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防震教育之探討

聯合國公布1901~2000 年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IDNDR,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主要目標就是要透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舉辦各項防災教育活動來協助災害認定、落實災害防治計畫(許民陽,2003a)。

在整個防災體系與機制中,學校教育可以提昇對自然災害的認識與防備。而現在 世界各國現在越來越重視防災教育,希望藉由有效的防災教育宣導及演練,來提 升民眾對災害的認知,喚起民眾對災害的警覺心及培養防災技能,進而減輕災害 所帶來的衝擊。以下就「各國之防災教育」、「我國防震教育相關內涵」、「防震教 育之相關研究」來做探討。

壹、 各國之防災教育

人類活動導致地球環境劇烈變遷,因此,各種天災人禍也與日遽增,我 們無法控制天然災害的發生,但我們可以利用災害的防範措施來減低其損 失。Sorenson (1983)提出印製大量的文宣資料,企圖使民眾從中獲取資訊,

以達防災效果,並非好的方法,除非配合教育活動。因此以下主要就各國之 的防災教育狀況做探討。

一、美國:

(一)美國的「加州風險」計畫

美國自1986年以來,加州已經實施了大規模減少地震災害的計 畫,這個計畫名為「加州風險」,擬定了計畫到教育到未來七十二種 方案,而且列出減少災害的優先作法(Levy & Salvadori,莊安祺譯,

1997)。而現在美國之防災教育行之有年,組織間彼此分工合作,致 力於訊息傳達的一致性,以免混淆大眾認知,「前置工作」與「災難 應變」均是美國各州提倡的重點(蔣偉寧,2004)。

(二)美國的國家課程標準

美國國家教育委員會(NCEST,National council on Education Standard)所提出的『生活化的地理:美國國家地理科課程標準』中

有針對各學齡階層應達到的自然災害與防災教育之相關理念,分為 K-4、5-8、9-12 三階段,學生從中按部就班的學習。其中研究者在 李薰楓、黃朝恩(1977)所翻譯的「美國國家地理科課程標準中」一 書查詢到與防震相關的內容有:八年級學童必須撰寫一篇自然災害

(如颶風、地震、泥流、火災、龍捲風、大風雪、洪水)的欲防守則,

提供給家人參考。十二年級的學生要會解釋太平洋周緣所發生的自然 災害之地理因素(例如:因板塊運動和隱沒作用所引起的地震火山活 動;因氣旋而產生的颱風)。

(三)美國的聯邦緊急應變中心

美國防救災體系的最高層級—聯邦緊急應變中心(FEMA,

Federal Emergenc

Management Agency)統籌全美各地區災害管理事宜,推動全面整合 計畫,透過減災、備災、應變及復原階段來降低災害衝擊(曾進財、

盧守謙,2005)指出。其所出版的「研擬學校防震安全教育方案手冊」

可做為學校推動防震教育之參考(徐月娥,2002),其網站也提供將 關災難處理訊息及提供中小學童豐富有趣的整備、應變,避難,減災 等知識(林俊全,2003b)。

整體來說,美國的地理科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提到地震與防震之內容來 實施防震教育,聯邦緊急應變中心也有提供豐富的教材來協助學校推動防 震教育,這些都可以做為我國在規劃防震教育的參考,政府各相關部門也 應積極製作防災文宣,讓教學者有充分的教學資源可以利用。

二、日本:

(一)日本的「文都省」

日本在 1995 年的版神大地震後積極健全防災體系與重視防災教

生的安全、防災教育的充實、對應災害時學校任務之學校設備的製 備、充實災害時的通訊聯絡體制、災害時教職員任務及整備人為支援 體系、恢復學校教育活動的對應(魏明通,1997)。其中的「防災教 育的充實」方案中明確提出這學校應日常充實防災安全教育及實行避 難訓練,並需要將防災教育課程化,讓現代人瞭解災害發生的機制、

認識其可能產生的危險並從事日常防災準備之防災素養。

(二)日本的教育白皮書

蔣偉寧(2004)指出日本於 2000 年度的教育白皮書中更提到「充 實防災對策」的基本方針為:確保各級學校學生之生命及身體安全、

確保教育研究活動之實施、文教設施及相關設備之防護、防災相關科 學研究之活動、災民救援活動相關措施之推動。林俊全(2003b)指 出日本在防災教材方面分為:理科、社會、生活、社會與環境及保健 與體育,年齡由 6 至 17 歲分階實施,共有四階段,第一階段為認識 周遭環境,第二階段為了解災害並進行調查,第三階段有觀察天氣及 對地面河川進行調查。第四階段為瞭解自然災害與環境中的災害,學 習如何應變與防止災害。

由此可知,日本對於學校防災教育的注重面向,主要從個人安全的維 護、相關救援活動、緊急復原措施等做了全方為的考量,並且將防災教材 融入各科教學當中。在我國現今的教學環境中,如果要再額外添加防災科 目,可能會剝奪其他課程的時間,也容易與既有課程的內容重複,日本將 防災課程融入各科領域教學的方式,很值得作為我國防災教育規劃之參 考。

