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行動研究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究和改善教學情境的歷程與實踐活動,在行動 研究的過程中,教學研究者小組必須有次序性、有系統性、有計劃性的持續探索 的歷程並不斷地追求精進,加以改善教學。因此,本研究參考 Patricia Wood(1988)

所指出的「行動研究是由計劃、行動、觀察及反思這四個步驟循環探究所組成。」

加以修改成為下圖 3-4-1 之教學行動研究的實施程序:

持續循環

反思

行動 計劃

觀察

一、研究課程的設計

三、回饋資料的蒐集

二、教學活動的實施 四、相關資料的分析

圖 3-4-1 教學行動研究的實施程序

本研究由研究者與該班導師共同組成「研究小組」,其中,該班導師為協同 研究者,具國小普通教師資格,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畢業,藝術與人文教學資 歷 6 年,目前尚在課程與教學碩士班進修,具藝術與人文專業素養與經驗,因此,

除在本研究中負責教學方案之實施,亦提供研究者相關之協助與建議。而研究者 本身亦是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畢業,具有國小普通、特殊教育與學前特教教師 資格,藝術與人文教學資歷一年,目前就讀於教育研究碩士班,除負責教學活動 之設計、多媒體輔助教材之製作、教學省思之檢討、研究資料之分析與撰寫研究 報告外,由於先前接受特教師資培育時,曾參與創造力測驗之講習,並具有多次 創造力施測之經驗,因此,亦負責本研究中創造力之施測、評分與分析的工作。

由上述研究小組教學背景可知,研究者與協同研究者可互相藉由彼此的專業,依 循上圖 3-4-1 所述之教學行動研究的實施程序,來進行多媒體融入繪畫藝術創造 力課程方案的研究,並反省與改進教學技巧和策略,期望能透過實際的行動,尋 求研究者小組對於九年一貫新課程中,多媒體融入繪畫藝術創造力教學的突破與

提升兒童繪畫的創造力。以下茲就教學行動研究的實施程序中「研究課程設計」、

「教學活動實施」與「蒐集回饋資料」予以說明。

壹、研究課程設計

一、教材設計

本研究以台東縣快樂國小(化名)四年級一個班的學生為對象,於九十五學 年度第二學期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繪畫藝術教學課程當中實施研究,由研究者小組 配合學校所使用的藝術與人文教材康軒出版社版本加以修編,設計「岸邊的生 活」、「像甚麼?做甚麼!」、「奇幻夢境」等三個單元的教學方案,實施多媒體融 入繪畫藝術創造力教學活動。

二、教學活動內容

本研究參考康軒出版社所出版之國民小學四年級下學期藝術與人文領域教 科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網要、課程目標與分段能力指標來編擬教學活動 內容。各單元教學活動內容如下:

(一)第一單元「岸邊的生活」,本單元主要是以維持該班以往傳統教學方式來 進行教學,教學前段教師僅使用課本、黑板與學生進行課文討論,接著展示相關 畫作之掛圖來輔助教學,讓學生針對其畫作之構圖、技法等各項內涵,進行賞析、

觀摩與評論,最後由教師對學生所討論之意見與要點進行歸納整理,並以板書呈 現,使學生更易了解、學習。然後再進行小組集體創作的繪畫活動,而此集體創 作是採先將個人作品完成後,再與小組成員之作品拼貼組合而成的形式來進行,

待小組作品拼接完成後,最後才由教師引領學生進行作品賞析與分享的活動。

(二)第二單元「像甚麼?做甚麼!」,本單元首次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來進 行教學,教學前教師運用電腦、網路、數位攝相機、掃瞄器等媒介,進行蒐集、

處理、儲存及傳輸文字、圖形、影像語音等技術,再利用 powerpoint 簡報製作軟 體,根據課程目標與學生須建構的能力指標,來製作出包含文字、圖形、圖像、

動畫、聲音、動態影像等的輔助教學軟體,課程中教師使用已事先做好的本單元 powerpoint 簡報軟體輔助教學,讓學生針對課本內容及其畫作範例之構圖、技法 等各項內涵,進行賞析、觀摩與評論,最後由教師對學生所討論之意見與要點進 行問題釐清與歸納整理,並加以板書呈現,使學生更易了解、學習。然後再進行 個人創作活動,個人創作作品完成後,最後才由教師引領學生進行作品賞析與分

享的活動。

續表3-4-1 多媒體融入繪畫教學課程計畫表

本教學計畫表,因為教學上的需要,且牽涉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創作、欣賞等 課程活動,因此以四個小時的教學時間來配合教學設計與內容,此外,又因每次 教學後必須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後測,為避免每次密集施測會產生殘留效應,影 響測驗結果,因此預計將一個單元的教學方案,分成兩次隔週的方式進行,每次 進行兩小時的單元實驗教學。

貳、教學活動實施

一、教學時間:

研究班級學生四週進行 1 個單元共 4 堂課的多媒體融入繪畫課程教學活動,

共進行 3 次,每一單元利用 4 週中,每隔週 2 小時的方式進行教學,共 4 節課,

第 1、2 節課進行教學時間 30 分鐘,學生創作時間 50 分鐘,第 3、4 節課學生作 品完成 10 分鐘,作品欣賞、分享時間 20 分鐘,實施「創造性思考活動」測驗時 間 20 分鐘,「創造性傾向量表」測驗時間 20 分鐘,教學座談 10 分鐘,共 80 分 鐘。

二、教學活動內容

依研究小組所編擬之多媒體融入繪畫教學課程計畫,如表 3-4-1 所示教學內 容,對國小四年級之實驗班級實施教學。

三、教學環境

本研究因應課程需要,大部時間在藝術與人文教室上課,唯有在進行第三單 元課程時,為搭配輔助之教學媒體,必須暫時移至資訊教室進行教學與操作。此 外,在本研究進行的課堂中,教師必須盡量營造溫馨氣氛,以提供學生有利發展 創造力的環境。

參、蒐集回饋資料

一、創造力測驗 1.學生方面

於三次單元教學活動實施後,對實施多媒體融入繪畫創造力教學活動的研究 班級之所有學生,進行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量表和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填

答,以了解學生在認知方面及情意方面的創造能力是否增進。

2.教師及家長方面

於三次單元教學活動實施後,對實施多媒體融入繪畫創造力教學活動的研究 班級之家長及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進行威廉斯創造性思考和傾向評定量表填 答,做為設計訓練計畫之參考及了解教師或家長對兒童創造力的態度。

二、教學座談記錄

於三次單元教學活動實施後,利用課堂最後十分鐘的時間,舉行教師與學生 的教學座談會,進行學生反應調查,讓學生針對此次上課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提 出意見、看法與討論,並記錄下來以瞭解學生的學習反應。

三、共同研究者討論記錄

於每次教學後,教學研究小組進行一次討論與檢討,討論課程設計並反省教 學,過程中,記錄並寫下教學討論及省思紀錄表,再依據教學討論及省思紀錄表 重新調整課程設計以及改進教學上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