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旨在探討桌上遊戲增進國小自閉症學童社會技巧之成效,以桃園市 某國小一名自閉症學童為研究對象,採用單一受試實驗研究法 ( Single case research designs )中之跨行為多基線設計 ( multiple baseline design across

behaviors )。本章共分為五節,依序為研究對象、研究設計、研究工具、研究程 序及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對象

壹、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研究對象為一名桃園市某國小三年級之輕度自閉症學 童,生理年齡為八歲八個月,經桃園市鑑輔會鑑定之特教類別為自閉症,且領 有身心障礙證明,註記為第一類障礙(自閉症),安置於普通班接受資源班服務。

經研究者(資源班教師)及導師與家長之長期觀察評估後,發現研究對象在社會 技巧能力的發展有明顯困難,經說明後,家長簽署「家長同意書」(附錄一)以 同意個案參與本研究。以下整理個案的基本資料及相關能力:

一、基本資料

研究對象為一名八歲之輕度自閉症學童,目前安置於桃園市某國小三年級 普通班,接受資源班服務,資源班課程安排為每周三節數學及一節社會技巧課 程,家庭成員還有父母及幼兒園大班的弟弟一人。

二、生長醫療史

母親懷孕及妊娠時除服用安胎藥外,皆無特殊問題,研究對象出生時一切 正常,但一足歲前的表現非常安靜,嬰幼兒期的動作發展、語言發展及生活自 理能力皆明顯落後一般同齡,約七個月時能獨坐,八個月時能爬行,12 個月時 能站立;一歲五個月時開始發出有意義的單字,兩歲六個月時能以簡短句子表 達;其視聽能力及健康狀況皆與一般同儕相仿。學前階段開始至長庚醫院心智 科及復健科安排職能、語言、物理及心理治療等,並依據醫囑搭配使用藥物,

目前研究對象每日早上服用專思達及利他能各一顆。

三、教育史

五、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尚可,雖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但時常會因為處理速度太慢及動作 能力不佳而受到限制,使得學習成效較慢或是不如預期,學科學習部分受限於 注意力,學業表現屬於中等,而其餘項目的學習,通常在初期較一般同儕需要 更多時間來理解規則和內容,了解後的學習表現與同儕相仿。詳閱表 3-2。

六、社會互動

如前所述,研究對象有明顯的社會互動需求及動機,但極缺乏互動技巧,

除此之外,其問題解決能力差,又長期處於挫折環境中,成功經驗少,自信心 低落,因而相當依賴大人,與同學互動時常需要透過老師引導,希望老師轉達,

或是要求老師陪伴。而研究對象的表達能力不佳,導致其常以重複的問句形式 與他人溝通,加上音量控制不當,造成同儕反感。且由於過動衝動特質,經常 隨意碰觸或拿取他人物品,又缺乏同理心感受對方,使得誤會和摩擦產生,降 低同儕與研究對象的合作意願。當老師對其行為感到生氣時,研究對象會感到 焦慮,並以幼兒的方式不斷撒嬌拉扯及詢問,央求對方原諒,而此舉又時常在 不恰當的情境下進行,引發同學的不滿。詳閱表 3-2。

七、情緒控制

情緒控制能力不佳,經常處於情緒高張的情況,大多為高興,有時會生 氣,而高興和生氣時的行為及表達模式相近,臉部表情也極為類似,研究對象 對自我情緒的表達不佳,他人難以分辨其情緒,其本身也感到相當困擾。當遇 到同儕不遵守規則,或者表現出難過、生氣的負面情緒時,研究對象會模仿成 人說話,大聲以指責和指令要求並責怪同儕,經常持續 30-60 分鐘,干擾課堂 進行,也造成人際上的衝突。詳閱表 3-2。

八、溝通能力

口語表達能力不佳,雖然日常生活的對話看似能流暢進行,但無法精確表 達自己的感受及想法,例如,常以「害怕」來表示「害羞」,造成許多誤會,或 者以重複問句的形式,希望對方幫他說出他的想法。口語理解能力不佳,對於 隱喻式的語言理解感到困難,誤解對方因而產生許多情緒及行為問題。詳閱表 3-2。

表 3-2 社會適應表現檢核表

向語言表達」及「主動與他人互動」,透過遊戲本身的自然情境,在課程中輕鬆、

趣味教導個案正確的互動方式,降低個案與他人接觸的焦慮行為,也希望能藉 此提高其信心,未來能類化至課堂甚至生活中。

貳、遊戲成員

本研究中,每周進行三次教學介入,除研究對象外,另邀請與研究對象班 上三名一般男同學共同加入桌上遊戲,並分別取得三名學生之家長及導師的同 意,故包含研究對象及研究者本身,每次參與桌上遊戲融入教學的社會技巧課 程共有 6 人。

同儕甲為各項表現良好的學生,在班級中常擔任小老師,負責領導同學,

且熱心助人,與老師及同學都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

同儕乙在班上各項表現中上,喜歡吸引同儕及老師注意,樂於與人相處,

但有時喜歡作弄同學,開玩笑若太過火會引起一些爭議。

同儕丙大多時間較文靜,與同儕相處和諧,雖在班級中沒有特別好的朋友,

但同學對他的接納度很高,分組活動時也都會邀請他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