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與實施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實施

本研究主要研究對象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為台灣目前較具指標性 的社會企業,第二部分係選擇有在進行培育社會企業人才的第三方中介平台 組織,然而有在進行人才培育的社會企業與中介平台組織並不多,因此採用 立意抽樣之方式選取適合的研究對象,第三部分則是推動社會企業政策相的 政府單位。從文獻分析看來較常被提及的社會企業包含,光原社會企業、黑 暗對話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以及用心快樂社 企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個研究對象;另外,在中介平台組織的部分,則係中華 組織發展協會、台灣公益 CEO 協會;政府單位則是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勞動力發展創新中心。以下針對研究對象與研究實施兩部分進行說明。

壹、 研究對象

此部分研究對象分別針對選取動機、訪談對象進行說明,最後則以表格統整 七個的訪談對象的基本資料與訪談單位的產業類別。

一、 選取動機

本研究以台灣目前的社會企業與中介平台組織為研究對象,基於台灣社 會企業剛是萌芽階段,有許多既有與新興的組織,由於本研究探討的主題為 人才培育因此選定較具代表性的四個社會企業為研究對象,另外在中介平台 組織的部分,則是採用立意抽樣的方式選擇有在進行培育社會企業人才的兩 個單位作為研究對象,最後政府單位的部分則選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勞 動力發展創新中心作為研究對象。

55

二、 訪談對象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透過訪談的方式了解台灣社會企業進行人才培 育的方式與初步成效。但由於目前社會企業在國內仍處在發展階段,再加上 各自皆擁有不同的社會使命與商業運作模式,導致社會企業在進行人才培育 的過程中使用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難以透過問卷的形式以探究社會企業 人才培育的相關內涵,故期望藉由深度訪談法的方法以探究台灣社會企業的 人才培育概況與成效。為了達到了解研究議題的目的,本研究訪談對象總共 包含四位社會企業的內部主管、兩位平台組織以及一位政府單位的內部主 管,共七人。以下針對四家社會企業的社會使命與經營方式以及中介平台組 織的簡介加以描述說明:

1. 用心快樂社企股份有限公司

創立於 2010 年,主要社會使命是憂鬱症防治、銀髮族關懷、弱勢族群 關懷等重要社會議題,開展用心快樂、良性循環的經營理念。以文化創意內 容做為企業商品或服務發展基礎,結合商業、財務、行銷、及跨業資源,期 望有效結合「文化創意」與「社會公益」議題,發展能夠感動社會大眾參與 公益及擁抱快樂生活的商品與服務,讓更多人關注憂鬱症防治、銀髮族福 利、弱勢族群權益等相關議題,開發能夠感動、鼓勵、 提昇社會大眾參與 公益及快樂生活,並據有商業獲利能力之商品與服務。除了與 NPO 共同發 行相關的 DVD 之外,也開發憂鬱症防治的手機 APP,未來也會朝向發展更 具體的文創商品為目標。

2. 光原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於 2008 年,其前身為輔仁大學原住民專案辦公室,並以知名 的「曙光計劃」開啟後續一連串的為部落原住民與環境服務的行動。其社會

56

使命身為跟瑪納的緊密關係,瑪納秉持「合作與分享」的核心價值與精神,

關懷原住民、尊重自然土地生態,落實有機生活、推行發展有機產業,主要 是希望能幫助全國原住民部落能有更好的發展。以人與土地為本的工作。

此公司是台灣第一個以「社會企業」命名的企業,創辦人整合現有資源,

意在創造原住民在地就業機會,將土地、人力兩者結合,推廣有機農業;同 時發展自肥料製作、生產、銷售,形成產銷供應鏈,並撥出部分盈餘,推動 原住民部落教育及農業發展,成為一個以原住民為主體的社會企業。 透過團 隊的創新做法,加上瑪納協會的共同合作,迄今已與 50 個公司或團體合作 銷售,未來更將並同步發展消費者端之服務。

3. 財團法人台北市私立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

為國內知名庇護工場之一,主要是針對身心障礙者為對象做庇護性就業 服務。在服務對象的部分與一般以往的庇護職場或 NPO 所服務的單一障別 不一樣,此公司服務的是混合障別的身心障礙者,也因為此特殊之處所以也 必須付出更多的關心與努力,透過一系列完整的就業服務,包括新職種設計 與開發、庇護工場經營、職業訓練與居家學習等模式的提供,給予身心障礙 者就業服務的網路,使其可以肯定自我,提升成就感。

組織使命是提供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與居家學習環境;創辦及經營庇護 工場,提供身障者工作機會,並兼具獲利能力;搭建身心障礙者以及營利企 業之間的就業平台,創造公益和企業的雙贏。此組織底下的事業體範圍很廣 泛,從餐飲服務、加油站、手工琉璃、資料建檔中心、視覺設計、便利商店、

