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為了瞭解戶外教學方式與課室教學方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地震防 災教學之成效,因此,利用準實驗設計方式,得到以下結果:

一、在地震認知方面,戶外教學與課室教學均有顯著之教學成效

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之後,戶外教學方式與課室教學方式皆顯著優於 對照組。在甲、乙兩組的前後測比較當中也可看出甲、乙兩組經過教學後,

地震認知都有顯著提升,因此,戶外教學方式與課室教學能顯著提升學童的 地震認知,兩種教學方法在地震認知上無顯著差異。但在地震知識單題分析 中,戶外教學方式在「地震預測」、「地震伴隨災害不包括招牌被風吹走」方 面表現優於課室教學。在防震知識單題分析中,戶外教學亦較課室教學優秀。

二、在防震態度方面,戶外教學成效優於課室教學

在不同的教學方式實施後,實施戶外教學的甲組在整體防震態度上明顯 高於丙組,尤其是在分項概念「能說出個人生活中與災害相互關係之正確防 災態度」、「能主動關懷個人所處的環境,以便達成災害發生時及時逃生之安 全目標」也顯著高於丙組。在教學後,也只有甲組在防震態度及其四個分項 概念上有顯著之提升,因此,在防震態度方面,戶外教學成效優於課室教學

成效。

三、在防震技能方面,戶外教學與課室教學均有顯著之教學成效

在技能闖關總得分部分,甲組與乙組皆明顯高於丙組。在五關之中,甲 組與乙組在「準備救難維生包」、「廚房」、「電梯」中的表現明顯優於丙組,

尤其是在「廚房」的表現,甲組更顯著優於乙組。三組在「教室」的表現並 無顯著差異,在「客廳」中,由於實驗組甲組的學生模仿前一位錯誤動作之 同學的情況比對照組丙組多 9 位(占甲組人數的 13.6%)以及兩位關主的主 觀不同,導致甲組得分顯著低於丙組。整體看來,戶外教學方式與課室教學 方式均具有教學成效,由於甲組特別在「廚房」中的防震技能表現比乙組顯 著優異,因此,戶外教學方式的教學成效比課室教學方式略勝一籌。

整體來看,在教學後,甲組與乙組其地震認知、防震態度與防震技能之 間皆無顯著之相關;丙組的地震認知與防震技能反而出現顯著的負相關。

四、學童的背景因素與不同的教學方法之間並不互相影響

整體來說,學童的地震認知、防震態度、防震技能表現並不會受到「性 別」、「九二一地震的印象」、「閱讀科學相關讀物之頻率」、「是否參加過防震 演練」背景因素之影響而有顯著性的差異。只有「不同的影片欣賞頻率」會 影響課室教學的學童在地震認知的表現,尤其在教學後,有看過的學童表現 皆顯著優於「雖然看過,但是已經忘了內容」的學童。

但是,教學方法的介入皆可讓不同背景因素之學生在地震知識與防震技 能上顯著優於對照組。其中,甲、乙兩組的男生在教學後,其防震態度顯著 優於對照組,因此可知,不同的教學方法皆可使男生在防震態度上表現優於 對照組。另外,在防震態度方面,戶外學方式可讓九二一地震的印象為「有 些模糊」之學童,與欣賞地震相關影片頻率為「雖然看過,但忘記了」之學 童在防震態度表現上顯著優於對照組。戶外教學方式更可使參加防震演練為

式。

五、學童在地震相關概念的想法 (一)晤談結果

在「學童的地震知識與來源」部分,經過不同的教學方式之後,學 童對地震的成因較為清楚且正確,而地震知識主要來源為其來源為教 師。其中甲組高成就學童中有 2 位皆表示到九二一教育園區有助於自己 對地震成因的瞭解,因此戶外教學方式有助於學生增加對地震成因的印 象。

在「學童的防震知識及其來源」部分,學童多能知道在教室中與 在廚房中正確的避震方式,防震知識的來源主要來自於老師。

在「學童對於地震所形成的現象及災害之認知」方面,學童所知道 地震會對大自然引起的災害當中,實驗組比對照組所提出的答案更多樣 化。但是,在實驗組甲、乙兩組中,有部分低成就學童出現地震會導致 火山爆發的因果混淆情形。學童所知道的地震會對生活周遭造成的災害 當中,多數未經教學的學童對於地震災害的認識大多來自於著自身的感 覺,較無法體認景觀變化方面的災害。

在「學童於防震演練的觀感」方面,受訪的三組學童皆表示防震演 練相當重要,其理由以「可以保護生命,避免傷亡」最多,其次為「以 備不時之需」和「減少對地震的恐懼」。

在「學童對於救難維生包的體認」方面,所有受訪者的家庭(三組 共 18 個),其家中有準備救難維生包的只占 8 個,尚不到半數(44%)。

在救難維生包內應準備的物品當中,甲組和乙組的學童會在特別提及要 準備「保暖衣物」及「哨子」。

(二)戶外教學活動單

學童在觀賞完影像館播放的「來自地心的消息—走出九二一陰霾」

影片之後,許多學童都表示因為地震很恐怖,所以要「要做好防震措

施」,女生在「覺得地震很恐怖」以及要「做好防震演練」的感受是比 男生多的。大多數的學童皆表示很喜歡這樣的課程,理由主要有三種,

分別是「可以學習地震知識」、「體驗到防震的重要性」和「增加學習 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