堂裡,

將專業與實務做了結合,讓研究者的心即使忙碌,卻充滿生命力。藉這次的研究,

比起往日設計教案範圍更廣,發現教材缺失,並且透過搜尋文獻過程,讓自己找 回屬於教師的專業,期望能在這樣的行動研究中,不但學生學習有所成效,研究 者也能從中增進專業知能。

(二) 研究參與人員

為使教學過程能更順利,課程結束後能給予教學上客觀建議,邀請研究者創 造力發展碩士班同學-林老師擔任研究參與人員。林老師在研究所期間,曾修習 了創造力相關課程,例如:創造力思考技法、創造思考教學、創造力理論、高等 統計學、創意的表達溝通與論辯、創造力評量、社會科學研究法、創造力發展等。

此外,林老師的研究亦以創意課程為碩士論文,相信能提供本研究實質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