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透過桌上遊戲教學以增進國小自閉症學童之社會技巧,研究者在擬 定研究計畫及蒐集相關文獻後,取得究對象及參與同儕之家長同意,設計一系 列相關課程及評量工具,待實驗結束後,再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程序如圖 3-2。

準備階段

1.確定研究主題 2.蒐集相關文獻 3.決定研究對象 4.建立研究架構 5.建置研究工具

實驗階段

1.蒐集基線期資料 2.進行教學活動 3.教學效果評量

資料分析階段

1.資料分析整理 2.提出研究建議 3.撰寫研究報告

圖 3-3 研究流程圖

壹、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分為五個步驟,以下分別說明:

一、確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常接觸自閉症學童,了解其在與他人相處時,多因缺乏 互動技巧而產生許多摩擦及誤會,而障礙特質也導致學生有許多焦慮及負面情 緒,不但造成他人的困擾,也深深影響其本身的學習。因此,在與指導教授討 論後,配合研究者的研究興趣,以兒童所喜愛的桌上遊戲為主軸,融入社會技 巧課程中,希望能夠幫助自閉症學童習得社會互動的相關技能。

二、蒐集相關文獻

確定研究主題後,研究者開始蒐集國內外有關桌上遊戲的教學應用、自閉 症學童與一般學童的社會技巧等相關研究、期刊及書籍,閱讀後加以整理,以 建立本研究之理論及資料分析的基礎。

三、決定研究對象

依據研究目的,從研究者所處的教學現場中挑選適合的研究對象,須符合 下列條件:

(一)領有身心障礙證明,類別為第一類(自閉症)。

(二)經鑑輔會鑑定之正式生。

(三)就讀於桃園市某國小普通班,接受資源班服務之學生。

(四)經導師及特教教師持續觀察,其行為符合自閉症核心缺陷者。

四、建立研究架構

蒐集研究對象之相關資料,針對其特質、需求及能力,並向研究對象及參 與課程的同儕之家長說明研究目的與內容,取得所有家長同意後,再次整理相 關文獻,進行分析與探討,進而擬定日期及研究流程,以建立研究架構。

五、編制課程及相關表件

依據研究對象的需求,參考相關文獻後,開始挑選適合的桌上遊戲,設計 社會技巧課程之活動及進行方式,並著手編製評量相關的表件,包含「社會技 巧觀察紀錄表」(附錄二)、「教師版社會技巧評估量表」(附錄三)、「家長版社

會技巧評估量表」(附錄四)、「教師版訪談大綱」(附錄五)、「家長版訪談大綱」

(附錄六),以評量實驗之效果。

貳、實驗階段

實驗階段共有三個階段,詳述如下:

一、蒐集基線期資料

此階段蒐集之資料,乃受試者接受教學介入前的表現情形。在基線期,研 究者不給予任何提示及介入,自 107 年 3 月 5 日至 3 月 23 日止,利用每周一、

二中午 12:30-13:10 及每周五上午 8:00-8:40 的時間,對研究對象至少進行 7 次資料蒐集,每周三次,每次進行 40 分鐘,全程錄影,當發生次數趨於穩定後 即進入下一階段。

二、進行教學活動

基線期所蒐集之資料曲線呈現穩定趨勢後,則開始對研究對象依序進行目 標行為的實驗介入,以研究者自編之社會技巧課程,結合桌上遊戲,進行社交 技巧的訓練。教學活動時間自 107 年 3 月 26 日至 5 月 18 日止,每周一、二中 午 12:30-13:10 及每周五上午 8:00-8:40,每周三次,每次進行 40 分鐘的教學 介入,共計八周,並全程錄影,以利後續資料分析及整理。

三、蒐集維持期資料

在介入期結束後的隔周開始進行,自 107 年 5 月 28 日至 6 月 8 日,利用每 周一、二、五受試者到資源班上課的時間,觀察研究對象在「輪流等待」、「主 動與他人溝通」、「正向語言表達」三項社交技巧之反應情形。

四、教學效果評量

為了解研究對象在教學介入後,社會技巧的學習成效,研究者每次皆於研 究當日以「社會技巧觀察紀錄表」(附錄二)紀錄影片中研究對象之目標行為,

搭配「教師版社會技巧評估量表」(附錄三)、「家長版社會技巧評估量表」(附 錄四)及「教師版訪談大綱」(附錄五)、「家長版訪談大綱」(附錄六),了解本 研究之社會技巧學習成效。

參、資料分析階段 一、資料分析整理

彙整研究過程中蒐集而得之資料,以圖示或表列等方式,進行視覺分析 ( visual analysis ),了解受試者之目標行為的變化情形。

二、提出研究建議

依據資料分析之結果,對照國內外相關文獻,提出研究討論及研究建議與 限制。

三、撰寫研究報告

統整整個研究過程之資料,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撰寫成研究報告,以利將 來教學與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