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探究「公民科電子教科書」融入教學後,對於國中生學習動機和學 習成效的影響,將利用「國中公民學習動機量表」與「國中公民學習成效測驗」

等研究工具讓實驗組與控制組施測,藉此分析其差異和變化。

國中公民學習動機量表

(一) 編製來源與內容架構

為了探討公民科電子教科書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學習動機之影響,本研究根據 文獻探討的基礎,參考相關研究工具自行編製「國中公民學習動機量表」,未來 經專家審閱後修正成為正式施測問卷,以作為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問卷內容主要 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學習動機量表」,各量表詳 細內容分述如下。

(二) 學習動機調查問卷之設計 1. 基本資料

(1) 學生性別:依據生理性別分為「男生」、「女生」。

(2) 學生資訊科技使用程度:參考教育部(2015)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報告,

依學生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或電腦等資訊科技電子產品上網的總時 數,分為「每日未滿50分鐘」、「每日50分鐘以上,未滿100分鐘」、「每日100 分鐘以上,未滿150分鐘」、「每日150分鐘以上,未滿200分鐘」、「每日200 分鐘以上」。

2. 公民學習動機量表

公民科學習動機量表由研究者參考吳靜吉和程炳林(1992)所編製之「激勵 的學習策略量表」、彭月茵(2002)所編製之「國中生數學學習動機量表」、顏 至瑩(2011)所編製之「國中地理科學習動機問卷」編製而成;此類量表係採用 吳靜吉、程炳林(1992)譯自 Pintrich、Smith 和 McKeachie 等人所編製之「激 勵的學習策略量表」 (Learning An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 中的「動機量表」。

MSLQ是由 Pintrich, Smith 和 McKeachie (1989) 所編製,原先是用來測量 大學生對於某一課程的動機導向及學習策略,全量表共有85題。後經吳靜吉與程 炳林(1992)修訂為適用於我國國民中小學學生,題數總數為78題,分為動機量 表35題、認知量表29題、資源經營量表14題。研究者採用其中的動機量表35題,

並參考其他學者設計的動機量表,依照國中公民課程加以編修成「國中公民學習 動機量表」,作為公民科學習動機測量之依據,試題分布如表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中公民學習動機量表的構面依據 Pintrich 的動機理論,分為「價值成分」、

「期望成分」及「情感成分」三大型態,包括「內在目標」、「外在目標」、「工作 價值」、「控制信念」、「自我效能」、「期望成功」、「測試焦慮」七個分量表,分別 敘述如下:

(1) 內在目標導向:學生在進行學習時,為了讓自己達到精熟與興趣進而自 發性從事學習活動。得分越高,則內在目標導向越強,得分越低,則內 在目標導向越弱。

(2) 外在目標導向: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因為某些外在因素或標準而學習,

例如:為了得到好成績或獲得他人的讚美、鼓勵等。得分越高,則外在 目標導向越強,得分越低,則外在目標導向越弱。

(3) 工作價值: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心態受到課程重要性或價值性、興趣和 喜好程度的影響。得分越高,則工作價值導向越強,得分越低,則工作 價值導向越弱。

(4) 控制信念:學生在學習上成功或失敗所做的歸因,分為內控型與外控型,

內控型傾向把結果歸因於在自己的控制,例如:自己的能力與努力;外 控型傾向把結果歸因於在外在的因素,例如:運氣、他人意見等。得分 越高,表示學生對於成敗歸因的信念越明確,得分越低,則成敗歸因的 信念越不明確。

(5) 自我效能:意旨學生在進行從事某樣任務時,對自己完成任務之能力的 主觀判斷與評估。得分越高,則自我效能導向越強,得分越低,則自我 效能導向越弱。

(6) 期望成功: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對期望學習成效達到良好的評估。得分 越高,則對於期望成功越高,得分越低,則對於期望成功越低。

(7) 測試焦慮:學生對於某一項學習工作的感覺及情感反應,即情感成分。

(三) 問卷之填答與計分方式

公民科學習動機量表計分方式採用Likert五點量表,以「非常同意」、「同 意」、「普通」、「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來作答,價值成分與期望成分分 別以5、4、3、2、1給分,情感成分屬反向題,分布如表 3-3,分別以1、2、3、

4、5給分,得分越高則表示學生學習動機越高,。

表 3- 3 學習動機量表試題分布表

向度 計分方式 分量表名稱 題次分配 價值成分 正向計分

內在目標 1、7、14、21、28 外在目標 2、8、15、23、29 工作價值 9、16、22、35、37 期望成分 正向計分 控制信念 3、10、17、24、31、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向度 計分方式 分量表名稱 題次分配 自我效能 4、11、18、25、32 期望成功 5、12、19、26、33 情感成分 反向計分 測試焦慮 6、13、20、27、30、34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四) 問卷之專家內容效度

為了使量表更加嚴謹,研究者在完成公民科學習動機量表編修後,將以兩位 公民教育領域專長的教授、一位臺北市現職之國民中學學務主任、兩位臺北市現 職之國民中學公民教師擔任專家,如表 3-4,針對所編製的量表進行審閱,再統 整專家意見(如附錄一),針對量表題目進一步的調整與修訂,成為正式施測量 表(如附錄四)。

