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場域、研究者及教學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場域、研究者及教學

本研究以研究者的工作出發,以天母為基地,建構天母地方本位的課程為研 究基礎模型。

一、 研究場域

天母地方本位教育的研究場域,依照士林區公所所提供的行政分區,天 母次分區有八個里,分別為天山里、天母里、天玉里、三玉里、天福里、天 和里及天壽里。

圖 3-2:天母次分區

而此次天母地方本位教育發展,以天母的重要歷史地點(天母白屋、羅友倫 故居、三角埔發電所)與幾處公園(天母公園、東和公園、天和公園)作為主要 操作地點,範圍大約是中山北路七段周圍,也是天玉里、天山里、天和里及天母 里四里之範圍。圖 1 此次研究範圍

圖 3-3:天母地圖

(一)、豐富的在地生態資源

圖 3-4:天母生態資源

天母的生態資源相當豐富。由於接壤陽明山與磺溪,故天母的許多綠地與公 園為野生動物於山林與都市之間的生態跳島,總共有 10 幾處的公園,以及 6 處的 綠地,許多保育類動物棲息於此,包括鳳頭蒼鷹,台灣藍鵲,台灣獼猴,渡邊氏 長吻白臘蟬等,都是天母的居民。另外,天母古道親山步道穿越士林華岡地區的 西北山坡,屬於早年魚路古道的後段,涵蓋華岡至天母間的數條步道,沿著大水 管構築,是熱門的登山景點,是個人與自然親近的好地方。

(二)、天母的人文資源

圖 3-5:天母文化資源

天母,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北、東緊鄰陽明山國家公園,西與石牌以振興街 為界,南與士林商圈以外雙溪相隔。天母古稱三角埔,日治時期因中治稔郎興建 一座以奉祀天母(天照大神和媽祖)為主神的「天母神社」,並創立「天母教」, 因此神社周邊的地方就被稱為「天母」。美援時期,駐台美軍之眷舍多位於此,之 後又因美國學校、日僑學校及多國大使館的設立,因此吸引了許多外籍人口進駐,

也使天母成為台北市最具濃厚異國風情的特殊區域。天母積累了都市發展中的豐 厚歷史,區域內有許多能夠訴說歷史的地點,包括原住民時期的番井及番婆嶺、

日治時期的草山水道系統及三角埔發電所、以及美軍協防時期的陽明山山仔后美

軍眷舍、天母白屋以及羅友倫將軍故居等。這些地點都是社區中重要的文化資產,

也是讓人能夠認識地方過去歷史的地景與紋理。

(三)、經濟發展

天母經都市流域-磺溪穿越,且緊鄰陽明山,故擁有著舒適的生態環境。生活 氛圍方面,因美援時期影響,歐洲學校、美僑學校、日僑學校與多所大使館皆設 立於天母,讓異國人士比例較高,使天母具濃厚的異國文化氛圍。80 年代後期因 以上原因,讓許多高社經地位者移居入,天母的生活品質宜居且愜意,使其成為 台北市的城中城,該時期天母中山北路七段有許多舶來品家具與服飾店、各式異 國料理餐廳,更有著少見的 pub 街。但 90 經濟開始沒落,許多店家紛紛倒閉,讓 許多一樓店面陷入空屋期。

(四)、社會與公民運動

天母有著成功的社會運動案例,如 2004 由草山生態文史聯盟推動指定為古蹟 的草山水道系統。以及由天母綠玉聯盟推動 2015 登錄為歷史建築的羅友倫故居。

另外如天母運動公園經手台北體院後部分用地變更案,或磺溪河畔工程是否符合 生態工法等等議題,亦是天母曾發生的公民社會運動。以此可見天母居民對於公 民參與社區事務的視野與高度。

二、 研究者

研究者關注社區,也於參與社區文史保存相關運動,包括台北市定文化景觀 蟾蜍山、羅友倫故居保存後的社區推廣、6-6 保變住抗爭等。

研究者於 2010 開始居住天母,2016 跟隨天母綠玉聯盟推動保存羅友倫故居保 存後的推廣,共同編輯天母在地導覽方案,於蒐集閱讀天母在地資料的同時,發 現天母在地文史及生態的美好,也發現在地人對在地的不理解。

