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童防震態度的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童防震態度的影響

本節主要探討「學童整體防震態度的表現」、「學童防震態度分項概念的表 現」、「學童防震態度分項概念的單題表現」。

一、學童整體防震態度的表現

79.00%

80.00%

81.00%

82.00%

83.00%

84.00%

85.00%

86.00%

87.00%

88.00%

前測 後測

得分率

甲 乙 丙

圖 4-4 學童在整體防震態度的表現

註:本資料利用單因子變異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做比較,單因子變異數檢定若達顯 著則採 Scheffe

事後比較,用##p<.01 表示。成對樣本 t 檢定若達顯著,則以***p<.001 表示之。

由圖 4-4 可知,各組於教學前在整體防震態度的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

在教學後,甲組在整體防震態度後測上顯著優於丙組,這表示戶外教學在 整體防震態度的教學成效上顯著優於對照組。乙組卻在整體防震態度上的 表現與丙組無顯著差異。

在各組前後測的比較中,只有甲組在教學後其整體防震態度有顯著提 升,即戶外教

學方式可顯著提升學童的防震態度,而課室教學則無法顯著提升學童的整 體防震態度。因此,戶外教學方式在整體防震態度的教學成效比課室教學

甲>丙##

***

二、學童防震態度分項概念的表現

圖 4-6 學童在「能說出個人生活中與災害相互關係之正確防災態度」的表現

由圖 4-5、4-6、4-7、4-8 可知,各組在教學前其防震態度分項概念皆無 顯著之差異。在教學後,戶外教學方式能讓甲組學童在「能說出個人生活中 與災害相互關係之正確防災態度」、「能主動關懷個人所處的環境,以便達成 災害發生時及時逃生之安全目標」的得分明顯高於丙組。課室教學則在防震 態度分項概念中皆無顯著優於對照組之表現。

各組學生在教學前後其地震態度分項概念的比較中,甲組在經過戶 外教學方式之後,其防震態度之四個分項概念均達顯著提升。而乙組和 丙組在教學後,其防震態度之四個分項概念均未達顯著差異。

由此可知,戶外教學方式除了可顯著提升學童在防震態度四個分項 概念上的表現,更可使學童的防震態度分項概念「能說出個人生活中與 災害相互關係之正確防災態度」、「能主動關懷個人所處的環境,以便達 成災害發生時及時逃生之安全目標」表現顯著優於對照組。而課室教學 方式無法使學童在防震態度分項概念上有顯著之提升,也無法使學童在 防震態度分項概念中表現顯著優於丙組。。

因此,從學童在防震態度的分項概念中的表現來看,戶外教學方式 是較具有教學成效的。

三、學童防震態度分項概念的單題表現

為了瞭解各組學童在防震態度分項概念單題的表現,因此將所得到的單 題分析結果,依照防震態度分項概念來做資料整理,並依序探討「學童在教 學前後的地震知識分項概念表現」與「教學對各組學童地震知識分項概念的 影響」,藉以歸納不同教學法之教學成效。

表 4-3 學童在防震態度分項概念的表現

無出現顯著差異,在教學後,在防震態度分項概念的「能說出個人生活中 與災害相互關係之正確防災態度」、「能隨時關懷災害發生的人、事、物」

和「能主動關懷個人所處的環境,以便達成災害發生時及時逃生之安全目 標」這三項中出現有顯著差異的題目。

在「能說出個人生活中與災害相互關係之正確防災態度」部分,其第 4 題「當地震來時,我很清楚知道要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受傷」,甲組(95.2

%)和乙組(94.4%)表現顯著優有丙組(85.6%);第 5 題「地震後,我 會聽從救難人員的指示」,甲組(97.8%)的表現顯著優於丙組(89%)。

在「能隨時關懷災害發生的人、事、物」部分,其第 8 題「我平時會 主動關心有關地震報導」,甲組(89.4%)的表現顯著優於丙組(79%)。

在「能主動關懷個人所處的環境,以便達成災害發生時及時逃生之安 全目標」部分,其第 12 題「如果在學校地震來了,我很清楚應該要從哪 一條路線逃生最安全」,甲組(91.8%)的表現顯著優於丙組(82.8%)。

由此可知,戶外教學方式可讓學童在「如何避震」、「聽從救難人員指 示」、「主動

關心報導」和「瞭解學校逃生路線」的態度上顯著優於對照組。課室教學僅 讓學童在「如何避震」的態度上顯著優於丙組。所以,從學童在防震態度分 項概念單題的表現上來看,戶外教學成效比課室教學成效好。

2.教學對各組學童防震態度分項概念的影響

(1)戶外教學的影響

由表 4-3 可知,經過戶外教學方式可以顯著提升 7.9%學童在防震態 度分項概念「能隨時關懷災害發生的人、事、物」之第 8 題「我平時會主 動關心有關地震報導」的表現(p<.01);在分項概念「能主動關懷個人所 處的環境,以便達成災害發生時及時逃生之安全目標」之第 11 題「我認 為家中應該要準備救難維生包」顯著提升 7.2%學童的表現(p<.05),以 及第 14 題「我會提醒家人將家具固定,以防地震時掉落而造成傷害」顯

著提升 4.2%學童的表現(p<.05);在分項概念「能隨時發揮生命共同體的 體認,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的第 16 題「地震過後,我會盡我的 能力主動捐助受災戶所需的物品」顯著的提升 4%學童的表現(p<.05)。

(2)課室教學的影響

課室教學方法顯著提升 5.8%學童在防震態度分項概念「能隨時關 懷災害發生

的人、事、物」之第 6 題「地震後,我會在注意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提醒 家人檢查房屋毀損的情形」的表現(p<.05);也有顯著提升 5.4%學童在 分項概念「能主動關懷個人所處的環境,以便達成災害發生時及時逃生之 安全目標」之第 13 題「我如果在家中發生地震,我很清楚應該要從哪一 條路線逃生最安全」的表現(p<.05)。

(3)不進行任何教學的影響

未經任何教學的丙組在教學後,卻有 8.4%學童在分項概念「能說 出個人生活中與災害相互關係之正確防災態度」的第 4 題「當地震來 時,我很清楚知道要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受傷」卻顯著降低(p<.01)。

整體來說,各組的防震態度分項概念的單題表現,在經過不同方式教學 後出現有顯著差異的單題皆不相同。但戶外教學方式與課室教學方式均可使 學童在防震態度分項概念「能隨時關懷災害發生的人、事、物」(甲組第 8 題,乙組第 6 題)和「能主動關懷個人所處的環境,以便達成災害發生時及 時逃生之安全目標」(甲組第 11.14 題,乙組第 13 題)中均有顯著提升;戶 外教學方式更可使學童在防震態度分項概念「能隨時發揮生命共同體的體 認,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中有顯著提升(甲組的第 16 題)。因此,

從學童在防震態度分項概念單題的表現上來看,戶外教學方式的成效比課室 教學好。

在戶外學相關研究中,Orion 和 Hofstein (1997)、陳宗慶(2002)、郭

所以,由此可知,戶外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在態度方面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