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測驗工具如下:第一為「家庭凝聚力、調適力評估量表」, 用來測量家庭中凝聚力及調適力的高低;第二為「親子溝通量表」,用以測量 親子間溝通的良窳,又可分為「子對父」親子溝通及「子對母」親子溝通二 部份;第三為「寂寞量表」,用來測量個體寂寞程度之高低。因「家庭凝聚力、

調適力評估量表」與「親子溝通量表」編製時的測驗對象為青少年,與本研 究之對象年齡不同,再加上「寂寞量表」編製的年代久遠,距今有 17 年之久,

為檢驗上述測驗對大學生的適用性及其信度與效度,故在正式施測前,先進 行預試。研究者先以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二至四年級之學生為預試樣 本,在九個班級中抽取四個班,三份測驗的預試樣本皆相同,共計發出 198 份問卷,有效問卷 188 份,無效問卷 10 份,問卷回收率為 94.95%。預試樣 本中男生有 46 人,佔總人數的 24.5%;女生有 142 人,佔總人數的 75.5%。

以下將此三份量表加以說明:

壹、家庭凝聚力、調適力評估量表 一、原量表之編製

本研究所採用之「家庭凝聚力、調適力評估量表」係由吳俊賢(2000)參 考 Olson、Mcubbin、Barnes、Larsen、Muxen 與 Wilson 所編製之「家庭調適 力、凝聚力評估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s,簡稱 FACES II、III)以及沈彩梅編製之「家庭功能量表」,並依據 圓型模式理論構念編製而成。吳俊賢(2000)修訂之量表,家庭凝聚力部分試 題為 13 題,家庭調適力部分試題為 11 題,合計全部共有 24 題。

二、量表內容

本量表在測量學生自覺之家庭凝聚力、調適力之變化層次。家庭凝聚力 指的是家庭成員們彼此情感依附的情形,可分成緊密、連結、分離、鬆散四

種層次。家庭調適力指的是家庭或婚姻系統面對情境及發展上的壓力時,其 權力結構、角色關係及關係規則之彈性與改變的能力,可分為混亂、彈性、

結構及固著四種層次。

三、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 Likert 式五點量表,計分方式依受試者對自己家中實際之凝聚 力、調適力的感受,在「總是如此」、「經常如此」、「偶爾如此」、「很少如此」、

「從未如此」中,勾選出與實際情形最為符合的一項,分別予以 5、4、3、2、

1 分。第 1、3、5、7、9、11、13、15、17、19、21、23 及 24 題為「家庭凝 聚力」試題,第 2、4、6、8、10、12、14、16、18、20、22 題為「家庭調適 力」試題。其中,第 11、12 及 21 題為反向題,需進行反向計分。「家庭凝聚 力」得分介於 13~65 分之間,「家庭調適力」得分介於 11~55 分之間。「家庭 凝聚力」的分數愈高,表示家庭成員的情感愈緊密,愈低則愈偏向鬆散;「家 庭調適力」的分數愈高,表示家庭的系統愈混亂,愈低則愈偏向固著。

四、信度與效度

吳俊賢(2000)的「家庭凝聚力、調適力評估量表」係以青少年(12-15 歲 之國中生)為施測對象,在信度方面,家庭凝聚力的 Cronbachα係數為.8704,

家庭調適力之 Cronbachα係數為.8922。在效度方面,以因素分析法求得因 素一的特徵值為 8.70388,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28.1%;因素二的特徵值為 4.89385,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15.4%,合計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43.9%。本研究 預試資料建檔後,先以 SPSS 中文 10.0 版,分別計算家庭凝聚力、調適力二 個量表之 Cronbach α係數,及各題目對信度的增減,作為修訂題目的依據。

將二個分量表分別考驗信度與效度,預試結果其家庭凝聚力量表之 Cronbach α係數為.882,家庭調適力量表之 Cronbach α係數為.885。再以因素分析 法 之 主 成 份 分 析 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及 最 大 變 異 數 法 (Varimax)進行正交轉軸,限制抽取一個因素,在家庭凝聚力的部份,可解釋

的變異量為 43.95%;在家庭調適力的部份,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48.54%。

貳、親子溝通量表 一、原量表之編製

本研究所使用之「親子溝通量表」係為孫毓英(1986)譯自 Bares 等人所 編製之親子溝通量表(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Scales)。「親子溝 通量表」又包括「子對父」親子溝通及「子對母」親子溝通二個分量表,每 一分量表內容又分為「開放式溝通」及「問題式溝通」。

二、量表內容

「親子溝通量表」包括「子對父」親子溝通及「子對母」親子溝通二個 分量表,分量表之題目完全相同,只是「父」、「母」二字不同。每一分量表 又分為「開放式溝通」與「問題式溝通」,「開放式溝通」指的是家庭成員彼 此間能使用正向的溝通技巧,第 1、3、6、7、8、9、13、14、16、17 題屬之;

