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由於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的教學方法的教學成效,因此將研究工具分為教學 工具與評量

工具,在教學工具方面為不同的教學方式之教案;在評量工具方面則有「國小五 年級學童對於地震認知及防震態度之測試問卷」、「防震技能評量」、「晤談大綱」

與「活動單」。 壹、教學工具

在教學設計方面,本研究參考「教育部顧問室的九十三年度防災科技教 育改進計畫之九年一貫天然災害及人為災害教材—第二學習階段」的防震教 學教案並加入研究者所認為防震需要的知識來編製成地震防災教學教案(詳 見附錄三),來進行甲、乙兩組的課室教學。並參考朱慶昇(1993)、王鑫和 朱慶昇(1995)、李崑山和葉欲春(1998)、李崑山(2000)所提出之戶外教 學方式,來規劃本研究戶外教學活動之實施流程,以下為甲、乙、丙三組之 教學流程說明:

(一)甲組:

教學前一週先實施問卷前測,教學時先進行兩節課的課室教學,

再到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進行三節課的戶外教學,整個教學設計總共 需五節課的時間。教學後一週再實施問卷後測以及技能評量,為其教 學流程如圖 3-3:

與學生討論 準備活動:

編寫教案 探勘場地 編寫活動單 確定車輛及保險

1.在教室進行兩 節課的教學 2.做行前講解

進行戶外教學 1. 問卷後測

問卷 前測

圖 3-3 甲組之教學流程

(二)乙組:

本組僅進行教室內的地震防災教學,與甲組的差別為是否有進行 戶外教學,所採用的教案與甲組相同,本組並與丙組相互比較以探討 課室教學的成效,其教學流程如圖 3-4:

準備活動:

編寫教案

問卷前測 進行教室內兩 節課的教學

1.問卷後測 2.技能評量

圖 3-4 乙組之教學流程

(三)丙組:

本組為不實施任何教學之對照組,不做任何的教學方式的介入,

其問卷前測、後測與技能評量的結果作為甲、乙兩組比較之用,其流程 如圖 3-5。

問卷 前測

不進行任 何教學

1.問卷後測 2.技能評量

圖 3-5 丙組之教學流程 貳、評量工具

本研究參考中央氣象局(2000)出版的「地震百問」、以及黃明豐(2002)、 洪淑琳(2003)、陳成恭(2003)、吳佳蓉(2004)的研究,先畫出地震專家 概念圖,再編寫成「國小五年級學童對於地震認知及防震態度之測試問卷」

及與自科系研究所另一名從事 相關研究之同學合編之「防震技能評量記 錄單」作為收集資料的主要工具。本研究之地震專家概念圖如圖 3-6:

圖 3-6 地震專家概念圖

一、「國小五年級學童對於地震認知及態度之測試問卷」的信、效度

級學童進行第三次的預試。第三物預試的結果信度值提高為

表 3-4 防震態度試題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技能評量的要項乃根據本研究中教案的教學內容及目

後,商請一位從事防災教育相關研究之教授、兩位消防隊之隊長、與設

根據第一次晤談的內容進行修正成晤談大綱三版,進行第二次的晤

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之五年級某 B 班之學生高成就 3 為與低成就 3 位進

(三)

教的學校之五年級某 C 班之學生高成就 3 位與

進行 轉錄成文字,自己先編修成第五版的訪談大綱之後,

(四)正式的晤談大綱

意見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形成正式的訪談大綱

(詳見附錄

主要欲深入了解以下概念:學童地震的認知程度及其來源、學童的

四、戶外

幫助學習者學習能夠聚焦,因此,研究者事先探勘九二一

的展場並根據展場內容編寫出活動單,主要幫助學生進行戶外教學時能抓住 重點

談。同樣找

行晤談並轉錄成文字,再次修正用語及調整訪談大綱的題目順序。之 後,與指導教授討論晤談大綱的方向及內容,並修正用詞,修改成第四 版的晤談大綱,進行第三次晤談。

晤談大綱第五、六版 最後,研究者找所任 低成就 3 位

訪談並將結果

再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正成第六版的訪談大綱,來確定本研究所擬的訪談 大綱之效度。最後,將本研究之訪談大綱彙請 9 位專家共同審查,以建 立其效度。

將所收集的專家

二),

防震知識及其來源、學童對於地震所形成的現象及災害之認知、學童於 防震演練的觀感、學童對於救難維生包的體認。

教學活動單 戶外教學中為

地震博物館

,也

的一部份(詳見附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