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步驟、及實施過程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一) 決定主題

(二) 文件與文獻之回顧與探討 1. 蒐集文件與文獻

以世界主義、遊學、國際交流、國際教育白皮書、國際文教、撒瑪利 亞婦人的故事、友善接納、Culture Exchange Program、ethic of host family、Homestay、國際教育旅行、高中跨國交流等關鍵字來搜索過 去的文獻。

2. 閱讀和整理文國內外文件 (1) 國內文件:國際交流白皮書 (2) 國外文件:推動國際交流之文獻 3. 文獻分類和整理

(1) 寄宿家庭之文獻資料

(2) 陌生人倫理之文獻資料 (3) 國際交流之文獻資料

(三) 設計國際教育旅行活動

設計2018年寒假之高中學生的國際教育旅行活動,以進行參與式之 觀察--觀察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的師生之行為表現

1. 設計出國參訪活動

(1) 臺灣準備活動-設計參訪活動步驟圖(見附錄19)

(2) 製作出國參訪活動手冊 2. 進行參訪活動

(1) 跟著寄宿家人到寄宿家庭居住,且跟著寄宿家人活動 (2) 每天跟著host brother/sister到學校上課

(3) 參加學校安排的校外教學-包括參訪大學、博物館、動物園、探 索館等等。

(4) 每天寫遊學日記

(5) 學生填寫認識美國 學習單1(附錄5)、學習單2(附錄6)、學習 單3(附錄7)、學習單4(附錄8)、學習單5(附錄9)

(6) 帶隊老師每天隨著學生觀課,觀察參訪學生與美國師生之互動狀 況,並寫下觀察記錄

(7) 帶隊老師訪談寄宿家庭5位 (見附錄15-訪談寄宿家庭大綱)

(8) 帶隊老師訪談學校負責交流的行政主管3位(見附錄14-訪談行政 主管大綱)

(9) 帶隊老師訪談臺灣參加交流活動的老師2位 (見附錄13-訪談參與 活動的臺灣老師之訪談大綱)

(10) 帶隊老師訪談臺灣參加交流活動的學生5位 (見附錄12-訪談參 與活動的臺灣學生之訪談大綱)

3. 參訪後之檢討活動

(四) 設計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及問卷調查表

(五) 訪談—

1. 訪談美方五校負責接待活動之行政主管3-5位 2. 訪談美方五校負責接待的數位接待家庭5-10位

3. 訪談2-3位參與活動的臺灣老師 4. 訪談5-10位參與活動的臺灣學生

(六) 做問卷

2018年三十六位參與活動之學生做問卷

(七) 收集並整理遊學之遊學日記、訪談資料、問卷資料

以編輯式(Editing Analysis Style)15 (張芬芬,2010,87-120)的編 碼來整理訪談資料並以主題編碼(selective coding )的過程來分析訪 談資料,是以歸納的方式,對現象加以分析和整理 (陳昺麟,

2001)

(八)分析所收集的資料 (九)進行參訪後之檢討活動

1. 學生填寫認識美國 學習單6(附錄10)

2. 帶隊老師填寫學習總評量表 (附錄11)

3. 收集學生之遊學日記、學習單、及問卷調查表 4. 整理美國老師及寄宿家庭之訪談逐字稿

5. 整理學生之遊學日記、學習單、及問卷調查表(附錄16)

整理臺灣老師及學生之訪談逐字稿及問卷調查表 6. 分析學生之問卷回收資料

分析美國老師及寄宿家庭之訪談逐字稿資料 分析臺灣老師及學生之訪談逐字稿資料

7. 老師批閱學生之遊學日記 → 學生修改遊學日記 → 編撰學生之 遊學日記 → 印製國際交流之遊學心得

8. 撰寫國際交流之出國遊學的研究資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資料分析的四種模式: (一)準統計式(二)模版式(三)編輯式(四)融入/結晶分析式

(張芬芬,2010:92-93) Strauss 和 Corbin 認為分析資料的程序包括開放式編碼(open coding)、主軸編碼(axial coding)和主題編碼(selective coding )等過程(Strauss &

Corbin,1998:55-241; Strauss & Corbin,1990:57-193) (陳昺麟,2001:330)

二、研究步驟如下圖:

第二章 國際交流教育概況及其重要性

節、從哲學家的觀點看國際交流教育的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國際交流教育的重要性--國外相關研究之探索 第三節、我國國際交流推動之概況

第四節、國際交流教育活動主要型態 第五節、寄宿家庭式的國際交流 第六節、陌生人倫理之探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步驟及實施過程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工具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