三、英國

英國依為了配合聯合國政策,亦進行了教育改革,將防災教育融入 新的課程標準,針對天然災害的物理特性進行分析外,亦補強了「人」

的面向(蔣偉寧,2004b)。其教學領域大致上分為科學與地理兩類,主

要以地理學門為主,年齡由 5 到 14 歲進行,先認識周遭環境,在談到河 川與天氣的變化,進而認識災害成因,及如何應對災害(林俊全,2003b)。 四、澳洲

澳洲政府發展了輔助學校防災教育的策略,策略目標在於融入災 害效應與防災訊息於學校課程。最終希望透過學校系統,提升社區對災 害防治與事前準備的覺知與教育(林俊全,2003b)。

由各國政府的防災教育規劃我們可以發現防災教育主要目的在培養學童 的防災素養,

增加學童對於災害的體認並促使學生更加瞭解災害成因、災害來臨時的應對 之道,進而將防災理念推廣至社區,強化整個國家的防災能力。

貳、我國防震教育相關內涵

有鑑於先進國家已將防災課程融入於教育當中,我們也應跟上時代的 腳步,讓防災教育落實在學校課程當中。許民陽(2003b)提出由於台灣在 歐亞大陸與太平洋菲律賓板塊推擠下效應下,常常有至災的地震,因此強 化防救災的工作刻不容緩。日本的地震學專家阿布勝征(2000,李毓昭、

張佳微合譯)也指出唯有等到一般人也把地震的真正面貌當成常識,納入 知識體系裡面,才能夠去談如何把地震災害減到最低。所以,藉由防災教 育可以提升民眾對災害的認知,培養民眾具備量好的防災素養,以強化社 會抗災能力。

從學校教育方面加強防震教育的知識與技能,可有效提升學童的防震 觀念及知識,以達防震減災之效。因此,以下針對國內目前主要的「防震 教育的理念」與「防震教育相關內涵」來做探討。

一、我國的防災教育理念

發行的「防災教育白皮書」中提到學校推動防災教育的重點在於建立安全 與深植安全的理念,其次是防災知識的傳播與使用。其防災教育的四個基 本理念為:

1.深植「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災害何時會發生難以預測,與人類 行為、不安全的環境息息相關。所以必須先對災害有一定的認知,

瞭解災害的資訊採取適當的防減災策略,以降低災害之損害。

2.防災教育導向永續發展:完整的防災理念藉由教育推行,其成效藉 由個人特質發展出來,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環境的改善。

3.建立主動積極的安全文化:防災教育的落實需要全體參與者的共識 與決定,每個人需養成安全習性,達到具體、主動、積極的成效 4.邁向「零災害」的願景:災害無法避免,進步的科技只能減少災害

損失,確實做好減災工作,降低災害所帶的危害,發揮「與風險共 存」的理念(蔣偉寧,2004)。

因此,從防災教育之理念來看,人民必須先瞭解災害的成因及風險、

有正面積極的防災態度以及正確的防災技能,才能確實降低災害所帶來的 損失。

二、 防震教育相關內涵

(一)防震課程的發展

在中小學科學教育中加入防災相關之教材與課程,能夠使學生在 天然災害發生時,有緊急應變的能力與適當對應的態度(李春生,

1997)。而防震教學要確實施行必須有賴防震教學課程的安排,因此,

研究者參考許惠卿(2003)之資料與分析九十四年度國小教科書翰 林、康軒、牛頓、仁林、南一之版本,試圖找出防震教學在國小課程 中的定位。

表 2-1 民國 82 年課程標準之防震相關內涵

教材綱要(年級—科目) 與地震相關之行為目標

台灣的氣候(四年級--社會) 能說出台灣的地形、氣候、自然災害(洪災、

豪雨、寒流、寒害、震災)

防颱與防震(四年級—健康教育) 能敘述防颱、防震須知 水、大氣及岩石圈大環境的循環系

統(六年級—自然)

1.能認識板塊運動

2.能說出地震所造成的災害

表 2-2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與防震災相關之內涵

教材;防震課程主要規劃於自然與科技、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社 會主要的防震四個科目中;而其中較多版本將防震課程安排進入綜合 活動中而且以高年級為主(表 2-3)。防震教育應該是全面性的,所 以目前九年一貫的教材中需要增加低年級防震教學的部分,並落實教 學之連貫性。

(二)防震教材

在防震教材方面,國內政府部門推為廣防震教育出版了:防災教 材行政院科學委員會的「地震防災手冊」、教育部的「國民小學防震 教育教學手冊」、和「學校防震手冊」、中央氣象局的「地震防護」、

在防震教材方面,國內政府部門推為廣防震教育出版了:防災教 材行政院科學委員會的「地震防災手冊」、教育部的「國民小學防震 教育教學手冊」、和「學校防震手冊」、中央氣象局的「地震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