表 3- 4 專家學者代碼

專家 代碼 專業背景 專長

劉教授 A 師範大學公民教育相關學系教授,資歷15 年。 公民教育 教育統計 陳教授 B 師範大學公民教育相關學系教授,資歷10 年。 公民教育 教育統計 陳老師 C 國民教育社會領域輔導團輔導員。

國中公民老師,任教年資12 年。 公民教學 林老師 D 學校社會領域召集人。

國中公民老師,任教年資10 年。 公民教學 許老師 E 國中公民老師,任教年資17 年。 公民教學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五) 信、效度分析

「國中公民學習動機之調查問卷」經過專家效度分析後,研究者將依專家之 意見修正問卷題目並將不適當的題目剔除,再重新編碼而成正式施測問卷,並於 108 年 3 月正式抽樣施測,方式採立意抽樣方式,抽取臺北市中正區某國中八年 級班級的 4 個班級,合計 124 人,作為本次正式施測的對象,並針對正式施測問 卷進行信度、效度分析。

1. 問卷信度分析

信度係指測量的可靠程度,表示一份測驗其測量結果的穩定性 (stability) 或 一致性 (consistency) 。本研究擬採 Cronbach's α係數的信度分析檢驗,藉以衡量 各受測者對於問卷量表的可信度高低,以統計學的相關係數來表示,該係數介於 0~1之間,愈接近1表示信度越高。 根據 Nunnally (1978) 的觀點,α值高於0.7,

則具有良好的可信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問卷效度分析

本研究擬採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來檢驗 題項間是否具有高度相關。探索性因素分析名為「探索性」,即表示在進行 EFA 時,並不瞭解哪些觀察變項是在測量哪些因素,其分析之目的在於瞭解這些觀察 變項背後可聚集成為哪些潛在因素。本研究先將因素設為一個主成分以檢視各問 題是否具有一定水準的負荷量。根據 Kim 與 Mueller (1978) 指出同一構面中若 因素負荷量的值越大(0.4以上)表示收斂效度越高。

國中公民學習成效測驗

(一) 編製來源與內容架構

國內有關於公民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探討學生學習成效差異所使用的測驗 工具通常有兩項,一種是採用學生在校的定期評量,俗稱段考,另一種則為自編 的學科成就測驗。本研究所採用的國中公民學習成效測驗即為研究者自編的成就 測驗,研究者為國中公民科教師背景,將根據康軒版社會(公民)課本的課程內 容與教學目標,以及新修訂Bloom 的認知層次 (Anderson et al., 2001) 製作雙向 細目表,參考106 年康軒出版社配合課本課程的題庫,依自身教學經驗發展試題 內容。

(二) 測驗問卷之設計 1. 測驗範圍

本測驗內容以106 學年度康軒版社會(公民)課本第三冊「第五課政治參與 與選舉」、「第六課政府的經濟職能」作為前測命題範圍,第四冊「第一課法律的 基本概念」、「第二課人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作為後測命題範圍。題目為研究者 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教育部,2008)的社會學習領 域能力指標、康軒版社會(公民)課本第三冊和第四冊的單元學習重點編製而成。

2. 公民科學習成效測驗

本測驗題型為單一選擇題,每個題目包含四個選項,總分為100 分,得分越 高表示公民科學習成效愈好、得分越低則代表其學習成效越低。為達到研究目的,

降低研究結果誤差,本測驗之編制分別依據各課教材內容、Anderson 等人 (2001) 所修訂Bloom 的新版認知教學目標,編製雙向細目表 (two-way specification table) 完成命題,以提高內容效度。「雙向細目表」是測驗的架構藍圖,它描述了一份 測驗中所應該包含的內容以及所評量到的能力,可以說是命題的依據,可以幫助 命題者釐清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的關係、確保測驗與教材內容的一致性、達到學 習與評量的預期效果(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 1999)。

雙向細目表包含了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為兩個向度,「學習內容」以縱軸表 示,根據命題的範圍,以各單元檢視;橫軸則表示「教學目標」,以Anderson 等 人 (2001) 於 2001 年修訂 Bloom 的認知分類為依據,六個認知歷程向度分別是:

批判性思考(引自李坤崇,2009)王文中等人(1999)分別定義如下:

(1) 記憶:從長期記憶中提取相關知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了使量表更加嚴謹,研究者在完成公民科學習成效測驗編修後,將邀四位 臺北市現職之國民中學公民教師擔任專家,如表 3-6,請其填寫國中公民學習成 效測驗前測之專家效度問卷(如附錄二)、國中公民學習成效測驗後測之專家效 度問卷(如附錄三),針對研究者所編製的測驗進行審閱,再統整專家意見,針 對量表題目進一步的調整與修訂,成為正式測驗問卷(如附錄七、附錄八)。

表 3- 7 專家學者代碼

專家 代碼 專業背景 專長

專家 代碼 專業背景 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