研究者於 2017 成立善步地方教育工作室,希望能為居住地盡一份心力,與台 大城鄉所、台大森林、師大環教所背景夥伴,開始辦理遊戲學習、探所在地與反

思議題的天母在地相關活動,想培養下一代關愛環境和關懷社會的心。我們以孩

園、磺溪)

事。

大地種子 友善環境之店家 幫忙宣傳活動。能針對在地環境議題開發 工作坊。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 合作社-天母站

友善環境之合作 社

有幫忙宣傳活動,也提及日後合作之可能。

沃田旅店 友善環境之旅社 有幫忙宣傳活動,也提及日後合作之可 能。能針對在地環境議題開發工作坊。

善步推動天母相關專案:

2017 教育部-青年社區參與計畫-天母地方小學堂

2017 台北美術館-藝術進入社區-天母孩子的故事藝術創作時間 2017 臺北市都更處-「106 社區營造點遴選」-跨世代行動教育保溫杯 2017 雨聲國小社團–雨聲踏查小戰隊

2017 台北市立圖書館天母分館-11 月特展

2017 台大 NTU Net Impact 社會創新社 方案評審老師 2018 雨聲國小社團–雨聲踏查小戰隊

2018 竹圍藝術工作室共同辦理跨國際藝術家至雨聲國小共同創作 2018 香港最大社福組織-明愛協會跨海至天母參訪交流

天母事蹟受訪

2017 正聲教育廣播電台

2017 台大生傳系、北藝博物館所、東吳社工系、經典顧問工程 2017 光華中英文雜誌

三、 研究者的天母地方的教學行動

(一)緣起

2016 年研究者跟隨將羅友倫將軍故居保存成歷史建築的地方前輩-天母綠玉 聯盟發起人黃湘雲女士,推動認識羅友倫將居故居等社區行動,並幫忙編撰羅友 倫故居導覽,在推廣文資保存、生態環境議題時,我們發現大多數的居民其實對 於地方的歷史及生態資源不甚了解,也缺乏參與公共事務的熱忱。因此,我們開 始討論社區參與的問題,並進行了許多小型計畫,試圖讓更多人能夠認識天母這 個地方。

而後研究者成立了善步地方教育工作室,希望能藉由教育深層的達成改變,

用有趣的課程讓參與者增加對天母在地文化資產、生態環境的認識,也希望藉由 小朋友影響更多的大人,達到社會的擴散效益。

(二)課程理念

善步地方教育工作室的「天母地方小學堂」是一個以環境教育推動在地社區 營造的計畫,內容分為兒童在地探索營隊、青年社區導覽踏查,目標是讓參與者 認識生活周遭的文史與生態資源,藉由此計畫激發出公民參與的熱忱。期望將全 球化的永續發展思維融入計畫中,進而與在地產生連結。兒童在地探索營隊將結 合地方文化歷史、生態環境、建築空間等資源,以環境教育設計出以地方為本位 的專業、有趣課程。內容包含觀察紀錄技巧與質性訪談等技能。而計畫成果將由 孩子以他們所學編撰成社區刊物發放,發揮擴散效益。

天母是個有著豐厚文化歷史,以及生態資源的地方。2017 年開始,筆者運用天 母在地資源開發了一系列課程,提供給天母在地的孩子們。希望讓孩子了解並愛 護自己居住地的文化與自然,讓永續的國際思維從在地出發。課程從探索天母的地 方環境開始,讓孩子學習各種觀察紀錄技巧與質性訪談技能,提高對環境的認知與 關懷。課程內容將結合地方文化歷史、生態環境、建築空間等元素與相關知識。

課程的最後,鼓勵孩子設計與人互動的方式,引發他們的創造力,並在天母生活市集

動手打造故事小站8/12、9/25

互動設計 創意擺攤準備將課程所學透過集體討,共同設計成為大眾互動的行動方 案,並且透過實際的手做課程進行擺攤工具的製作。

天母故事說書人8/19、9/30

創意擺攤上場囉 讓孩子帶著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配合與大 眾的互動及道具,直接到天 母生活市集擺 攤,以實際的行動推廣天母,並展示課程 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