甜點店、數位設計印刷等。透過加深與加廣產業別,提供給身心障礙者更多 元的就業環境。

4. 黑暗對話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57

黑暗中的工作坊於 1988 年於德國首先創立,迄今已經推廣至全球 160 個城市,超過 30 個國家,650 萬人次參與過這個令人感動的體驗學習。2011 年,一群關懷台灣社會的社會企業先行者在機緣牽引下,經過多方溝通與 爭取,終於獲得 DSE 正式授權成立「黑暗對話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台北 DiD),由曾經義診行腳遍及中印新馬台灣各地偏鄉的謝邦俊醫 師擔任董事長,延續拓展對話社會企業價值的使命感。

主要關懷的對象為全台的視障者,這些視障者透過教育與培育,再加上 特殊的課程、活動設計,將視障人員在黑暗中的優勢轉化為獨特的 "全黑 暗體驗" 提供給企業領導管理人與員工一個 "看見平常看不見的自己" 的 機會。提供給視障者一個全新的職種,賦予他們自信心鼓舞他們走進人群,

融入社會環境。

5. 中華組織發展協會

組織成立於 2010 年,積極推動兩岸的組織活動,為了促進各類組織之 現代化、理性化、永續化及精緻化之發展,並善盡社會責任與發揮公益精 神。組織目標希望透過各業界不同的專業與資源,協助與促進各類型組織 之間的發展與合作。 組織主要工作是辦理組織發展相關教育訓練、相關活 動業務、辦理國內外各類組織交流與合作、進行組織發展相關研究與出版。

發展方向有下列四點:組織發展與合作平台、NPO 與企業合作平台、兩岸 NPO 的發展平台、NPO 組織個別化陪伴與發展。

6. 台灣公益 CEO 協會

組織成立於 2010 年,是由一群兼具專業經營管理與經驗豐富的公益事 業 CEO 及產官學界代表所組成,對於非營利組織領域不同議題發展及掌握 社會變遷有深入的了解,目標為建構專業知識交流與創新經驗交換的平 台,創造有效解決全球性社會議題的策略與執行方案。經由舉辦創業競賽

58

與 CEO 會客室的方式,致力於培育公益事業人才與社會企業家。

7.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勞動力發展創新中心

勞動部自 2001 年起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引導民間團體透過具創意 性、地方性及發展性之計畫。並於 2007 年起向民間團體介紹社會企業及公 平貿易等新興發展模式,並逐年運用諮詢輔導資源與教育訓練課程,推廣 社會企業相關理念。另外,於 2012 年 5 月 10 日修正發布培力就業計畫,

作為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發展社會企業的介面,新增納入產業轉型或創 新、社會性事業創業、特定族群之創業或就業支持系統及區域再生發展或 促成服務、產業之垂直或水平整合等計畫類型,提供職業訓練、輔導及長 期陪伴資源,及作為發展社會企業輔導或育成平台,協助民間團體轉型發 展社會企業。目前也與各相關單位正在規劃「社會企業行動方案4」,希望可 以協助國內社會企業之發展。

本研究將上述七個訪談單位之訪談資料彙整列於下表 3-1 之中:

4根據行政院於4月11日召開「研商『社會企業』相關事宜」會議指示,為塑造社會企業友善發展

環境,促進國內包容性成長,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之願景為「營造有利於社會企業創新、創業、

成長與發展之生態系統。」目標有以下幾點:1.提供友善社會企業發展環境、2.建構社會企業網 絡與平台、3.強化社會企業經營體質。預計執行時間自103年7月31日至105年12月31日止。

59

60

61

依據研究的背景與動機以及研究問題,蒐集及閱讀相關主題之文獻,透過 廣泛的蒐集國內外人才培育與社會企業相關的文獻之後,整理出主要的文獻內 容,以核心的理論與研究作為基礎建構出訪談大綱。

(二)邀約訪談對象

依據本研究的需求列出社會企業與中介平台組織的單位,逐一聯絡邀約,

在邀約過程當中,研究者清楚說明本研究之主題、目的、訪談重點。邀訪過程 中間碰到幾個單位沒有回覆,因此更換了其他指標性的單位替代,藉以達到足 夠訪談對象數量以及代表性。

(三)進行實地訪談

配合受訪者方便的時間與地點進行實地的訪談,訪談對象包括四位社會企 業的主管人員以及兩位中介平台組織的主管人員,每一位受訪者接受訪談的時

配合受訪者方便的時間與地點進行實地的訪談,訪談對象包括四位社會企 業的主管人員以及兩位中介平台組織的主管人員,每一位受訪者接受訪談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