「問題式溝通」指的是家庭成員間較不能分享彼此的情感,時常有猶豫、保 留或有所選擇,經常使用負面的溝通技巧,第 2、4、5、10、11、12、15、

18、19、20 題屬之。

三、計分方式

親子溝通量表亦採用 Likert 式五點量表,計分方式依受試者在家庭中與 父、母親實際溝通情況,由「總是如此」、「經常如此」、「偶爾如此」、「很少 如此」及「從未如此」中,勾選出與實際情況相符合之一項,分別給予 5、4、

3、2、1 分。第 1、3、6、7、8、9、13、14、16、17 題為「開放式溝通」之 題項,採正向計分,將此 10 題分數合計,即為開放式溝通之分數;第 2、4、

5、10、11、12、15、18、19、20 題為「問題式溝通」之題項,需將其答案 反向計分,將此 10 題分數合計,即為問題式溝通之分數。將開放式溝通與問 題式溝通兩分數相加,即為親子溝通總分。親子溝通總分之得分介於 20~100

分之間。最後將「子對父」親子溝通與「子對母」親子溝通二個分量表總分 相加,即為親子溝通品質總分。分數越高,代表親子溝通品質越好(吳俊賢,

2000)。

四、信度與效度

原量表經因素分析後得到「開放式溝通」及「問題式溝通」兩個因素。

孫毓英(1986)得到開放式溝通之 Cronbach α係數為.87,問題式溝通之 Cronbach α係數為.78,親子溝通總分之 Cronbach α係數為.88。經 4-5 週 後,開放式溝通的再測信度為.78,問題式溝通為.77,親子溝通總分為.60。

在效度方面,孫毓英以黃春枝所編製的親子關係適應量表作為同時效標,與 父親溝通方面得到同時效度為.6161,與母親溝通方面得到同時效度為.6226。

翁樹澍(1990)曾檢驗孫毓英譯本的信度與效度,在效度部分,進行因素 分析,其結果符合 Olson 原來設計此一量表之構念。在信度部分,得到此量 表之內部一致性係數為:父子開放式溝通.90、父子問題式溝通.65、父子溝 通總量表.87;母子開放式溝通.89、母子問題式溝通.69、母子溝通總量表.86。

本研究之預試結果發現,在母親與父親之親子溝通部份,第 11 題之得分 與總分皆呈負相關,於是在正式施測時,將 11 題之題目「和母親說話時,我 會注意我的態度與措辭」予以修改,改成「和母親說話時,我必須注意我的 態度與措辭」。正式施測的結果發現,修改後第 11 題之得分與總分呈正相關。

由正式施測結果考驗其信度與效度,其「親子溝通量表」對父親之部份,內 部一致性係數為.86;對母親之部份,內部一致性係數為.89。在效度方面,

對父親之部份,以因素分析法之主成分分析法及最大變異數法進行正交轉軸 法,得到一個因素,可解釋之變異量為 51.0%;對母親之部份,亦以相同之 方式,得到可解釋之變異量為 50.39%。

參、寂寞量表 一、量表之編製

本研究所使用的寂寞量表係由陳麗婉、吳靜吉(1989)將 Russel、Peplau 與 Ferguson 之寂寞量表,加以翻譯與修訂而成。

二、量表內容

本量表題目之編排,前 10 題為「個人社會關係不滿足」部分,後 10 題 為「個人社會關係滿足」部分。依陳麗婉(1989)對寂寞量表各分量表之界定,

將寂寞量表的三個向度說明如下:

(一)「寂寞無助」向度

內容為個人因無人得以求助、依賴、接近或分享,而產生之不快樂。本 向度共 10 題,包括第 1 至第 10 題。此 10 題為「個人社會關係不滿足」

部分。

(二)「缺乏友伴」向度

用以測量個人缺乏知己,以及沒有親近的人之情況。本向度共 5 題,包 括第 16 至第 20 題。此 5 題為「個人社會關係滿足」部分。

(三)「歸屬感弱」向度

內容是測量個人對團體感到缺乏歸屬感。本向度共 4 題,包括第 11 至第 14 題。此 4 題為「個人社會關係滿足」部分。

三、計分方式

本量表共有 20 題,填答方式採 Likert 式四點量表,由「從來沒有這種 感受」、「很少有這種感受」、「有時候有這種感受」到「經常有這種感受」,分 別予以 1、2、3、4 分,而反向題則採反向計分。在本量表中,1 至 10 題是 關於個人社會關係不滿足,採正向計分;而第 11 至 20 題為個人社會關係滿 足,採反向計分。寂寞量表之得分介於 20~80 分之間。本研究只採計總分,

總分越高,表示寂寞程度越高。

四、信度與效度

在信度方面,陳麗婉(1989)以高中學生共 467 人為樣本,其三個子量表 之內部一致性信度α值介於.75 至.90 之間;再測信度介於.82 至.92 之間,

且達.001 顯著水準。「寂寞量表」係由陳麗婉、吳靜吉(1989)所編製,因年 代久遠,故研究者將此量表重新進行預試,以考驗題目之適用性及其信度、

效度。預試結果其內部一致性係數為.93。效度以因素分析法之主成份分析法 及最大變異數法進行正交轉軸法,最後亦得到三個因子,合計可解釋寂寞感 之變異量為 60.85%。